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日产汽车前CEO戈恩因财务问题被捕,在汽车圈引起不小的轰动。然而,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但日产上层的动荡仍在影响着日产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市场也并没有因为日产的内部问题而对其特别仁慈。车市的寒冷还在继续,无心技术的日产并没有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新鲜感,而是依靠各种负面把自己推上了行业的热搜榜。问题频发的日产,不再是大家口耳相传的“沙发厂”,而是成为了被怀疑的对象。
一是日产利润大幅下滑,产能被迫缩减。2018年底,日产宣布在华减产20%。减产的原因是为了减轻库存压力,或者是对消费者玩“饥饿营销”。我们不知道。但从2019年1-6月整体销量来看,日产1-6月累计销量为53.73万辆,累计同比下滑0.83%。销量下滑,库存压力肯定是有的。
日产的减产决定不仅在中国市场。2019年4月,日产宣布在截至2020年3月的财年将全球产量削减约15%。与此同时,为了维持日产的整体利润,上个月宣布,到2022财年结束,全球产能将减少10%,在此期间产品组合将减少“至少”10%,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日产在宣布减产后,又宣布了削减产能的计划,实际上暴露了更多的问题。事实上,在2019年4月至6月的财年,日产的营业利润下降了90%,正在推进大规模的重组计划。而这一点也得到了日产的证实,所以现在的日产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据悉,骐达、逸达、NOTE两厢车型将成为日产首批停产淘汰车型,随后是上半年交付量大幅下降的轿车,如来自英国的Q60S和菲尼迪、日产370Z。砍掉这些车型肯定会对日产的整体销量产生影响。这个时候,日产让我们看到了“壮士断腕”的无奈。当然,放弃不能直接推动日产整体销量的车型也无可厚非,但作为日产在A级和b级车市场的两大扛把子,在换代之后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这是日产现在最大的痛苦。
二、高价低配,日产主力车型纷纷抢滩街头。轩逸自2006年进入中国A级车市场以来,以强劲的销量走到了现在,至今累计销量已超过300万辆。换代之前,轩逸是A级车市场的霸主,但换代之后,轩逸却跌落神坛。再来看看刚刚亮相的7月份的汽车销量。轩逸不仅跌出了前三,甚至跌出了前五。创造了原来每月5万多台的销量神话,现在月销量将近2.5万台不到。按理说,能坚持13年并受到消费者青睐的轩逸,一定是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现在纯电加盟的轩逸,不仅没有给虎虎添翼,反而大不如前。原因是什么?
问题的根源在于“减”字。然而日产新上市的第14代轩逸却毁了它13年的名声。后轮盘式刹车改为鼓式刹车,机械手刹车改为脚刹,整个系统没有定速巡航,安全气囊减少,后轮轴依然依赖,发动机减少1nm。这些因素是……的焦点车主的抱怨。14代轩逸的报价区间为109-14.3万元。合资企业不可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时候,这个价位的轩逸找不到Auto HOLD、ACC自动跟踪系统、电子手刹等功能。论性价比,还是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而高配低价,性价比的不足不止是在新轩逸上?换代之后,天籁也上演了一幕街上销售的场景。2019年1-6月,天籁累计销量3.65万辆,累计同比下滑34.59%。所以天籁今年要保持2018年11万辆左右的销量似乎并不容易。天籁销量大不如前,连原本在同一级别的雅阁和凯美瑞都被大幅拉开,这对于日产来说真的是一种耻辱。第三,天蝎杀了气囊,彻底名誉扫地。从7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雅阁累计销量为18392辆,凯美瑞累计销量为16213辆,而天籁的销量仅为9467辆。天籁销量下滑严重,一方面是因为高价低配,另一方面是天籁的“生命气囊”。致命的安全问题使得天籁被彻底踢出第一梯队成为必然。2015年,东风日产因副驾驶安全气囊问题召回37722辆汽车。时至今日,四年过去了,关于天籁安全气囊的投诉依然不绝于耳。气囊无缘无故弹出,使车主面临呼吸困难,强烈撞击后气囊无法弹出,未能起到保护作用。横看竖看,天籁的安全气囊不能称之为“安全”,但“杀”字很贴切。
除了备受关注的天籁,日产的各大车型也收到了不少投诉。变速器,发动机,车身附件都有涉及。在众多投诉中,想买CVT变速箱的消费者并不意外。都说既然决定买一辆尼桑,就当没有CVT变速箱的救急。还有一种说法是,大众的双离合,日产的CVT,虽然都只是一种调侃,但也在暴露变速箱长期存在的问题。
第四,品牌价值被削弱,日系三强的地位并没有保证汽车市场的整体下滑。然而,日本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迎来了逆势上涨。当然,这不包括日产。天籁被踢出B级第一梯队的同时,日产在日系品牌第一梯队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据官方消息,广汽本田1-6月终端销量达39.45万辆,同比增长16.4%;广汽丰田半年销量也达到31.12万辆,同比增长22%。而东风日产则在采取强有力的终端优惠和促销政策的情况下,迎来了自己的销量下滑。卑微的以价换量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经销商也在抱怨声中期待着自己越来越高的库存指数。被甩在后面的日产该拿什么来保全品牌价值?
总结:减产原本是遏制利润大幅下滑的战略举措,却未能为日产未来的销量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分销的减少消耗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品牌信任,品控一次次挑战消费者的底线。无法与“二田”抗衡的品牌力,让日产处于“鹤尾”的尴尬境地。销量下滑,信任崩塌,没有品控,没有品牌,时机不好,日产的未来在哪里?2018年11月,日产汽车前CEO戈恩因财务问题被捕,在汽车圈引起不小的轰动。然而,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但日产上层的动荡仍在影响着日产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市场也并没有因为日产的内部问题而对其特别仁慈。车市的寒冷还在继续,无心技术的日产并没有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新鲜感,而是依靠各种负面把自己推上了行业的热搜榜。问题频发的日产,不再是大家口耳相传的“沙发厂”,而是成为了被怀疑的对象。
一是日产利润大幅下滑,产能被迫缩减。2018年底,日产宣布在华减产20%。减产的原因是为了减轻库存压力,或者是对消费者玩“饥饿营销”。我们不知道。但从2019年1-6月整体销量来看,日产1-6月累计销量为53.73万辆,累计同比下滑0.83%。销量下滑,库存压力肯定是有的。
日产的减产决定不仅在中国市场。2019年4月,日产宣布在截至2020年3月的财年将全球产量削减约15%。与此同时,为了维持日产的整体利润,上个月宣布,到2022财年结束,全球产能将减少10%,在此期间产品组合将减少“至少”10%,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日产在宣布减产后,又宣布了削减产能的计划,实际上暴露了更多的问题。事实上,在2019年4月至6月的财年,日产的营业利润下降了90%,正在推进大规模的重组计划。而这一点也得到了日产的证实,所以现在的日产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据悉,骐达、逸达、NOTE两厢车型将成为日产首批停产淘汰车型,随后是上半年交付量大幅下降的轿车,如来自英国的Q60S和菲尼迪、日产370Z。砍掉这些车型肯定会对日产的整体销量产生影响。这个时候,日产让我们看到了“壮士断腕”的无奈。当然,放弃不能直接推动日产整体销量的车型也无可厚非,但作为日产在A级和b级车市场的两大扛把子,在换代之后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这是日产现在最大的痛苦。
二、高价低配,日产主力车型纷纷抢滩街头。轩逸自2006年进入中国A级车市场以来,以强劲的销量走到了现在,至今累计销量已超过300万辆。更换之前,轩逸是A级车市场的主导者,…但更换之后,轩逸就走上了神坛。再来看看刚刚亮相的7月份的汽车销量。轩逸不仅跌出了前三,甚至跌出了前五。创造了原来每月5万多台的销量神话,现在月销量将近2.5万台不到。按理说,能坚持13年并受到消费者青睐的轩逸,一定是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现在纯电加盟的轩逸,不仅没有给虎虎添翼,反而大不如前。原因是什么?
问题的根源在于“减”字。然而日产新上市的第14代轩逸却毁了它13年的名声。后轮盘式刹车改为鼓式刹车,机械手刹车改为脚刹,整个系统没有定速巡航,安全气囊减少,后轮轴依然依赖,发动机减少1nm。这些因素都是车主投诉的重点。14代轩逸的报价区间为109-14.3万元。合资企业不可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时候,这个价位的轩逸找不到Auto HOLD、ACC自动跟踪系统、电子手刹等功能。论性价比,还是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而高配低价,性价比的不足不止是在新轩逸上?换代之后,天籁也上演了一幕街上销售的场景。2019年1-6月,天籁累计销量3.65万辆,累计同比下滑34.59%。所以天籁今年要保持2018年11万辆左右的销量似乎并不容易。天籁销量大不如前,连原本在同一级别的雅阁和凯美瑞都被大幅拉开,这对于日产来说真的是一种耻辱。第三,天蝎杀了气囊,彻底名誉扫地。从7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雅阁累计销量为18392辆,凯美瑞累计销量为16213辆,而天籁的销量仅为9467辆。天籁销量下滑严重,一方面是因为高价低配,另一方面是天籁的“生命气囊”。致命的安全问题使得天籁被彻底踢出第一梯队成为必然。2015年,东风日产因副驾驶安全气囊问题召回37722辆汽车。时至今日,四年过去了,关于天籁安全气囊的投诉依然不绝于耳。气囊无缘无故弹出,使车主面临呼吸困难,强烈撞击后气囊无法弹出,未能起到保护作用。横看竖看,天籁的安全气囊不能称之为“安全”,但“杀”字很贴切。
除了备受关注的天籁,日产的各大车型也收到了不少投诉。变速器,发动机,车身附件都有涉及。在众多投诉中,想买CVT变速箱的消费者并不意外。都说既然决定买一辆尼桑,就当没有CVT变速箱的救急。还有一种说法是,大众的双离合,日产的CVT,虽然都只是一种调侃,但也在暴露变速箱长期存在的问题。
第四,品牌价值被削弱,日系三强的地位并没有保证汽车市场的整体下滑。然而,日本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迎来了逆势上涨。当然,这不包括日产。天籁被踢出B级第一梯队的同时,日产在日系品牌第一梯队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据官方消息,广汽本田1-6月终端销量达39.45万辆,同比增长16.4%;广汽丰田半年销量也达到31.12万辆,同比增长22%。而东风日产则在采取强有力的终端优惠和促销政策的情况下,迎来了自己的销量下滑。卑微的以价换量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经销商也在抱怨声中期待着自己越来越高的库存指数。被甩在后面的日产该拿什么来保全品牌价值?
总结:减产原本是遏制利润大幅下滑的战略举措,却未能为日产未来的销量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分销的减少消耗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品牌信任,品控一次次挑战消费者的底线。无法与“二田”抗衡的品牌力,让日产处于“鹤尾”的尴尬境地。销量下滑,信任崩塌,没有品控,没有品牌,时机不好,日产的未来在哪里?
8月20日,有消息称,蔚来汽车考虑将自动驾驶业务部门与滴滴分拆出的自动驾驶公司合并。对此,滴滴方面回应称,并无相关合并计划,将持续与汽车产业开展深入合作。
1900/1/1 0:00:00根据近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自今年5月起,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
1900/1/1 0:00:008月17日,中兴通讯与奇瑞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900/1/1 0:00:00“太感谢了,太感谢了,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创新服务,我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昨天,上海临港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一期)顺利取得首张综合验收合格证动力站房综合验收合格证,
1900/1/1 0:00:00图片来自“123rfcomcn”“我们认为第四次的调整可以借鉴以前的一些经验和思考,但是这次调整的压力可能更大。
1900/1/1 0:00:004天前,蔚来美国分公司已裁减100名员工,预计还将裁员50人。与此同时,公司创始人李斌也在考虑将自动驾驶业务部门与滴滴分拆出的自动驾驶公司合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