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理想制造新增八位股东,动作频频为上市做准备?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开启了补贴大幅下降的征程。根据国家规划,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完全退出,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的自主发展,面对挑战有多大信心,是否经得起市场考验,未来发展方向如何...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图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其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得到全球认可。记者:回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你认为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陈清泰: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已经领先了10年。最大的收获是: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储能电池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事实上,所有国家和大型汽车公司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本丰田在混合动力方面做得很好,率先在氢燃料电池方面取得新突破。欧美确定氢燃料电池;我们根据国情另辟蹊径,决定储能电池以纯电驱动为主,当时风险很大。经过10年的努力,这条技术路线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给中国企业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近10年的时间窗口,使我们赢得了“先变道”的先发效应。现在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动力电池产业位居世界第一梯队。在这10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却形成了强大的倒逼力量。各大企业对这一轮研发非常重视,投入的人力财力前所未有;一些企业的R&D团队由来自国内外的工程师组成。他们在世界各地部署R&D机构招聘人才,整体R&D能力和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彻底改变了依靠技术引进的局面。这种变化也使我们在对外的大门进一步打开的时候,能够站在一个相对主动的位置。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需要大量跨界技术和企业的参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和电子信息公司参与跨度较大,导致中国电动汽车较早引入了信息化和智能化因素,这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此外,新的企业家,尤其是来自互联网的企业家积极参与,形成了“造车生力军”,成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大特色。不同基因的创业者对未来汽车的理解和定义不同,对未来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也有不同的考量。总的来说,新创业者的涌入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拓宽了人们的思维,带来了新的技术,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无补贴时代,应该积极看待外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降,到2021年补贴将全部退出。如何看待无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和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陈清泰: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政策是起步阶段的第一推动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策推动和市场推动齐头并进;现在已经到了“政策驱动+市场驱动”到“市场驱动+政策驱动”的阶段,财政补贴该退了。但是一些非补贴政策还是需要保留的,比如双积分政策。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企业将面临挑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的是受补贴影响的车型构成。补贴退出后市场认可的车型构成是否会有变化,车企要做好预测。补贴退出后,外资企业将发力,这将增加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压力。但我们应该对此持积极态度。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是在竞争中锤炼的。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过了孕育期。如果我们想取得进一步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在与国内外投资者的竞争中获得新生。要保持领先,就必须加强关键技术的超前研发。记者:您认为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陈清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研发。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应该提前研发,以免一旦颠覆性技术出现,我军全军覆没。过去10年,支撑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动力电池技术每年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客观来说,目前的动力电池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不知道全球有多少企业和研究机构投入了多少资金和人力来加紧研发。要保持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就必须毫不放松地开展R&D工作,在R&D的投资不能减少。政府要支持超前研究,企业要结合远程部署R&D力量。此外,储能电池和燃料电池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前段时间媒体宣传氢燃料电池,很多人认为储能电池会褪色。这个判断非常不专业。国内外主流共识是储能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都是零排放,但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各有优势。比如在小型或短途车辆领域,储能电池有优势;在大型或长途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具有优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目前从技术和经济成熟度来看,储能电池是领先的。我们应该重视这两种技术,并加大研发力度。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将出现拐点。记者:您认为新能源汽车什么时候可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陈清泰: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之间的权衡最终取决于市场的力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功能手机不可能像智能手机那样快速更新换代。推动它的因素有几个:一个是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电动车购买成本高,运营(燃油)成本低。比如,在出租车、共享汽车、物流车等日行驶里程较长的领域,电动汽车优势明显,能更早跨过经济性价比这道坎。一些城市把出租车改成了电动车,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增加了。另一个驱动力是电动汽车与联网、智能、自动驾驶有更好的亲和力,让消费者有新的体验。有些人对此有偏好,愿意花更多的钱成为电动汽车的购买者。而且电动车的运行是零排放,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首选,也是一些环保人士买车的选项。另外,燃油车的碳排放标准越来越高,R&D和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而电动车规模化生产后成本降低,形成剪刀差。一般来说,2025年左右,这些驱动力会陆续发力,然后市场力量会把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推向一个拐点。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记者:您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陈清泰:汽车工业正在进入100多年来最大的变革。由于覆盖面广,影响面广,堪称“汽车革命”。电动化只是这一轮汽车革命的序幕,充分释放未来汽车造福社会的潜力要靠绿色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因为汽车革命是和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出行革命、智慧城市联系在一起的。未来的电动汽车将是一个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成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它是连接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未来出行的节点。据预测,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将基本普及,达到8000万辆。这个预测会成真,涉及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支持、产业链调整转型、就业岗位转移、法律法规调整。这是一场伟大的工业革命。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周期长,影响全社会,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单靠企业是无法实现的。为此,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给市场和社会应有的预期,有序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制定时间表是明智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开启了补贴大幅下降的征程。根据国家规划,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完全退出,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的自主发展,面对挑战有多大信心,是否经得起市场考验,未来发展方向如何...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图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其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得到全球认可。记者:回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你认为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陈清泰: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已经领先了10年。最大的收获是: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储能电池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事实上,所有国家和大型汽车公司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本丰田在混合动力方面做得很好,率先在氢燃料电池方面取得新突破。欧美确定氢燃料电池;我们根据国情另辟蹊径,决定储能电池以纯电驱动为主,当时风险很大。经过10年的努力,这条技术路线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给中国企业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近10年的时间窗口,使我们赢得了“先变道”的先发效应。现在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动力电池产业位居世界第一梯队。在这10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却形成了强大的倒逼力量。各大企业对这一轮研发非常重视,投入的人力财力前所未有;一些企业的R&D团队由来自国内外的工程师组成。他们在世界各地部署R&D机构招聘人才,整体R&D能力和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彻底改变了依靠技术引进的局面。这种变化也使我们在对外的大门进一步打开的时候,能够站在一个相对主动的位置。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需要大量跨界技术和企业的参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和电子信息公司参与跨度较大,导致中国电动汽车较早引入了信息化和智能化因素,这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此外,新的企业家,尤其是来自互联网的企业家积极参与,形成了“造车生力军”,成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大特色。不同基因的创业者对未来汽车的理解和定义不同,对未来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也有不同的考量。总的来说,新创业者的涌入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拓宽了人们的思维,带来了新的技术,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无补贴时代,应该积极看待外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降,到2021年补贴将全部退出。如何看待无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和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陈清泰: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政策是起步阶段的第一推动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策推动和市场推动齐头并进;现在已经到了“政策驱动+市场驱动”到“市场驱动+政策驱动”的阶段,财政补贴该退了。但是一些非补贴政策还是需要保留的,比如双积分政策。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企业将面临挑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的是受补贴影响的车型构成。补贴退出后市场认可的车型构成是否会有变化,车企要做好预测。补贴退出后,外资企业将发力,这将增加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压力。但我们应该对此持积极态度。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是在竞争中锤炼的。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过了孕育期。如果我们想取得进一步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在与国内外投资者的竞争中获得新生。要保持领先,就必须加强关键技术的超前研发。记者:您认为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陈清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研发。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应该提前研发,以免一旦颠覆性技术出现,我军全军覆没。过去10年,支撑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动力电池技术每年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客观来说,目前的动力电池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不知道全球有多少企业和研究机构投入了多少资金和人力来加紧研发。要保持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就必须毫不放松地开展R&D工作,在R&D的投资不能减少。政府要支持超前研究,企业要结合远程部署R&D力量。此外,储能电池和燃料电池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前段时间媒体宣传氢燃料电池,很多人认为储能电池会褪色。这个判断非常不专业。国内外主流共识是储能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都是零排放,但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各有优势。比如在小型或短途车辆领域,储能电池有优势;在大型或长途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具有优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目前从技术和经济成熟度来看,储能电池是领先的。我们应该重视这两种技术,并加大研发力度。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将出现拐点。记者:您认为新能源汽车什么时候可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陈清泰: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之间的权衡最终取决于市场的力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功能手机不可能像智能手机那样快速更新换代。推动它的因素有几个:一个是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电动车购买成本高,运营(燃油)成本低。比如,在出租车、共享汽车、物流车等日行驶里程较长的领域,电动汽车优势明显,能更早跨过经济性价比这道坎。一些城市把出租车改成了电动车,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增加了。另一个驱动力是电动汽车与联网、智能、自动驾驶有更好的亲和力,让消费者有新的体验。有些人对此有偏好,愿意花更多的钱成为电动汽车的购买者。而且电动车的运行是零排放,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首选,也是一些环保人士买车的选项。另外,燃油车的碳排放标准越来越高,R&D和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而电动车规模化生产后成本降低,形成剪刀差。一般来说,2025年左右,这些驱动力会陆续发力,然后市场力量会把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推向一个拐点。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记者:您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陈清泰:汽车工业正在进入100多年来最大的变革。由于覆盖面广,影响面广,堪称“汽车革命”。电动化只是这一轮汽车革命的序幕,充分释放未来汽车造福社会的潜力要靠绿色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因为汽车革命是和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出行革命、智慧城市联系在一起的。未来的电动汽车将是一个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成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它是连接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未来出行的节点。据预测,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将基本普及,达到8000万辆。这个预测会成真,涉及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支持、产业链调整转型、就业岗位转移、法律法规调整。这是一场伟大的工业革命。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周期长,影响全社会,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单靠企业是无法实现的。为此,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给市场和社会应有的预期,有序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制定时间表是明智的。

标签:北京理想ONE金龙蔚来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一周热点 | 大众将自产电池并研发操作系统;PSA计划组装电池;特斯拉将成立大中华区

1、工信部第321批新车公示:哪吒N01奥迪etron奔驰E300等256款新能源车进入2019年6月18日,

1900/1/1 0:00:00
中国电动车领域风投金额同比下降近九成

据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4日,中国电动车领域所获得的风投金额同比下降近九成,跌至783亿美元。

1900/1/1 0:00:00
陈清泰:2025年前后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将出现拐点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开启补贴大幅退坡征程。根据国家规划,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全面退出,同时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将越开越大。

1900/1/1 0:00:00
群山环绕的珠固乡小学:孩子们昂头的笑脸,爱很简单…

6月22日上午,第六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进入环湖赛段的最后一天赛程。今天不仅有评测还有一节特殊的课程。

1900/1/1 0:00:00
合众宜春工厂27日动工 投资50亿/明年年底投产

目前,国内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普遍选择传统车企“代工”的模式,合众汽车则选择了自建工厂的道路。网通社从合众汽车官方获悉:6月27日,企业位于江西宜春的全新工厂将正式动工。

1900/1/1 0:00:00
三座城市一周内发放74张路测牌照,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里程超600公里

各地方已颁发183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包含17个城市,公开测试总路程超600公里。具体来看,183余张自动驾驶牌照分别颁发给了近40家企业,其中百度占据半壁江山,数量已超百张。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