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0日,挪威奥斯陆郊区一座无人值守的加氢站起火爆炸。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加州硅谷一辆Air Products公司的氢气运送拖车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后,丰田和现代汽车也宣布暂停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挪威的销售,直到事件调查结束。此前的5月23日,在韩国江原道江陵市大田科学园区,一家太阳能制氢公司的氢燃料储罐发生爆炸。据报道,当时正在测试氢气的生产和使用。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20天内连续发生3起加氢站爆炸事故,引起了全球氢能产业的高度关注,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敲响了警钟。高压装置泄漏和富氧环境是主要原因。“高压装置泄漏容易造成氢气自燃,这是氢能行业公认的事实。”傅锐氢能总工程师昕薇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氢气自燃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根据Gexcon安全咨询公司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挪威加氢站事故是由高压储存单元氢气泄漏引起的,泄漏的云雾状氢气被点燃。挪威和美国的事故原因都提到了高压设备漏电。据了解,高压氢气泄漏引起的自燃是氢气独有的特性。原因在于焦耳-汤姆逊效应和氢的低转化温度。在室温下,高压氢气的压力降低,温度会急剧上升,氢气的燃点较低。因此,高压氢气的突然泄漏非常容易引起氢气自燃。三起事故中,韩国发生在制氢,美国发生在储运,挪威发生在加氢站,基本覆盖了氢能供应系统。至于三起事故的共性问题,高压氢气泄漏导致的氢气自燃就是其中之一。昕薇说,另一个尚未得到证实的可疑原因是水电解制氢过程中氧的积累导致燃烧和爆炸。据了解,挪威和韩国的事故都涉及水电解制氢。在水电解制氢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每生产1公斤氢气会释放出8公斤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高,很难扩散,所以会形成富氧环境。在富氧环境下,基本上所有的物质或物体都可以燃烧爆炸。氢气本身的物理特性是小分子,无色无味,发生泄漏时无法通过视觉和嗅觉分辨。因此,需要高灵敏度的监测仪器,例如用于测量氢浓度的传感器和火焰探测器。即使是同样的易燃易爆气体,氢气中使用的传感器、仪表等气体也有很大不同。不断提高技术和安全标准,快速推进加氢站建设,成为各国的战略布局。日本对加氢站数量的规划是,2020年建成160座加氢站,2025年建成320座,2030年建成900座。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和《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中国将在2020年前建成100座加氢站,2030年前建成1000座。今年以来,我国加氢站建设被列为工作重点。一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推进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的内容,同时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修订版)的报告中也增加了“加强加氢等设施建设”的内容。“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加氢站建设,以及……不排除因为土地资源差而盲目拉资源、拉项目的目的。这就会造成地方政府把加氢站的建设标准定得特别低,安全上也会有很多问题。“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非常担心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新项目、建设低标准加氢站的乱象。”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建加氢站。“同时,崔东树特别强调,加氢站是建设中安全要求极高的设施,与加油站完全不同。但国内外的应用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标准、规范和规程生产、储存和使用,氢能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经发布了加氢站建设的相关标准,即《加氢站技术规范》(GB50516-2010)。2018年5月1日,《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GB/T34584-2017)正式实施。据了解,这是最新、最全面、最权威的加氢站建设国家标准,国内所有加氢站都应按照该标准建设和运营。本标准重点阐述了氢动力汽车加气站氢气运输、站内制氢、氢气储存、压缩、氢气加注、安全和消防的安全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种供氢方式的氢动力汽车加气站,也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加气站。此外,标准对加氢站的选址也有明确的限制。不过,昕薇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服务消费者的变化,加氢站的技术规范和安全规范也在不断完善。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全球氢能产业整体仍处于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各制氢站和加氢站的控制逻辑和程序需要不断优化和升级。无人值守制氢——加氢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欧洲的情况来看,很多加氢站都是无人值守,全自动的。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阀门和其他部件的问题,可能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相比国内,国内加氢站氢气的加注都是由专业人员完成,安全很多。做好加氢站的安保工作,可以非常安全。4月中旬,多家氢能公司对《危险化学品目录实施指南(2015年版)》提出修改意见,希望能将氢从危险化学品归入能源。林德集团氢能业务发展负责人王海表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汽油和柴油也是危化品,但它们还有另一个属性,即能源属性。这意味着在工厂生产时,汽油和柴油需要按照危险化学品的方式进行管理;进入加油站后,可以按照能量进行管理。在我国,虽然氢气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但加氢站的国家管理标准还是空白,建设审批和监管是由控制危险化学品经营的消防、安监部门负责,还是由管理城市燃气系统的住建部门监管,并不明确。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部门分工的意见》,加氢设施建设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负责。昕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加氢站在技术和安全方面都有国家标准,但加氢站建设的审批和管理部门并不明确。“监管部门不清楚,所以加氢站被忽略了。”郭进证券对比了2014年8月俄罗斯达吉斯坦加油站爆炸、2019年4月上海特斯拉自燃、挪威加氢站爆炸,发现挪威加氢站爆炸时上部有火苗,没有浓烟。有围挡设备的房子大部分完好无损,只有少部分没盖,基本散落在四周,说明周围爆炸的威力并不大。他们认为,挪威加氢站爆炸从侧面证明了氢气的安全性:建筑基本完整,没有人员伤亡,火焰越来越小。主要损坏是巨大的震动导致附近汽车的安全气囊弹出,房屋附近躺着几块隔板。据业内相关人士介绍,每年仅天然气、氧气、氮气、氯气引发的国内安全事故就频频见诸报端。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国内瓦斯爆炸新闻分别为350起、909起、680起和263起。美国能源部在氢和燃料电池项目的安全规划指南中指出,氢在生产、储存、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任何项目的灾难性失败都可能损害公众对氢和燃料电池的看法。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大众一般会有放大的意识。因此,保障加氢站的安全尤为重要。“只要做好高压装置的防泄漏、富氧环境的处理和氢气泄漏的检测,氢气是非常安全的。”昕薇说。当地时间6月10日,挪威奥斯陆郊区一座无人值守的加氢站起火爆炸。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加州硅谷一辆Air Products公司的氢气运送拖车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后,丰田和现代汽车也宣布暂停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挪威的销售,直到事件调查结束。此前的5月23日,在韩国江原道江陵市大田科学园区,一家太阳能制氢公司的氢燃料储罐发生爆炸。据报道,当时正在测试氢气的生产和使用。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20天内连续发生3起加氢站爆炸事故,引起了全球氢能产业的高度关注,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敲响了警钟。高压装置泄漏和富氧环境是主要原因。“高压装置泄漏容易造成氢气自燃,这是氢能行业公认的事实。”傅锐氢能总工程师昕薇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氢气自燃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根据Gexcon安全咨询公司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挪威加氢站事故是由高压储存装置的氢气泄漏引起的,泄漏……云状氢气被点燃。挪威和美国的事故原因都提到了高压设备漏电。据了解,高压氢气泄漏引起的自燃是氢气独有的特性。原因在于焦耳-汤姆逊效应和氢的低转化温度。在室温下,高压氢气的压力降低,温度会急剧上升,氢气的燃点较低。因此,高压氢气的突然泄漏非常容易引起氢气自燃。三起事故中,韩国发生在制氢,美国发生在储运,挪威发生在加氢站,基本覆盖了氢能供应系统。至于三起事故的共性问题,高压氢气泄漏导致的氢气自燃就是其中之一。昕薇说,另一个尚未得到证实的可疑原因是水电解制氢过程中氧的积累导致燃烧和爆炸。据了解,挪威和韩国的事故都涉及水电解制氢。在水电解制氢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每生产1公斤氢气会释放出8公斤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高,很难扩散,所以会形成富氧环境。在富氧环境下,基本上所有的物质或物体都可以燃烧爆炸。氢气本身的物理特性是小分子,无色无味,发生泄漏时无法通过视觉和嗅觉分辨。因此,需要高灵敏度的监测仪器,例如用于测量氢浓度的传感器和火焰探测器。即使是同样的易燃易爆气体,氢气中使用的传感器、仪表等气体也有很大不同。不断提高技术和安全标准,快速推进加氢站建设,成为各国的战略布局。日本对加氢站数量的规划是,2020年建成160座加氢站,2025年建成320座,2030年建成900座。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和《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中国将在2020年前建成100座加氢站,2030年前建成1000座。今年以来,我国加氢站建设被列为工作重点。一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推进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的内容,同时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修订版)的报告中也增加了“加强加氢等设施建设”的内容。“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加氢站建设,不排除因为土地资源差而盲目拉资源、拉项目的目的。这就会造成地方政府把加氢站的建设标准定得特别低,安全上会有很多问题。”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非常担心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新项目、建设低标准加氢站的乱象。“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建加氢站。”同时,崔东树特别强调,加氢站是建设中安全要求极高的设施,与加油站完全不同。但国内外的应用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标准、规范和规程生产、储存和使用,氢能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经发布了加氢站建设的相关标准,即《加氢站技术规范》(GB50516-2010)。2018年5月1日,《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GB/T34584-2017)正式实施。据了解,这是最新、最全面、最权威的加氢站建设国家标准,国内所有加氢站都应按照该标准建设和运营。这个标准……重点阐述了氢动力汽车加气站的氢气运输、站内制氢、氢气储存、压缩、氢气加注、安全和消防的安全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种供氢方式的氢动力汽车加气站,也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加气站。此外,标准对加氢站的选址也有明确的限制。不过,昕薇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服务消费者的变化,加氢站的技术规范和安全规范也在不断完善。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全球氢能产业整体仍处于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各制氢站和加氢站的控制逻辑和程序需要不断优化和升级。无人值守制氢——加氢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欧洲的情况来看,很多加氢站都是无人值守,全自动的。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阀门和其他部件的问题,可能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相比国内,国内加氢站氢气的加注都是由专业人员完成,安全很多。做好加氢站的保障工作,可以非常安全。4月中旬,多家氢能公司对《危险化学品目录实施指南(2015年版)》提出修改意见,希望能将氢从危险化学品归入能源。林德集团氢能业务发展负责人王海表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汽油和柴油也是危化品,但它们还有另一个属性,即能源属性。这意味着在工厂生产时,汽油和柴油需要按照危险化学品的方式进行管理;进入加油站后,可以按照能量进行管理。在我国,虽然氢气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但加氢站的国家管理标准还是空白,建设审批和监管是由控制危险化学品经营的消防、安监部门负责,还是由管理城市燃气系统的住建部门监管,并不明确。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部门分工的意见》,加氢设施建设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负责。昕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加氢站在技术和安全方面都有国家标准,但加氢站建设的审批和管理部门并不明确。“监管部门不清楚,所以加氢站被忽略了。”郭进证券对比了2014年8月俄罗斯达吉斯坦加油站爆炸、2019年4月上海特斯拉自燃、挪威加氢站爆炸,发现挪威加氢站爆炸时上部有火苗,没有浓烟。有围挡设备的房子大部分完好无损,只有少部分没盖,基本散落在四周,说明周围爆炸的威力并不大。他们认为,挪威加氢站爆炸从侧面证明了氢气的安全性:建筑基本完整,没有人员伤亡,火焰越来越小。主要损坏是巨大的震动导致附近汽车的安全气囊弹出,房屋附近躺着几块隔板。据业内相关人士介绍,每年仅天然气、氧气、氮气、氯气引发的国内安全事故就频频见诸报端。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国内瓦斯爆炸新闻分别为350起、909起、680起和263起。美国能源部在氢和燃料电池项目的安全规划指南中指出,氢在生产、储存、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任何项目的灾难性失败都可能损害公众对氢和燃料电池的看法。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大众一般会有放大的意识。因此,保障加氢站的安全尤为重要。“只要做好高压装置的防泄漏、富氧环境的处理和氢气泄漏的检测,氢气是非常安全的。”昕薇说。
特斯拉在独立研发电池及生产线,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电池攻坚团队的秘密工作地点,就在距离弗里蒙特工厂(ModelSX3制造工厂)几分钟路程的加藤路“臭鼬工厂”实验室。
1900/1/1 0:00:006月26日,北京市科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北京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相关内容的通知。通知明确,自6月26日起,取消对纯电动汽车的市级财政补助。
1900/1/1 0:00:00当地时间6月10日,挪威首都奥斯陆郊外一座无人值守的加氢站发生起火和爆炸。
1900/1/1 0:00:00福特公司投资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ArgoAI宣布,公司创始人将会对其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投资1500万美元,为该校新的研究中心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双方还将会在下一代无人驾驶技术领域进行合作。
1900/1/1 0:00:00过去几年,中国汽车企业通过把握新能源汽车大趋势实现“弯道超车”似乎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无论是国补地补还是资本助推,从官方到民间的热情都被点燃,以至于不少汽车企业和Tier1都立了FLAG。
1900/1/1 0:00:00今天(2019年6月26日)是新能源车2019年补贴新政正式开始实施的日子。取消地补,国补下降超过50的断崖式下滑,将会导致一些列的“蝴蝶效应”。我们最先迎来的,一定是新能源车销量的下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