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海阔天空。1978年的一天,一个英国人在家里打扫卫生,发现家里的吸尘器坏了。由于喜欢学习,他决定自己修理它。当他拆开吸尘器时,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自1908年吸尘器问世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当集尘袋里装满脏东西时,会堵塞进气口,切断吸力。因此,他花了5年时间研发了5127个型号,发明了不带集尘袋的双旋风吸尘器,引发了吸尘器市场的一场革命。如今,这款吸尘器已经成为英美日澳吸尘器市场的领头羊。凭借这项发明,英国人成了亿万富翁,被称为“英国设计之王”。他是詹姆斯·戴森。除了喜欢设计,詹姆斯·戴森还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早在1990年,为了解决汽车尾气问题,他就研发了一种过滤汽车尾气中颗粒物的装置,但并未引起重视。但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努力制造汽车。
自2013年以来,詹姆斯·戴森一直在描述他的电动汽车梦想:从知名车企招聘。此后,他先后从劳斯莱斯、路虎、宾利、特斯拉、阿斯顿马丁等传统车企聘请了多名技术人才。戴森正式宣布将于2017年造车。当时,虽然官方尚未透露任何电动车的外观细节,但詹姆斯·戴森表示,“抄袭别人的老路毫无意义。他们将打造的电动汽车不是跑车,也不是低价电动汽车。”2018年10月,戴森还宣布在新加坡的新工厂生产电动汽车。计划2019年完成首批车辆,2021年正式下线。今年5月,戴森公布了车辆的设计草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车长约5米,高1.65米,轴距3.3米。它采用三排座椅,整体造型似乎偏向MPV。
每一步似乎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业界都在等待汽车界的戴森早日出现。梦想一旦破灭,计划就是跟不上变化。10月10日周四,戴森宣布放弃电动汽车项目。“尽管我们在整个R&D过程中尽了最大努力,但我们仍然没有找到将其商业化的方法,”詹姆斯·戴森在给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事实上,该公司开发了一款很棒的汽车,但却无法从中获利。据《金融时报》报道,戴森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和电池的研发等新兴技术上总共投入了25亿英镑,其中电动汽车和电池各有10亿英镑的投资预算。戴森的投资能否覆盖电动车制造的必要成本,“老祖宗经验”或许是一个简单的参考。蔚来四年大概烧了220亿,特斯拉这些年大概烧了50亿美元。事实上,自从戴森宣布电动汽车项目以来,汽车行业的人士就一直在质疑电动汽车是否是戴森的必要投资,以及戴森能否承担业务损失。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戴森的营收为44亿英镑,税前、利息、折旧和摊销前利润增至11亿英镑。换句话说,20亿英镑的投资相当于戴森一年全球营收的近一半,以及过去两年的利润。虽然20亿英镑的资本对戴森来说并不算大,但电动车行业是公认的“挥金如土”,后期投入势必水涨船高,这让戴森不得不考虑现实。结果,外媒曾评论戴森的车是一场豪:如果成功,可以重新定义戴森品牌;如果失败了,会消耗大量资源,甚至可能让品牌倒下。另一方面,随着传统车企和初创公司纷纷涉足电动车研发,这条赛道变得异常拥挤。可想而知,戴森想要杀出重围。时至今日,包括特斯拉在内,几乎所有试图在电动汽车市场分一杯羹的公司都面临着挑战。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 Company)的一份报告显示,进入汽车市场的门槛仍然很高,制造汽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向电动汽车的过渡成本高昂。诚然,目前的决定终结了詹姆斯·戴森的大胆。针对戴森终止电动汽车项目,彭博专栏作家Alex Webb表示,考虑到残酷的竞争环境,戴森的撤退似乎是明智的。事实上,无论是外部竞争激烈,还是内部资金风险,戴森终止电动车项目的核心都是因为无法盈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要生存下去,商业化成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新方向?虽然戴森将关闭其汽车部门,但它表示将继续开发固态电池和其他技术,包括视觉系统、机器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这意味着,虽然电动汽车项目被取消,但仍将继续研发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固态电池。事实上,早在2015年,在启动电动汽车项目的同时,戴森斥资9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固态电池公司Sakiti3,并宣布投资10亿美元建设固态电池工厂。然后戴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发这项技术,但是目前并没有公布自己的研发进度。
除了戴森,其他想争夺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车企也在投入固态电池的研发。2018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向电池公司Ionic Materials投资6500万美元,开发新的电池技术,目标是在2025年将固态电池用于该联盟生产的电动汽车。日本媒体2017年报道称,丰田有意在2022年销售全固态电瓶车。宝马也在2017年宣布,它和美国电池技术公司Solid Power正在努力开发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希望将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两到三倍。对于戴森来说,如果能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无论是重启电动车计划还是转型为汽车供应商,都将是受益者。换句话说,戴森与其拿自己的财富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冒险,还不如投资固态电池领域,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基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优势,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的最佳选择。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固态电池是一个很难商业化的花瓶技术。比如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就曾公开表示过对固态电池的不屑。不过,估计未来固态电池和锂电池谁会是主流,最终还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退一步海阔天空。1978年的一天,一个英国人在家里打扫卫生,发现家里的吸尘器坏了。由于喜欢学习,他决定自己修理它。当他拆开吸尘器时,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自1908年吸尘器问世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当集尘袋里装满脏东西时,会堵塞进气口,切断吸力。因此,他花了5年时间研发了5127个型号,发明了不带集尘袋的双旋风吸尘器,引发了吸尘器市场的一场革命。如今,这款吸尘器已经成为英美日澳吸尘器市场的领头羊。凭借这项发明,英国人成了亿万富翁,被称为“英国设计之王”。他是詹姆斯·戴森。除了喜欢设计,詹姆斯·戴森还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早在1990年,为了解决汽车尾气问题,他开发了……过滤汽车尾气中颗粒物的装置,但并没有引起重视。但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努力制造汽车。
自2013年以来,詹姆斯·戴森一直在描述他的电动汽车梦想:从知名车企招聘。此后,他先后从劳斯莱斯、路虎、宾利、特斯拉、阿斯顿马丁等传统车企聘请了多名技术人才。戴森正式宣布将于2017年造车。当时,虽然官方尚未透露任何电动车的外观细节,但詹姆斯·戴森表示,“抄袭别人的老路毫无意义。他们将打造的电动汽车不是跑车,也不是低价电动汽车。”2018年10月,戴森还宣布在新加坡的新工厂生产电动汽车。计划2019年完成首批车辆,2021年正式下线。今年5月,戴森公布了车辆的设计草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车长约5米,高1.65米,轴距3.3米。它采用三排座椅,整体造型似乎偏向MPV。
每一步似乎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业界都在等待汽车界的戴森早日出现。梦想一旦破灭,计划就是跟不上变化。10月10日周四,戴森宣布放弃电动汽车项目。“尽管我们在整个R&D过程中尽了最大努力,但我们仍然没有找到将其商业化的方法,”詹姆斯·戴森在给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事实上,该公司开发了一款很棒的汽车,但却无法从中获利。据《金融时报》报道,戴森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和电池的研发等新兴技术上总共投入了25亿英镑,其中电动汽车和电池各有10亿英镑的投资预算。戴森的投资能否覆盖电动车制造的必要成本,“老祖宗经验”或许是一个简单的参考。蔚来四年大概烧了220亿,特斯拉这些年大概烧了50亿美元。事实上,自从戴森宣布电动汽车项目以来,汽车行业的人士就一直在质疑电动汽车是否是戴森的必要投资,以及戴森能否承担业务损失。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戴森的营收为44亿英镑,税前、利息、折旧和摊销前利润增至11亿英镑。换句话说,20亿英镑的投资相当于戴森一年全球营收的近一半,以及过去两年的利润。虽然20亿英镑的资本对戴森来说并不算大,但电动车行业是公认的“挥金如土”,后期投入势必水涨船高,这让戴森不得不考虑现实。结果,外媒曾评论戴森的车是一场豪:如果成功,可以重新定义戴森品牌;如果失败了,会消耗大量资源,甚至可能让品牌倒下。另一方面,随着传统车企和初创公司纷纷涉足电动车研发,这条赛道变得异常拥挤。可想而知,戴森想要杀出重围。时至今日,包括特斯拉在内,几乎所有试图在电动汽车市场分一杯羹的公司都面临着挑战。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 Company)的一份报告显示,进入汽车市场的门槛仍然很高,制造汽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向电动汽车的过渡成本高昂。诚然,目前的决定终结了詹姆斯·戴森的大胆。针对戴森终止电动汽车项目,彭博专栏作家Alex Webb表示,考虑到残酷的竞争环境,戴森的撤退似乎是明智的。事实上,无论是外部竞争激烈,还是内部资金风险,戴森终止电动车项目的核心都是因为无法盈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要生存下去,商业化成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新方向?虽然戴森将关闭其汽车部门,但它表示将继续开发固态电池和其他技术,包括视觉系统、机器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这意味着,虽然电动汽车项目被取消,但仍将继续研发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固态电池。事实上,早在2015年,在启动电动汽车项目的同时,戴森斥资9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固态电池公司Sakiti3,并宣布投资10亿美元建设固态电池工厂。然后戴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发这项技术,但是目前并没有公布自己的研发进度。
除了戴森,其他想争夺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车企也在投入固态电池的研发。2018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向电池公司Ionic Materials投资6500万美元,开发新的电池技术,目标是在2025年将固态电池用于该联盟生产的电动汽车。日本媒体2017年报道称,丰田有意在2022年销售全固态电瓶车。宝马也在2017年宣布,它和美国电池技术公司Solid Power正在努力开发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希望将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两到三倍。对于戴森来说,如果能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无论是重启电动车计划还是转型为汽车供应商,都将是受益者。换句话说,戴森与其拿自己的财富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冒险,还不如投资固态电池领域,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基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优势,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的最佳选择。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固态电池是一个很难商业化的花瓶技术。比如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就曾公开表示过对固态电池的不屑。不过,估计未来固态电池和锂电池谁会是主流,最终还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继打造“伦敦红”纯电动双层大巴惊艳全球之后,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在英国再次迎来历史性一刻当地时间10月8日,比亚迪与英国著名巴士制造商亚历山大丹尼斯(ADL)宣布,
1900/1/1 0:00:00今天据传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全面投产的日子。消息是9月底从配套供应商那里传出的。
1900/1/1 0:00:00换电就是通过直接更换动力电池来恢复电量的一种方式。特点是速度快,只要几分钟就可以让电动汽车补满电量。这种方式如果能够全面普及,那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慢使用不便的缺点。
1900/1/1 0:00:00据悉,深圳、东莞、太原、大连、昆明、海口、沈阳、广州等地提出新增网约车必须是新能源车辆。
1900/1/1 0:00:00特斯拉对二手车市场的冲击有多大在《亚洲时报》最新的报道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中国,没有人想要一辆二手电动汽车,除非它是特斯拉。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在一项由中国香港科技大学(HKUST)领导的跨大学研究计划中,成功研发出一种环保型可充电液体燃料,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