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南北大众“双城记”:北大众的逆转和南大众的焦虑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远在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总部,奥迪股份公司CEO迪斯仍在痛苦中。在带领奥迪股份公司向全新的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路上,他的低成本运营模式和集团结构调整计划正面临来自工会等方面的阻力。在中国,大众的运势似乎一帆风顺。虽然中国车市尚未触底,但大众在华销量继续保持个位数正增长。然而,大众对中国的恶感忧虑丝毫不亚于沃尔夫斯堡。如果说总公司面对的是对方的直接压力,那么在中国,迪斯要处理的就是如何让两家合资车企都满意,健康发展的“三明治”问题。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最新数据,在一汽大众超越SAIC大众成为上半年销量冠军后,这个故事在7月份继续上演。在大众2019年SUV产品的攻势下,潜移默化的消费趋势正在改变两家合资企业的竞争格局,对战略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种种信息表明,SAIC奥迪这颗定时炸弹,在争夺销量所酝酿的敏感氛围中,也进入了引爆倒计时。此外,新能源和智能的布局是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大众曾多次公开宣称,自己的未来由中国决定,大众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由两大合资企业决定。众所周知,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的关系并不像公司名字那样“和谐”,两者之间的直接竞争已经持续多年。尤其是近两年,不仅SAIC奥迪项目因触及一汽-大众底线而引起轩然大波,今年年初,SAIC更是公开怒斥大众单方面发布调整合资公司股比的消息,一度让一汽-大众陷入尴尬境地。从商业竞争的角度来看,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这种“二虎相争”的行为都不是坏事——看着两家合资企业拼尽全力拿下第一,大众似乎永远是受益的一方。然而,当两家公司争夺资源和权利时,如何平衡它们成为大众决定其全球最大市场成败的关键问题。就像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差异一样,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作为当事方,在承受着中国汽车市场下滑压力的同时,也在两条风格日益明显的道路上并肩前进。毫无疑问,2019年下半年对于长春和上海这两个群众基础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各种不确定因素随时会发酵之外,企业的经营策略不同,也将决定其能否在最长的冷市中继续保持基板的稳定,维持在正负增长的临界线之上。在中国家庭关系中力量消长的背后,一个不断被证实的经验是,姐妹,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组合,关系一般都很融洽,只有兄弟,很容易走上矛盾冲突的道路。这一规律似乎在跨国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合资布局中得到印证。大众就是其中的经典代表。无论是南北大众两家合资车企之间的关系,还是“两车战略”带来的主力车型之间的关系,都让人看到了一种兄弟相争的状态。资源就是一切。2018年之前,上汽大众凭借一款“神车”途观,在SUV市场享受了多年的大众品牌红利。错过SUV领域的巨大市场机会,成为一汽-大众难以言说的痛。2018-2019年,“迟到”的大众开始在SUV市场发力。新平台的多款SUV新车以“两车战略”的形式在两家合资车企首发,一汽大众是第一家获得新车的合资公司。新车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失去了六年的销量冠军。一汽-大众的“探索”系列SUV,以其一贯的方式,先是慢慢升温,然后开始热销,被认为是扭转No……h和南大众。从7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一汽-大众以15.7万辆(含进口奥迪车)继续领跑乘用车企业销量,同比增长2%。旗下大众和奥迪品牌均保持增长势头,其中奥迪品牌销售56,223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6.1%。上汽大众则以14.5万辆位居第二,同比持平。然而,其与去年仅相差几百辆的数据却难以乐观。乘用车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国内乘用车总销量同比下降5.0%,环比下降15.9%,1-7月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8.8%。在车市低迷,日系车围攻的情况下,南北大众的表现依然强劲。但是北方和南方的心情明显不同。在大众最看重的SUV市场,后来者一汽-大众以旗下两款双子星车型和为傲,月销量过万。根据一汽大众7月份的数据,其大众品牌SUV车型销量为24,657辆。其中,比途观L晚两年进入中国市场的谭跃成为大众SUV的新标杆。7月,谭跃销量为14,496辆,环比增长18%,位列哈弗H6和本田CR-V之后的SUV销量榜第三位,成为大众品牌最畅销的SUV车型。途观作为上汽大众的主力SUV车型,已经被挤出前十,排在第十一位,一汽大众的宋紧随其后。上市仅一年,探索歌曲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万,今年1-7月累计销量63663,据说在细分市场排名第二。但凭借途观、途悦、途昂三款车型,SAIC-大众在SUV市场依然保持着整体实力,但显然一汽-大众SUV的市场接受度提升更快,这也成为一汽-大众在2019 SUV之年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标志。被指SUV市场后劲不足的上汽大众在轿车市场扳回一局。朗逸和桑塔纳分别以36921辆和25362辆的月销量位列7月汽车销量榜第一和第四。只有两款车销量突破6万,上汽大众显然还是手里的一个重筹码。但一汽-大众捷达品牌的独立性可能是影响未来销量对比的重要因素。捷达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一起推出三款车,为一汽大众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无论在轿车还是SUV领域,奥迪的强势助攻,让一汽-大众在重磅车型上的销量优势凸显。一汽-大众官方数据显示,奥迪进入又一轮稳定增长周期,7月国产车型52,273辆,同比增长10.8%。其中奥迪A4L、全新奥迪Q5L、全新奥迪A6L均上线。其中,全新奥迪A6L销售10005辆,环比增长105.9%。此外,全新奥迪Q3销量增长188.5%。辉昂作为上汽大众最新高端车的代表,上半年累计销量还未过万。作为上汽大众品牌高端战略的重要棋子,其业绩显然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此外,在中级车领域的竞争中,一汽-大众的新自主品牌捷达仍处于努力的前夜,而SAIC-大众的子公司斯柯达则陷入了没有品牌支撑的颓势,尚未找到方向。除了资源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时刻还出现了南北群众的战略一致性。今年3月增值税减免政策出台后,南北大众都正式降价,近几年双方都在价格战上血拼。今年5月,SAIC-大众利用“国五”和“国六”的契机,推动内部员工半价购车,被认为凸显了SAIC-大众库存压力大的现实。另有分析指出,虽然两款SUV产品都源于MQB平台,但面对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双方的车型各有侧重和区别……在目标细分市场、目标消费者和设计风格上的差异化,包括一汽大众的蓬勃复兴和SAIC大众一贯的打“安全牌”的策略。同时,“北方豪华,南方运动”的特点对比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北大众出色的营销和在制造上对德系车的坚持,开始改变消费市场对其品牌的认同。此外,产品引入的时间差和合作诉求的侧重点不同,也导致了本地化改造程度、产品配置选择和营销模式的差异。这些差异会随着一系列新产品落地后汽车消费趋势的快速变化而放大,带来越来越明显的南北大众市场表现差异。未来的竞争与协作对于企业来说,更精彩的对抗永远隐藏在表面销售的背后。一汽-大众逐步补齐SUV短板后,SAIC-大众在豪华车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凸显。奥迪过去几年强劲的盈利能力和当前严峻的汽车市场形势,使得上汽大众对奥迪项目的需求更加迫切。从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激烈动作和信息暗示来看,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在如何落地SAIC-奥迪项目上的竞争日趋白热化。3月,Diss在大众年度全球会议上公开表示,正在评估调整股比的可能性。在大众的三家合资企业中(第三家是江淮大众),扩大外资股权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一汽大众股东的敏感话题。其中,SAIC奥迪项目的出现也被解读为大众汽车增资股权的诉求失败后,一汽面临的压力,以及在豪华车市场寻求更多利润的新计划。因此,Diss在3月份关于进一步扩股的言论,也让SAIC奥迪项目的走向突然出现变数。这也直接导致上汽大众成为唯一一家站出来抱怨大众不当言辞的合资企业,对自身造成了负面影响。随后,今年5月,“一汽奥迪销售有限公司”出现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企业名称核准公告》中。从表面上看,在阻止奥迪项目南下和增量市场利润被瓜分方面,一汽似乎占据主动优势。不过,交流是有的,当SAIC奥迪项目陷入未知未来的解读时,相关信息也会适时发布。6月初,SAIC奥迪的国产车型计划曝光,据说已经有4款国产车型被定框。SAIC-奥迪供应商还告诉经济观察报,SAIC-奥迪合资公司的第一款国产车型奥迪A7L已经在做配套准备,并确定明年投产。SAIC董事长陈虹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奥迪的具体上市车型已经在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初步确定。这比预期的2021年提前了一年,使得大众奥迪承诺“SAIC奥迪的产品将于2021年投产,2022年1月前不能销售。与此同时,各方将保证在2022年实现90万的销量”,这又一次被放上了火。更重要的是,大众不仅是一个平衡者,在南北竞争中也有自己的考量。然而,在这一系列的较量中,一汽大众和奥迪都没有做出回应。SAIC奥迪的落地已经很难停止,但毫无疑问,就上市时间和销售领域的三方利益划分而言,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将会达成更多新的协议。所有的需求似乎都很迫切。但除了SUV车型和奥迪项目,南北大众应该积极响应新能源和智能驾驶的布局。这也是大众声称自己的未来由中国决定的主要原因。经过去年底和今年年初密集的业务调整和大量投资,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向电动化转型的战略已经开始落地。在中国市场,两家合资汽车公司都不想再次错过机会。客观地说,大众是最新的……er在新能源汽车的投放。截至目前,上市的只有上汽大众途观L插电混动版和帕萨特插电混动版。然而,经过过去几年的预热,业界对其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MEB和大众汽车高调成为电动汽车领导者的信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按照计划,大众将于2020年正式向市场推出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汽车。作为前期预热,8月20日,一汽-大众官方公布了宝来纯电和高尔夫纯电的预售价格,其中宝来纯电预售价格为15.68万元,高尔夫纯电预售价格为16.37万元。8月23日,上汽大众朗逸(e-Lavida)正式上市,新车上市指导价14.89万元。通过这些油改电车型,大众汽车正在MEB平台上为纯电动汽车做上市前咨询。近日,作为大众集团全球首家M EB工厂,上汽大众MEB工厂对外开放。工厂于去年10月开工,将于2020年10月完工。将投产大众、斯柯达、奥迪等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年产能30万辆。据报道,该工厂的第一辆测试车将于今年11月初下线。一汽大众佛山MEB工厂也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投产。大众首款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汽车将在哪个工厂投产,目前还没有准确的信息。但在电动车战略上,南北大众都将与大众的全球战略保持一致。在智能驾驶的布局上,大众智能互联的最高技术首先落地奥迪,奥迪包括智能驾驶舱在内的诸多互联技术也在逐步应用到新一代车型上。南北奥迪的母公司一汽和SAIC也在中国智能驾驶领域展开了多项合作。这些本地化开发也将有望在未来应用于合资车型。在出行领域,上汽大众沿袭了SAIC“抢潮流先”的一贯做法,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大众出行APP。目前已推进与GoFun、滴滴出行的合作。一汽大众还于2018年4月推出了共享汽车服务“摩捷出行”。今年7月5日,在“一汽-大众出行产业生态圈”启动仪式上,一汽-大众宣布携手一嗨租车等合作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出行领域的整体运营方案。作为对一汽-大众奥迪资源被SAIC分流的安慰,大众集团于2018年7月与一汽签署协议,成立两家新的合资公司,专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充电相关服务,以及智能网络连接服务和电动出行解决方案。合作。然而,在资源倾斜的背后,两家合资车企在未来竞争中面临的复杂局面,以及大众将落地的创新合作模式,都可能超出业界的想象。南北大众这一永恒竞争主题在未来两年的发展方向,也将是全球汽车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的缩影。远在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总部,奥迪股份公司CEO迪斯仍在痛苦中。在带领奥迪股份公司向全新的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路上,他的低成本运营模式和集团结构调整计划正面临来自工会等方面的阻力。在中国,大众的运势似乎一帆风顺。虽然中国车市尚未触底,但大众在华销量继续保持个位数正增长。然而,大众对中国的恶感忧虑丝毫不亚于沃尔夫斯堡。如果说总公司面对的是对方的直接压力,那么在中国,迪斯要处理的就是如何让两家合资车企都满意,健康发展的“三明治”问题。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最新数据,在一汽大众超越SAIC大众成为上半年销量冠军后,这个故事在7月份继续上演。在2019年大众SUV产品的攻势下,潜移默化的消费趋势正在改变o的竞争格局……两家合资企业,对战略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过。种种信息表明,SAIC奥迪这颗定时炸弹,在争夺销量所酝酿的敏感氛围中,也进入了引爆倒计时。此外,新能源和智能的布局是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大众曾多次公开宣称,自己的未来由中国决定,大众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由两大合资企业决定。众所周知,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的关系并不像公司名字那样“和谐”,两者之间的直接竞争已经持续多年。尤其是近两年,不仅SAIC奥迪项目因触及一汽-大众底线而引起轩然大波,今年年初,SAIC更是公开怒斥大众单方面发布调整合资公司股比的消息,一度让一汽-大众陷入尴尬境地。从商业竞争的角度来看,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这种“二虎相争”的行为都不是坏事——看着两家合资企业拼尽全力拿下第一,大众似乎永远是受益的一方。然而,当两家公司争夺资源和权利时,如何平衡它们成为大众决定其全球最大市场成败的关键问题。就像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差异一样,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作为当事方,在承受着中国汽车市场下滑压力的同时,也在两条风格日益明显的道路上并肩前进。毫无疑问,2019年下半年对于长春和上海这两个群众基础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各种不确定因素随时会发酵之外,企业的经营策略不同,也将决定其能否在最长的冷市中继续保持基板的稳定,维持在正负增长的临界线之上。在中国家庭关系中力量消长的背后,一个不断被证实的经验是,姐妹,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组合,关系一般都很融洽,只有兄弟,很容易走上矛盾冲突的道路。这一规律似乎在跨国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合资布局中得到印证。大众就是其中的经典代表。无论是南北大众两家合资车企之间的关系,还是“两车战略”带来的主力车型之间的关系,都让人看到了一种兄弟相争的状态。资源就是一切。2018年之前,上汽大众凭借一款“神车”途观,在SUV市场享受了多年的大众品牌红利。错过SUV领域的巨大市场机会,成为一汽-大众难以言说的痛。2018-2019年,“迟到”的大众开始在SUV市场发力。新平台的多款SUV新车以“两车战略”的形式在两家合资车企首发,一汽大众是第一家获得新车的合资公司。新车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失去了六年的销量冠军。一汽-大众的“探索”系列SUV,以其一贯的方式,先是慢慢升温,然后开始热销,被认为是扭转南北大众竞争格局的关键筹码。从7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一汽-大众以15.7万辆(含进口奥迪车)继续领跑乘用车企业销量,同比增长2%。旗下大众和奥迪品牌均保持增长势头,其中奥迪品牌销售56,223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6.1%。上汽大众则以14.5万辆位居第二,同比持平。然而,其与去年仅相差几百辆的数据却难以乐观。乘用车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国内乘用车总销量同比下降5.0%,环比下降15.9%,1-7月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8.8%。在车市低迷,日系车围攻的情况下,南北大众的表现依然强劲。但是北方和南方的心情明显不同。在大众最看重的SUV市场,一汽-大众……en是一个后来者,它为自己的两款双子星车型和感到自豪,这两款车的月销量都超过了1万元。根据一汽大众7月份的数据,其大众品牌SUV车型销量为24,657辆。其中,比途观L晚两年进入中国市场的谭跃成为大众SUV的新标杆。7月,谭跃销量为14,496辆,环比增长18%,位列哈弗H6和本田CR-V之后的SUV销量榜第三位,成为大众品牌最畅销的SUV车型。途观作为上汽大众的主力SUV车型,已经被挤出前十,排在第十一位,一汽大众的宋紧随其后。上市仅一年,探索歌曲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万,今年1-7月累计销量63663,据说在细分市场排名第二。但凭借途观、途悦、途昂三款车型,SAIC-大众在SUV市场依然保持着整体实力,但显然一汽-大众SUV的市场接受度提升更快,这也成为一汽-大众在2019 SUV之年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标志。被指SUV市场后劲不足的上汽大众在轿车市场扳回一局。朗逸和桑塔纳分别以36921辆和25362辆的月销量位列7月汽车销量榜第一和第四。只有两款车销量突破6万,上汽大众显然还是手里的一个重筹码。但一汽-大众捷达品牌的独立性可能是影响未来销量对比的重要因素。捷达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一起推出三款车,为一汽大众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无论在轿车还是SUV领域,奥迪的强势助攻,让一汽-大众在重磅车型上的销量优势凸显。一汽-大众官方数据显示,奥迪进入又一轮稳定增长周期,7月国产车型52,273辆,同比增长10.8%。其中奥迪A4L、全新奥迪Q5L、全新奥迪A6L均上线。其中,全新奥迪A6L销售10005辆,环比增长105.9%。此外,全新奥迪Q3销量增长188.5%。辉昂作为上汽大众最新高端车的代表,上半年累计销量还未过万。作为上汽大众品牌高端战略的重要棋子,其业绩显然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此外,在中级车领域的竞争中,一汽-大众的新自主品牌捷达仍处于努力的前夜,而SAIC-大众的子公司斯柯达则陷入了没有品牌支撑的颓势,尚未找到方向。除了资源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时刻还出现了南北群众的战略一致性。今年3月增值税减免政策出台后,南北大众都正式降价,近几年双方都在价格战上血拼。今年5月,SAIC-大众利用“国五”和“国六”的契机,推动内部员工半价购车,被认为凸显了SAIC-大众库存压力大的现实。另有分析指出,虽然两款SUV产品均源于MQB平台,但面对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双方车型在针对的细分市场、目标消费者和设计风格上各有侧重和差异化,包括一汽-大众的大力年轻化和SAIC-大众一贯打“安全牌”的策略。同时,“北方豪华,南方运动”的特点对比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北大众出色的营销和在制造上对德系车的坚持,开始改变消费市场对其品牌的认同。此外,产品引入的时间差和合作诉求的侧重点不同,也导致了本地化改造程度、产品配置选择和营销模式的差异。这些差异会随着一系列新产品落地后汽车消费趋势的快速变化而放大,带来越来越明显的南北大众市场表现差异。未来的竞争与协作对于企业来说,更精彩的对抗永远隐藏在表面销售的背后。一汽大众渐入佳境之后……弥补了SUV的短板,SAIC大众在豪华车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凸显。奥迪过去几年强劲的盈利能力和当前严峻的汽车市场形势,使得上汽大众对奥迪项目的需求更加迫切。从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激烈动作和信息暗示来看,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在如何落地SAIC-奥迪项目上的竞争日趋白热化。3月,Diss在大众年度全球会议上公开表示,正在评估调整股比的可能性。在大众的三家合资企业中(第三家是江淮大众),扩大外资股权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一汽大众股东的敏感话题。其中,SAIC奥迪项目的出现也被解读为大众汽车增资股权的诉求失败后,一汽面临的压力,以及在豪华车市场寻求更多利润的新计划。因此,Diss在3月份关于进一步扩股的言论,也让SAIC奥迪项目的走向突然出现变数。这也直接导致上汽大众成为唯一一家站出来抱怨大众不当言辞的合资企业,对自身造成了负面影响。随后,今年5月,“一汽奥迪销售有限公司”出现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企业名称核准公告》中。从表面上看,在阻止奥迪项目南下和增量市场利润被瓜分方面,一汽似乎占据主动优势。不过,交流是有的,当SAIC奥迪项目陷入未知未来的解读时,相关信息也会适时发布。6月初,SAIC奥迪的国产车型计划曝光,据说已经有4款国产车型被定框。SAIC-奥迪供应商还告诉经济观察报,SAIC-奥迪合资公司的第一款国产车型奥迪A7L已经在做配套准备,并确定明年投产。SAIC董事长陈虹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奥迪的具体上市车型已经在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初步确定。这比预期的2021年提前了一年,使得大众奥迪承诺“SAIC奥迪的产品将于2021年投产,2022年1月前不能销售。与此同时,各方将保证在2022年实现90万的销量”,这又一次被放上了火。更重要的是,大众不仅是一个平衡者,在南北竞争中也有自己的考量。然而,在这一系列的较量中,一汽大众和奥迪都没有做出回应。SAIC奥迪的落地已经很难停止,但毫无疑问,就上市时间和销售领域的三方利益划分而言,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将会达成更多新的协议。所有的需求似乎都很迫切。但除了SUV车型和奥迪项目,南北大众应该积极响应新能源和智能驾驶的布局。这也是大众声称自己的未来由中国决定的主要原因。经过去年底和今年年初密集的业务调整和大量投资,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向电动化转型的战略已经开始落地。在中国市场,两家合资汽车公司都不想再次错过机会。客观来说,大众在新能源汽车的投放上是后来者。截至目前,上市的只有上汽大众途观L插电混动版和帕萨特插电混动版。然而,经过过去几年的预热,业界对其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MEB和大众汽车高调成为电动汽车领导者的信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按照计划,大众将于2020年正式向市场推出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汽车。作为前期预热,8月20日,一汽-大众官方公布了宝来纯电和高尔夫纯电的预售价格,其中宝来纯电预售价格为15.68万元,高尔夫纯电预售价格为16.37万元。8月23日,上汽大众朗逸(e-Lavida)正式上市,新车上市指导价14.89万元。通过这些油改电车型,大众汽车正在MEB平台上为纯电动汽车做上市前咨询。近日,作为大众集团全球首家M EB工厂,上汽大众MEB工厂开业……他公开了。工厂于去年10月开工,将于2020年10月完工。将投产大众、斯柯达、奥迪等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年产能30万辆。据报道,该工厂的第一辆测试车将于今年11月初下线。一汽大众佛山MEB工厂也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投产。大众首款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汽车将在哪个工厂投产,目前还没有准确的信息。但在电动车战略上,南北大众都将与大众的全球战略保持一致。在智能驾驶的布局上,大众智能互联的最高技术首先落地奥迪,奥迪包括智能驾驶舱在内的诸多互联技术也在逐步应用到新一代车型上。南北奥迪的母公司一汽和SAIC也在中国智能驾驶领域展开了多项合作。这些本地化开发也将有望在未来应用于合资车型。在出行领域,上汽大众沿袭了SAIC“抢潮流先”的一贯做法,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大众出行APP。目前已推进与GoFun、滴滴出行的合作。一汽大众还于2018年4月推出了共享汽车服务“摩捷出行”。今年7月5日,在“一汽-大众出行产业生态圈”启动仪式上,一汽-大众宣布携手一嗨租车等合作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出行领域的整体运营方案。作为对一汽-大众奥迪资源被SAIC分流的安慰,大众集团于2018年7月与一汽签署协议,成立两家新的合资公司,专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充电相关服务,以及智能网络连接服务和电动出行解决方案。合作。然而,在资源倾斜的背后,两家合资车企在未来竞争中面临的复杂局面,以及大众将落地的创新合作模式,都可能超出业界的想象。南北大众这一永恒竞争主题在未来两年的发展方向,也将是全球汽车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的缩影。

标签:大众奥迪一汽探歌探岳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造车新势力,缺钱主旋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19年将是造车新势力的倒闭年。”今年3月,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的一番言论在汽车圈里炸开锅,并引发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等人的“回怼”。

1900/1/1 0:00:00
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 上市公司频频甩包新能源车资产

短短几年时间,轰轰烈烈的新能源造车运动开始变得冷静下来。此前国内曾有多家上市公司高调宣布进军新能源造车圈,但几番折腾后纷纷“梦碎”造车之路。这样的事情在近两年愈来愈多地上演。

1900/1/1 0:00:00
青年汽车集团被申请破产,庞青年等高管股权被冻结

制造水氢汽车的公司,即青年汽车集团日前被申请破产清算,该申请被法院驳回。据天眼查显示,青年汽车集团的法定代表人是庞青年,注册资本1亿元。

1900/1/1 0:00:00
国产特斯拉Model 3使用LG电池,不用松下了?

特斯拉从某种程度上引领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特斯拉是汽车厂商当中、使用三元锂电池电池比较早的,同时也是最早使用松下品牌电池的厂商,松下因此凭借特斯拉,在三元锂电池市场,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

1900/1/1 0:00:00
华米首席架构师张磊将加盟蔚来 负责软件业务

被裁员、高管离职等风波困扰的蔚来汽车,终于迎来一则利好消息。36氪从蔚来汽车、华米科技内部获悉,华米科技首席架构师张磊将加盟蔚来汽车,担任软件发展副总裁,接替此前庄莉博士的职位。

1900/1/1 0:00:00
由于出口需求疲软,英国7月份汽车产量下降近11%

据外媒报道,8月29日,英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因欧盟和亚洲市场需求疲软,再加上车型换代,英国新车产量已经连续第14个月下滑,7月同比跌幅近106。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