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外资新能源汽车产品蜂拥而至 新一轮市场混战迫在眉睫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discovery

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寻求新的市场生存空间;外资品牌虽然日子不如从前,但依靠强大的产品力和成熟的制造体系,依然拥有不可小觑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走向新能源汽车市场。无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的驱动,还是“双积分”政策的压力,笔者认为,2019年外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合,才是自主品牌真正需要警惕的地方。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首先,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发布,自主新能源汽车产品正逐渐失去价格优势。此时国外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涌入,可以说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虽然产品推广比自主品牌晚很多年,但是国外品牌在技术研发上并不落后。如今,在自主品牌初步建立市场的情况下,外资品牌依靠自身的品牌溢价能力和体系竞争力,仍然能够获得众多消费者的支持。再加上自主新能源汽车产品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国外新能源汽车产品绝对是来者不拒。其次,中国汽车销售市场进入长期微增长或负增长的新常态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汽车市场“寒冬”中的一股暖流。虽然其整体基数较低,但经过多年发展,这一细分市场已初具规模。而且大城市对传统燃油车购买和使用的限制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同时,国家进一步明确严禁地方政府出台新的限购措施,新能源汽车不得限行或限购,进一步达到刺激新能源市场发展的目的。因此,即使自主品牌拓展新的细分市场,在燃油车销量低迷的大环境下,短期内也很难形成气候。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一样,外资品牌可以通过市场的快速增长快速释放潜力。这意味着自主品牌既无法有效拓展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也无法在国外新能源汽车“涌入”时保持之前的价格优势,导致自主品牌未来发展再次陷入被动局面。然而,幸运的是,自主品牌并没有束手无策。其实自主品牌手里还有两张王牌:永远渴望探索和好奇新事物的中国消费者,领先于世界的互联网市场。从目前我所了解的在售产品概况来看,自主汽车产品在语音交互、软件体验、丰富配置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国外产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其实现在汽车产品的属性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甚至在外出时起到了生活场景的作用。因此,现在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时,更多地考虑智能。虽然国外品牌都在积极研发更好的汽车系统,但是受限于全球研发的进程,笔者发现大部分国外产品的汽车系统只能算差强人意。这恰恰是自主品牌需要抓住的优势,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通过OTA技术不断优化和丰富车载系统,扩大领先优势,帮助自主品牌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赢得更多主动权。另一方面,5G已成大势所趋,但放眼全球,真正能实现最快发展的是中国。因为中国市场拥有足够大的用户群和独特的开发系统,中国市场推进5G网络的速度比其他国家快得多。在汽车领域,谁能率先占领5G的制高点,谁就是下一阶段竞争中的强者——无论是车辆智能安全系统还是车载系统,都将依赖于传输效率更高、时延更低的5G网络。作为5G行业的领导者,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BAT在内的中国企业可以为自主品牌提供更优质、更快速的技术支持。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年上半年,外资新能源汽车的涌入,预示着自主新能源汽车产品失去“保护伞”后,即将面临与国外竞争对手的“正面”较量。对于这场“战斗”会发生什么,目前笔者还无法给出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自主品牌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市场环境略有下滑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风险。discovery

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寻求新的市场生存空间;外资品牌虽然日子不如从前,但依靠强大的产品力和成熟的制造体系,依然拥有不可小觑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走向新能源汽车市场。无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的驱动,还是“双积分”政策的压力,笔者认为,2019年外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合,才是自主品牌真正需要警惕的地方。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首先,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发布,自主新能源汽车产品正逐渐失去价格优势。此时国外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涌入,可以说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虽然产品推广比自主品牌晚很多年,但是国外品牌在技术研发上并不落后。如今,在自主品牌初步建立市场的情况下,外资品牌依靠自身的品牌溢价能力和体系竞争力,仍然能够获得众多消费者的支持。再加上自主新能源汽车产品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国外新能源汽车产品绝对是来者不拒。其次,中国汽车销售市场进入长期微增长或负增长的新常态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汽车市场“寒冬”中的一股暖流。虽然其整体基数较低,但经过多年发展,这一细分市场已初具规模。而且大城市对传统燃油车购买和使用的限制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同时,国家进一步明确严禁地方政府出台新的限购措施,新能源汽车不得限行或限购,进一步达到刺激新能源市场发展的目的。因此,即使自主品牌拓展新的细分市场,在燃油车销量低迷的大环境下,短期内也很难形成气候。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一样,外资品牌可以通过市场的快速增长快速释放潜力。这意味着自主品牌既无法有效拓展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也无法在国外新能源汽车“涌入”时保持之前的价格优势,导致自主品牌未来发展再次陷入被动局面。然而,幸运的是,自主品牌并没有束手无策。其实自主品牌手里还有两张王牌:永远渴望探索和好奇新事物的中国消费者,领先于世界的互联网市场。从目前我所了解的在售产品概况来看,自主汽车产品在语音交互、软件体验、丰富配置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国外产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其实现在汽车产品的属性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甚至在外出时还扮演着生活场景的角色。因此,现在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时,更多地考虑智能。虽然国外品牌都在积极研发更好的汽车系统,但是受限于全球研发的进程,笔者发现大部分国外产品的汽车系统只能算差强人意。这恰恰是自主品牌需要抓住的优势,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通过OTA技术不断优化和丰富车载系统,扩大领先优势,帮助自主品牌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赢得更多主动权。另一方面,5G已成大势所趋,但放眼全球,真正能实现最快发展的是中国。因为中国市场拥有足够大的用户群和独特的开发系统,中国市场推进5G网络的速度比其他国家快得多。在汽车领域,谁能率先占领5G的制高点,谁就是下一阶段竞争中的强者——无论是车辆智能安全系统还是车载系统,都将依赖于传输效率更高、时延更低的5G网络。作为5G行业的领导者,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BAT在内的中国企业可以为自主品牌提供更优质、更快速的技术支持。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年上半年,外资新能源汽车的涌入,预示着自主新能源汽车产品失去“保护伞”后,即将面临与国外竞争对手的“正面”较量。对于这场“战斗”会发生什么,目前笔者还无法给出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自主品牌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市场环境略有下滑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风险。

标签: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传特斯拉与上海华谊集团合作生产电池 用于国产车型

据微博网友电池王爆料,特斯拉将与上海华谊集团合资生产电池,用于上海工厂的国产车上。如果消息属实,至此特斯拉国产车型的电池之谜也最终尘埃落定。

1900/1/1 0:00:00
美国会欲禁用联邦资金买中国造客车列车?比亚迪回应

随着中企在美国公共交通设施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美国部分政客的“焦虑症”也愈来愈严重。据《华尔街日报》7月24日报道,美国国会正酝酿一项法案,以禁止使用联邦资金购买中国生产的客车和列车。

1900/1/1 0:00:00
DeepMind与Waymo合作提高AI精度 加速模型训练

7月26日,据美国科技媒体Venturebeat报道,谷歌的两家兄弟公司Waymo与DeepMind正在合作。他们最近在一篇博客文章中透露,双方共同开发受进化生物启发的技术。

1900/1/1 0:00:00
核心技术才是逆势突围的利器

降,降,降,一降再降跌,跌,跌,跌跌不休中国汽车市场上半年的惨状已经超出许多人的预期。甚至一部分此前抱乐观态度的业内人士,也开始眉头紧锁,难展笑颜了。

1900/1/1 0:00:00
拖560吨重列车 纯电动福特F-150亮相

2018年,福特宣布计划“到2022年将16款纯电动汽车推向市场”,将从续航300英里(约483km)范围内的纯电动车型开始。

1900/1/1 0:00:00
发布城市级车联网解决方案,高新兴商用征程几何?

单车智能是未来自动驾驶的重要助推力量。但受传感器限制,某些特殊场景中单车智能驾驶所获信息有限,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