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碰到氢气,你就会着火."谈及国内氢能行业的现状,浙江某氢能企业高管表示。Wind的数据显示,8月7日上半月以来,燃料电池概念板块指数累计上涨8.47%,行业板块指数累计上涨8.59%,其中柴权电力、中通客车、长城电工等多家企业涨停。业内人士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在资本市场的火爆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密切相关。根据今年3月26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补贴降幅高达50%,但维持了燃料电池汽车购置补贴,并提取土地补偿款用于加氢站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随后,全国多地跟进实施氢燃料电池补贴政策。“目前大家考虑的商业落地领域主要是汽车,船舶、发电备用电源等领域也在考虑之列。”上述氢能企业高管表示。资本市场火爆的背后,各路势力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的布局也是此起彼伏。7月25日,东风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襄阳市人民政府、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签署了《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及氢能交通应用示范推广合作战略合作协议》。7月31日,《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发布,提出到2023年,成都市普及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以上,氢能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据公开信息进行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氢能源和燃料电池领域国内投资项目多达70个,其中数百亿项目数个,50个项目公开投资额累计超过900亿元,超过2018年全年投资额。据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娜奥米介绍,2018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和规划资金超过850亿元。从投资项目类型来看,包括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企业间并购、公司加大布局直接投资等,而投资参与方则包括地方政府、国企、民企、外资等。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到2020年,中国将有1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和100个加氢站。到2030年,加氢站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汽车达到200万辆;到2050年,加氢站网络建成,燃料电池汽车达到1000万辆。根据今年6月《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中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提高到10%,将拉动经济产值33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1808辆,接近2017年和2018年燃料电池汽车总销量,距离2020年1万辆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业内人士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的项目投资将在近几年持续爆发。事实上,氢燃料汽车在2000年左右就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支持其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同济与SAIC、清华与福田合作建设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作为“863计划”成果成功亮相。锂电池行业之所以比氢燃料电池行业率先爆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氢燃料电池的技术门槛更高,行业需要更多的时间打基础。2019年,氢燃料电池迎来政策利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推进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几项与氢能相关的内容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3月26日发布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显示,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过渡期结束后,地方政府不再给予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客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购置补贴,转而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和配套运营服务“短板”建设。国家补贴政策明确后,各地政府跟进明确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贴细则,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氢能产业发展。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20个省、直辖市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数量接近50个。与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相对应的是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投资项目的爆发。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在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上均处于领先地位,而在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领域较为薄弱的河北、山西等省份,今年上半年在氢能产业上处于前列。跨界布局成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布局的主要特征。从今年上半年新开工的70个项目来看,地方政府、国企、民企、外资企业均有参与,布局方式包括建立工业园区、建立新的氢能业务板块、与其他企业合资、并购其他企业、设立产业基金等。其中,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资金占比,工业园区的占比都是最大的。70个项目中,只有30个亿级项目是产业园。根据梳理,在所有投资项目中,将氢燃料相关业务纳入主体公司经营信息的公司只有10家左右。如果算上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业务,这个数字可以攀升到20家。有业内人士分析,在纯电动汽车行业投资洗牌的同时,许多此前专注于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因未能脱颖而出,继续押注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个新风口行业。此外,进入者还包括美锦能源、压缩机领域的雪人和冶金领域的云铝,这些公司都曾专注于煤炭业务。对于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跨界布局的企业来说,直接投资扩大业务布局、设立氢能业务子公司或收购氢能领域企业股份已经成为……e首选。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资项目中,企业直接投资14起,企业并购13起。“那些企业之间的并购也是相互布局,想打通产业链。技术不足的企业自然选择用钱来整合。”一家氢能公司的高管说。值得一提的是,与电动汽车项目不同,风险投资并不是氢能投资的主角。上半年投资项目中,投资公司加盟的项目仅6个左右。比如2019年1月15日,东莞国庆氢谷项目的牵头人之一是东莞熔岩创投合伙企业。不过,公司在氢能领域并非没有布局。启信宝的资料显示,其在2010年投资了北京氢普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氢能行业密切相关。3月8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与润谷东方(北京)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氢能产业项目落地合作协议,后者也于2015年、2016年投资了多家新能源科技公司。“目前风险投资公司不多,但会越来越多。”一位氢能行业资深人士说。外资也开始投资氢能领域。在今年6月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目录(2019年版)》中,氢能和氢燃料电池被列入名单,涵盖产业链上游的氢燃料储运、中游的加氢站和燃料电池系统、下游的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70个氢能投资项目中,包括境外(含港澳台)企业在内的投资项目有3个。其中,国际四大气体产品巨头之一的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总投资近50亿元的项目落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此外,汽车制造商中的丰田和现代也在中国展开了氢燃料电池的布局。丰田近日宣布将向一汽集团和苏州金龙提供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现代今天也透露将在四川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3-5年后,洗牌开始。“丰田的氢燃料电池产品进入中国很快就会占据一部分市场,但国内的一两家企业会在五年内成为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上述氢能企业高管表示。目前氢能产业链上游包括制氢、储氢、加氢;中游包括燃料电池和辅助系统;下游是整车的应用。另一家氢能公司的工程师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氢能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寿命和基础设施。他认为,国内企业只在下游有明显优势,而上游作为决定成本的核心因素,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谁在氢能行业布局完整,谁就占领了未来的市场,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领先。”国内一家氢能公司的高管说。华泰证券指出,氢燃料电池要大规模商业化,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电池性能,另一方面要不断降低成本,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指出目前国内反应堆行业发展良好,但辅助系统关键部件的开发落后;系统和整个行业都很发达,但大部分采用进口零部件,对外依存度很高。“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尚未独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班次规划和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华泰证券提示投资风险。氢能行业的技术现状与资本爆炸的反差也引起了业内的争议。此前有券商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基本面来看,目前的氢能概念并没有太多清晰的投资逻辑,只有炒作逻辑——谁的布局多,谁就硬,谁就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大规模投资氢燃料电池并不明智,因为纯电动汽车做得不好,质量和性价比都不是极致。事实上,一些企业因为涉及的投资金额较高,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在今年上半年的70个氢能投资项目中,30亿投资项目中有两个由美锦能源牵头。据七信宝资料显示,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煤矿能源开发、投资和销售为主的a股上市公司。2019年3月23日,美锦能源发布公告称,将在嘉兴投资建设美锦氢能汽车产业园,规划总用地2000亩,预计总投资100亿元。2019年6月28日,美锦再次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00亿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青岛美锦氢能小镇。此前还收购了佛山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5%的股权..但美锦能源的盈利能力似乎无法支撑如此高的投入,2018年净利润为20.69亿元。正因如此,今年7月1日,美锦能源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被要求说明氢能投资的资金来源及项目进展情况,其回复公告也被东方财富网网友评论为“漏洞百出。”钱从哪里来?就是一个圈(钱)而已。"一家氢能公司的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氢能,其市值可以翻几倍。经济观察报记者随机选取了40家氢能和燃料电池板块上市公司的上半年业绩预告,仅有12家公司利润过亿元。氢能行业需要高额且持续的资金投入,短期内很难盈利为正。”三年后。"谈及对盈利时间的预期,上述国内氢能企业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不过,全联汽车经销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会经历大规模资金投入和产能过剩的过程,这是自然的市场现象。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在一级市场形成投资浪潮。曹鹤预测,明年下半年可能会有二级市场的资本开始进入,明年下半年氢燃料电池板块会有一家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三到五年后会有洗牌效应。"一位氢能行业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最终80%的企业会被淘汰,只有20%的企业会胜出。“曹和分析。”如果你接触氢气,你会着火。"谈及国内氢能行业现状,浙江一家氢能企业高管表示。Wind的数据显示,8月7日上半月以来,燃料电池概念板块指数累计上涨8.47%,行业板块指数累计上涨8.59%,其中柴权电力、中通客车、长城电工等多家企业涨停。业内人士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在资本市场的火爆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密切相关。根据今年3月26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补贴降幅高达50%,但燃料电池汽车购买补贴得以维持,土地补偿款提取用于加氢站建设……ns和支持运营服务。随后,全国多地跟进实施氢燃料电池补贴政策。“目前大家考虑的商业落地领域主要是汽车,船舶、发电备用电源等领域也在考虑之列。”上述氢能企业高管表示。资本市场火爆的背后,各路势力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的布局也是此起彼伏。7月25日,东风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襄阳市人民政府、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签署了《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及氢能交通应用示范推广合作战略合作协议》。7月31日,《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发布,提出到2023年,成都市普及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以上,氢能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据公开信息进行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氢能源和燃料电池领域国内投资项目多达70个,其中数百亿项目数个,50个项目公开投资额累计超过900亿元,超过2018年全年投资额。据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娜奥米介绍,2018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和规划资金超过850亿元。从投资项目类型来看,包括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企业间并购、公司加大布局直接投资等,而投资参与方则包括地方政府、国企、民企、外资等。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到2020年,中国将有1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和100个加氢站。到2030年,加氢站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汽车达到200万辆;到2050年,加氢站网络建成,燃料电池汽车达到1000万辆。根据今年6月《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中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提高到10%,将拉动经济产值33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1808辆,接近2017年和2018年燃料电池汽车总销量,距离2020年1万辆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业内人士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的项目投资将在近几年持续爆发。事实上,氢燃料汽车在2000年左右就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支持其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同济与SAIC、清华与福田合作建设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作为“863计划”成果成功亮相。锂电池行业之所以比氢燃料电池行业率先爆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氢燃料电池的技术门槛更高,行业需要更多的时间打基础。2019年,氢燃料电池迎来政策利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推进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几项与氢能相关的内容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3月26日发布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显示,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过渡期结束后,地方政府不再给予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客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购置补贴,转而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和配套运营服务“短板”建设。国家补贴政策明确后,各地政府跟进明确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贴细则,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氢能产业发展。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20个省、直辖市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数量接近50个。与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相对应的是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投资项目的爆发。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在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上均处于领先地位,而在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领域较为薄弱的河北、山西等省份,今年上半年在氢能产业上处于前列。跨界布局成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布局的主要特征。从今年上半年新开工的70个项目来看,地方政府、国企、民企、外资企业均有参与,布局方式包括建立工业园区、建立新的氢能业务板块、与其他企业合资、并购其他企业、设立产业基金等。其中,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资金占比,工业园区的占比都是最大的。70个项目中,只有30个亿级项目是产业园。根据梳理,在所有投资项目中,将氢燃料相关业务纳入主体公司经营信息的公司只有10家左右。如果算上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业务,这个数字可以攀升到20家。有业内人士分析,在纯电动汽车行业投资洗牌的同时,许多此前专注于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因未能脱颖而出,继续押注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个新风口行业。此外,进入者还包括美锦能源、压缩机领域的雪人和冶金领域的云铝,这些公司都曾专注于煤炭业务。对于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跨界布局的企业来说,直接投资扩大业务布局、设立氢能业务子公司或收购氢能领域企业股份已经成为……e首选。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资项目中,企业直接投资14起,企业并购13起。“那些企业之间的并购也是相互布局,想打通产业链。技术不足的企业自然选择用钱来整合。”一家氢能公司的高管说。值得一提的是,与电动汽车项目不同,风险投资并不是氢能投资的主角。上半年投资项目中,投资公司加盟的项目仅6个左右。比如2019年1月15日,东莞国庆氢谷项目的牵头人之一是东莞熔岩创投合伙企业。不过,公司在氢能领域并非没有布局。启信宝的资料显示,其在2010年投资了北京氢普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氢能行业密切相关。3月8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与润谷东方(北京)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氢能产业项目落地合作协议,后者也于2015年、2016年投资了多家新能源科技公司。“目前风险投资公司不多,但会越来越多。”一位氢能行业资深人士说。外资也开始投资氢能领域。在今年6月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目录(2019年版)》中,氢能和氢燃料电池被列入名单,涵盖产业链上游的氢燃料储运、中游的加氢站和燃料电池系统、下游的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70个氢能投资项目中,包括境外(含港澳台)企业在内的投资项目有3个。其中,国际四大气体产品巨头之一的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总投资近50亿元的项目落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此外,汽车制造商中的丰田和现代也在中国展开了氢燃料电池的布局。丰田近日宣布将向一汽集团和苏州金龙提供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现代今天也透露将在四川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3-5年后,洗牌开始。“丰田的氢燃料电池产品进入中国很快就会占据一部分市场,但国内的一两家企业会在五年内成为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上述氢能企业高管表示。目前氢能产业链上游包括制氢、储氢、加氢;中游包括燃料电池和辅助系统;下游是整车的应用。另一家氢能公司的工程师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氢能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寿命和基础设施。他认为,国内企业只在下游有明显优势,而上游作为决定成本的核心因素,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谁在氢能行业布局完整,谁就占领了未来的市场,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领先。”国内一家氢能公司的高管说。华泰证券指出,氢燃料电池要大规模商业化,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电池性能,另一方面要不断降低成本,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指出目前国内反应堆行业发展良好,但辅助系统关键部件的开发落后;系统和整个行业都很发达,但大部分采用进口零部件,对外依存度很高。“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尚未独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班次规划和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华泰证券提示投资风险。氢能行业的技术现状与资本爆炸的反差也引起了业内的争议。此前有券商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基本面来看,目前的氢能概念并没有太多清晰的投资逻辑,只有炒作逻辑——谁的布局多,谁就硬,谁就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大规模投资氢燃料电池并不明智,因为纯电动汽车做得不好,质量和性价比都不是极致。事实上,一些企业因为涉及的投资金额较高,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在今年上半年的70个氢能投资项目中,30亿投资项目中有两个由美锦能源牵头。据七信宝资料显示,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煤矿能源开发、投资和销售为主的a股上市公司。2019年3月23日,美锦能源发布公告称,将在嘉兴投资建设美锦氢能汽车产业园,规划总用地2000亩,预计总投资100亿元。2019年6月28日,美锦再次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00亿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青岛美锦氢能小镇。此前还收购了佛山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5%的股权..但美锦能源的盈利能力似乎无法支撑如此高的投入,2018年净利润为20.69亿元。正因如此,今年7月1日,美锦能源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被要求说明氢能投资的资金来源及项目进展情况,其回复公告也被东方财富网网友评论为“漏洞百出。”钱从哪里来?就是一个圈(钱)而已。"一家氢能公司的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氢能,其市值可以翻几倍。经济观察报记者随机选取了40家氢能和燃料电池板块上市公司的上半年业绩预告,仅有12家公司利润过亿元。氢能行业需要高额且持续的资金投入,短期内很难盈利为正。”三年后。"谈及对盈利时间的预期,上述国内氢能企业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不过,全联汽车经销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会经历大规模资金投入和产能过剩的过程,这是自然的市场现象。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在一级市场形成投资浪潮。曹鹤预测,明年下半年可能会有二级市场的资本开始进入,明年下半年氢燃料电池板块会有一家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三到五年后会有洗牌效应。"一位氢能行业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最终80%的企业会被淘汰,只有20%的企业会胜出。”曹老爷子分析道。
据外媒报道,博世集团(BoschGroup)旗下风投公司罗伯特博世风投(RBVC)向瑞士软件公司Teralytics投资,且领投了该轮价值1750万美元的融资。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博世官网)今年以来,全球车市下行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除中国、美国和欧洲这全球三大汽车市场遇冷之外,印度车市寒流也开始逐渐蔓延,且目前并未有一丝回暖的迹象。
1900/1/1 0:00:00这个夏天,自主泊车方案在自动驾驶领域异常火热,作为L4级别自动驾驶方案中的一个分支,自主泊车方案一方面整合了L4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另一面由于场地的特殊性让其商业落地成为现实。
1900/1/1 0:00:00风起云涌、潮起潮落,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1900/1/1 0:00:00最近一段时间,车电分离、换电模式、产品回收再利用等话题,成为了动力电池行业的最新热点。这背后隐藏着业界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管理的呼声和诉求。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官方获悉,威马新推出了一款EX5520车型,用于取代之前的EX5智行20500车型。新车共推出两个配置版本,补贴后售价分别为1698、1898万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