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36Kr的《未来汽车日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ID: auto-time)作者程小逸。作者|程小逸编辑|颜屋7月下旬,离开的那一天,魏来京停止招聘,办理离职手续的人比平时多。手续办得太快,她心里还是有一丝难过。但拿到离职证明的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自由”了。自今年3月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在内部信中宣布将启动末位淘汰制以来,裁员的阴霾一直笼罩着这家最著名的造车新势力,也压在每一位已经离职或打算离职的员工心头。再加上NIO power独立融资造血分拆,出售FE赛车队的消息,种种迹象表明,这家愿意为用户花大价钱的公司已经没钱了。一时间,无数猜测涌入这个“只有4岁的孩子”,其中不乏质疑和唱衰。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和这些离开蔚来的年轻人聊了聊。“拉数据看业绩,裁员不规范。”王乐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 auto-time)。有人焦虑地预测优化比例会达到30%左右,有人认为适当的优胜劣汰对公司来说不是坏事,还有人。但他们几乎一致认定“李斌是个好人”。尚友的HR准备挖人了,因为“李斌的人很厉害,蔚来的人整体素质不错”。一两年前,她不止一次向蔚来员工伸出橄榄枝,但她根本挖不到。“他们都认为蔚来能成功,每个人都想一把。”“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更何况烧钱造车。”王乐离开了蔚来,但她一直认为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并感谢这种生活经历。这不是一个幻灭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选择和重生的故事。有人奔向新的未来,有人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对他们来说,前面的路还很长。“那时候我们雄心勃勃,觉得蔚来就是中国的特斯拉。”
看到大家从蔚来汽车跳到另一个造车新势力,傻傻的开心,信心满满,我很难过。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来蔚来。大家都很热情,充满力量,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是2017年,我离开了已经呆腻了的传统汽车巨头,想去互联网公司看一看,就像蔚来标榜自己是“革命者”一样。我接受了一位互联网人士的采访。他试图在我面前假装对汽车很了解,但他很苍白。我开玩笑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对汽车一窍不通的人,用这么严肃的方式说出来。那段时间蔚来扩张很快,一口气从大众、克莱斯勒、观致挖了很多有整车背景的人才。在蔚来认识了很多以前的同事。这些互联网人很幼稚,但幼稚的人最容易爆发。蔚来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举办第一届NIO Day的时候,观众就像买手机一样买了车。几分钟就下了几万单,连后台订单系统都被压垮了。那种疯狂是不可想象的。投资机构排队给蔚来投钱,受托人找关系就想投。当时蔚来掌握主动权,机构名头也很响。虽然有时候工作节奏是996,但是在那种感觉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状态下,一点都不觉得辛苦。业余时间聊天都是关于什么时候我们的股价超过特斯拉,什么时候我们把车卖到国外。虽然财富自由在蔚来没有实现,但我觉得蔚来是当时整个市场最有意思的公司,是一次很有意思的经历。当时我们雄心勃勃,认为这就是中国的特斯拉,甚至超越了它。真的是意气风发,可惜这种意气风发的状态只持续到了去年年底。第一波投放后,蓝屏、失控、质量差等吐槽激增。后来大家都慌了。用户为什么不买账?客观来说,蔚来打造品牌的能力和实力不是一家国内主机厂能比的,可以说做到了……上半年为00%。蔚来有句话,对用户好很傻,落到执行层面更夸张。我在上海市中心开了一家高大上的店,去店里的人最多的就是吹空调的阿姨们。做活动特别舍得花钱,让用户觉得你傻,送这个送那个。问题是这些活动看起来很热闹,但对汽车销售的核心业务并无帮助。要不是破车,蔚来还真有机会。蔚来的第一批车主大多家里有两辆车,买来玩的。但是要真正拿出一个测量车,大家的注意力会很全面,很务实。蔚来学特斯拉不学核心电池管理,就像你跟着学霸不学别人,学别人喝酒泡妞,一考试就傻眼。NIO House的咖啡多拉一朵花有什么用?对于蔚来内部的“斗智斗勇”,我们有一个词“811”。就是100个人里有10个人在创业,80个人在看,10个人在闹,睁着眼睛说瞎话,搞办公室。说白了,这叫外行领导内行。高层对很多事情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公司的基因。有时候我为李斌感到难过。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他是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不知道怎么解决。李斌是个好人。蔚来给员工的空间和待遇比很多传统主机厂都要高。每个员工每年有3000到4000元的旅游基金,专款专用,对员工好的几乎跟傻子一样。作为一家公司,蔚来对员工来说是一家好公司。但是整个商业模式是不成功的,产品是不成功的。这没办法。后期蔚来没钱了,找不到人找投资机构,福利变差了。先是限制在国内旅游,到去年年底干脆取消了旅游基金。我们讨论的内容也改成了这个月裁员。下个月我们还有钱发工资吗?去年下半年,很多各行业的企业疯狂挖蔚来的人,连星巴克都在挖,认为蔚来是个宝。那段时间,蔚来的很多同事都走了,有的去了互联网行业,有的回了贴牌。小鹏、未来、特斯拉和爱知的经理也是我之前蔚来的同事。我觉得很可惜。在另一家公司,你会发现他们还在抄,抄的很笨拙。但我还是劝我团队里的人,可以早点走,因为现在市场不好,不然以后要和其他公司裁掉的人竞争。蔚来还不错。市场上很多公司都不裁员,你直接不发工资就走了,你受不了。业内有句话叫“蔚来没有未来,未来也没有未来”,我觉得很对。造车新势力中,我个人不喜欢任何一个。虽然各家都极高,但到今年年底就该洗牌了。我相信蔚来会活下来,但很可能会被收购。“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年轻。”
你看《乐队的夏天》吗?魏来的时候,我们偶尔一起看这个节目,我哭了好几次。那些老一辈的音乐人,他们唱的歌就是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时代。以前说2000年以后会好一点,没想到2000年以后生活质量上去了,反而没有更幸福。其实在我这个年纪,钱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真的想做点什么。我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我每天按时上班,按时支付我的需求。我觉得很无聊。我不想做这样的事情,所以裸辞死了。2016年,蔚来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但我遇到了庄莉(蔚来软件开发(中国)前副总裁)。她是我的面试官,认真正直,但我一说话就能感觉到她是一个专业优秀的人。当时她说未来蔚来上市,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这符合我当时的职业规划。所以我全心全意跟着她。她是个糟糕的老板,但也是个好老板。她对工作要求很严格,但她会……积极帮助我们争取任何好的机会或利益。虽然平时私下接触不多,但我能感觉到她对我们是真心的。然而,在蔚来工作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11点前上班,日复一日坐在电脑前。而且我所在的部门在蔚来没有话语权,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被人推开的木偶。有个流行语叫“PPT造车”,蔚来也有这个问题。因为人员杂乱,业务重叠,大家都想抢功劳,PPT做得好的人往往比努力的人更吃香。这可能是公司领导的风格决定的。有时候,我为李斌感到难过,因为他太负责任了,什么都管。从公司未来前景到产品细节,甚至连活动海报的字体和字号都得由他亲自决定。下面的人没有决策权,不敢做判断。听老板的,执行他们就行了。但其实每个人都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把事情做好。李斌有很大的个人魅力,但他不适合制造汽车和销售汽车。蔚来在用户运营和门店上花了上亿元。说白了就是拍用户马屁,但我没想用这笔钱去打磨产品。其实用户不在乎你奉承的有多好,他们在乎的是产品力,汽车质量,安全。造一辆新车这么难,是因为技术积累很重要。传统车企研究了几十年,模式已经很成熟了。这种新车制造才几年。汽车不像3C数码产品,花几千块买一辆试试也没问题。一辆电动车要40多万,一般人很难拥有,就为了买辆车给尝鲜的人。在蔚来待久了,我甚至觉得电动车是个伪命题。能告诉我电动车比燃油车好在哪里吗?反正我自己也不会买电动车。我来蔚来是因为庄莉,最后我离开是因为庄莉。庄莉离开后,未来R&D部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技术的支柱已经没有了。后来分管R&D的领导虽然也做技术,但主要还是以产品思维为主,不考虑可行性。蔚来的系统一直做的很差,很可惜,但是以后也不会变好,因为这一块没人真正懂。离开蔚来,我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不再年轻,但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可能。其实我从小就不喜欢电脑,一直想学文学。可惜我已经很多年没写过文章了。现在有点想尝试销售岗位,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人生还是有无限可能的,就像刺猬乐队在庄莉走之前留下的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有些人永远年轻。”“有些东西是你无法复制的,那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入蔚来一年后,我毅然降薪回归互联网行业。从拿到offer到正式辞职,我考虑了五个月,但还是抓住了最后的机会。蔚来不是国企。年纪大了失业了怎么办?毕竟造车新势力少,还是互联网公司机会多。我上一家公司团队混乱,是庄莉把我挖到了蔚来。同事都是熟悉的人,给的待遇和选项也不错。公司上市后在北京买房付首付应该不成问题。不过我对造车没什么感觉,也不打算在蔚来待很久。我只想找份工作挣钱养家。其实我从来没觉得期权有多重要。这不就是为了圈人吗?当时蔚来人人持股。基本上2017年之前入职的都有期权。我不是创始人,也不是学长。拥有期权并不意味着可以实现财富自由。最后,我在魏来到市场之前逃走了。蔚来感觉不像创业公司,体量大,排位明确。我去上海出差,公司也安排所有的行程。机票是公司订的,住的是五星级酒店,每天有饭吃来贴补250 y……以及交通补贴。待遇可以和互联网厂商媲美。那时候还没有车的迹象,所以工作很闲,没人管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走。刚做完工作,气氛和外企很像。但是几个星期后,我开始有了危机感。我在蔚来做的东西没有技术含量,对产品的需求也不明确。有一次,产品想了一个需求,让我帮他做一个模型,预测用户的空闲时间,预测用户会开车去哪个目的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然后用户就可以使用自动订阅功能,一键下单,自动上电。我能理解他的诉求,我也知道如果车做出来,肯定会卖的很好,但是目前人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这个根本无法实现。一个产品的想法和技术能达到的效果是有差距的。蔚来很多负责产品的人来自传统车企,不懂互联网,不懂机器学习。他们是理想主义者,很多事情只是基于他们的想象。很难向他们解释为什么做不到。比如我们要做一个数据模型,产品说我明天要带9辆车上路测试。但这太少了,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收集数据。再比如,他认为卖100万辆车,拿出1万辆车的测试数据就够了,但是1万辆车的数据怎么能覆盖100万辆车呢?他们总是说,等我们有了数据,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已经做出来了,所以我们会错过机会。但其实他们不懂互联网。其实那时候大部分互联网人都不是很接受新车,认为技术不过关,很多人为了庄莉去了蔚来。我在面试一些应聘者的时候也发现,优质人才还是更倾向于百度和阿里,不一定会来蔚来。我个人对新车不是很看好。它与传统汽车相比有什么优势?我不这么认为。新车也是挖传统车企的人,但是核心技术挖不走。一个车企的参数数据是不可能跟着人走的。如果未来能造出新能源汽车,而且也是传统车企造的,那么互联网造车是不可行的。有些东西是你无法复制的,而这些无法复制的东西才是支撑企业走下去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走了,人不能指望一辈子跟着老板,我还是要有自己的规划。编者按:本文来自36Kr的《未来汽车日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ID: auto-time)作者程小逸。作者|程小逸编辑|颜屋7月下旬,离开的那一天,魏来京停止招聘,办理离职手续的人比平时多。手续办得太快,她心里还是有一丝难过。但拿到离职证明的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自由”了。自今年3月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在内部信中宣布将启动末位淘汰制以来,裁员的阴霾一直笼罩着这家最著名的造车新势力,也压在每一位已经离职或打算离职的员工心头。再加上NIO power独立融资造血分拆,出售FE赛车队的消息,种种迹象表明,这家愿意为用户花大价钱的公司已经没钱了。一时间,无数猜测涌入这个“只有4岁的孩子”,其中不乏质疑和唱衰。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和这些离开蔚来的年轻人聊了聊。“拉数据看业绩,裁员不规范。”王乐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 auto-time)。有人焦虑地预测优化比例会达到30%左右,有人认为适当的优胜劣汰对公司来说不是坏事,还有人。但他们几乎一致认定“李斌是个好人”。尚友的HR准备挖人了,因为“李斌的人很厉害,蔚来的人整体素质不错”。一两年前,她不止一次向蔚来员工伸出橄榄枝,但她根本挖不到。“他们都认为蔚来能成功,每个人都想一把。”“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更不用说烧钱建个……ar。“王乐离开了蔚来,但她一直认为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并珍惜这种生活经历。这不是一个幻灭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选择和重生的故事。有人奔向新的未来,有人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对他们来说,前面的路还很长。”那时候我们雄心勃勃,觉得蔚来就是中国的特斯拉。"
看到大家从蔚来汽车跳到另一个造车新势力,傻傻的开心,信心满满,我很难过。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来蔚来。大家都很热情,充满力量,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是2017年,我离开了已经呆腻了的传统汽车巨头,想去互联网公司看一看,就像蔚来标榜自己是“革命者”一样。我接受了一位互联网人士的采访。他试图在我面前假装对汽车很了解,但他很苍白。我开玩笑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对汽车一窍不通的人,用这么严肃的方式说出来。那段时间蔚来扩张很快,一口气从大众、克莱斯勒、观致挖了很多有整车背景的人才。在蔚来认识了很多以前的同事。这些互联网人很幼稚,但幼稚的人最容易爆发。蔚来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举办第一届NIO Day的时候,观众就像买手机一样买了车。几分钟就下了几万单,连后台订单系统都被压垮了。那种疯狂是不可想象的。投资机构排队给蔚来投钱,受托人找关系就想投。当时蔚来掌握主动权,机构名头也很响。虽然有时候工作节奏是996,但是在那种感觉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状态下,一点都不觉得辛苦。业余时间聊天都是关于什么时候我们的股价超过特斯拉,什么时候我们把车卖到国外。虽然财富自由在蔚来没有实现,但我觉得蔚来是当时整个市场最有意思的公司,是一次很有意思的经历。当时我们雄心勃勃,认为这就是中国的特斯拉,甚至超越了它。真的是意气风发,可惜这种意气风发的状态只持续到了去年年底。第一波投放后,蓝屏、失控、质量差等吐槽激增。后来大家都慌了。用户为什么不买账?客观来说,蔚来打造品牌的能力和实力不是一家国内主机厂能比的,可以说上半年做到了100%。蔚来有句话,对用户好很傻,落到执行层面更夸张。我在上海市中心开了一家高大上的店,去店里的人最多的就是吹空调的阿姨们。做活动特别舍得花钱,让用户觉得你傻,送这个送那个。问题是这些活动看起来很热闹,但对汽车销售的核心业务并无帮助。要不是破车,蔚来还真有机会。蔚来的第一批车主大多家里有两辆车,买来玩的。但是要真正拿出一个测量车,大家的注意力会很全面,很务实。蔚来学特斯拉不学核心电池管理,就像你跟着学霸不学别人,学别人喝酒泡妞,一考试就傻眼。NIO House的咖啡多拉一朵花有什么用?对于蔚来内部的“斗智斗勇”,我们有一个词“811”。就是100个人里有10个人在创业,80个人在看,10个人在闹,睁着眼睛说瞎话,搞办公室。说白了,这叫外行领导内行。高层对很多事情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公司的基因。有时候我为李斌感到难过。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他是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不知道怎么解决。李斌是个好人。蔚来给员工的空间和待遇比很多传统主机厂都要高。每个员工每年有3000到4000元的旅游基金,专款专用,对员工好的几乎跟傻子一样。作为一家公司,蔚来对员工来说是一家好公司。但是整个商业模式是不成功的,产品是不成功的。这没办法。后期,蔚来没钱了……而且找不到人找投资机构,福利变差了。先是限制在国内旅游,到去年年底干脆取消了旅游基金。我们讨论的内容也改成了这个月裁员。下个月我们还有钱发工资吗?去年下半年,很多各行业的企业疯狂挖蔚来的人,连星巴克都在挖,认为蔚来是个宝。那段时间,蔚来的很多同事都走了,有的去了互联网行业,有的回了贴牌。小鹏、未来、特斯拉和爱知的经理也是我之前蔚来的同事。我觉得很可惜。在另一家公司,你会发现他们还在抄,抄的很笨拙。但我还是劝我团队里的人,可以早点走,因为现在市场不好,不然以后要和其他公司裁掉的人竞争。蔚来还不错。市场上很多公司都不裁员,你直接不发工资就走了,你受不了。业内有句话叫“蔚来没有未来,未来也没有未来”,我觉得很对。造车新势力中,我个人不喜欢任何一个。虽然各家都极高,但到今年年底就该洗牌了。我相信蔚来会活下来,但很可能会被收购。“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年轻。”
你看《乐队的夏天》吗?魏来的时候,我们偶尔一起看这个节目,我哭了好几次。那些老一辈的音乐人,他们唱的歌就是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时代。以前说2000年以后会好一点,没想到2000年以后生活质量上去了,反而没有更幸福。其实在我这个年纪,钱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真的想做点什么。我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我每天按时上班,按时支付我的需求。我觉得很无聊。我不想做这样的事情,所以裸辞死了。2016年,蔚来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但我遇到了庄莉(蔚来软件开发(中国)前副总裁)。她是我的面试官,认真正直,但我一说话就能感觉到她是一个专业优秀的人。当时她说未来蔚来上市,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这符合我当时的职业规划。所以我全心全意跟着她。她是个糟糕的老板,但也是个好老板。她对工作要求很严格,但是任何好的机会或者好处她都会积极帮我们争取。虽然平时私下接触不多,但我能感觉到她对我们是真心的。然而,在蔚来工作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11点前上班,日复一日坐在电脑前。而且我所在的部门在蔚来没有话语权,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被人推开的木偶。有个流行语叫“PPT造车”,蔚来也有这个问题。因为人员杂乱,业务重叠,大家都想抢功劳,PPT做得好的人往往比努力的人更吃香。这可能是公司领导的风格决定的。有时候,我为李斌感到难过,因为他太负责任了,什么都管。从公司未来前景到产品细节,甚至连活动海报的字体和字号都得由他亲自决定。下面的人没有决策权,不敢做判断。听老板的,执行就行了。但其实每个人都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把事情做好。李斌有很大的个人魅力,但他不适合制造汽车和销售汽车。蔚来在用户运营和门店上花了上亿元。说白了就是拍用户马屁,但我没想用这笔钱去打磨产品。其实用户不在乎你奉承的有多好,他们在乎的是产品力,汽车质量,安全。造一辆新车这么难,是因为技术积累很重要。传统车企研究了几十年,模式已经很成熟了。这种新车制造才几年。汽车不像3C数码产品,花几千块买一辆试试也没问题。一辆电动车要40多万,一般人很难拥有,就为了买辆车给尝鲜的人。在蔚来呆久了,我甚至……墨认为电动汽车是个伪命题。能告诉我电动车比燃油车好在哪里吗?反正我自己也不会买电动车。我来蔚来是因为庄莉,最后我离开是因为庄莉。庄莉离开后,未来R&D部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技术的支柱已经没有了。后来分管R&D的领导虽然也做技术,但主要还是以产品思维为主,不考虑可行性。蔚来的系统一直做的很差,很可惜,但是以后也不会变好,因为这一块没人真正懂。离开蔚来,我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不再年轻,但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可能。其实我从小就不喜欢电脑,一直想学文学。可惜我已经很多年没写过文章了。现在有点想尝试销售岗位,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人生还是有无限可能的,就像刺猬乐队在庄莉走之前留下的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有些人永远年轻。”“有些东西是你无法复制的,那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入蔚来一年后,我毅然降薪回归互联网行业。从拿到offer到正式辞职,我考虑了五个月,但还是抓住了最后的机会。蔚来不是国企。年纪大了失业了怎么办?毕竟造车新势力少,还是互联网公司机会多。我上一家公司团队混乱,是庄莉把我挖到了蔚来。同事都是熟悉的人,给的待遇和选项也不错。公司上市后在北京买房付首付应该不成问题。不过我对造车没什么感觉,也不打算在蔚来待很久。我只想找份工作挣钱养家。其实我从来没觉得期权有多重要。这不就是为了圈人吗?当时蔚来人人持股。基本上2017年之前入职的都有期权。我不是创始人,也不是学长。拥有期权并不意味着可以实现财富自由。最后,我在魏来到市场之前逃走了。蔚来感觉不像创业公司,体量大,排位明确。我去上海出差,公司也安排所有的行程。机票是公司订的,我住五星级酒店,每天有餐补250元,还有交通补贴。待遇可以和互联网厂商媲美。那时候还没有车的迹象,所以工作很闲,没人管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走。刚做完工作,气氛和外企很像。但是几个星期后,我开始有了危机感。我在蔚来做的东西没有技术含量,对产品的需求也不明确。有一次,产品想了一个需求,让我帮他做一个模型,预测用户的空闲时间,预测用户会开车去哪个目的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然后用户就可以使用自动订阅功能,一键下单,自动上电。我能理解他的诉求,我也知道如果车做出来,肯定会卖的很好,但是目前人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这个根本无法实现。一个产品的想法和技术能达到的效果是有差距的。蔚来很多负责产品的人来自传统车企,不懂互联网,不懂机器学习。他们是理想主义者,很多事情只是基于他们的想象。很难向他们解释为什么做不到。比如我们要做一个数据模型,产品说我明天要带9辆车上路测试。但这太少了,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收集数据。再比如,他认为卖100万辆车,拿出1万辆车的测试数据就够了,但是1万辆车的数据怎么能覆盖100万辆车呢?他们总是说,等我们有了数据,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已经做出来了,所以我们会错过机会。但其实他们不懂互联网。其实那时候大部分互联网人都不是很接受新车,认为技术不过关,很多人为了庄莉去了蔚来。我采访som的时候……候选人,我也发现优质人才还是更倾向于百度和阿里,不一定会来蔚来。我个人对新车不是很看好。它与传统汽车相比有什么优势?我不这么认为。新车也是挖传统车企的人,但是核心技术挖不走。一个车企的参数数据是不可能跟着人走的。如果未来能造出新能源汽车,而且也是传统车企造的,那么互联网造车是不可行的。有些东西是你无法复制的,而这些无法复制的东西才是支撑企业走下去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走了,人不能指望一辈子跟着老板,我还是要有自己的规划。万一哪天老板出国了或者有其他想法怎么办?我不能一直跟着她。很多离开蔚来的人主动回归互联网,这也在情理之中。你是互联网工作者。不回网能做什么?“我觉得我可以改变世界,但我的梦想不能是一顿饭。”
三年时间,我去了三家新车公司,从特斯拉开始,到蔚来结束。如果我没有放弃,我现在可能已经成功地拿到了李公司的高薪职位,但我宁愿换一个行业,从头开始。2016年,出于对马斯克的敬佩,我一毕业就去了特斯拉做销售。特斯拉没有加班费,卖一辆车80万也只有200块钱的提成,但我们经常自发加班,从早上9点到凌晨1点。很多特斯拉员工家里都不缺钱。我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梦想。这么说很傻,但那时候我们真的以为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梦想不能当饭吃,努力得不到回报,总会导致心理失衡。但我并没有放弃资本不断入市的新车出路,而是加入了蔚来。蔚来是一家非常愿意花钱和用户做朋友的公司。很多人觉得NIO House很烧钱,但是蔚来从来不觉得店面贵。王府井NIO House年租金8000万,但公司觉得这家店带来的传播效果物有所值,还能为车主提供优质服务。我的工作是蔚来顾问,就是全方位帮助车主解决问题。我们会尽力解决蔚来用户的任何投诉,哪怕只是为了让你开心。我们每卖出一辆车,都会为车主建一个专属的微信群。群里十几个人,有蔚来顾问、送货员、充充电专员、维修专员、经理、城市主管等。,所有参与售前售后的人都在。如果主人有事,群里会快速反馈。这意味着卖多少车就有多少微信群。蔚来顾问每个月每组可以获得100元服务奖金。如果已经卖了300辆车,每月固定收入3万,底薪加提成将近5万。我们不用再卖车了,和车主聊聊天就行了。但是这个工作也很累。蔚来顾问是群里第一个接触的。其他人看到信息也不会主动回复。我们要处理一切事务,要24小时待命,随时回复主人的需求。你想想,如果每天要跟20个甚至50个人说晚安,你能忙吗?今年以来,公司裁员波及充电、供电、维修等多个部门。裁员后人手不够,导致服务跟不上。用户有过一些抱怨,但最后只能接受现实。我太忙了怎么办公司不能倒闭。如果品牌倒了,就没人服务了。在我待过的三家造车公司中,我还是比较喜欢蔚来的。虽然我和李斌没有直接接触,但他会亲自来参加线下活动,并积极在线上解决问题。我觉得他是一个肯干实事,又有勇有谋的好老板。也是因为他,蔚来在造车新势力中做得很好,在模仿特斯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可惜蔚来没有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卖车赚不到钱,因为销量太少;靠服务不靠谱,因为成本太高。大家都在催蔚来出成绩。它别无选择,只能削减开支,销售更多汽车。这也是今年蔚来裁员自燃召回的导火索。我离开蔚来是因为对汽车销售行业失去了信心。虽然我在这个行业是有价值的,但是出去就很难找到其他机会了。即使5年10年后升到总监甚至VP级别,行业崩盘或者公司破产怎么办?还没有主动找工作,因为不知道应该看好哪个行业。想在下一家公司学到真本事,让自己更有价值,更稀缺,哪怕工资不高。但我希望三年后,我可以放心去腾讯,而不是担心腾讯会拒绝我,见不到我。是我自己的错。如果我没有离开特斯拉,我现在就很好。“如果李斌做其他事情,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追随他。”
加入蔚来后,我和李斌一起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亲眼见证了李斌其实为蔚来付出了很多。为了专注上海的蔚来总部,他辞去了易车CEO的职务,回家看北京孩子的时间也逐渐从周末两天变成了一周一天,甚至两周一次。有一次,他老婆在杭州办活动,邀请他去上海吃饭。他们都去餐馆点好菜,但李斌最终因开会而未能赴约。离大年三十还有一年,公司同事担心他太紧张,一定要拉他去东北滑雪放松一下。但偏偏公司预购系统出了点小问题,结果他只请了半天假就回来了。他说对用户好要傻,他是真心的。记得在一次车展上,他因为某种原因推迟了之前的采访,七八家主流媒体等了他一个多小时。我到处找他,发现他在展厅外处理排队买盒饭的用户。因为他觉得这种体验不好,解决不了用户吃饭的问题,就在外面维持秩序,必须解决了才能走。蔚来ES8的续航在冬天会更差,所以今年春节他去了北方四省,逐一了解用户的真实反馈,希望寻求他们的理解。这三年,李斌明显老了,从“小鲜肉”变成了“老腊肉”,颜值一落千丈,但他的乐观和号召力还在。有一次大家在会议室讨论公司面临的问题。大家都很郁闷,但是他一推门进去,就感觉整个房间都亮了。他的声音很大,让人觉得眼前的困难不算什么。我们应该跳出来,继续努力,重拾对自己终极使命的信心。他真的有激励他人的特殊能力。但是创业太难了。可以说是九死一生,造车是所有创业项目中最难的。特斯拉和马斯克经历过的挫折,蔚来也会经历。就像一个厨师,当你真正自己做那道菜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的烹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对比当年的乐视,蔚来面临的舆论环境并不好。因为乐视的失败,媒体和大众更倾向于谨慎、保守甚至负面地看待蔚来。它不仅要经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道坎,还要肩负外界的质疑。所以我一直说,要给吃过多苦的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而不是以现在的成绩来评判他们。在来蔚来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加入这家公司。我曾经在传统的代工企业工作,我是抱着沟通的态度来蔚来面试的。我只是好奇互联网造车和传统原始设备制造商在理念和风格上的差异。但是那次面试,线领导、部门负责人、HR都用非常真诚的回答打动了我。面试结束后,我离开了公司,没有打车。猎头告诉我,准备给我一个offer。在未来,我从李斌和t那里收获了很多……公司文化。我是一个特别好奇的人。离开蔚来,我想去新的领域,尝试别人没做过的事情。但是如果李斌将来做其他事情,我仍然愿意追随他,帮助他实现他的梦想。(应采访对象要求,除李斌、庄莉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万一哪天老板出国了或者有别的想法怎么办?我不能一直跟着她。很多离开蔚来的人主动回归互联网,这也在情理之中。你是互联网工作者。不回网能做什么?“我觉得我可以改变世界,但我的梦想不能是一顿饭。”
三年时间,我去了三家新车公司,从特斯拉开始,到蔚来结束。如果我没有放弃,我现在可能已经成功地拿到了李公司的高薪职位,但我宁愿换一个行业,从头开始。2016年,出于对马斯克的敬佩,我一毕业就去了特斯拉做销售。特斯拉没有加班费,卖一辆车80万也只有200块钱的提成,但我们经常自发加班,从早上9点到凌晨1点。很多特斯拉员工家里都不缺钱。我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梦想。这么说很傻,但那时候我们真的以为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梦想不能当饭吃,努力得不到回报,总会导致心理失衡。但我并没有放弃资本不断入市的新车出路,而是加入了蔚来。蔚来是一家非常愿意花钱和用户做朋友的公司。很多人觉得NIO House很烧钱,但是蔚来从来不觉得店面贵。王府井NIO House年租金8000万,但公司觉得这家店带来的传播效果物有所值,还能为车主提供优质服务。我的工作是蔚来顾问,就是全方位帮助车主解决问题。我们会尽力解决蔚来用户的任何投诉,哪怕只是为了让你开心。我们每卖出一辆车,都会为车主建一个专属的微信群。群里十几个人,有蔚来顾问、送货员、充充电专员、维修专员、经理、城市主管等。,所有参与售前售后的人都在。如果主人有事,群里会快速反馈。这意味着卖多少车就有多少微信群。蔚来顾问每个月每组可以获得100元服务奖金。如果已经卖了300辆车,每月固定收入3万,底薪加提成将近5万。我们不用再卖车了,和车主聊聊天就行了。但是这个工作也很累。蔚来顾问是群里第一个接触的。其他人看到信息也不会主动回复。我们要处理一切事务,要24小时待命,随时回复主人的需求。你想想,如果每天要跟20个甚至50个人说晚安,你能忙吗?今年以来,公司裁员波及充电、供电、维修等多个部门。裁员后人手不够,导致服务跟不上。用户有过一些抱怨,但最后只能接受现实。我太忙了怎么办公司不能倒闭。如果品牌倒了,就没人服务了。在我待过的三家造车公司中,我还是比较喜欢蔚来的。虽然我和李斌没有直接接触,但他会亲自来参加线下活动,并积极在线上解决问题。我觉得他是一个肯干实事,又有勇有谋的好老板。也是因为他,蔚来在造车新势力中做得很好,在模仿特斯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可惜蔚来没有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卖车赚不到钱,因为销量太少;靠服务不靠谱,因为成本太高。大家都在催蔚来出成绩。它别无选择,只能削减开支,销售更多汽车。这也是今年蔚来裁员自燃召回的导火索。我离开蔚来是因为对汽车销售行业失去了信心。虽然我在这个行业是有价值的,但是出去就很难找到其他机会了。即使5年10年后升到总监甚至VP级别,行业崩盘或者公司破产怎么办?还没有主动找工作,因为不知道应该看好哪个行业。想在下一家公司学到真本事,让自己更有价值,更稀缺,哪怕工资不高。但我希望三年后,我可以放心去腾讯,而不是担心腾讯会拒绝我,见不到我。是我自己的错。如果我没有离开特斯拉,我现在就很好。“如果李斌做其他事情,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追随他。”
加入蔚来后,我和李斌一起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亲眼见证了李斌其实为蔚来付出了很多。为了专注上海的蔚来总部,他辞去了易车CEO的职务,回家看北京孩子的时间也逐渐从周末两天变成了一周一天,甚至两周一次。有一次,他老婆在杭州办活动,邀请他去上海吃饭。他们都去餐馆点好菜,但李斌最终因开会而未能赴约。离大年三十还有一年,公司同事担心他太紧张,一定要拉他去东北滑雪放松一下。但偏偏公司预购系统出了点小问题,结果他只请了半天假就回来了。他说对用户好要傻,他是真心的。记得在一次车展上,他因为某种原因推迟了之前的采访,七八家主流媒体等了他一个多小时。我到处找他,发现他在展厅外处理排队买盒饭的用户。因为他觉得这种体验不好,解决不了用户吃饭的问题,就在外面维持秩序,必须解决了才能走。蔚来ES8的续航在冬天会更差,所以今年春节他去了北方四省,逐一了解用户的真实反馈,希望寻求他们的理解。这三年,李斌明显老了,从“小鲜肉”变成了“老腊肉”,颜值一落千丈,但他的乐观和号召力还在。有一次大家在会议室讨论公司面临的问题。大家都很郁闷,但是他一推门进去,就感觉整个房间都亮了。他的声音很大,让人觉得眼前的困难不算什么。我们应该跳出来,继续努力,重拾对自己终极使命的信心。他真的有激励他人的特殊能力。但是创业太难了。可以说是九死一生,造车是所有创业项目中最难的。特斯拉和马斯克经历过的挫折,蔚来也会经历。就像一个厨师,当你真正自己做那道菜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的烹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对比当年的乐视,蔚来面临的舆论环境并不好。因为乐视的失败,媒体和大众更倾向于谨慎、保守甚至负面地看待蔚来。它不仅要经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道坎,还要肩负外界的质疑。所以我一直说,要给吃过多苦的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而不是以现在的成绩来评判他们。在来蔚来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加入这家公司。我曾经在传统的代工企业工作,我是抱着沟通的态度来蔚来面试的。我只是好奇互联网造车和传统原始设备制造商在理念和风格上的差异。但是那次面试,线领导、部门负责人、HR都用非常真诚的回答打动了我。面试结束后,我离开了公司,没有打车。猎头告诉我,准备给我一个offer。在未来,我从李斌和t那里收获了很多……公司文化。我是一个特别好奇的人。离开蔚来,我想去新的领域,尝试别人没做过的事情。但是如果李斌将来做其他事情,我仍然愿意追随他,帮助他实现他的梦想。(应采访对象要求,除李斌、庄莉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据彭博社报道,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与其他公司相比,特斯拉直接向埃隆马斯克汇报的高管离职率要高得多。
1900/1/1 0:00:00针对上海交通主管部门开启第二轮网约车平台上户检查,8月14日,滴滴方面回应称,正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持续推进网约车合规工作。
1900/1/1 0:00:001、中汽协: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8万辆,同比下降478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7月产销数据,新能源汽车方面,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84万辆和80万辆,环比下降372和47
1900/1/1 0:00:008月15日,中国一汽集团与德国巴斯夫集团签署红旗平台战略合作协议。日后,双方将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更加轻巧、坚固的车身结构,并制造出集安全、舒适、低排放、炫靓车身涂装以及设计感于一身的汽车产品。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国家工信部网站获悉了新特新产品的申报图及相关申报信息,新车定位紧凑型轿车,LOGO提供“新特”、“一汽奔腾”两种可选,在尾标处我们还看到有“新特MEV”以及“奔腾B30EV”两种选装,
1900/1/1 0:00:00近日,捷豹路虎公布了今年7月的汽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捷豹路虎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新车37945辆,较去年同期增长50。其中,中国市场的增幅领跑全球,7月销量同比增长403。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