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中智行“5GAI”自动驾驶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5G支持车联网,让V2X成为现实;AI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思想”和“灵魂”。既然5G和AI是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公司可以绕过这两项技术,为什么一个自动驾驶创业公司要用“5GAI”来做广告呢?是单纯的造新词,玩概念,还是另写文章?8月1日,汽车之家探访了这家新创公司——中之星,看看它的自动驾驶技术如何。60秒快速阅读:1。中之星提出的“5GAI”战略,主要在于其全新的面向5G的自动驾驶系统架构设计,让5G和AI更好的融合。2.中之星采用了基于激光雷达的传感方案,自主采集和制作地图,与一汽在自动驾驶上进行合作。3.2021年,中智银行将在共享出行市场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落地,并率先在有限区域内推广。“5GAI”是噱头还是另有含义?中之星成立于2018年6月。官方表示,人才团队多来自Cruise(通用的自动驾驶公司)、华为、BAT、特斯拉。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a轮数亿元的天使融资(2018年10月)。此外,公司还在硅谷设立了研究所,国内的R&D中心分布在深圳、上海和北京。相比背景,最有意思的是慈之星提出的“5GAI”战略。按照中之星的宣传口径,之所以打“5GAI”这张牌,是因为它自认为率先实现了5G和AI在底层技术框架上的融合。汽车之家从中智行地图定位工程师吴源处了解到,该公司成立的时间刚好在5G商用之前,所以整个自动驾驶系统的架构是针对5G技术的应用而设计的,为5G和AI的融合预留了接口,涉及感知、定位等模块。吴源认为,虽然一些科技公司在5G来临之前,已经有了很长的自行车智能化开发经验,但是并没有重新设计底层架构,而是直接在原有架构上使用5G技术,所以AI和5G的融合会显得“生硬”。对于这样的公司,只要重新设计架构,就可以解决“僵硬”的问题。但吴源认为,传统公司自动驾驶系统的固有架构已经成熟,从时间和推广策略上来说,重构架构并没有那么迫切。可见中之星用“5GAI”作为自己的标签。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了5G自动驾驶系统的架构,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企业在一个时间点上“卡住”了。构建什么样的自动驾驶方案?自动驾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单车层面简单分为感知(眼睛)、决策(大脑)和执行(四肢)。但除此之外,还包括智能基础设施、云背景、高精地图等等。基于“5GAI”战略,中智行打造的自动驾驶采用了怎样的配置方案?慈之星与一汽集团有着深度的合作关系,以红旗H7(参数|询价)作为其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红旗H7自动驾驶测试车感知系统的硬件配置为:4台32线激光雷达、6台毫米波雷达、4台单目摄像头。此外,车顶还配备了卫星导航、IMU(惯性导航)等硬件。lidar+视觉是业界感知层的主要配置方案。据汽车之家了解,慈之星的感知方案中,激光雷达来自威力登,毫米波雷达来自琥珀或博世,整个方案造价近百万元(仅感知层,不考虑汽车本身)。目前,中之星自动驾驶汽车的探测距离为200米,在行业内也处于主流水平,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说到定位,离不开高精地图。但是,慈之星并没有与国内三大地图厂商(高德、百度、四维图新)合作,而是自行采集和制作地图。吴源表示,“一方面,L4自动驾驶主要在小区域内运行,不需要采用全国区域地图。而且地图商的地图主要在主干道上,不在公园里;另一方面,我们自己采集制作的地图,在数据标准和格式上更适合自动驾驶系统。“未来,即使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中之星仍然会在有限的区域内收集地图数据。在决策层,核心是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中之星的自动驾驶“大脑”装在后备箱里。汽车之家了解到,慈之星采用通用平台处理器,一颗NVIDIA 1080 GPU,一颗Intel CPU。慈之星没有与英伟达或英特尔合作,而是购买了自己的硬件设备。基于以上软硬件配置,中之星打造了L4级自动驾驶方案。在试乘体验过程中,红旗H7测试车已经完成直行、转弯、过红绿灯、绕桩等多种场景的行驶。整体体验不错,车有足够的智能,但瑕疵在于转弯或刹车时缺乏乘坐舒适性。乘坐舒适性问题,大部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测试车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对汽车底盘控制的了解程度和算法的智能化水平有关,也是一个自动驾驶公司技术能力的表现之一。吴源表示,首先是车辆平台的硬件条件限制了车辆底盘的操控性能,其次是需要进一步优化智能算法来调整操控,使车辆乘坐更加舒适。目前慈之星也在不断对此进行优化,与红旗的深度合作也有利于让自动驾驶的乘坐体验更好。另外,这种体验主要依靠自行车智能,因为园区内暂时没有5G基站和智能道路基础设施,这似乎与宣传的“5GAI”有些不同。中之星的L4自动驾驶想怎么落地?自动驾驶技术从研发到落地的关键之一就是落地场景。中之星的战略在于“5Gai”+共享经济,L4级自动驾驶技术将在共享出行市场推行。根据慈之星的规划,预计2020年初自动驾驶测试车队规模将达到100辆。2021年将实现共享出行市场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落地。2022年,大规模应用开始实现大规模落地。慈之星把自己定位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那么它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会输出给谁呢?据汽车之家了解,众志行表示,已与出行服务公司就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开发展开合作会谈。此外,由于中之星与一汽的合作关系,不排除未来会为一汽的出行服务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目前,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已经成为L4级自动驾驶的首选。国外如Waymo、优步、戴姆勒、博世都属于这一类;在中国,如百度和长安汽车,也开展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试点项目。就国内市场而言,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其实离不开智能基础设施,V2X扮演着重要角色。5G的商用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基本都会在有限的区域内实现,当地政府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中之星正在南京、海南、长春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共有10辆测试车完成了15.6万公里路测和100万公里模拟测试)。未来,其L4旅行服务将在这三个城市的有限区域内大量落地。总结: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有两条路径。一个是传统车企从ADAS到高度自动驾驶的演变,一个是科技公司直接切入L4及以上领域。在ADAS领域,国外一级供应商瓜分了全球市场,留给国内企业的机会很少。那么,更高水平的L4自动驾驶就成了创业公司的机会。他们没有传统的商业“包袱”,可以为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尽心尽力,实现快速发展。但即使在L4市场,也很考验企业的技术落地能力,所以绑定合作伙伴很重要。此外,强大的资金实力或雄厚的资本背景是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进行持续R&D投资的必要条件。虽然行业内自动驾驶的研发已经经历了数年,但仍处于“技术无人区”,离真正的普及还相差甚远。“烧钱”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避免的。5G支持车联网,让V2X成为现实;AI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思想”和“灵魂”。既然5G和AI是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公司可以绕过这两项技术,为什么一个自动驾驶创业公司要用“5GAI”来做广告呢?是单纯的造新词,玩概念,还是另写文章?8月1日,汽车之家探访了这家新创公司——中之星,看看它的自动驾驶技术如何。60秒快速阅读:1。中之星提出的“5GAI”战略,主要在于其全新的面向5G的自动驾驶系统架构设计,让5G和AI更好的融合。2.中之星采用了基于激光雷达的传感方案,自主采集和制作地图,与一汽在自动驾驶上进行合作。3.2021年,中智银行将在共享出行市场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落地,并率先在有限区域内推广。“5GAI”是噱头还是另有含义?中之星成立于2018年6月。官方表示,人才团队多来自Cruise(通用的自动驾驶公司)、华为、BAT、特斯拉。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a轮数亿元的天使融资(2018年10月)。此外,公司还在硅谷设立了研究所,国内的R&D中心分布在深圳、上海和北京。相比背景,最有意思的是慈之星提出的“5GAI”战略。按照中之星的宣传口径,之所以打“5GAI”这张牌,是因为它自认为率先实现了5G和AI在底层技术框架上的融合。汽车之家从中智行地图定位工程师吴源处了解到,该公司成立的时间刚好在5G商用之前,所以整个自动驾驶系统的架构是针对5G技术的应用而设计的,为5G和AI的融合预留了接口,涉及感知、定位等模块。吴源认为,虽然一些科技公司在5G来临之前,已经有了很长的自行车智能化开发经验,但是并没有重新设计底层架构,而是直接在原有架构上使用5G技术,所以AI和5G的融合会显得“生硬”。对于这样的公司,只要重新设计架构,就可以解决“僵硬”的问题。但吴源认为,传统公司自动驾驶系统的固有架构已经成熟,从时间和推广策略上来说,重构架构并没有那么迫切。可见中之星用“5GAI”作为自己的标签。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了5G自动驾驶系统的架构,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企业在一个时间点上“卡住”了。构建什么样的自动驾驶方案?自动驾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单车层面简单分为感知(眼睛)、决策(大脑)和执行(四肢)。但除此之外,还包括智能基础设施、云背景、高精地图等等。基于“5GAI”战略,中智行打造的自动驾驶采用了怎样的配置方案?慈之星与一汽集团有着深度的合作关系,以红旗H7(参数|询价)作为其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红旗H7自动驾驶测试车感知系统的硬件配置为:4台32线激光雷达、6台毫米波雷达、4台单目摄像头。此外,车顶还配备了卫星导航、IMU(惯性导航)等硬件。lidar+视觉是业界感知层的主要配置方案。据汽车之家了解,慈之星的感知方案中,激光雷达来自威力登,毫米波雷达来自琥珀或博世,整个方案造价近百万元(仅感知层,不考虑汽车本身)。目前,中之星自动驾驶汽车的探测距离为200米,在行业内也处于主流水平,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说到定位,离不开高精地图。但是,慈之星并没有与国内三大地图厂商(高德、百度、四维图新)合作,而是自行采集和制作地图。吴源表示,“一方面,L4自动驾驶主要在小区域内运行,不需要采用全国区域地图。而且地图商的地图主要在主干道上,不在公园里;另一方面,我们自己采集制作的地图,在数据标准和格式上更适合自动驾驶系统。“未来,即使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中之星仍然会在有限的区域内收集地图数据。在决策层,核心是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中之星的自动驾驶“大脑”装在后备箱里。汽车之家了解到,慈之星采用通用平台处理器,一颗NVIDIA 1080 GPU,一颗Intel CPU。慈之星没有与英伟达或英特尔合作,而是购买了自己的硬件设备。基于以上软硬件配置,中之星打造了L4级自动驾驶方案。在试乘体验过程中,红旗H7测试车已经完成直行、转弯、过红绿灯、绕桩等多种场景的行驶。整体体验不错,车有足够的智能,但瑕疵在于转弯或刹车时缺乏乘坐舒适性。乘坐舒适性问题,大部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测试车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对汽车底盘控制的了解程度和算法的智能化水平有关,也是一个自动驾驶公司技术能力的表现之一。吴源表示,首先是车辆平台的硬件条件限制了车辆底盘的操控性能,其次是需要进一步优化智能算法来调整操控,使车辆乘坐更加舒适。目前慈之星也在不断对此进行优化,与红旗的深度合作也有利于让自动驾驶的乘坐体验更好。另外,这种体验主要依靠自行车智能,因为园区内暂时没有5G基站和智能道路基础设施,这似乎与宣传的“5GAI”有些不同。中之星的L4自动驾驶想怎么落地?自动驾驶技术从研发到落地的关键之一就是落地场景。中之星的战略在于“5Gai”+共享经济,L4级自动驾驶技术将在共享出行市场推行。根据慈之星的规划,预计2020年初自动驾驶测试车队规模将达到100辆。2021年将实现共享出行市场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落地。2022年,大规模应用开始实现大规模落地。慈之星把自己定位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那么它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会输出给谁呢?据汽车之家了解,众志行表示,已与出行服务公司就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开发展开合作会谈。此外,由于中之星与一汽的合作关系,不排除未来会为一汽的出行服务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目前,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已经成为L4级自动驾驶的首选。国外如Waymo、优步、戴姆勒、博世都属于这一类;在中国,如百度和长安汽车,也开展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试点项目。就国内市场而言,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其实离不开智能基础设施,V2X扮演着重要角色。5G的商用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基本都会在有限的区域内实现,当地政府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中之星正在南京、海南、长春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共有10辆测试车完成了15.6万公里路测和100万公里模拟测试)。未来,其L4旅行服务将在这三个城市的有限区域内大量落地。总结: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有两条路径。一个是传统车企从ADAS到高度自动驾驶的演变,一个是科技公司直接切入L4及以上领域。在ADAS领域,国外一级供应商瓜分了全球市场,留给国内企业的机会很少。那么,更高水平的L4自动驾驶就成了创业公司的机会。他们没有传统的商业“包袱”,可以为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尽心尽力,实现快速发展。但即使在L4市场,也很考验企业的技术落地能力,所以绑定合作伙伴很重要。此外,强大的资金实力或雄厚的资本背景是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进行持续R&D投资的必要条件。虽然行业内自动驾驶的研发已经经历了数年,但仍处于“技术无人区”,离真正的普及还相差甚远。“烧钱”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避免的。

标签:红旗一汽红旗H7北京长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中国电池企业哪家强?“百强榜”透露出行业哪些特点?

尽管车市寒冬,补贴退坡,但是新能源汽车却一直保持增长。而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之芯”的电池行业,却在发生着改变。7月29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名单”。

1900/1/1 0:00:00
通用失去触“电”先发优势?

无论是出于节能减排的考虑,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全球范围内的车企都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布局。这场新能源汽车变革不够纯粹,充斥着各种声音。车企的态度变得晦暗不明。

1900/1/1 0:00:00
净利润超165亿元 通用发布第二季度财报

8月1日,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底特律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

1900/1/1 0:00:00
产能利用不足30% 东风欲说服日产和本田接手PSA工厂

据路透社报道,近几个月来,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滑,使各大汽车制造商痛苦地意识到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并没有达到此前令人兴奋的预期。受经济放缓的影响,中国汽车销量已经连续第12个月下滑。

1900/1/1 0:00:00
抓渠道建设 袁穆行任保时捷中国副总裁

日前,保时捷宣布在华最新人事任命,即日起袁穆行(MichaelRamsey)将出任保时捷中国网络管理和拓展副总裁,

1900/1/1 0:00:00
宝马二季度运营利润下降近半

8月1日,宝马汽车集团发布财报称,二季度未计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48,至279亿欧元,主要受制造成本上升,汇率逆风和排放限制的影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