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共享出行变形记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图片来自“Yiou。com”。歌坏了,Hello价格上涨,共享出行完全变成了资本游戏。神奇之处在于,即使是曾经的明星和宠儿,也可能稍有不慎就被资本和用户抛弃,以悲壮不堪的姿态默默离开;哪怕是曾经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在战争激烈的时候,在消费完老大和老二之后,依然可以掌控市场。即使是最差的编剧也能写出这样的剧本,但精明的企业家和投资人往往成为剧中人。如果从滴滴诞生的2012年前后算起,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搭便车等故事接连上演。一边是输家被逼出来,一边是资本大举进入。短短七年,共享出行早已被抹黑得面目全非。2014年8月,优步中国本土化产品上线,有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名字叫“人优步”。只要私家车主符合条件,就可以注册成为人民优步的司机,尽管价格略高于出租车,但却远低于此前众多玩家争抢的“专车”。虽然优步一上线就进入了法律的“灰色地带”,但当时私家车是否可以开展此类经营活动仍处于法律真空。但众所周知,“人优步”与出租车等营运车辆直接竞争的做法,很可能会导致监管和叫停,于是“共享出行”一词开始深入人心。从字面上不难解释,共享出行搭上了共享经济的东风,在社会闲置运力的利用和环保公益方面表现可圈可点。一方面,以前在路上跑的私家车主,在上下班的业余时间,可以把车内的空闲时间共享出来,同时也可以抵消汽油的支出。二是在不增加车辆的情况下提高了社会运输能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蛋糕很大,想吃的人也相当大。滴滴快的合并,婚后三个月滴滴快车上线,一个月后滴滴快车上线。再加上各种快递平台的推出和推广,共享出行的战争一触即发。滴滴快车上线9天后,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免费顺风车,为车主和用户提供10亿元补贴。共享出行也开始变味,司机逐渐职业化,甚至一度带动了汽车的销量。共享出行早就偏离了轨道。那些推动了变革之轮的人,在监管停止、市场整顿之前,可能无法掌控前进的方向。“网约车”开始取代共享出行,共享经济开始成为新的租赁经济。当自行车共享和共享汽车出现时,共享变成租赁的事实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摩拜单车、ofo、小蓝车等。已经激活了濒临倒闭的藤田、凤凰、永久。生产线又忙起来了,崭新的自行车被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用户只需要支付几百元的押金就可以骑走这些自行车。共享汽车的模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汽车成本更高,运营模式更重,用户行为相对较低。至于“共享”出行的故事,我们只能在顺风车中找到雏形,但在一系列事故之后,顺风车的市场份额已经掀不起波澜。“共享出行”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不缺乏逻辑合理性。以自行车共享为例。如果单次使用的租金是1元,每辆车每天使用3-5次的话,只需要半年就可以盈利。但前提是需要有足够大的用户量,需要投放足够多的车辆,本质上遵循的是以规模取胜的法则。对于任何玩家来说,在早期的小规模运作中,在资本市场讲一个好故事并不难,但在规模优势显现之前,远不是阻止其他玩家进入市场的护城河。于是,几乎所有的共享出行领域都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大量的淘金者。谁能获得资本和流量支持,谁就有很大概率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资本的力量自然从配角变成了主角。可能是监管不确定,也可能是资本不习惯烧钱。滴滴可以说是共享的最大宠儿……拉威尔市场。2015年,它与快手合并,2016年,它与优步合并。从此建立了独特的格局,从专车、快车一步步走向代驾、公交、租车、自行车等市场,跻身互联网新三巨头。240亿美元的资本塑造了滴滴,尽管它每年仍亏损数十亿美元。相比之下,ofo的命运就悲哀多了。凭借自行车共享领域“领先骑手”的光环,ofo也一路高歌猛进。作为吴声等大V口中的新物种,朱啸虎最引以为傲的投资案例,阿里、蚂蚁金服、滴滴在单车共享上的筹码,最后,在ofo和摩拜单车合并的潜在阴谋流产后,朱啸虎立刻离场套现,阿里、蚂蚁金服找到了新的目标,滴滴推出了自己的lime单车,但ofo没能逃脱用户排队退押金的命运。资本不再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成就一个新的巨头,也可以把一只超级独角兽推下悬崖。在共享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反对象的迹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气。新一轮融资受阻时,悠游车、EZZY、麻瓜旅行、途歌等。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问题。其中途歌曲的问题最为典型。自从去年底违约押金、用户工资、供应商钱的消息曝光后,连锁反应越来越激烈,直到用户排队退款,途歌被列为失信公司。如果滴滴、快的等崛起,也包含了创业者的梦想和情怀。后来一系列跟风的玩家,大多在项目运营之初就计划被巨头收购。创业者变成了为资本打工的角色,就像Hello打败了同领域的竞争对手后,选择高调进入搭便车市场。是创始团队做出的理性决定还是仅仅为了迎合资本的态度?当震碎的玻璃路歌手被迫离开后,车企对“共享出行”的信心大增,他们以前所未有的信心接过了接力棒。今年7月,成立一周年的T3旅行正式推出App。这个速度无疑有点慢,但是T3旅行的富二代背景真的很难忽视。一汽、东风、长安汽车分别持股16.39%。妥妥的“国家队”,以及苏宁、阿里、腾讯等一批互联网股东,在诞生之初就将矛头指向滴滴。然而,这并不是主机厂商第一次切入“共享出行”。2018年,BAIC打造莫凡出行,熊猫汽车由力帆汽车控股。长城汽车推出欧拉旅行,SAIC也以“享受旅行”加入战局...不出意外的话,其他主机厂商也会加入战局。我们可以把时间提前一点。2001年,863启动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时,我们投入了24亿元鼓励电动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后来“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大厂商炒作的概念和获取国家补贴的手段,却没有一个电动车项目进入商业化生产。2010年,国家开始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进行直接补贴,出台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管理暂行办法》,表示汽车生产企业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租赁企业进行补贴。特别是为了在租赁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深圳在2016年设定了分时租赁指标,重点扶持了4家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企业。在双积分等政策刺激下,车企不得不生产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仅靠市场销量是无法完全消化的。无论是解决产能过剩的现状,还是获得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的补贴,此时进入分时租赁市场都是最好的选择。让人生疑的是车企进军“共享出行”的决心有多大。或许骨子里的危机感才是主导。在汽车销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只有转型才是生存的资本。而且无人驾驶、车联网、5G等概念逐渐被热炒,汽车市场的销售模式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有带c的车企……sis意识应该提前计划。但是,汽车厂商清理库存的需求还是第一位的,对用户的需求并不敏感。另外,分时度假是一个强调资产和运营的行业。车企的优势在于车辆购置和资金,如何高效运营车辆,如何有效培养用户习惯,如何提供优秀的出行体验。车企在这些维度上的能力可能还不如某些创业者。一个最坏的猜测:车企的进入打乱了分时租赁市场,但“共享出行”只是车企争取国家补贴的幌子。大多数商业模式创新最终都要经过人性的考验,共享出行也不例外。创业者不要高估用户的人性。那些如上堆积的自行车共享,那些一次次掉下来的羊毛,那些严肃的生死教训,无非就是高估人性的后果。消费者不要低估企业作恶的冲动。大部分共享旅行的玩家几乎都被“押金”的使用严格保障过。然而,当资金链断裂,融资过程不顺利时,押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押金难退的场景还会在一些平台继续上演。同时,资本的贪婪也不容小觑。投资者不是慈善家。一旦他们发现势头不对,就会及时离开。靠资本生存的创业者,最终都会被资本吞噬...当然,人性的话题在创投圈很少讨论,即使很少涉及,也会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毕竟,所有的投资人和企业家都会暴露在人性的贪婪之下,或者被质疑“赚黑心钱”,这必然会导致彻底的灾难。还是看好,车企组成的新生力量已经入场,共享出行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就像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主流商业模式一样,只有看到人性的善与恶,才能在产品设计和战略方向上避免。只是在此之前,共享出行还会继续被妖魔化,更多的玩家注定会倒下,非理性的消费者也会踩上更多的坑。图片来自“Yiou。com”。歌坏了,Hello价格上涨,共享出行完全变成了资本游戏。神奇之处在于,即使是曾经的明星和宠儿,也可能稍有不慎就被资本和用户抛弃,以悲壮不堪的姿态默默离开;哪怕是曾经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在战争激烈的时候,在消费完老大和老二之后,依然可以掌控市场。即使是最差的编剧也能写出这样的剧本,但精明的企业家和投资人往往成为剧中人。如果从滴滴诞生的2012年前后算起,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搭便车等故事接连上演。一边是输家被逼出来,一边是资本大举进入。短短七年,共享出行早已被抹黑得面目全非。2014年8月,优步中国本土化产品上线,有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名字叫“人优步”。只要私家车主符合条件,就可以注册成为人民优步的司机,尽管价格略高于出租车,但却远低于此前众多玩家争抢的“专车”。虽然优步一上线就进入了法律的“灰色地带”,但当时私家车是否可以开展此类经营活动仍处于法律真空。但众所周知,“人优步”与出租车等营运车辆直接竞争的做法,很可能会导致监管和叫停,于是“共享出行”一词开始深入人心。从字面上不难解释,共享出行搭上了共享经济的东风,在社会闲置运力的利用和环保公益方面表现可圈可点。一方面,以前在路上跑的私家车主,在上下班的业余时间,可以把车内的空闲时间共享出来,同时也可以抵消汽油的支出。二是在不增加车辆的情况下提高了社会运输能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蛋糕很大,想吃的人也相当大。滴滴快的合并,婚后三个月滴滴快车上线,一个月后滴滴快车上线。再加上各种快递平台的推出和推广,共享出行的战争一触即发。滴滴快车上线9天后,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免费顺风车,为车主和用户提供10亿元补贴。共享出行也开始变味,司机逐渐职业化,甚至一度带动了汽车的销量。共享出行早就偏离了轨道。那些推动了变革之轮的人,在监管停止、市场整顿之前,可能无法掌控前进的方向。“网约车”开始取代共享出行,共享经济开始成为新的租赁经济。当自行车共享和共享汽车出现时,共享变成租赁的事实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摩拜单车、ofo、小蓝车等。已经激活了濒临倒闭的藤田、凤凰、永久。生产线又忙起来了,崭新的自行车被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用户只需要支付几百元的押金就可以骑走这些自行车。共享汽车的模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汽车成本更高,运营模式更重,用户行为相对较低。至于“共享”出行的故事,我们只能在顺风车中找到雏形,但在一系列事故之后,顺风车的市场份额已经掀不起波澜。“共享出行”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不缺乏逻辑合理性。以自行车共享为例。如果单次使用的租金是1元,每辆车每天使用3-5次的话,只需要半年就可以盈利。但前提是需要有足够大的用户量,需要投放足够多的车辆,本质上遵循的是以规模取胜的法则。对于任何玩家来说,在早期的小规模运作中,在资本市场讲一个好故事并不难,但在规模优势显现之前,远不是阻止其他玩家进入市场的护城河。于是,几乎所有的共享出行领域都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大量的淘金者。谁能获得资本和流量支持,谁就有很大概率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资本的力量自然从配角变成了主角。可能是监管不确定,也可能是资本不习惯烧钱。滴滴可以说是共享的最大宠儿……拉威尔市场。2015年,它与快手合并,2016年,它与优步合并。从此建立了独特的格局,从专车、快车一步步走向代驾、公交、租车、自行车等市场,跻身互联网新三巨头。240亿美元的资本塑造了滴滴,尽管它每年仍亏损数十亿美元。相比之下,ofo的命运就悲哀多了。凭借自行车共享领域“领先骑手”的光环,ofo也一路高歌猛进。作为吴声等大V口中的新物种,朱啸虎最引以为傲的投资案例,阿里、蚂蚁金服、滴滴在单车共享上的筹码,最后,在ofo和摩拜单车合并的潜在阴谋流产后,朱啸虎立刻离场套现,阿里、蚂蚁金服找到了新的目标,滴滴推出了自己的lime单车,但ofo没能逃脱用户排队退押金的命运。资本不再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成就一个新的巨头,也可以把一只超级独角兽推下悬崖。在共享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反对象的迹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气。新一轮融资受阻时,悠游车、EZZY、麻瓜旅行、途歌等。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问题。其中途歌曲的问题最为典型。自从去年底违约押金、用户工资、供应商钱的消息曝光后,连锁反应越来越激烈,直到用户排队退款,途歌被列为失信公司。如果滴滴、快的等崛起,也包含了创业者的梦想和情怀。后来一系列跟风的玩家,大多在项目运营之初就计划被巨头收购。创业者变成了为资本打工的角色,就像Hello打败了同领域的竞争对手后,选择高调进入搭便车市场。是创始团队做出的理性决定还是仅仅为了迎合资本的态度?当震碎的玻璃路歌手被迫离开后,车企对“共享出行”的信心大增,他们以前所未有的信心接过了接力棒。今年7月,成立一周年的T3旅行正式推出App。这个速度无疑有点慢,但是T3旅行的富二代背景真的很难忽视。一汽、东风、长安汽车分别持股16.39%。妥妥的“国家队”,以及苏宁、阿里、腾讯等一批互联网股东,在诞生之初就将矛头指向滴滴。然而,这并不是主机厂商第一次切入“共享出行”。2018年,BAIC打造莫凡出行,熊猫汽车由力帆汽车控股。长城汽车推出欧拉旅行,SAIC也以“享受旅行”加入战局...不出意外的话,其他主机厂商也会加入战局。我们可以把时间提前一点。2001年,863启动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时,我们投入了24亿元鼓励电动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后来“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大厂商炒作的概念和获取国家补贴的手段,却没有一个电动车项目进入商业化生产。2010年,国家开始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进行直接补贴,出台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管理暂行办法》,表示汽车生产企业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租赁企业进行补贴。特别是为了在租赁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深圳在2016年设定了分时租赁指标,重点扶持了4家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企业。在双积分等政策刺激下,车企不得不生产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仅靠市场销量是无法完全消化的。无论是解决产能过剩的现状,还是获得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的补贴,此时进入分时租赁市场都是最好的选择。让人生疑的是车企进军“共享出行”的决心有多大。或许骨子里的危机感才是主导。在汽车销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只有转型才是生存的资本。而且无人驾驶、车联网、5G等概念逐渐被热炒,汽车市场的销售模式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有带c的车企……sis意识应该提前计划。但是,汽车厂商清理库存的需求还是第一位的,对用户的需求并不敏感。另外,分时度假是一个强调资产和运营的行业。车企的优势在于车辆购置和资金,如何高效运营车辆,如何有效培养用户习惯,如何提供优秀的出行体验。车企在这些维度上的能力可能还不如某些创业者。一个最坏的猜测:车企的进入打乱了分时租赁市场,但“共享出行”只是车企争取国家补贴的幌子。大多数商业模式创新最终都要经过人性的考验,共享出行也不例外。创业者不要高估用户的人性。那些如上堆积的自行车共享,那些一次次掉下来的羊毛,那些严肃的生死教训,无非就是高估人性的后果。消费者不要低估企业作恶的冲动。大部分共享旅行的玩家几乎都被“押金”的使用严格保障过。然而,当资金链断裂,融资过程不顺利时,押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押金难退的场景还会在一些平台继续上演。同时,资本的贪婪也不容小觑。投资者不是慈善家。一旦他们发现势头不对,就会及时离开。靠资本生存的创业者,最终都会被资本吞噬...当然,人性的话题在创投圈很少讨论,即使很少涉及,也会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毕竟,所有的投资人和企业家都会暴露在人性的贪婪之下,或者被质疑“赚黑心钱”,这必然会导致彻底的灾难。还是看好,车企组成的新生力量已经入场,共享出行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就像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主流商业模式一样,只有看到人性的善与恶,才能在产品设计和战略方向上避免。只是在此之前,共享出行还会继续被妖魔化,更多的玩家注定会倒下,非理性的消费者也会踩上更多的坑。

标签:东风长安长城力帆汽车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ANSYS与Edge Case Research合作 设计具最先进危险探测能力的自动驾驶车

据外媒报道,ANSYS正与EdgeCaseResearch合作,设计具备最先进危险探测能力的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AV)。

1900/1/1 0:00:00
福特开发自动驾驶传感器风罩和清洗系统

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面临多种障碍,比如恶劣的天气和公众接受度等,其实还有许多早前未曾预料到的难题也亟待研究人员去解决,像虫子、污垢就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1900/1/1 0:00:00
蔚来和小鹏们要凉?特斯拉3季度销量创新高,中国工厂投产在即

近日,国人正欢度国庆,大洋彼岸的特斯拉便率先公布了3季度产量和交付数据。其当季产量环比增长超过两位数,达96155辆;而交付量也实现了小幅环比增长,约97万辆。

1900/1/1 0:00:00
大众说它的新ID是电动车

近日,一汽大众官方正式确认了2020年国产新车投放计划。大众侃车注意到,除了第八代高尔夫和CC猎装版之外,命名为ID4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ID系列纯电SUV也赫然名列其中。

1900/1/1 0:00:00
Uber黑科技部门再扩张!3000人研发飞行汽车和无人出租车

自动驾驶这条赛道走过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组织的DARPA自动驾驶挑战赛阶段,度过了Waymo、Cruise、Apollo等各大新兴势力涌现的成长期,如今正在朝着落地阶段过渡。

1900/1/1 0:00:00
特斯拉 AI 芯片的真正实力

近日多家媒体爆料称,特斯拉那颗可支撑全自动驾驶的AI芯片FSD终于投入使用了。最重要的是,特斯拉的老车型也能通过改装换上全新的AI芯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