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瞄准增量市场,“不造车”的华为如何帮车企“造好车”?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华为不造车”是华为反复强调的宣言。然而,不造车的华为,最近却因为一个动作成为了汽车行业的舆论焦点。5月27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发布关于华为组织变革的文件,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以下简称“智能汽车BU”),由ICT管理委员会管理。今年以来,华为在汽车领域高调了不少。4月,华为首次亮相上海车展,充分展示了其在汽车领域的业务和产品。再加上这次成立智能汽车BU,华为全面进军汽车领域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从组织架构上提升重要性“华为成立智能汽车BU符合其业务发展逻辑,是正确的选择。”Techsugar首席分析师王澍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中国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新车产销量第一,但零部件供应链的自主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因此行业存在巨大商机。华为有望借势在智能汽车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同时,车联网是5G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华为作为5G最重要的设备商之一,切入汽车领域,不仅可以利用其在通信领域积累的优势,还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支持通信技术向下一代演进。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鲁文亮指出,目前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业务主要包括云服务、智能驾驶(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智能联网(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T-Box,车载网络)、智能互联和智能能源模块。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智能汽车BU的成立有利于相关业务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品牌建设,有利于更好的与客户沟通。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BU和BG(事业群)是并行的一级部门。随着智能汽车BU的成立,华为目前拥有三个BG——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以及两个BUs——Cloud & amp;AI BU和智能汽车BU。可以看出,华为首先从架构上确定了智能汽车业务的重要性。据了解,智能汽车BU将主要负责智能汽车领域的行业洞察和客户需求分析,以及智能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规划,确保从战略到实施的闭环和中长期战略目标的达成,并对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商业成功负责。有分析指出,智能汽车BU和Cloud & amp;虽然AI BU在同一个级别,但它可以调动后者的资源为汽车客户服务,所以被理解为“跨部门协调机构”。定位增量零部件供应商2019上海车展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透露了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定位和目标——致力于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专注于ICT(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成立智能汽车BU的时候,也强调要利用在ICT领域的积累,为汽车行业赋能。“华为的战略不是制造整车,不是与传统的Tier1(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直接竞争,而是为两者提供更多的服务。这种打法很巧妙。”采访中,业内专家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就像华为做云业务的时候说的‘不要碰数据,不要碰用户’,这句话很重要。”鲁文亮表示,华为一直强调不造车,这可以大大提升车企对华为的接受度。某资本公司董事刘(化名)表示,华为的定位策略有利于更顺利地进入汽车领域,不会被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商视为竞争对手。“汽车和手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汽车技术迭代慢,需要大量验证。还需要借助市场来提升技术水平,打造供应链能力。如果作为竞争对手进入,很难获得合作机会。”他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事实上,华为选择从ICT切入汽车领域是必然的选择。鲁文亮指出,ICT解决方案是华为擅长的领域。对于车企来说,也需要通过ICT实现汽车转型,两者结合可以实现互补互惠。更重要的是,汽车产业链的价值正在下移,一辆汽车的创新技术更多的依赖于电气化技术的创新。华为相当于直接瞄准了汽车价值链的高点。“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转型是必然趋势。处于变革期的汽车产业迫切需要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ICT就是其中之一。”刘进一步解释说,这恰好是华为的强项,与华为的大战略不谋而合。要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华为虽然强大,受人尊敬,但要在汽车行业有所作为并不容易。将自己定义为增量供应商的华为,将面临一个漫长的旅程。“汽车供应链保守内敛,很难单一突破,成为有影响力的市场参与者。华为在汽车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从更长的时间来看,我看好国内汽车供应链的自主替代机会,未来十年将会出现更多的核心汽车供应商。”在王菽一看来,现在谈华为在汽车行业的优势还为时过早,因为终端市场非常保守,技术优势未必能转化为市场优势。然而,华为更有可能在两个领域实现突破:车联网和信息娱乐系统。原因是华为本身在通信领域有很深的积累,车联网市场本身还不成熟,新“玩家”的机会更多。信息娱乐系统是汽车智能网联领域安全要求相对较低的环节,华为在消费终端的一些经验和积累可以移植;自动驾驶更难突破,需要和车企建立信任。周期可能长达7-8年,甚至10年。鲁文亮指出,车企供应体系的进入门槛远高于ICT行业。Mobileye也花了很长时间才进入整车企业的供应体系。“但华为瞄准的方向非常准确。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一半。再加上华为自身的技术实力,其未来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正在提升。”他说。“汽车行业固有的供应关系更加复杂和封闭。华为现阶段的重点是做好产品,打造自主品牌,以全新的发展理念迎接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刘对说:“华为不造车”是华为反复强调的宣言。然而,不造车的华为,最近却因为一个动作成为了汽车行业的舆论焦点。5月27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发布关于华为组织变革的文件,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以下简称“智能汽车BU”),由ICT管理委员会管理。今年以来,华为在汽车领域高调了不少。4月,华为首次亮相上海车展,充分展示了其在汽车领域的业务和产品。再加上这次成立智能汽车BU,华为全面进军汽车领域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从组织架构上提升重要性“华为成立智能汽车BU符合其业务发展逻辑,是正确的选择。”Techsugar首席分析师王澍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中国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新车产销量第一,但零部件供应链的自主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因此行业存在巨大商机。华为有望借势在智能汽车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同时,车联网是5G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华为作为5G最重要的设备商之一,切入汽车领域,不仅可以利用其在通信领域积累的优势,还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支持通信技术向下一代演进。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鲁文亮指出,目前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业务主要包括云服务、智能驾驶(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智能联网(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T-Box,车载网络)、智能互联和智能能源模块。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智能汽车BU的成立有利于相关业务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品牌建设,有利于更好的与客户沟通。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BU和BG(事业群)是并行的一级部门。随着智能汽车BU的成立,华为目前拥有三个BG——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以及两个BUs——Cloud & amp;AI BU和智能汽车BU。可以看出,华为首先从架构上确定了智能汽车业务的重要性。据了解,智能汽车BU将主要负责智能汽车领域的行业洞察和客户需求分析,以及智能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规划,确保从战略到实施的闭环和中长期战略目标的达成,并对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商业成功负责。有分析指出,智能汽车BU和Cloud & amp;虽然AI BU在同一个级别,但它可以调动后者的资源为汽车客户服务,所以被理解为“跨部门协调机构”。定位增量零部件供应商2019上海车展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透露了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定位和目标——致力于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专注于ICT(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成立智能汽车BU的时候,也强调要利用在ICT领域的积累,为汽车行业赋能。“华为的战略不是制造整车,不是与传统的Tier1(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直接竞争,而是为两者提供更多的服务。这种打法很巧妙。”采访中,业内专家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就像华为做云业务的时候说的‘不要碰数据,不要碰用户’,这句话很重要。”鲁文亮表示,华为一直强调不造车,这可以大大提升车企对华为的接受度。某资本公司董事刘(化名)表示,华为的定位策略有利于更顺利地进入汽车领域,不会被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商视为竞争对手。“汽车和手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汽车技术迭代慢,需要大量验证。还需要借助市场来提升技术水平,打造供应链能力。如果作为竞争对手进入,很难获得合作机会。”他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事实上,华为选择从ICT切入汽车领域是必然的选择。鲁文亮指出,ICT解决方案是华为擅长的领域。对于车企来说,也需要通过ICT实现汽车转型,两者结合可以实现互补互惠。更重要的是,汽车产业链的价值正在下移,一辆汽车的创新技术更多的依赖于电气化技术的创新。华为相当于直接瞄准了汽车价值链的高点。“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转型是必然趋势。处于变革期的汽车产业迫切需要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ICT就是其中之一。”刘进一步解释说,这恰好是华为的强项,与华为的大战略不谋而合。要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华为虽然强大,受人尊敬,但要在汽车行业有所作为并不容易。将自己定义为增量供应商的华为,将面临一个漫长的旅程。“汽车供应链保守内敛,很难单一突破,成为有影响力的市场参与者。华为在汽车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从更长的时间来看,我看好国内汽车供应链的自主替代机会,未来十年将会出现更多的核心汽车供应商。”在王菽一看来,现在谈华为在汽车行业的优势还为时过早,因为终端市场非常保守,技术优势未必能转化为市场优势。然而,华为更有可能在两个领域实现突破:车联网和信息娱乐系统。原因是华为本身在通信领域有很深的积累,车联网市场本身还不成熟,新“玩家”的机会更多。信息娱乐系统是汽车智能网联领域安全要求相对较低的环节,华为在消费终端的一些经验和积累可以移植;自动驾驶更难突破,需要和车企建立信任。周期可能长达7-8年,甚至10年。鲁文亮指出,车企供应体系的进入门槛远高于ICT行业。Mobileye也花了很长时间才进入整车企业的供应体系。“但华为瞄准的方向非常准确。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一半。再加上华为自身的技术实力,其未来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正在提升。”他说。“汽车行业固有的供应关系更加复杂和封闭。华为现阶段的重点是做好产品,打造自主品牌,以全新的发展理念迎接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刘对说:

标签:理念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EV晨报 | 发改委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我国将加快5G网络部署;比亚迪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18万辆

1、发改委: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阅读原文6月6日,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

1900/1/1 0:00:00
北汽蓝谷:5月北京新能源销量9009辆 同比下降49.68%

北汽蓝谷600733SH发布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5月份产销快报,产量1806辆,同比下降6197;销量9009辆,同比下降4968。

1900/1/1 0:00:00
英飞凌101亿美元巨资“吃鱼”背后的商业逻辑

全球汽车半导体巨头正在加速收购或合并。

1900/1/1 0:00:00
比亚迪: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106%

比亚迪0025946月6日晚间披露5月销量快报,5月份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8万辆。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19万辆,同比增长10604。

1900/1/1 0:00:00
发改委: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6月6日,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坚决破除乘用车消费障碍。

1900/1/1 0:00:00
特斯拉销量创新高,为刷交付纪录推出奖金计划

5月份,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第二季度公司已经获得超过50000辆的新订单,Model3日产能已达900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