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能源汽车的“火”是其真正进入市场前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而电池安全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应对电池安全的重大挑战,各家车企也使出了看家本领。在10月8日举行的2019 IBSW国际电池安全大会上,来自BAIC新能源、一汽、蔚来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在电池安全方面的工作。以下是一汽集团对王德平演讲的内容分享。(有删减)
应该说,近年来电动汽车整车事故时有发生,而且随着整车行驶里程的不断提高,包括新能源数量的增加,高比能量电池的使用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从现场来看,充电、行驶、停车都存在安全事故。应该说电动车的安全事故涵盖了汽车的全场景。从这些安全事故来看,近60%是电池安全问题导致的事故,所以电池安全应该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核心。围绕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尤其是动力电池的安全事故,应该不仅仅是关于电池本身,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电池本身,还与整车、相关部件以及日常使用维护有关。就是围绕电动汽车的整个生态,共同开发和维护整个动力电池系统,从而保证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从整车方面来说,动力电池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几个方面的失效引起的,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电池的失效;第二,BMS的失败;第三,绝缘系统的故障;第四,机械和密封的故障;第五,连接失败。第一,电芯失效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漏液、析锂、变形、过热和过充。从使用条件来看,无论是低温快充技术,还是外部挤压碰撞,都会诱发电池失效。从失效机理看,有活性物质的结构变化和相变,过量金属的溢出和碰撞等。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短路、负极析锂、正极放氧。第二,BMS系统的故障。应该说也有很多模式,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绝缘等检测和保护的失效,包括SOC、SOH、SOP、SOF的偏差估计,以及一些硬件的损坏。在使用条件方面,诱发BMS故障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振动、外界冲击、火灾、涉水等。机制方面,有芯片选择、硬件集成、通信丢包、连续逻辑。第三,绝缘失效。绝缘的失效模式包括高压电机、接地故障、线束损坏等。从诱发条件来说,有震动因素、外界冲击的可能性、涉水、气压、高倍率充电等等。从机理上讲,有绝缘层耐压水平和防护水平的失效。第四,根据连接的失效方式,有传感器脱落、连接松动、表面氧化。从使用条件来看,有震动、外界冲击、涉水等。第五,机械和密封的故障。还有很多故障模式,包括电池外壳和冷却系统的泄漏。使用条件方面,有震动、跌破、撞击、碰撞、涉水、外火等等。从机理上看,有电芯化学反应的问题,也有模块强度、焊接结构强度、固定结构强度等变化的问题。针对这些机制和情况,一汽主要从七个方面保障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安全:一是进一步明确技术路线方向;第二,构建整个系统的安全理念;第三,在开发和管理的业务过程中,要把安全纳入整个业务的管理框架;第四,一些具体的安全技术。第五,验证好实验;第六,提供前端和全流程服务;第七,监控系统。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一、二、三和五、六和七,重点是电池安全技术方面的一些做法。这是整个战略方向。今年7月,一汽还发布了一汽新能源战略,概括为“353”:“3”和三条技术路线。未来新能源技术路线一汽三条线并行。“5”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安全、电控、电驱动、电池系统五大核心总成。我们也分别给这五个系统起了名字,分别是氢、安全、控制、驱动、能源。动力电池以数据为核心,构建了五层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第一,基础研究和数据平台。其次,是业务痛点的建立和市场分析。第三,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第四,在整车上的应用,以及对用户的服务。第五,通过引入云数据,优化车辆应用和电池回收的应用。这里的核心基础是基础研究,包括电池的失效和电动车的安全性,而核心的核心——电池必须尽可能的安全。二、安全的安全观对于建立全体员工的安全观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对于整个行业,包括制造和营销。电动汽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产品规划、R&D、营销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冲突。比如在DSOC低温下很难保证动力和加速度和传统车或者新车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包括在电池温度过高,需要冷却系统保证电池安全的情况下,如何与乘员舱的冷却系统进行平衡。应该说,在产品定义、开发、制造的全过程中,如何平衡以安全为核心的产品和功能,在现阶段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树立安全理念也是很重要的工作。第三,围绕安全。我们在整个业务链上梳理了一个V型的安全全系统流程,包括安全目标的制定,围绕安全目标对车辆需求的分析分解,各系统安全设计的实施,再到总成的实施,再到相应的验证,总成验证,车辆验证,包括制造,生产,维修,监管。第四,重点关注第四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围绕安全设计的具体做法。通过对滥用的识别、失效模式的分析、失效机理的判断、产热速度的预测、传热路径的确认和危害的评估,对电池系统整体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安全设计,每一步都导致对联锁时空和电池组的控制,每一步都有一些相应的控制和判断。围绕这样的正面设计,构建了四重安全保护体系,包括电池安全、车辆安全、充电安全和使用安全。围绕这四个方面,构建了16个具体方面、54项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整个动力电池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下面我将结合这54项中的一些具体的防护措施,从其中的几项进行介绍。第一,碰撞的安全性。刚才戴院长也介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也有相应的相似之处。一方面,在低速时,保证了在车辆与底部发生碰撞时,电池不会因为车辆的撞击或碰撞而变形。另一方面,我们构建了双向高压断电系统,即高速车辆发生碰撞时,如果安全气囊开始工作,整车高压系统要在1毫秒内同时断电,以保证整个高压系统的安全。第二,BMS的优化。我们把数据从云端导入BMS,因为我们公司有相应的车辆数据监控系统,建立寿命模型并估计电池的实时状态,在边缘把这些数据导入BMS,丰富了BMS的功能,使BMS的控制精度和估计精度更高,可以实现早期故障预警。第三,电池热失控的预警。云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控数据包括环境压力和系统状态,以及……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热失控预警开发模型,然后将这些预警模型应用于整车的热失控系统。一方面通过热失控模型预警的系统诊断实现对高压系统的维护,另一方面车载终端、云端、仪表为驾驶员提供相应的热失控预警信息,包括后台服务。第四,主动灭火系统。目前我们和浙富开发的系统还在开发阶段,从之前的实验来看效果很大。一方面,系统可以主动对热失控模块和单体进行灭火实验。另一方面,由于所使用的灭火介质是一种热熔比很高的介质,它吸收大量的热量,通过这种吸热可以降低电池组内的温度,从而可以隔绝电池组内的热量引起汽车内部空间的火灾。IP防护、防水、安全的整体设计:目前这个工作还在迭代的方面。目前我们的重点还是在实验验证上。其实符合国标,符合相应标准,防水事故应该还是会发生的。现在专注于安全实验,现在想通过电池碰撞实验,再做500周循环后的水下防水和安全实验验证。整车续航优化的评估:围绕车端和用户端,构建面向用户的基于数据的电池容量评估模型,然后将电池容量的评估模型引入安全系数,判断整车的安全程度,进而优化和保证整车的安全使用。用户BMS匹配:通过大数据和充电行为的分析,以及电池状态的评估,通过OTA优化车辆对应的BMS匹配。故障预警分析:基于用户的数据统计和数据探索,将这些数据引入诊断系统,优化BMS和用户的使用行为,通过电池运行数据改善用户的使用行为,保证更好的电池状况,延长电池寿命。第五,大的工作是验证好产品实验,这也是我们整个实验的一些内容。第六,全程服务,就是我们在全国五大区域建设了240个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点,保证车辆得到及时的维修和服务。第七,是专门监控我们整个产品的运行状态,实时保证车辆的安全。最后,为了保证整个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我们也期待与全球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发展新能源汽车,保证我们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编者按:新能源汽车的“火”是其真正进入市场前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而电池安全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应对电池安全的重大挑战,各家车企也使出了看家本领。在10月8日举行的2019 IBSW国际电池安全大会上,来自BAIC新能源、一汽、蔚来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在电池安全方面的工作。以下是一汽集团对王德平演讲的内容分享。(有删减)
应该说,近年来电动汽车整车事故时有发生,而且随着整车行驶里程的不断提高,包括新能源数量的增加,高比能量电池的使用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从现场来看,充电、行驶、停车都存在安全事故。应该说电动车的安全事故涵盖了汽车的全场景。从这些安全事故来看,近60%是电池安全问题导致的事故,所以电池安全应该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核心。围绕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尤其是动力电池的安全事故,应该不仅仅是关于电池本身,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电池本身,它还与整车有关……相关部件及日常使用和维护。就是围绕电动汽车的整个生态,共同开发和维护整个动力电池系统,从而保证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从整车方面来说,动力电池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几个方面的失效引起的,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电池的失效;第二,BMS的失败;第三,绝缘系统的故障;第四,机械和密封的故障;第五,连接失败。第一,电芯失效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漏液、析锂、变形、过热和过充。从使用条件来看,无论是低温快充技术,还是外部挤压碰撞,都会诱发电池失效。从失效机理看,有活性物质的结构变化和相变,过量金属的溢出和碰撞等。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短路、负极析锂、正极放氧。第二,BMS系统的故障。应该说也有很多模式,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绝缘等检测和保护的失效,包括SOC、SOH、SOP、SOF的偏差估计,以及一些硬件的损坏。在使用条件方面,诱发BMS故障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振动、外界冲击、火灾、涉水等。机制方面,有芯片选择、硬件集成、通信丢包、连续逻辑。第三,绝缘失效。绝缘的失效模式包括高压电机、接地故障、线束损坏等。从诱发条件来说,有震动因素、外界冲击的可能性、涉水、气压、高倍率充电等等。从机理上讲,有绝缘层耐压水平和防护水平的失效。第四,根据连接的失效方式,有传感器脱落、连接松动、表面氧化。从使用条件来看,有震动、外界冲击、涉水等。第五,机械和密封的故障。还有很多故障模式,包括电池外壳和冷却系统的泄漏。使用条件方面,有震动、跌破、撞击、碰撞、涉水、外火等等。从机理上看,有电芯化学反应的问题,也有模块强度、焊接结构强度、固定结构强度等变化的问题。针对这些机制和情况,一汽主要从七个方面保障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安全:一是进一步明确技术路线方向;第二,构建整个系统的安全理念;第三,在开发和管理的业务过程中,要把安全纳入整个业务的管理框架;第四,一些具体的安全技术。第五,验证好实验;第六,提供前端和全流程服务;第七,监控系统。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一、二、三和五、六和七,重点是电池安全技术方面的一些做法。这是整个战略方向。今年7月,一汽还发布了一汽新能源战略,概括为“353”:“3”和三条技术路线。未来新能源技术路线一汽三条线并行。“5”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安全、电控、电驱动、电池系统五大核心总成。我们也分别给这五个系统起了名字,分别是氢、安全、控制、驱动、能源。动力电池以数据为核心,构建了五层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第一,基础研究和数据平台。其次,是业务痛点的建立和市场分析。第三,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第四,在整车上的应用,以及对用户的服务。第五,通过引入云数据,优化车辆应用和电池回收的应用。这里的核心基础是基础研究,包括电池的失效和电动车的安全性,而核心的核心——电池必须尽可能的安全。二、安全的安全观对于建立全体员工的安全观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对于整个行业,包括制造和营销。电动汽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产品规划、R&D、营销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冲突。比如在DSOC低温下很难保证动力和加速度和传统车或者新车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包括在电池温度过高,需要冷却系统保证电池安全的情况下,如何与乘员舱的冷却系统进行平衡。应该说,在产品定义、开发、制造的全过程中,如何平衡以安全为核心的产品和功能,在现阶段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树立安全理念也是很重要的工作。第三,围绕安全。我们在整个业务链上梳理了一个V型的安全全系统流程,包括安全目标的制定,围绕安全目标对车辆需求的分析分解,各系统安全设计的实施,再到总成的实施,再到相应的验证,总成验证,车辆验证,包括制造,生产,维修,监管。第四,重点关注第四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围绕安全设计的具体做法。通过对滥用的识别、失效模式的分析、失效机理的判断、产热速度的预测、传热路径的确认和危害的评估,对电池系统整体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安全设计,每一步都导致对联锁时空和电池组的控制,每一步都有一些相应的控制和判断。围绕这样的正面设计,构建了四重安全保护体系,包括电池安全、车辆安全、充电安全和使用安全。围绕这四个方面,构建了16个具体方面、54项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整个动力电池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下面我将结合这54项中的一些具体的防护措施,从其中的几项进行介绍。第一,碰撞的安全性。刚才戴院长也介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也有相应的相似之处。一方面,在低速时,保证了在车辆与底部发生碰撞时,电池不会因为车辆的撞击或碰撞而变形。另一方面,我们构建了双向高压断电系统,即高速车辆发生碰撞时,如果安全气囊开始工作,整车高压系统要在1毫秒内同时断电,以保证整个高压系统的安全。第二,BMS的优化。我们把数据从云端导入BMS,因为我们公司有相应的车辆数据监控系统,建立寿命模型并估计电池的实时状态,在边缘把这些数据导入BMS,丰富了BMS的功能,使BMS的控制精度和估计精度更高,可以实现早期故障预警。第三,电池热失控的预警。云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控数据包括环境压力和系统状态,以及……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热失控预警开发模型,然后将这些预警模型应用于整车的热失控系统。一方面通过热失控模型预警的系统诊断实现对高压系统的维护,另一方面车载终端、云端、仪表为驾驶员提供相应的热失控预警信息,包括后台服务。第四,主动灭火系统。目前我们和浙富开发的系统还在开发阶段,从之前的实验来看效果很大。一方面,系统可以主动对热失控模块和单体进行灭火实验。另一方面,由于所使用的灭火介质是一种热熔比很高的介质,它吸收大量的热量,通过这种吸热可以降低电池组内的温度,从而可以隔绝电池组内的热量引起汽车内部空间的火灾。IP防护、防水、安全的整体设计:目前这个工作还在迭代的方面。目前我们的重点还是在实验验证上。其实符合国标,符合相应标准,防水事故应该还是会发生的。现在专注于安全实验,现在想通过电池碰撞实验,再做500周循环后的水下防水和安全实验验证。整车续航优化的评估:围绕车端和用户端,构建面向用户的基于数据的电池容量评估模型,然后将电池容量的评估模型引入安全系数,判断整车的安全程度,进而优化和保证整车的安全使用。用户BMS匹配:通过大数据和充电行为的分析,以及电池状态的评估,通过OTA优化车辆对应的BMS匹配。故障预警分析:基于用户的数据统计和数据探索,将这些数据引入诊断系统,优化BMS和用户的使用行为,通过电池运行数据改善用户的使用行为,保证更好的电池状况,延长电池寿命。第五,大的工作是验证好产品实验,这也是我们整个实验的一些内容。第六,全程服务,就是我们在全国五大区域建设了240个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点,保证车辆得到及时的维修和服务。第七,是专门监控我们整个产品的运行状态,实时保证车辆的安全。最后,为了保证整个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我们也期待与全球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发展新能源汽车,保证我们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宝骏新能源旗下拥有E100与E200两款微型纯电动车,较小的车身尺寸也让其更适合在城市中行驶。日前,我们从上汽通用五菱官方获悉,宝骏新能源8月销量达8698辆,环比增长472。
1900/1/1 0:00:00当地时间10月9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约翰B古迪纳夫、M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开发锂离子电池”的贡献。
1900/1/1 0:00:00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世界范围不断的推广,各大车企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来造新能源车,作为深耕混合动力市场的本田也将在明年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1900/1/1 0:00:00编者按:新能源汽车的“火”是其真正进入市场前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而电池安全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应对电池安全这一重大挑战,各车企也使出了看家本领。
1900/1/1 0:00:00据国内媒体统计,近4个月内全球4起与氢能源有关的爆炸,目前日本、韩国、挪威已经停止了氢能源汽车的有关销售。
1900/1/1 0:00:0010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软银集团旗下的英国芯片技术公司Arm正与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合作,开发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通用计算系统。这些公司希望能够合作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