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车企智能网联也谈“生态”?谁是真功夫,谁是“贾跃亭”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今年夏天,一部《长安十二小时》让整个朋友圈集体入坑。”长安城有108个广场,每300步设一座瞭望塔。当武侯从瞭望塔上看到长安有什么异常,就会用约定的代码传送到静安寺。静安寺向任何一个地方发出命令,都可以瞬间跨越整个长安...“在剧中,瞭望塔的描述是人类对“信息传递”最早的理解。事实上,一千多年过去了,信息交流和传递的初衷并没有改变。在生活中,信息仍然是指导人类生活和探索未知的重要因素。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一套精确的导航系统足以改变人类的旅行生活。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汽车自然成为一种全新的承载信息的载体。众所周知,在这场关于智联的“战国大战”中。com,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BAT开发的自主车载操作系统早已问世,如腾讯All in Car、阿里AliOS、百度小度车载OS等,成为车企的“烫手山芋”。不过目前来看,车智联网虽然一炮而红,但也难免鱼龙混杂。智联时代谁才是真正的实力。或许,响彻云霄的口号,并不能靠表面的声音得到充分的证明。2016年,荣威RX5打响了智联的第一。com,吸引了新老势力追随。然而,直到去年的比亚迪开发者大会,“智能网联汽车”才真正进入肉搏战阶段。行业首发|斑马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和SAIC创立的斑马体系已经在汽车圈“服役”了三年多,但也正是因为两大股东之间的一纸合同,制约了具有先发优势的斑马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斑马作为AliOS业务在汽车端的唯一出口,曾经在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RX5上一举成名。然而,环境在变化。SAIC荣威上市销售后,大量基于Android定制的车联网系统迅速复制了斑马的功能要领,出现在千元车的中控面板上。此后,AliOS面临着扩大使命的压力,但始终无法逃脱一纸协议的束缚:阿里想要规模和网络效应,而SAIC需要掌控优质的竞争资源,两大巨头的利益已经开始明显互斥。事实上,斑马虽然是SAIC和阿里的合资公司,但其目标一直是做行业开放平台,引领车联网行业升级,这也是两大股东发展斑马体系最具争议的部分。近年来,斑马积极与其他车企合作,陆续入驻福特、观致、神龙、东风雷诺的部分车型。但斑马由于合同约束,受限于整个销售体系,无法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导致其高层和核心人员辞职,续约步伐逐渐放缓。事实上,斑马系统在智能网联领域的先发优势不容忽视。早在三年前,它就配备了业界领先的语音识别系统和远程控制功能。甚至在“云数据处理”方面,基于AliOS的斑马系统在业内首次完成了40万辆车的整体OTA,创造了全球最大的OTA世界纪录。随着车企自主研发步伐的不断加快,互联网巨头纷纷步入智联。虽然斑马的先发优势已经没有了,但是有了阿里系和AliOS完善的基础设施,斑马未来的命运依然充满变数。口号最响亮|比亚迪继斑马之后,比亚迪于2018年4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同年9月,比亚迪召开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宣布开放DiLink智能网联系统,与各大车企实现资源共享。辛辛苦苦开发的系统为什么要公开共享?对于比亚迪的开源之举,外界猜测可能是资金压力太大,资金不足以支撑研发,想用开放系统来缓解资金压力。但是比亚迪发现……他始料未及,却没想到结局。虽然分享很“大方”,但没人在意。显然,作为未来汽车经济的命脉,各大车企都希望拥有自主性。即使研发暂停,他们也绝不想把“命脉”放在一个竞争对手身上。究其深层次原因,恐怕是各大车企对比亚迪的“技术”不放心。本质上,DiLink系统只是把Android系统移植到了车上。相比同样基于Android系统的阿里AliOS和某小型车载OS,看起来薄了不少。作为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的主办方,比亚迪去年的发声可谓是触底反弹,也在汽车圈掀起了一阵子智联网的风潮。一年过去了,这个夏天,汽车智能网联行业风起云涌,而Dilink却早已销声匿迹。只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输出”不能只靠声音。芯片霸权|吉利不同于比亚迪的“抄袭”。“学霸”吉利在汽车智联领域有所进步。com以其真正的才能和实践知识。GKUI,一个基于安卓系统搭建的纪可智能生态系统,吉利并没有简单的把安卓系统移植到车上,而是基于安卓系统进行深度开发,类似于小米的EMUI、MIUI和安卓系统在形式上的区别。然而,与手机系统相比,车载智能系统的深度开发要困难得多。因为它的控制不仅仅是面对中控面板这么简单,还涉及到很多其他与功能和安全相关的汽车硬件。芯片方面,吉利也下了很大功夫。其自主研发的E系列芯片为中国车载智能网联领域提供了集成度高、性能强、功耗低、成本控制更好的芯片解决方案。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智能驾驶舱的大脑,E01实现了与GKUI的同步完美适配,将智能驾驶舱的软硬件一体化变成了现实。值得一提的是,GKUI和斑马系统都是汽车行业的“高材生”,但背后的领导者却不一样。其中吉利的GKUI以车企为主,斑马系统以互联网公司为主,直接导致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不同。相比之下,前者的商业思维更为垂直:车企常年与汽车用户打交道,因此对汽车使用场景的洞察更为透彻;后者更关注覆盖面广,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更垂直还是更宽,都各有优势,这也是目前很难区分两者的原因。吉利能否持续发力,甚至跃居第一,取决于其自研芯片能否持续更新迭代,满足甚至超越市场需求。软硬|广汽如果说吉利的“王牌”是芯片系统,那么广汽就是软件不够“硬件”不足以弥补。日前,广汽集团在智能科技大会上推出了ADiGO智能驾驶互联生态系统。该系统由广汽主导,腾讯、华为等多个战略合作伙伴支持,主要强调软硬件的高度匹配。有了腾讯和华为的加持,ADiGO的操作系统自然不输给其他车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硬件层面,首款搭载全新操作系统的车型AION LX,拥有弯曲角度接近168度的曲面屏,是“全球首款全贴合车规的冷弯屏”。虽然硬件很抢眼,但ADiGO在操作系统和软件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差异。从根本上说,它优化了腾讯的All inCar系统。不过平心而论,大部分车企选择与供应商合作,是为了更稳妥地布局未来。本质上没有对错。私人订制|长城在这个车企都在比拼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时代,长城显得特立独行了许多。起步较早的长城也掌握了相关技术,但从不低调。直到今年7月,才宣布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携手BAT等八大生态伙伴,构建全球在线智能生态。其深厚的内功逐渐被外界所知。“智慧生态”看似虚无缥缈,但长城给出的定义却是充实的:第一,全生命周期在线。长城保证车辆从出售之日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为车主提供最基本的互联网诉求。二、全场景生态服务。车辆的反馈将从现在的语音、手势指令变为主动反馈;车辆可以识别车主和乘客,然后可以持续学习用户的行为习惯,根据用户的行为和情绪提供有温度、有情绪的服务和响应。此外,从今年开始,长城汽车将在高端车型上配备人脸识别摄像头,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长城汽车还在进行情感识别的内测。未来这项技术将被搭载在其产品上,可以根据用户的情绪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和对话方式,为用户量身定制。当操作系统源于一个“母体”时,无论做多少改变,都难以跳出母体的局限。如果技术上没有突破,不如从根本上改变思维。差异化运营的智慧生态,或许是长城在这场战役中的终极武器。长城能不能靠这个拉回来,还要看它的最终产品。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虽然各家车企对智联的推广各有侧重,但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Android平台上,背后的支持者也逃不过BAT和华为。虽然企业明知系统完全自研有利于后期的更新迭代,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由于资金投入巨大,研发周期长,大部分还是选择与BAT等供应商合作。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企业选择自研还是合作,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因为消费者关注的是系统的具体使用感和未来的迭代更新。所以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在合作的过程中避免同质化,创造自己的独特性。再者,如何提高未来的系统维护和更新迭代,打造智能网联的品牌口碑,也是企业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今年夏天,一部《长安十二小时》让整个朋友圈集体入坑。”长安城有108个广场,每300步设一座瞭望塔。当武侯从瞭望塔上看到长安有什么异常,就会用约定的代码传送到静安寺。静安寺向任何一个地方发出命令,都可以瞬间跨越整个长安...“在剧中,瞭望塔的描述是人类对“信息传递”最早的理解。事实上,一千多年过去了,信息交流和传递的初衷并没有改变。在生活中,信息仍然是指导人类生活和探索未知的重要因素。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一套精确的导航系统足以改变人类的旅行生活。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汽车自然成为一种全新的承载信息的载体。众所周知,在这场关于智联的“战国大战”中。com,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BAT开发的自主车载操作系统早已问世,如腾讯All in Car、阿里AliOS、百度小度车载OS等,成为车企的“烫手山芋”。不过目前来看,车智联网虽然一炮而红,但也难免鱼龙混杂。智联时代谁才是真正的实力。或许,响彻云霄的口号,并不能靠表面的声音得到充分的证明。2016年,荣威RX5打响了智联的第一。com,吸引了新老势力追随。然而,直到去年的比亚迪开发者大会,“智能网联汽车”才真正进入肉搏战阶段。行业首发|斑马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和SAIC创立的斑马体系已经在汽车圈“服役”了三年多,但也正是因为两大股东之间的一纸合同,制约了具有先发优势的斑马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斑马作为AliOS业务在汽车端的唯一出口,曾经在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RX5上一举成名。然而,环境在变化。SAIC荣威上市销售后,大量基于Android定制的车联网系统迅速复制了斑马的功能要领,出现在千元车的中控面板上。从那以后,阿廖斯一直受到压力,要他……而它的使命,却始终无法逃脱一纸协议的束缚:阿里想要规模和网络效应,而SAIC需要掌控优质的竞争资源,两大巨头的利益已经开始明显互斥。事实上,斑马虽然是SAIC和阿里的合资公司,但其目标一直是做行业开放平台,引领车联网行业升级,这也是两大股东发展斑马体系最具争议的部分。近年来,斑马积极与其他车企合作,陆续入驻福特、观致、神龙、东风雷诺的部分车型。但斑马由于合同约束,受限于整个销售体系,无法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导致其高层和核心人员辞职,续约步伐逐渐放缓。事实上,斑马系统在智能网联领域的先发优势不容忽视。早在三年前,它就配备了业界领先的语音识别系统和远程控制功能。甚至在“云数据处理”方面,基于AliOS的斑马系统在业内首次完成了40万辆车的整体OTA,创造了全球最大的OTA世界纪录。随着车企自主研发步伐的不断加快,互联网巨头纷纷步入智联。虽然斑马的先发优势已经没有了,但是有了阿里系和AliOS完善的基础设施,斑马未来的命运依然充满变数。口号最响亮|比亚迪继斑马之后,比亚迪于2018年4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同年9月,比亚迪召开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宣布开放DiLink智能网联系统,与各大车企实现资源共享。辛辛苦苦开发的系统为什么要公开共享?对于比亚迪的开源之举,外界猜测可能是资金压力太大,资金不足以支撑研发,想用开放系统来缓解资金压力。但比亚迪想通了开头却没想到结局。虽然分享很“大方”,但没人在意。显然,作为未来汽车经济的命脉,各大车企都希望拥有自主性。即使研发暂停,他们也绝不想把“命脉”放在一个竞争对手身上。究其深层次原因,恐怕是各大车企对比亚迪的“技术”不放心。本质上,DiLink系统只是把Android系统移植到了车上。相比同样基于Android系统的阿里AliOS和某小型车载OS,看起来薄了不少。作为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的主办方,比亚迪去年的发声可谓是触底反弹,也在汽车圈掀起了一阵子智联网的风潮。一年过去了,这个夏天,汽车智能网联行业风起云涌,而Dilink却早已销声匿迹。只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输出”不能只靠声音。芯片霸权|吉利不同于比亚迪的“抄袭”。“学霸”吉利在汽车智联领域有所进步。com以其真正的才能和实践知识。GKUI,一个基于安卓系统搭建的纪可智能生态系统,吉利并没有简单的把安卓系统移植到车上,而是基于安卓系统进行深度开发,类似于小米的EMUI、MIUI和安卓系统在形式上的区别。然而,与手机系统相比,车载智能系统的深度开发要困难得多。因为它的控制不仅仅是面对中控面板这么简单,还涉及到很多其他与功能和安全相关的汽车硬件。芯片方面,吉利也下了很大功夫。其自主研发的E系列芯片为中国车载智能网联领域提供了集成度高、性能强、功耗低、成本控制更好的芯片解决方案。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智能驾驶舱的大脑,E01实现了与GKUI的同步完美适配,将智能驾驶舱的软硬件一体化变成了现实。值得一提的是,GKUI和斑马系统都是汽车行业的“高材生”,但背后的领导者却不一样。其中吉利的GKUI以车企为主,斑马体系以互联网公司为主,…这直接导致了对用户需求的不同理解。相比之下,前者的商业思维更为垂直:车企常年与汽车用户打交道,因此对汽车使用场景的洞察更为透彻;后者更关注覆盖面广,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更垂直还是更宽,都各有优势,这也是目前很难区分两者的原因。吉利能否持续发力,甚至跃居第一,取决于其自研芯片能否持续更新迭代,满足甚至超越市场需求。软硬|广汽如果说吉利的“王牌”是芯片系统,那么广汽就是软件不够“硬件”不足以弥补。日前,广汽集团在智能科技大会上推出了ADiGO智能驾驶互联生态系统。该系统由广汽主导,腾讯、华为等多个战略合作伙伴支持,主要强调软硬件的高度匹配。有了腾讯和华为的加持,ADiGO的操作系统自然不输给其他车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硬件层面,首款搭载全新操作系统的车型AION LX,拥有弯曲角度接近168度的曲面屏,是“全球首款全贴合车规的冷弯屏”。虽然硬件很抢眼,但ADiGO在操作系统和软件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差异。从根本上说,它优化了腾讯的All inCar系统。不过平心而论,大部分车企选择与供应商合作,是为了更稳妥地布局未来。本质上没有对错。私人订制|长城在这个车企都在比拼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时代,长城显得特立独行了许多。起步较早的长城也掌握了相关技术,但从不低调。直到今年7月,才宣布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携手BAT等八大生态伙伴,构建全球在线智能生态。其深厚的内功逐渐被外界所知。“智慧生态”看似虚无缥缈,但长城给出的定义却是充实的:第一,全生命周期在线。长城保证车辆从出售之日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为车主提供最基本的互联网诉求。二、全场景生态服务。车辆的反馈将从现在的语音、手势指令变为主动反馈;车辆可以识别车主和乘客,然后可以持续学习用户的行为习惯,根据用户的行为和情绪提供有温度、有情绪的服务和响应。此外,从今年开始,长城汽车将在高端车型上配备人脸识别摄像头,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长城汽车还在进行情感识别的内测。未来这项技术将被搭载在其产品上,可以根据用户的情绪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和对话方式,为用户量身定制。当操作系统源于一个“母体”时,无论做多少改变,都难以跳出母体的局限。如果技术上没有突破,不如从根本上改变思维。差异化运营的智慧生态,或许是长城在这场战役中的终极武器。长城能不能靠这个拉回来,还要看它的最终产品。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虽然各家车企对智联的推广各有侧重,但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Android平台上,背后的支持者也逃不过BAT和华为。虽然企业明知系统完全自研有利于后期的更新迭代,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由于资金投入巨大,研发周期长,大部分还是选择与BAT等供应商合作。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企业选择自研还是合作,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因为消费者关注的是系统的具体使用感和未来的迭代更新。所以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在合作的过程中避免同质化,创造自己的独特性。再者,如何提高未来的系统维护和更新迭代,打造智能网联的品牌口碑,也是企业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标签:斑马比亚迪长城长安荣威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文远知行2020年将推出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

本文来自未来汽车日报,作者:高佩莙。随着科技和出行巨头纷纷入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步伐持续加快。

1900/1/1 0:00:00
首批哪吒N01 2020款 8月12日全国正式上市

演绎哪吒传奇,即刻启程。随着一声长鸣,一辆辆满载哪吒N012020款的货运车从合众汽车位于浙江桐乡的生态智慧工厂开出,驶向全国各地。

1900/1/1 0:00:00
印度新车销量下滑 裁员35万人左右

据外媒报道,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汽车和摩托车销量下滑引发汽车行业大规模裁员,许多公司被迫关闭工厂数日,削减生产班次。对印度GDP贡献率达7的汽车行业正面临最严重的一次衰退。

1900/1/1 0:00:00
森海塞尔为Karma汽车推沉浸式车载音响

据外媒报道,音响制造商森海塞尔(Sennheiser)计划将旗下的Ambeo沉浸式音频技术配置到新车中,公司与KarmaAutomotive合作,

1900/1/1 0:00:00
中国充电桩行业,荆棘中充满机遇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分析了上半年能源形势。会上提到目前我国“电能替代”深入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完成电能替代量约98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

1900/1/1 0:00:00
用「软件定义汽车」背后, OTA 升级的争夺战

不管大家对Musk的看法如何,特斯拉的整车OTA能力想必是很多车企十分羡慕和渴求的功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