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正在经历冬天,而且是九天寒冬。“环境变了一阵子。以前资本有耐心等他们烧钱,现在绝对不允许烧钱。”9月3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坦言,判断分时很难做。投资方对分时租赁的态度代表了目前大部分资本的看法。这也体现在今年分时租赁企业获得融资的金额和频率上。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共享出行领域融资规模为419亿元,2017年这一数字为1072亿元。从2017年到2018年,整个共享出行行业的融资额缩水了整整61%,简直是腰斩。如果着眼于分时租赁的细分,融资减少的情况会更严重。据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今年2月一家名为“现在旅行”的分时租赁平台获得1亿元B+轮融资后,公开报道中再无分时租赁融资消息出现。而这家今年才被资本看好的分时租赁公司,最近也陷入了经营困境。据媒体报道,马上出行的客服电话已经很难打通,很多用户都在想办法退押金。其实汽车分时租赁企业倒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17年以来,优优车、EZZY、麻瓜出行、管仲共享汽车、TOGO途歌等公司已经停止营业。就连戴姆勒等行业巨头也在今年6月宣布旗下car2go正式结束在重庆的运营。然而,分时租赁企业纷纷倒闭的现实与业内对这个行业前景的判断大相径庭。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保持45%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中国的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达到60万辆,大量新车将在各大市场的新出行服务中销售。预计新出行服务的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18%。既然有这么大的蛋糕,为什么真的没人吃?热情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和过去几年的很多创业热情一样,分时租赁行业也受到了资本的热捧。无论是现在的头部企业,还是过去不太知名的中小企业,或者已经倒下的企业,都在初创阶段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融资。率先宣布停牌的悠游车曾获得2000万美元融资,去年倒下的途歌也获得5次融资,累计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分时租赁行业之所以在2015 -2017年呈现短期爆发式增长,受到资本关注,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助推。”上述投资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分时租赁行业与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几乎一致:2015年,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期,随后连续三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即使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大幅下降,其产销量仍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分时度假的热潮也始于2015年。“当时分时租赁被视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另一种方式。在高额补贴下,分时租赁公司不仅可以帮助车企通过运营里程获得补贴,还可以帮助车企消化销量。”上述投资人认为,这也是2015 -2018年分时租赁行业集中爆发的最根本原因。作为分时租赁行业的从业者,灯塔行创始人兼CEO刘认为,集中爆发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大家都认为共享经济是个好概念。“你看,共享单车、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等都是那个时候出现的。”基于这一理念,刘还在成立了分时租赁公司——蜂鸟……拉威尔,2016年3月。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达到29420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共享出行规模2478亿元,同比增长23.5%,仅次于生活服务和产能,在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中排名第三。汽车共享出行是共享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在各方看好行业的时候,2019年分时租赁的融资情况率先踩下刹车。到目前为止,公开报道中,今年只有一家公司立即出行,拿到了投资。不过,刘认为,从频率和规模来看,今年与2018年有明显反差,但实际情况略好。他告诉经济观察报,蜂鸟旅行在今年年初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但没有公开。为什么京城突然冷了?上述投资人认为,在2015 -2017年资本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大家不会过多询问分时租赁是不是一个好生意。他们只是看到了风,希望不要错过机会,但是当行业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很重要了。“那时候一天烧几个亿都不是问题。我们有耐心等它出来,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环境不好,资本匮乏。”在他看来,投资环境的变化是今年资本对分时租赁行业热情逐渐消退的原因之一。“共享经济的狂热,尤其是自行车共享的大规模失败,对共享汽车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位分时租赁汽车公司的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上述投资人表示,“分时租赁的运营成本太高,可替代的东西太多。如果市场上没有私家车,没有在线租车,大城市只允许分时租赁。肯定是赚钱的,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的。作为补充的补充,在线租车不赚钱,它怎么赚钱?”在汽车分时租赁企业中,很少有能实现整体盈利的。上述投资人表示,在投资这些分时租赁企业之前,会设定更多的指标来考核其得分,包括是否盈利、是否具有不可复制的价值、未来是否有看得见的盈利空间等。Gofun出行CEO谭奕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他们和投资人谈判时,对方谈到以盈利为门槛。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刘说,对方在与投资人谈判时并不强调盈利,只是更关注公司是否有前景。“如果能实现造血,为什么还要投资?”除了大环境冷,投资者对分时租赁变得理性的另一个原因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下降。在投资人看来,分时度假其实是一个支持新能源出行的衍生行业。在整个运营成本没有下降,运营补贴下降的情况下,对整个分时租赁行业构成一定的挑战。“分时租赁的价值在于盘活牌照资源,盘活区域车辆资源,增加频次。要想盈利,只能从车价、停车、牌照等方面寻找更大的探索空间。”另一位分时租赁车企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但上述投资人并不认为分时租赁资金投入的收缩意味着不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只是因为投资人更加理性。他说,除了投资收缩,资本投资在分时轨道低,但数额太大。从融资轮次来看,B and B轮后的投资比例有所扩大,投资明显后移。资本更青睐市场成熟、运营模式成熟的企业。“前两年大家都觉得分时是风口,但是风口不代表是好事,只是大家都在玩传包裹。在资本谨慎的情况下,大家开始变得清醒,这个行业即将正式开始回归商业本质。”刘对说:分时正在经历冬天,而且是九天寒冬。“环境已经改变了一段时间……以前资本有耐心等他们烧钱,现在绝对不允许烧钱。" 9月3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坦言,判断分时很难做。投资方对分时租赁的态度代表了目前大部分资本的看法。这也体现在今年分时租赁企业获得融资的金额和频率上。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共享出行领域融资规模为419亿元,2017年这一数字为1072亿元。从2017年到2018年,整个共享出行行业的融资额缩水了整整61%,简直是腰斩。如果着眼于分时租赁的细分,融资减少的情况会更严重。据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今年2月一家名为“现在旅行”的分时租赁平台获得1亿元B+轮融资后,公开报道中再无分时租赁融资消息出现。而这家今年才被资本看好的分时租赁公司,最近也陷入了经营困境。据媒体报道,马上出行的客服电话已经很难打通,很多用户都在想办法退押金。其实汽车分时租赁企业倒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17年以来,优优车、EZZY、麻瓜出行、管仲共享汽车、TOGO途歌等公司已经停止营业。就连戴姆勒等行业巨头也在今年6月宣布旗下car2go正式结束在重庆的运营。然而,分时租赁企业纷纷倒闭的现实与业内对这个行业前景的判断大相径庭。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保持45%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中国的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达到60万辆,大量新车将在各大市场的新出行服务中销售。预计新出行服务的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18%。既然有这么大的蛋糕,为什么真的没人吃?热情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和过去几年的很多创业热情一样,分时租赁行业也受到了资本的热捧。无论是现在的头部企业,还是过去不太知名的中小企业,或者已经倒下的企业,都在初创阶段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融资。最早宣布停牌的悠游车曾获得2000万美元融资,去年倒下的途歌也获得5次融资,累计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分时租赁行业之所以在2015 -2017年呈现短期爆发式增长,受到资本关注,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助推。"上述投资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分时租赁行业与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几乎一致:2015年,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期,随后连续三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即使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大幅下降,其产销量仍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分时度假的热潮也是从2015年开始的。”当时分时租赁被视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另一种方式。在高额补贴下,分时租赁公司不仅可以帮助车企通过运营里程获得补贴,还可以帮助车企消化销量。“上述投资人认为,这也是2015 -2018年分时租赁行业集中爆发的最根本原因。作为分时租赁行业的从业者,灯塔行创始人兼CEO刘认为,集中爆发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大家都认为共享经济是个好概念。”你看,共享单车,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等都是那个时候出现的。“基于这一理念,刘还于2016年3月成立了分时租赁公司——蜂鸟出行。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达到294……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共享出行规模2478亿元,同比增长23.5%,仅次于生活服务和产能,在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中排名第三。汽车共享出行是共享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在各方看好行业的时候,2019年分时租赁的融资情况率先踩下刹车。到目前为止,公开报道中,今年只有一家公司立即出行,拿到了投资。不过,刘认为,从频率和规模来看,今年与2018年有明显反差,但实际情况略好。他告诉经济观察报,蜂鸟旅行在今年年初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但没有公开。为什么京城突然冷了?上述投资人认为,在2015 -2017年资本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大家不会过多询问分时租赁是不是一个好生意。他们只是看到了风,希望不要错过机会,但是当行业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很重要了。“那时候一天烧几个亿都不是问题。我们有耐心等它出来,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环境不好,资本匮乏。”在他看来,投资环境的变化是今年资本对分时租赁行业热情逐渐消退的原因之一。“共享经济的狂热,尤其是自行车共享的大规模失败,对共享汽车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位分时租赁汽车公司的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上述投资人表示,“分时租赁的运营成本太高,可替代的东西太多。如果市场上没有私家车,没有在线租车,大城市只允许分时租赁。肯定是赚钱的,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的。作为补充的补充,在线租车不赚钱,它怎么赚钱?”在汽车分时租赁企业中,很少有能实现整体盈利的。上述投资人表示,在投资这些分时租赁企业之前,会设定更多的指标来考核其得分,包括是否盈利、是否具有不可复制的价值、未来是否有看得见的盈利空间等。Gofun出行CEO谭奕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他们和投资人谈判时,对方谈到以盈利为门槛。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刘说,对方在与投资人谈判时并不强调盈利,只是更关注公司是否有前景。“如果能实现造血,为什么还要投资?”除了大环境冷,投资者对分时租赁变得理性的另一个原因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下降。在投资人看来,分时度假其实是一个支持新能源出行的衍生行业。在整个运营成本没有下降,运营补贴下降的情况下,对整个分时租赁行业构成一定的挑战。“分时租赁的价值在于盘活牌照资源,盘活区域车辆资源,增加频次。要想盈利,只能从车价、停车、牌照等方面寻找更大的探索空间。”另一位分时租赁车企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但上述投资人并不认为分时租赁资金投入的收缩意味着不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只是因为投资人更加理性。他说,除了投资收缩,资本投资在分时轨道低,但数额太大。从融资轮次来看,B and B轮后的投资比例有所扩大,投资明显后移。资本更青睐市场成熟、运营模式成熟的企业。“前两年大家都觉得分时是风口,但是风口不代表是好事,只是大家都在玩传包裹。在资本谨慎的情况下,大家开始变得清醒,这个行业即将正式开始回归商业本质。”刘对说:
“这两个月给我的感觉是忙、快、多、高。很多都在做,节奏非常快,效率非常高”,7月1日正式报道,合众汽车副总裁周江在新东家的工作时间已经过了两个多月。
1900/1/1 0:00:00据《华尔街日报》9月6日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司法部已对福特(Ford)、本田(Honda)、宝马(BMW)和大众(Volkswagen)四家汽车制造商展开反垄断调查。
1900/1/1 0:00:00据路透社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产汽车正考虑退出韩国市场。日韩紧张的关系和贸易关系,导致日本产品在韩国的销量大幅下滑。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伦敦科技开发商Predina开发出一种系统,可使用AI动态预测并降低车辆碰撞的环境空间风险。
1900/1/1 0:00:00换电不是新名词,最近成了新鲜事。多年前,我国实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之后不久,有业内专家提出换电技术路线。以色列著名的换电公司BatterPlace进入中国市场,掀起了换电模式的小高潮。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保时捷官方获悉,Taycan车型将于9月9日在保时捷祖文豪森工厂正式投入生产。9月4日,保时捷旗下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已在福州亮相,官方公布了两款配置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售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