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许家印拿着毕业证走出农村,找到了一条体面的出路——在舞阳钢铁公司当车间主任。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辞职下海,打造恒大庞大的“帝国”,也不会想到,多年后他会重拾“车间主任”的制造业身份,投资上千亿造车。但与传统车企/互联网化的汽车不同,恒大保留了鲜明的地产基因,包括管理体制、投资力度、规模第一等等。这和许家印的一贯作风有关:把主动权握在手里,牢牢掌控一切。我们不禁好奇,在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变化的十字路口,许家印此时的入主,会给恒大和汽车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擅长“刀尖上跳舞”的许家印6月2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国能93车型量产下线仪式在天津举行。恒大没有宣传此次活动,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也没有出席。很显然,恒大和国能在恒大首车落地的问题上都选择了低调。当然,这确实是一款没有太多惊喜的产品。它保留了上一款萨博9-3车型的大部分元素,其设计也被指责缺乏时尚和科技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恒大的对外宣传中,“恒大大国”已经被悄然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生产基地”。事实上,在今年1月恒大入主之前,国能就已经完成了这一模式的研发。严格来说,国能93在产品上和恒大没有任何关系,但恒大通过推动这款车的落地,迈出了一大步,宣布在3-5年内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其实国能93对恒大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过去半年一系列布局后的第一个成果。今年1月初,恒大与FF“和平分手”,加速布局自有汽车,覆盖整车R&D及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销售全产业链。今年6月,恒大一周内与沈阳达成2800亿投资协议,让“恒大汽车”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2019年上半年,恒大投资汽车行业一目了然。投资对象投资目的1月15日,进入瑞典NEVS,收购R&D及整车制造能力。1月24日进入动力电池企业Kanai公司,收购了日本领先的动力电池技术。1月29日,与著名超级跑车科尼赛克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R&D和制造世界顶级新能源汽车。3月15日,收购荷兰e-Traction,掌握商用车领域的先进车轮。5月30日,轮毂电机科技收购英国Protean,掌握乘用车领域先进轮毂电机技术。6月11日投资1600亿在广州南沙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6月15日投资1200亿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R&D及生产基地、轮毂电机R&D及生产基地和动力电池工厂。制表:作为汽车之家的行业集团,恒大为什么投入这么大?这不是汽车圈常见的投资逻辑。但如果放到房地产领域和许家印的发家史中,就会发现这其实和许家印的一贯作风有关,“规模”一直是他的投资逻辑。从1996年七八个人挤在一个不足100平米的农家乐,到2018年全国228个城市,总资产近1.88万亿,年净利润665.47亿,恒大的发展与“规模”息息相关。恒大创业的时候,广州其实有2000多家房企。面对亚洲金融风暴,恒大开始发展……以规模取胜的策略。据许家印回忆,恒大开发的第一个楼盘是金碧花园。当时没钱买地,恒大向银行借了500万,交土地保证金。一期没钱开工,预售条件是靠建筑企业贷款满足的。不仅如此,对于公司初期开发,恒大以每平米2800元的亏本价格开盘,开盘当天两个小时就销售一空,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正是通过这种高风险的“刀口舞”,恒大为公司初期发展赢得了第一桶金。
从白手起家到拥有万亿资产,“规模”和速度对恒大来说意义重大。2018年,许家印公开表示,“现在都在说几千亿的事情,那就不要说几亿的事情了。”这从他投资汽车产业链的手笔就能看出来。要知道在车企中一向注重研发的大众集团,2018年以1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7亿元)的研发投入位列第一,但似乎这对于恒大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当然,这也和恒大作为后来者想要抢占赛道有关,“规模”是其加速的主要策略。但也要看到,目前恒大千亿布局、百万产能只是“投资规模”,未来恒大能否有效利用这些投资,消费者是否买账,能否在销量上形成“规模”,也是恒大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恒大为什么要造车?现阶段,相比于“恒大能造出什么样的车”,更多人关心的是“恒大为什么要造车”?是为了拿地,还是为了改造,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分析原因有三:第一,对于植根于地产业务的恒大来说,不排除拿地的驱动因素。一位接近恒大健康的人士告诉编辑汽车之家,虽然恒大健康收购了国能51%的股份,获得了董事会多数席位,但与我们熟悉的车企不同,恒大健康的品牌/营销人员只有一个任务:卖房,不停地卖。换句话说,虽然涉足汽车行业,但品牌部的人对自己公司的汽车业务一无所知,“卖房子”是他们唯一的主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汽车之家表示,恒大造车的核心不是拿地,因为造车(新能源车)拿地显然更容易。
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来,恒大进一步加快拿地速度。不仅工厂建设需要土地,配套设施和上下游产业也需要土地。恒大凭借汽车布局,不断开疆拓土。以投资1600亿元在广州南沙建设三大基地项目为例,包括建设年产100万辆汽车的生产基地、生产规模50GWH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配套100万辆汽车的电机及电控系统生产基地。再比如,4月17日,天津国能生活服务有限公司也以底价3.649亿元,楼面价约2800元/平方米竞得天津滨海新区滨海科技园一幅住宅及商业服务用地。资料显示,该地块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是未来科技城的核心区域。用地面积约7.2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3.03万平方米。显然,在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集团”的驱动下,恒大的版图依靠新能源汽车迅速扩张。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就像宝能入股观致、万达支持董明珠银隆一样,房地产商也在不断增加……对汽车的影响感兴趣。其次,除了拿地,造车对恒大来说也是一种转型。一位房地产专家曾表示,2016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创下11.76万亿的历史峰值,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房地产商很难继续实现规模的大幅增长。而且房企的发展一定不能总是靠粗放式扩张,要寻求规模和效益的平衡发展。因此,在2018年恒大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宣布“房地产、健康、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布局已经完成,其中新能源汽车是主导产业。恒大正式宣布彻底多元化,五年内恒大不会涉足任何更大的行业。”。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恒大的很多投资并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以沈阳为例,其还与沈阳市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养生、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共投资1200亿元。毕竟,在跨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下,未来谁能有效整合人、车、生活、交通,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恒大布局汽车,不仅仅是“卖车赚钱”,而是要盘活整个上下游产业,让他们作为引领者,推动恒大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趋势。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一直有政策支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希望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五分之一,而目前只有5%,可见潜在的市场空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近房地产越来越被贴上“夕阳产业”的标签,而汽车则被认为是“朝阳产业”。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胡玉凤曾在文章中提到,长期以来,国民消费的大头一直是房地产,庞大的房地产市值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货币池,牢牢“锁定”着全国居民总资产的近80%和池中金融机构70%以上的信贷资金。住房作为房地产的自然属性,对经济流动和消费造成了明显的阻力。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房地产在财富固化下的“黄金锁定”效应并不是特别明显。然而,随着经济增长的软着陆和中美贸易战的宏观格局变化,房地产的“黄金锁定”效应开始急剧凸显。
■地产思维造车。不可否认恒大的优势和隐忧。恒大造车最大的优势是“钱”。正是因为资金实力雄厚,恒大才成为国内领先经销商广汇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可以进入国能,加入科尼塞克,投资充电桩公司,投资动力电池,收购电机公司,在郑州、广州、沈阳等地不断拿地建设。这样的投资规模和快速整合,在汽车行业是很少见的。在汽车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这种国内外的融合将为行业提供更多的探索,加速汽车行业的迭代速度和资源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的进入可能会推动汽车市场。但与此同时,恒大造车的背后也有多重“隐忧”。首先,地产商和汽车公司之间有天然的屏障。如果说互联网造车给行业带来了更多开放的思路,那么房地产商带着巨大的资本而来,却也在和传统车企争夺话语权。这一点从恒大和法拉第未来(以下简称……s FF)在贾跃亭,恒大入主国能,宝能控股。但作为一家有着多年汽车行业经验的传统汽车企业,一旦失去话语权,其在汽车制造上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大打折扣。这种天然的矛盾可能也是恒大面临的问题。
其次,国能能否支撑恒大称霸汽车圈的野心?恒大与FF的“相爱相杀”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有分析认为,这与FF的“不听话”及其长期海外布局有关。对于恒大来说,希望在中国建立长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两地分居”不适合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而国能则不仅收购了原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的核心资产和知识产权,成功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资质,还在国内重点打造纯电动汽车。和恒大最契合的是,国能缺钱,恒大有钱。事实上,国能虽然手握平台技术和资质,但近年来发展速度缓慢,路径保守,且一度遇到严重的资金问题,积极寻找业内投资人。恒大入主后,国能要想帮助恒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尽可能发挥作用,仅仅依靠现有平台的推广速度和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全文总结:从地产、金融、旅游、文化体育到汽车,恒大的产业版图越来越大。从一个手无寸铁的企业家到今天的地产大亨,许家印一路走来相当顺利。但是,延伸到汽车制造,对恒大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恒大能否成功摘得这颗“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依靠新能源汽车龙头带动自身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36年前,许家印拿着毕业证走出农村,找到了一条体面的出路——在舞阳钢铁公司当车间主任。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辞职下海,打造恒大庞大的“帝国”,也不会想到,多年后他会重拾“车间主任”的制造业身份,投资上千亿造车。但与传统车企/互联网化的汽车不同,恒大保留了鲜明的地产基因,包括管理体制、投资力度、规模第一等等。这和许家印的一贯作风有关:把主动权握在手里,牢牢掌控一切。我们不禁好奇,在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变化的十字路口,许家印此时的入主,会给恒大和汽车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擅长“刀尖上跳舞”的许家印6月2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国能93车型量产下线仪式在天津举行。恒大没有宣传此次活动,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也没有出席。很显然,恒大和国能在恒大首车落地的问题上都选择了低调。当然,这确实是一款没有太多惊喜的产品。它保留了上一款萨博9-3车型的大部分元素,其设计也被指责缺乏时尚和科技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恒大的对外宣传中,“恒大大国”已经被悄然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生产基地”。事实上,在今年1月恒大入主之前,国能就已经完成了这一模式的研发。严格来说,国能93在产品上和恒大没有任何关系,但恒大通过推动这款车的落地,迈出了一大步,宣布在3-5年内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事实上,最重要的是……国能93对恒大的意义在于,这是过去半年一系列布局后的第一个成果。今年1月初,恒大与FF“和平分手”,加速布局自有汽车,覆盖整车R&D及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销售全产业链。今年6月,恒大一周内与沈阳达成2800亿投资协议,让“恒大汽车”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2019年上半年,恒大投资汽车行业一目了然。投资对象投资目的1月15日,进入瑞典NEVS,收购R&D及整车制造能力。1月24日进入动力电池企业Kanai公司,收购了日本领先的动力电池技术。1月29日,与著名超级跑车科尼赛克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R&D和制造世界顶级新能源汽车。3月15日,收购荷兰e-Traction,掌握商用车领域的先进车轮。5月30日,轮毂电机科技收购英国Protean,掌握乘用车领域先进轮毂电机技术。6月11日投资1600亿在广州南沙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6月15日投资1200亿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R&D及生产基地、轮毂电机R&D及生产基地和动力电池工厂。制表:作为汽车之家的行业集团,恒大为什么投入这么大?这不是汽车圈常见的投资逻辑。但如果放到房地产领域和许家印的发家史中,就会发现这其实和许家印的一贯作风有关,“规模”一直是他的投资逻辑。从1996年七八个人挤在一个不足100平米的农家乐,到2018年全国228个城市,总资产近1.88万亿,年净利润665.47亿,恒大的发展与“规模”息息相关。恒大创业的时候,广州其实有2000多家房企。面对亚洲金融风暴,恒大开始了以规模取胜的发展战略。据许家印回忆,恒大开发的第一个楼盘是金碧花园。当时没钱买地,恒大向银行借了500万,交土地保证金。一期没钱开工,预售条件是靠建筑企业贷款满足的。不仅如此,对于公司初期开发,恒大以每平米2800元的亏本价格开盘,开盘当天两个小时就销售一空,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正是通过这种高风险的“刀口舞”,恒大为公司初期发展赢得了第一桶金。
从白手起家到拥有万亿资产,“规模”和速度对恒大来说意义重大。2018年,许家印公开表示,“现在都在说几千亿的事情,那就不要说几亿的事情了。”这从他投资汽车产业链的手笔就能看出来。要知道在车企中一向注重研发的大众集团,2018年以1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7亿元)的研发投入位列第一,但似乎这对于恒大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当然,这也和恒大作为后来者想要抢占赛道有关,“规模”是其加速的主要策略。但也要看到,目前恒大千亿布局、百万产能只是“投资规模”,未来恒大能否有效利用这些投资,消费者是否买账,能否在销量上形成“规模”,也是恒大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恒大为什么要造车?现阶段,相比于“恒大能造出什么样的车”,更多人关心的是“恒大为什么要造车”?是为了拿地,还是为了改造,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分析原因有三:第一,对于植根于地产业务的恒大来说,不排除拿地的驱动因素。一位接近恒大的人士……阿尔特告诉编辑汽车之家,虽然恒大健康收购了国能51%的股份,获得了董事会多数席位,但与我们熟悉的车企不同,恒大健康的品牌/营销人只有一个任务:卖房,不停地卖。换句话说,虽然涉足汽车行业,但品牌部的人对自己公司的汽车业务一无所知,“卖房子”是他们唯一的主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汽车之家表示,恒大造车的核心不是拿地,因为造车(新能源车)拿地显然更容易。
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来,恒大进一步加快拿地速度。不仅工厂建设需要土地,配套设施和上下游产业也需要土地。恒大凭借汽车布局,不断开疆拓土。以投资1600亿元在广州南沙建设三大基地项目为例,包括建设年产100万辆汽车的生产基地、生产规模50GWH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配套100万辆汽车的电机及电控系统生产基地。再比如,4月17日,天津国能生活服务有限公司也以底价3.649亿元,楼面价约2800元/平方米竞得天津滨海新区滨海科技园一幅住宅及商业服务用地。资料显示,该地块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是未来科技城的核心区域。用地面积约7.2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3.03万平方米。显然,在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集团”的驱动下,恒大的版图依靠新能源汽车迅速扩张。所以我们要看到,就像宝能入股观致,万达支持董明珠银隆一样,地产商对汽车的效应越来越感兴趣。其次,除了拿地,造车对恒大来说也是一种转型。一位房地产专家曾表示,2016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创下11.76万亿的历史峰值,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房地产商很难继续实现规模的大幅增长。而且房企的发展一定不能总是靠粗放式扩张,要寻求规模和效益的平衡发展。因此,在2018年恒大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宣布“房地产、健康、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布局已经完成,其中新能源汽车是主导产业。恒大正式宣布彻底多元化,五年内恒大不会涉足任何更大的行业。”。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恒大的很多投资并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以沈阳为例,其还与沈阳市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养生、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共投资1200亿元。毕竟,在跨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下,未来谁能有效整合人、车、生活、交通,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恒大布局汽车,不仅仅是“卖车赚钱”,而是要盘活整个上下游产业,让他们作为引领者,推动恒大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趋势。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一直有政策支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希望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五分之一,而目前只有5%,可见潜在的市场空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近房地产越来越被贴上“夕阳产业”的标签,而汽车则被认为是……作为“朝阳产业”。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胡玉凤曾在文章中提到,长期以来,国民消费的大头一直是房地产,庞大的房地产市值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货币池,牢牢“锁定”着全国居民总资产的近80%和池中金融机构70%以上的信贷资金。住房作为房地产的自然属性,对经济流动和消费造成了明显的阻力。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房地产在财富固化下的“黄金锁定”效应并不是特别明显。然而,随着经济增长的软着陆和中美贸易战的宏观格局变化,房地产的“黄金锁定”效应开始急剧凸显。
■地产思维造车。不可否认恒大的优势和隐忧。恒大造车最大的优势是“钱”。正是因为资金实力雄厚,恒大才成为国内领先经销商广汇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可以进入国能,加入科尼塞克,投资充电桩公司,投资动力电池,收购电机公司,在郑州、广州、沈阳等地不断拿地建设。这样的投资规模和快速整合,在汽车行业是很少见的。在汽车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这种国内外的融合将为行业提供更多的探索,加速汽车行业的迭代速度和资源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的进入可能会推动汽车市场。但与此同时,恒大造车的背后也有多重“隐忧”。首先,地产商和汽车公司之间有天然的屏障。如果说互联网造车给行业带来了更多开放的思路,那么房地产商带着巨大的资本而来,却也在和传统车企争夺话语权。这从贾跃亭的恒大和法拉第未来(以下简称FF),恒大入主国能和宝能控股就可以看出来。但作为一家有着多年汽车行业经验的传统汽车企业,一旦失去话语权,其在汽车制造上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大打折扣。这种天然的矛盾可能也是恒大面临的问题。
其次,国能能否支撑恒大称霸汽车圈的野心?恒大与FF的“相爱相杀”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有分析认为,这与FF的“不听话”及其长期海外布局有关。对于恒大来说,希望在中国建立长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两地分居”不适合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而国能则不仅收购了原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的核心资产和知识产权,成功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资质,还在国内重点打造纯电动汽车。和恒大最契合的是,国能缺钱,恒大有钱。事实上,国能虽然手握平台技术和资质,但近年来发展速度缓慢,路径保守,且一度遇到严重的资金问题,积极寻找业内投资人。恒大入主后,国能要想帮助恒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尽可能发挥作用,仅仅依靠现有平台的推广速度和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全文总结:从地产、金融、旅游、文化体育到汽车,恒大的产业版图越来越大。从一个手无寸铁的企业家到今天的地产大亨,许家印一路走来相当顺利。但是,延伸到汽车制造,对恒大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恒大能否成功摘得这颗“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依靠新能源汽车龙头带动自身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2018年之前,A00级电动车在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占有率一度接近70,随着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出台,也让A00级电动车市场陡生变数。
1900/1/1 0:00:00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王松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截至2019年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共召回123万辆。
1900/1/1 0:00:00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统计,从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国内汽车市场共发起84批次召回通告,涉及43个品牌共计27596万辆缺陷汽车被召回,同比下降43
1900/1/1 0:00:00近日,有外媒在日本专利局(JPO)官网上发现了一组本田电动车型的专利申报图片,图片显示这是一台全新的小型双门电动跑车。
1900/1/1 0:00:00港股上市的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天能动力谋划的资本局正一点点浮出水面,其分拆电池业务回归A股的计划也有了更翔实的蓝图。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哈曼官网)据外媒报道,电动汽车(EV)的诸多优点之一是噪音污染小,但是由于太过安静,又会增加其与行人和骑行人相撞的风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