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无常,出入于世。没有分离或融合的确定性,分离和融合是必然的。在分离、分离、融合的过程中,大繁荣的统一是注定的结果。汽车发达国家经历了“分分合合”的沧桑。在欧洲大陆,两次世界大战都转向了帮助汽车工业发展。投入了无数战争,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都曾是著名的汽车巨头。然而,今天,在10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大众、戴姆勒、宝马、FCA汽车巨头能重现昔日辉煌。
美洲大陆的一体化趋势更是“悲壮”。除了世界大战、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外,众多资本家如众星捧月的行为,就是把并购汽车公司作为一种资本游戏。在雄心勃勃的个人“建立一个汽车帝国”的梦想下,无数品牌成为历史足迹,历经沉浮,只有通用和福特坚守到最后。如今,在电动化和智能互联网连接驱动的四化新浪潮下,不擅长整合重组的日本汽车企业开始行动起来。丰田的“皮卡线”铃木是什么样的?
8月28日,丰田汽车和铃木汽车共同宣布,将结成资本联盟,加速在自动驾驶等新技术领域的合作研发,应对颠覆全球汽车产业的全面变革。这种联盟是基于“交叉持股”的方式。丰田出资960亿日元(约合9.1亿美元)收购铃木汽车4.94%的股份,铃木向丰田出资480亿日元(约合4.55亿美元)收购丰田0.2%的股份。25倍的体量差,日本汽车企业间的“平等交易”基本敲定。从表面上看,丰田铃木的合作联盟和大多数车企的技术共享没有区别。双方联合声明还提到,希望在新兴领域建立和深化合作,克服汽车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实现可持续增长,但仍是竞争对手。但在合作内容层面,两者的所谓“竞争关系”已经相当微妙,甚至有些过于“暧昧”。。
今年2月,两家公司签署了一份非约束性备忘录,确认将围绕环保、安全、信息技术、采购、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行正式谈判;接下来在3月份,双方合作的内容公开了。丰田将为铃木提供THS系统,而铃木将为丰田印度提供两款基于铃木平台的紧凑型车型(Ciaz和Ertiga),以协助丰田拓展东南亚市场的销售业务;半年后,交叉持股成为现实。在有迹可循的半年时间里,双方从非正式协议,到框架协议的相继发布、正式合作协议的签署,最终将技术协作转化为资本合作,不仅仅是“张开双臂,相互拥抱”那么简单。车企合作从来不缺少“套路”。车企之间的合作自古有之,但苦涩的回忆可能占了大部分。至于宝马和罗孚的倒闭,戴姆勒克莱斯勒和雷诺日产的分离,即使是传统上保守的日本公司铃木也曾是交叉车辆技术合作的“炮灰”,这是令人遗憾和可悲的。
2009年12月,大众和铃木结成了交叉持股联盟。德国人以17亿欧元购买了铃木19.89%的股份,铃木出资7.7亿欧元持有大众1.5%的股份。双方以小型车和柴油机技术为交换筹码,规划产品研发的可持续合作。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半,裂缝就出现了。最终,习惯了“买,买”的大众汽车拒绝放下傲慢的头颅,以一个“关联公司”的视角看待以股权换技术的铃木。甚至商定的柴油发动机技术也未能兑现承诺,这让主导东南亚市场的铃木感到敌意。结果,在长达三年的离婚“拉锯战”中,所有美好的想象都消失了。错过了与群众结盟的铃木一定知道,把关系带到冰点的原因是需求的不平衡。
徘徊在全球汽车销量榜首的大众,是欧洲和中国市场的绝对“控股股东”。相比小型汽车制造技术,铃木在东南亚市场的主导地位是其最渴望的核心价值。换句话说,拥有铃木意味着离“世界头号汽车公司”更远了。相反,铃木的内在自我远没有那么复杂。他们只是想用丰满的东南亚市场换取技术,跟随汽车行业的发展进步。在企业管理方面,“独善其身”是铃木最后的底线。为什么铃木有可能被吞并?在这样或那样的时候,虽然留在中国市场并没有伤害到铃木的活力,甚至在2018年实现了全球销量1.2%的增长,但这种合作似乎在悄悄地传递着铃木“妥协”的信号。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这一次,合作的对象变成了丰田,世界上唯一一家在规模上可以和大众集团抗衡的汽车制造商。在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排名中,大众汽车排名第一,全球销量1083万辆,同比增长11.4%。丰田紧随其后,全球销量为1052万辆,同比增长11.1%。在此之前,丰田已经在2014年和2017年蝉联全球第一,相互赶超,竞争加剧在所难免。
打压对手,提升自己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是修炼内功,但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见效慢但成就感强。第二种是并购,把不同企业的核心优势结合起来,开拓进取。他们成就感低,却能立竿见影。然而,对于合作双方来说,实现双赢并非易事。以此次合作为例,丰田在铃木的股份表面上是为了在技术合作中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然而,从长远来看,一旦两者走向技术融合,即使是在渠道建设和市场开发方面,最终失去核心竞争力的将是铃木。“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如果这种模式继续下去,两家公司将不会处于同一条船上。相反,丰田‘吞并’铃木将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这一次,为什么铃木不再选择抵抗?众所周知,车企的全球整合“势不可挡”。根据3月……ionne等人,未来全球车企只有5-10家,铃木加入“生存系列”的概率注定渺茫,而与大众相当的丰田则不然。这也是车企争相跨企业合作的原因。
当然,找到合作企业并不容易。在规模合适、可交换技术条件可比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他们的经营理念、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甚至地理气候差异。否则,日产式的“倒戈”很容易发生。相比之下,铃木和丰田的模式更合适。日本第一大车企和第四大车企的结盟,弥合了文化差异和经营理念的鸿沟,可能更能有效凸显“强强联合”的效果。。对于在中国失去地位、研发资金短缺的铃木来说,这种合作模式简直“令人向往”。
事实上,铃木并不是丰田唯一的“囊中之物”。在持有斯巴鲁20%股份的前提下,2017年,丰田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通过交叉持股形成资本联盟。如果算上铃木的参与,从那以后,日本车企形成了三大阵营:丰田斯巴鲁马自达铃木,日产三菱,本田。相对弱势的公司依赖强势公司的情况并不少见。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丰田是主要驱动力,带领日系车企走向“大融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把全球汽车历史总结为三个部分,欧美主流汽车公司的整合无疑占据了前两个阶段。随着新四化的临近,日本汽车企业将率先完成第三阶段的兼并重组,这既是时代之福,也是日本汽车工业领先优势的“转变”。由此可以推断,站在全球汽车工业主战场上的中国汽车企业,是否会成为又一个被时代青睐的“宠儿”?大势不可逆转。任何突出的马太效应背后,都是繁荣的标志。如果有一天能看到中国车企,我们也应该为此深感欣慰。
通用汽车一直在推进“全球化战略”,中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据底特律当地媒体报道,中美贸易战再次加剧,通用汽车将成为底特律巨头里受打击最严重的一家汽车制造商。
1900/1/1 0:00:008月29日,工信部发布第十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共包括754款车型,其中节能型汽车456款(可享受车船税减半优惠),新能源汽车298款(可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称,就电池供应问题,奥迪或正与比亚迪进行谈判。此外,双方的合作或深入到成立合资公司入股比亚迪电池业务这一深度。
1900/1/1 0:00:00恒大造车再有新进展,在8月28日晚的一场亚冠联赛上,恒大用一种低调但又出其不意的方式,在广州恒大队球衣上突袭发布了恒大汽车的品牌名称恒驰。对于这个名称,恒大给出的官方解释为“恒久远、驰天下”。
1900/1/1 0:00:00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冷兵器时代,士兵拼的是士气与力量,粮草是士兵补给的能量来源,是军队中的命脉,对于战争胜负起着关键作用。
1900/1/1 0:00:00德国《汽车周刊》8月29日报道,戴姆勒集团十年来最大架构重组,目前已经得到员工投票通过,重组将在11月1日进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