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市占率跌回五年前,中国车真不好卖还是咋滴?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大概五年前,汽车行业有这样一个预测:“五六年内自主品牌会死一半”“五年内只有三到五个品牌会活下来”。然而讽刺的是,两年之内,这一预测遭到了现实的无情反击。在2016年和2017年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谁也没想到,两年之内,宝沃、幻速、汉腾、四维、马骏等一批全新的自主品牌相继成立。甚至在2018年,大乘这样的新面孔也会加入进来。“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新品牌吗?”观致汽车提出的这个关于灵魂的问题,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似乎没有什么悬念。市场不仅不排斥新品牌,还让新品牌活得很好。2015年至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保持了相对乐观的增长,2016年销量增速超过10%。其中,SUV市场连续两位数以上的复合增长,无疑为新加入的品牌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大部分新品牌选择从SUV切入市场。再加上购置税减半等刺激政策的影响,自主品牌形成了目前多品牌并存的局面。然而市场形势突变,时间进入2018年下半年。由于购置税政策的退出,以及汽车企业高增长前期库存积压过多,汽车市场开始下滑,最终以负增长告终。2019年上半年市场延续下行趋势,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滑14%。就在市场“一热一冷”的变化之间,自主品牌之间出现了全新的竞争局面。五年过去了,自主品牌似乎又回到了原点。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399.8万辆,同比下滑21.7%,远超14%的市场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滑,5月份市场份额仅为36.8%,创下近三年来的新低。这一切很像五年前发生的一幕——2014年,自主品牌份额出现惊人的“十二连跌”,2014年9月达到37.13%的历史新低——而自主品牌后来之所以恢复增长,是因为火热的SUV市场。与五年前相比,这一次自主品牌没有SUV的帮助,因为SUV市场和轿车市场同时面临下滑,所以形势其实比五年前更加紧迫。从2019年上半年车市情况来看,日系车成为大赢家,市场份额为21.5%,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德系车表现稳定,市场份额为23.2%,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美国车的市场份额从去年上半年的10.7%下降到9.6%;韩系车保持不变,为4.7%;法国汽车从1.7%下降到0.7%;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从43.4%下降到39.5%,下降了3.9个百分点。德系和日系较强,自主和其他车系较弱。然而,在自主品牌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甚至更为强烈。头部车企阵营的稳定首先是头部车企阵营的进一步稳定。虽然自主品牌整体表现不佳,但几家头部车企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长城、SAIC、奇瑞、比亚迪、传祺这些车企也出现了逆势增长。吉利、长城、长安、SAIC、奇瑞、比亚迪、广汽传祺上半年销量均超过20万辆,几家企业总销量为260万辆,占上半年总销量399.8万辆的65.23%,市场集中度明显。然而,在头部阵营中,各车企的悲喜不一。吉利汽车2019年上半年实现销量65.1万辆,同比下降15.1%。鉴于此,吉利汽车预计上半年业绩将下降40%,同时将全年销量目标从151万辆调整至136万辆,降幅为10%。吉利表示,虽然销量下降,但车型单价上升,公司运营质量得到优化。比如吉利连续高增长后回落的现象,在长安汽车也有出现。2017年之前,长安汽车是自主销量冠军,但被吉利和长城赶超。长安汽车2019年上半年销量39.2万辆,同比下降26.1%,市场仍未好转。另一方面,最近两个月,长安汽车月度批发销量挤进国内车企前十,呈现出强劲回暖趋势。与吉利、长安相比,长城汽车是“三大自主巨头”之一。上半年,长城汽车销售汽车49.4万辆,同比增长4.7%。这主要得益于哈弗SUV的强劲增长。此外,长城汽车也在进行战略调整,比如剥离旗下子公司,优化上市公司业绩。与第一阵营的大起大落不同,处于自主第二阵营的SAIC、奇瑞、比亚迪、广汽上半年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得益于荣威和MG的稳定表现,SAIC销售了33.7万辆乘用车,同比增长5.3%。奇瑞销售28.5万辆,同比增长8.5%。奇瑞的捷途发展迅速,成为车市黑马,星途也开始显露锋芒,这意味着奇瑞这些年的改革逐渐有了成效;比亚迪上半年销售汽车22.8万辆,同比增长1.6%,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上半年,比亚迪以燃油车大幅下降为代价,销售了14.6万辆新能源车,销售比例高达64%。上半年广汽乘用车销售22.1万辆,同比增长5.6%,主要是传祺GS4等拳头产品在完成产品更新后表现稳健。边缘车企争相自救。上述7家公司上半年销量均超过20万辆,业绩总体稳定。而其他自主品牌就没那么幸运了,上半年销量不到10万辆,甚至更少。销量不佳的自主车企不胜枚举,包括一汽、东风、BAIC、江淮、华晨、海马、力帆、众泰、昌河、东南等等。部分车企陷入经营困境。北汽幻速上半年一直受到经销商和供应商的持续捍卫,成为边缘自主品牌发展困难的一个缩影。力帆汽车去年也遭遇了同样的危机。一汽李霞数次出售资产,海马依靠出售房产保壳,都是边缘自主品牌发展受阻的例子。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新成立的宝沃、四维、马骏、汉腾、大乘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增长迹象。但是这些自主品牌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通过各种手段自救。首先,以一汽李霞、力帆、海马为代表,车企开始通过出售资产自救;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与新车制造商的OEM合作来获得资源支持,如JAC与蔚来汽车、海马与Xpeng汽车、一汽李霞与博骏汽车。第三种方式是依托自身或母公司资源进行品牌重组,如一汽奔腾、东风沈峰、北汽、东南汽车,或换上新LOGO再战,或开发新的重点产品进入市场,都希望在困境中再战。另外,边缘自主品牌希望在品牌运营模式上另辟蹊径。比如海马汽车和JD.COM联合打造新零售,而观致和宝沃分别被宝能和神州收购后走上了模式转型之路,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回过头来看,业内发出的“未来五年只有三到五家企业存活”的预测虽然颇为激进,但在汽车市场的寒冷环境下,无疑发人深省。自主汽车产业重构将加速,新一轮产业重组并非不可能。现在一汽李霞和BAIC幻速都面临着资产重组的命运。纵观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都是从多个品牌并存到最后几个汽车巨头。中国自主品牌能逃脱这个规律吗?2019年上半年,受国五国六切换政策影响,汽车厂商普遍提前消化库存,行业普遍不看好下半年预期。所以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自主头部车企的洗牌趋势会更加稳定,边缘企业不会改变。但头部企业之间的冠军争夺战将是一个看点,第二阵营品牌能否晋级第一阵营,边缘品牌是否会有新的黑马出现,也是一个悬念。毕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要“放弃治疗”。大概五年前,汽车行业有这样一个预测:“五六年内自主品牌会死一半”“五年内只有三到五个品牌会活下来”。然而讽刺的是,两年之内,这一预测遭到了现实的无情反击。在2016年和2017年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谁也没想到,两年之内,宝沃、幻速、汉腾、四维、马骏等一批全新的自主品牌相继成立。甚至在2018年,大乘这样的新面孔也会加入进来。“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新品牌吗?”观致汽车提出的这个关于灵魂的问题,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似乎没有什么悬念。市场不仅不排斥新品牌,还让新品牌活得很好。2015年至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保持了相对乐观的增长,2016年销量增速超过10%。其中,SUV市场连续两位数以上的复合增长,无疑为新加入的品牌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大部分新品牌选择从SUV切入市场。再加上购置税减半等刺激政策的影响,自主品牌形成了目前多品牌并存的局面。然而市场形势突变,时间进入2018年下半年。由于购置税政策的退出,以及汽车企业高增长前期库存积压过多,汽车市场开始下滑,最终以负增长告终。2019年上半年市场延续下行趋势,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滑14%。就在市场“一热一冷”的变化之间,自主品牌之间出现了全新的竞争局面。五年过去了,自主品牌似乎又回到了原点。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399.8万辆,同比下滑21.7%,远超14%的市场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滑,5月份市场份额仅为36.8%,创下近三年来的新低。这一切很像五年前发生的一幕——2014年,自主品牌份额出现惊人的“十二连跌”,9月份达到37.13%的历史新低……14-自主品牌后来恢复增长的原因是由于火热的SUV市场。与五年前相比,这一次自主品牌没有SUV的帮助,因为SUV市场和轿车市场同时面临下滑,所以形势其实比五年前更加紧迫。从2019年上半年车市情况来看,日系车成为大赢家,市场份额为21.5%,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德系车表现稳定,市场份额为23.2%,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美国车的市场份额从去年上半年的10.7%下降到9.6%;韩系车保持不变,为4.7%;法国汽车从1.7%下降到0.7%;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从43.4%下降到39.5%,下降了3.9个百分点。德系和日系较强,自主和其他车系较弱。然而,在自主品牌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甚至更为强烈。头部车企阵营的稳定首先是头部车企阵营的进一步稳定。虽然自主品牌整体表现不佳,但几家头部车企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长城、SAIC、奇瑞、比亚迪、传祺这些车企也出现了逆势增长。吉利、长城、长安、SAIC、奇瑞、比亚迪、广汽传祺上半年销量均超过20万辆,几家企业总销量为260万辆,占上半年总销量399.8万辆的65.23%,市场集中度明显。然而,在头部阵营中,各车企的悲喜不一。吉利汽车2019年上半年实现销量65.1万辆,同比下降15.1%。鉴于此,吉利汽车预计上半年业绩将下降40%,同时将全年销量目标从151万辆调整至136万辆,降幅为10%。吉利表示,虽然销量下降,但车型单价上升,公司运营质量得到优化。比如吉利连续高增长后回落的现象,在长安汽车也有出现。2017年之前,长安汽车是自主销量冠军,但被吉利和长城赶超。长安汽车2019年上半年销量39.2万辆,同比下降26.1%,市场仍未好转。另一方面,最近两个月,长安汽车月度批发销量挤进国内车企前十,呈现出强劲回暖趋势。与吉利、长安相比,长城汽车是“三大自主巨头”之一。上半年,长城汽车销售汽车49.4万辆,同比增长4.7%。这主要得益于哈弗SUV的强劲增长。此外,长城汽车也在进行战略调整,比如剥离旗下子公司,优化上市公司业绩。与第一阵营的大起大落不同,处于自主第二阵营的SAIC、奇瑞、比亚迪、广汽上半年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得益于荣威和MG的稳定表现,SAIC销售了33.7万辆乘用车,同比增长5.3%。奇瑞销售28.5万辆,同比增长8.5%。奇瑞的捷途发展迅速,成为车市黑马,星途也开始显露锋芒,这意味着奇瑞这些年的改革逐渐有了成效;比亚迪上半年销售汽车22.8万辆,同比增长1.6%,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上半年,比亚迪以燃油车大幅下降为代价,销售了14.6万辆新能源车,销售比例高达64%。上半年广汽乘用车销售22.1万辆,同比增长5.6%,主要是传祺GS4等拳头产品在完成产品更新后表现稳健。边缘车企争相自救。上述7家公司上半年销量均超过20万辆,业绩总体稳定。而其他自主品牌就没那么幸运了,上半年销量不到10万辆,甚至更少。销量不佳的自主车企不胜枚举,包括一汽、东风、BAIC、江淮、华晨、海马、力帆、众泰、昌河、东南等等。部分车企陷入经营困境。北汽幻速上半年一直受到经销商和供应商的持续捍卫,成为边缘自主品牌发展困难的一个缩影。力帆汽车去年也遭遇了同样的危机。一汽李霞数次出售资产,海马依靠出售房产保壳,都是边缘自主品牌发展受阻的例子。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新成立的宝沃、四维、马骏、汉腾、大乘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增长迹象。但是这些自主品牌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通过各种手段自救。首先,以一汽李霞、力帆、海马为代表,车企开始通过出售资产自救;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与新车制造商的OEM合作来获得资源支持,如JAC与蔚来汽车、海马与Xpeng汽车、一汽李霞与博骏汽车。第三种方式是依托自身或母公司资源进行品牌重组,如一汽奔腾、东风沈峰、北汽、东南汽车,或换上新LOGO再战,或开发新的重点产品进入市场,都希望在困境中再战。另外,边缘自主品牌希望在品牌运营模式上另辟蹊径。比如海马汽车和JD.COM联合打造新零售,而观致和宝沃分别被宝能和神州收购后走上了模式转型之路,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回过头来看,业内发出的“未来五年只有三到五家企业存活”的预测虽然颇为激进,但在汽车市场的寒冷环境下,无疑发人深省。自主汽车产业重构将加速,新一轮产业重组并非不可能。现在一汽李霞和BAIC幻速都面临着资产重组的命运。纵观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都是从多个品牌并存到最后几个汽车巨头。中国自主品牌能逃脱这个规律吗?2019年上半年,受国五国六切换政策影响,汽车厂商普遍提前消化库存,行业普遍不看好下半年预期。所以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自主头部车企的洗牌趋势会更加稳定,边缘企业不会改变。但头部企业之间的冠军争夺战将是一个看点,第二阵营品牌能否晋级第一阵营,边缘品牌是否会有新的黑马出现,也是一个悬念。毕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要“放弃治疗”。

标签:长安长城奇瑞一汽比亚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科创板成汽车业新造富运动:首日催生70位亿万富翁

“可以入手了,预计还会涨的。”7月22日下午,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收盘后,某传统新能源车企从业人员以一副“来不及解释了,赶紧上车”的表情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说。

1900/1/1 0:00:00
或售3.44万 Polestar 2推出性能套件

日前我们从Polestar汽车官网以及外媒获悉,Polestar2推出了一款性能选装包,其中包括Ohlins双流阀避震、Brembo前刹车系统以及20英寸4辐锻造铝合金轮圈等套件,据外媒报道,

1900/1/1 0:00:00
华晨宝马建成全球首个5G汽车生产基地

7月22日,华晨宝马宣布,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近日实现5G网络的第一次技术迭代,移动网络终端传输速率提升至1Gbps,由此正式成为全球首座5G汽车生产基地。

1900/1/1 0:00:00
北京的新风向:纯电动出租车、换电

7月17日,北京市出了一则奖励政策,对出租汽车更新为纯电动车的安排每辆车上限738万元的资金奖励。深入分析北京市奖励政策后,我们发现,它的深意不止在于纯电动汽车,还在于换电和电池包标准的统一。

1900/1/1 0:00:00
2019世界500强的汽车力量:总营收超2.8万亿美元,但行业下行压力增大

北京时间7月22日,2019《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正式发布。

1900/1/1 0:00:00
金康SERES:资金考验和底牌价值

车企正在感受到车市寒冬的威力,传统燃油车品牌销量下滑不止,但尚有历久弥深的基础,帮助自身支撑过冬。而新品牌,根基薄弱,在寒风呼啸中或挣扎不止,或倒地不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