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有三个特点:可移动、可分离、可控,所以衍生出了很多形式。”6月23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张永伟在2019中国(青海)锂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新的出路。从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开始,第一批新能源动力电池将按照动力电池5-8年的使用寿命大规模报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资产,占一辆电动汽车成本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出于安全性、续航里程等各种考虑,当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到80%以下时,一般不再适合电动车使用。但是,在车载阶段之后,动力电池仍然具有被使用的经济价值。构建动力电池循环系统不仅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也是基于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的要求。电池退役后的运输、储存、梯次利用和拆卸回收存在安全隐患。稍有疏忽或不规范的行为都会导致退役电池自燃起火。因此,电动汽车行业迫切需要回收体系的保障,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动力电池回收即将爆发。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2020年报废电池累计量将超过20万吨,其中70%即约14万吨可梯级利用,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到2022年将超过300亿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迎来了众多玩家。目前,我国回收再生和报废动力电池的参与者主要来自四种力量:专业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同时,上述参会企业围绕各自行业的特点、需求和优势,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商业模式。目前中国电池回收市场的主体其实是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据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庆喜介绍,截至今年5月,中国铁塔已有近20万个基站使用了2.5GWh的级联电池,相当于6万辆电动汽车的负荷,占目前市场上退役电池的50%。“在级联电池的回收上,我们在安装、运行、维护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从过去的不标准到逐渐规范,从过去的不可靠到现在的基本可靠,从非常粗糙简单的技术到现在的基本达标应用。”孔庆喜说。因为在废旧电池回收领域布局多年,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具有专业回收技术、设备、工艺和回收资质的优势。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安排动力电池回收进行梯级利用。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来说,动力电池回收除了梯级利用,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拆解回收,打造不同的闭环。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通过回收锂电池资源,可以从退役电池中获得大量可回收的锂、钴、镍、铝等高价值金属,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据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峰介绍,电池87%的成本来自原材料,其中50%是正极材料,15%是负极材料。通过回收构建物料系统闭环,不仅可以拓宽自身的原料供应渠道,还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工业中心的车企和电池企业都不想错过这个巨大的市场。按照规定,他们还肩负着电池回收的责任。2018年《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暂行办法》N……工信部发布的能源汽车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同时,电池生产企业应配合汽车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其动力电池进行编码,电池生产企业和汽车生产企业应及时通过追溯信息系统上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编码及相关信息。两者都在努力打通闭环。动力电池企业闭环系统是从原料供应到终端应用的整个电池闭环;车企要打通从销售到回收的闭环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电池从电动车上分离出来,实现很多不同的商业模式,比如换电或者租电池。例如,比亚迪主要通过授权经销商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并将废旧电池继续应用于家庭储能等领域。如果电池不能重复使用,将被送往惠州材料厂相关部门,然后进行拆解,采用湿法回收的方式进行回收。可以发现,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的参与者包括电池制造商、整车制造商、消费者、梯子使用者、资源回收者等众多利益相关者。行业发展初期,利益关系不够清晰,参与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也有不同的诉求。那么,动力电池回收应该重点关注哪些企业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可以合作。“回收要经过汽车工厂。比如有两个汽车厂,一个是长城,一个是光速。他们在网上回收车上的电池,然后我们分步使用。”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中龙说。但马忠龙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应该围绕电池厂进行,电池拆解的目的是供应电池厂。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孟祥峰也表示,如果动力电池在产业链上使用后会回到自己手里,那么电池企业可以从全生命周期制定电池销售价格,有助于降低电池价格。运营充满挑战。虽然动力电池回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充满了诸多困难。目前直接面临的一大问题是退役电池的来源。“动力电池很难大规模回收,主要是渠道太分散。”孔庆喜说。从所有权的角度来说,电动车出售后,电池的产权也将属于新能源车主。虽然很多车企都建立了电池回收站点,但车主在报废汽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燃油车方式,直接送到报废回收机构。动力电池回收的具体细节和方式并不清楚。此外,现阶段的报废电池主要来自于2014年之前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量本身较小。同时,由于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池的价值千差万别,回收价格难以满足车主的期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将电池的所有权从车辆中分离出来,在车载阶段直接采用电池直接租赁回租的模式。比如蔚来ES8可以提供电池租赁服务。消费者购买没有电池的汽车,每年支付一定的租金来租用电池。在回收电池时,废电池的评估非常困难,系统需要改进。“例如,监控数据是一个大问题。数据不可用且零散,制约了对电池的评估。虽然已经有了评测标准和技术,但是整个评测体系在使用后还很不完善,标准、技术、评测模型还在发展中。”张永伟说。目前,我国锂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行业内存在大量回收小作坊,技术设备落后,无资质,存在安全隐患,环境问题严重。此外,动力电池梯级利用还存在政策法规标准不完善、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近年来,新型电池成本的快速下降也成为影响电池阶梯利用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在电池回收产业链中,生产环节、梯级利用和再生环节也相对孤立,尚未形成相应的协同效应。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回收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但需要建立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第……绿色金融,电池可以证券化。电池从生产到回收,每个环节都有现金流。它是一种理想的证券化能源产品和证券化汽车产品。有了资金支持,将助推电池运营模式的建立。”张永伟最后说道动力电池有可移动、可分离、可控三个特点,所以衍生出了很多形式。" 6月23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张永伟在2019中国(青海)锂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新的出路。从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开始,第一批新能源动力电池将按照动力电池5-8年的使用寿命大规模报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资产,占一辆电动汽车成本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出于安全性、续航里程等各种考虑,当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到80%以下时,一般不再适合电动车使用。但是,在车载阶段之后,动力电池仍然具有被使用的经济价值。构建动力电池循环系统不仅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也是基于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的要求。电池退役后的运输、储存、梯次利用和拆卸回收存在安全隐患。稍有疏忽或不规范的行为都会导致退役电池自燃起火。因此,电动汽车行业迫切需要回收体系的保障,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动力电池回收即将爆发。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2020年报废电池累计量将超过20万吨,其中70%即约14万吨可梯级利用,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到2022年将超过300亿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迎来了众多玩家。目前,我国回收再生和报废动力电池的参与者主要来自四种力量:专业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同时,上述参会企业围绕各自行业的特点、需求和优势,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商业模式。目前中国电池回收市场的主体其实是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据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庆喜介绍,截至今年5月,中国铁塔已有近20万个基站使用了2.5GWh的级联电池,相当于6万辆电动汽车的负荷,占目前市场上退役电池的50%。”在级联电池的回收上,我们在安装、运行、维护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从过去的不标准到逐渐标准化,从过去的不可靠到现在的基本可靠,从非常粗糙简单的技术到现在的基本达标应用。”孔庆喜说道。因为在废旧电池回收领域布局多年,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具有专业回收技术、设备、工艺和回收资质的优势。第三方资源回收企业安排动力电池回收进行梯级利用。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来说,动力电池回收除了梯级利用,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拆解回收,打造不同的闭环。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通过回收锂电池资源,可以从退役电池中获得大量可回收的锂、钴、镍、铝等高价值金属,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据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峰介绍,电池87%的成本来自原材料,其中50%是正极材料,15%是负极材料。通过回收构建闭环的物料系统,不仅可以拓宽自身的原料供应渠道,而且……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盈利能力。工业中心的车企和电池企业都不想错过这个巨大的市场。按照规定,他们还肩负着电池回收的责任。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汽车生产企业要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同时,电池生产企业应配合汽车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其动力电池进行编码,电池生产企业和汽车生产企业应及时通过追溯信息系统上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编码及相关信息。两者都在努力打通闭环。动力电池企业闭环系统是从原料供应到终端应用的整个电池闭环;车企要打通从销售到回收的闭环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电池从电动车上分离出来,实现很多不同的商业模式,比如换电或者租电池。例如,比亚迪主要通过授权经销商回收废旧动力锂电池,并将废旧电池继续应用于家庭储能等领域。如果电池不能重复使用,将被送往惠州材料厂相关部门,然后进行拆解,采用湿法回收的方式进行回收。可以发现,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的参与者包括电池制造商、整车制造商、消费者、梯子使用者、资源回收者等众多利益相关者。行业发展初期,利益关系不够清晰,参与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也有不同的诉求。那么,动力电池回收应该重点关注哪些企业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可以合作。“回收要经过汽车工厂。比如有两个汽车厂,一个是长城,一个是光速。他们在网上回收车上的电池,然后我们分步使用。”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中龙说。但马忠龙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应该围绕电池厂进行,电池拆解的目的是供应电池厂。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孟祥峰也表示,如果动力电池在产业链上使用后会回到自己手里,那么电池企业可以从全生命周期制定电池销售价格,有助于降低电池价格。运营充满挑战。虽然动力电池回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充满了诸多困难。目前直接面临的一大问题是退役电池的来源。“动力电池很难大规模回收,主要是渠道太分散。”孔庆喜说。从所有权的角度来说,电动车出售后,电池的产权也将属于新能源车主。虽然很多车企都建立了电池回收站点,但车主在报废汽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燃油车方式,直接送到报废回收机构。动力电池回收的具体细节和方式并不清楚。此外,现阶段的报废电池主要来自于2014年之前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量本身较小。同时,由于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池的价值千差万别,回收价格难以满足车主的期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将电池的所有权从车辆中分离出来,在车载阶段直接采用电池直接租赁回租的模式。比如蔚来ES8可以提供电池租赁服务。消费者购买没有电池的汽车,每年支付一定的租金来租用电池。在回收电池时,废电池的评估非常困难,系统需要改进。“例如,监控数据是一个大问题。数据不可用且零散,制约了对电池的评估。虽然已经有了评测标准和技术,但是整个评测体系在使用后还很不完善,标准、技术、评测模型还在发展中。”张永伟说。目前,我国锂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行业内存在大量回收小作坊,技术设备落后,无资质,存在安全隐患,环境问题严重。此外,动力电池梯级利用还存在政策法规标准不完善、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近年来,新型电池成本的快速下降也成为影响电池阶梯利用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在电池回收产业链中,生产环节、梯级利用和再生环节也相对孤立,尚未形成相应的协同效应。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回收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但需要建立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第……绿色金融,电池可以证券化。电池从生产到回收,每个环节都有现金流。它是一种理想的证券化能源产品和证券化汽车产品。有了资金支持,将助推电池运营模式的建立。”张永伟最后说道。
被誉为激光雷达鼻祖的VelodyneLidar,正在聘请美林、花旗在内的多家投行进行IPO,目标估值超过18亿美元,并计划在2019年底前完成上市。
1900/1/1 0:00:00根据工信部合格证产量数据,2019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为97万辆,环比微跌26,同比上涨512。
1900/1/1 0:00:006月23日,一年一度的青海动力电池高峰论坛,在西宁的凉爽夏日如期而至。如同西宁微冷的天气,今年的电池论坛没有洋溢出如同往年一样,对行业前景饱含激情与乐观的一面,多了一些冷静的思考。
1900/1/1 0:00:001、工信部: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6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经研究,
1900/1/1 0:00:00根据交强险上牌量数据,2019年5月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上牌数为817万辆,同比下跌761,环比上涨431。其中出租租赁市场上牌量占总上牌量的337。
1900/1/1 0:00:001、工信部第321批新车公示:哪吒N01奥迪etron奔驰E300等256款新能源车进入2019年6月18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