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车窗玻璃只是用户遮风挡雨的工具,但是随着科技的创新,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汽车玻璃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据相关数据显示,现在一辆汽车平均需要5平方米的玻璃,是30年前的两倍。那么,目前乃至未来几年,汽车上会有哪些智能玻璃应用呢?智能玻璃会改变用户的驾驶习惯吗?这篇文章让你一窥究竟。
60秒获取核心信息:★车载屏幕的趋势不仅是从小到大,更是从少到多。3D曲面玻璃的应用正成为汽车覆盖件的新趋势。这项技术改善了汽车内饰的设计,提高了功能集成的自由度。★福耀玻璃、大陆集团等供应商正在开发自动调光玻璃,结合先进的电子技术,智能玻璃将为驾乘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节能的驾驶体验。★小后视镜不局限于物理光学技术的应用,而是融合了电子、软件设计、视觉系统、玻璃加工等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功能需求。★AR-HUD是自动驾驶应用初期必不可少的技术,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但由于成本问题,能否大规模普及还有待市场检验。■3D曲面玻璃成为汽车面板新趋势现阶段,以特斯拉为首的多家车企都掀起了汽车大屏的潮流,但汽车屏幕的变化远不只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为了改善汽车内部的氛围,一些汽车制造商在功能的基础上追求设计的美感,并开始拥抱3D曲面玻璃屏幕。说到“3D曲面玻璃”,很多人还很陌生,但如果你告诉我,你的智能手机屏幕上用的就是这种玻璃,你熟悉吗?自2010年乔布斯构想出3D曲面玻璃屏幕以来,它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手机的认识。如今3D曲面玻璃进入汽车内部,使得汽车上的中控面板不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实现了三维曲面的无缝连接,让屏幕看起来更加“温柔”,提升了汽车内部的设计感,提高了功能集成的自由度。
「康宁AutoGrade曲面盖板玻璃屏幕显示」从市场来看,由于成本和技术因素,汽车3D曲面玻璃大部分还处于概念阶段,但也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逐步落地,比如康宁玻璃。今年7月,康宁在中国的首家大型车规内饰玻璃工厂正式投产。“康宁大猩猩”玻璃材料具有高韧性、高强度的特点,使汽车轨距级超大曲面盖板从概念走向现实。据康宁汽车玻璃事业部亚洲区商务总监王建波介绍,做一个高精度的曲面屏非常困难,表面需要大量的镀膜技术。传统的热弯工艺成本很大,所以康宁研发了冷弯技术,只需要在室温下加工,大大降低了生产加工的难度和成本。
■自动调光玻璃被赋予了“灵魂”为了防晒,大部分汽车都覆盖了薄膜或者配备了遮阳帘。自动调光玻璃技术可以兼顾视力和防晒。它由两层玻璃和中间层的液晶膜组成。断电状态下,玻璃透明不透明,隔绝了视线。通电后,就像打开了百叶窗,光线可以自由穿透,玻璃是透明的,视野是清晰的。同时这种玻璃还可以隔音隔热,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可以说是防止偷拍和偷窥的秘密装置。
< img alt = "奥迪、宝马、奥迪A6L、奥迪A6、宝马5系" sr……=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35415647064/4 . jpg "/>
自动调光玻璃技术最早出现在建筑行业,但在汽车上的应用并不广泛。目前,一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致力于开发这项技术,并赋予一块普通玻璃更多的功能。大陆集团正是嗅到了这一市场机遇,利用集成在玻璃中的特殊膜片,根据电子控制信号调节玻璃的透明度,为驾乘者创造更加舒适、安全、节能的驾驶体验。具体来说,Continental的自动调光玻璃技术允许汽车的每个窗户根据指令单独变暗。如果挡风玻璃上的变色功能与车辆电源和云连接有关,则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提前自动调暗或调亮车窗。这项技术在热管理方面也有一系列优势。在冬季,当与车辆锁定系统连接时,只要驾驶员靠近汽车,车窗就可以启动除霜功能。
另一家在自动调光玻璃领域颇有建树的企业是福耀玻璃,一家想给玻璃注入“灵魂”的中国品牌企业。为什么要这样描述?因为福耀不仅在大尺寸全景天窗上增加了PDLC调光膜,智能控光隔热防晒,还在天窗上增加了氛围灯。业主可以自由选择环境光的颜色,定制不同的图案。想象一下,当夜幕降临,氛围灯开启,整个车厢沐浴在柔和的色彩中。开这样的车浪漫吗?
更有甚者,福耀在天窗玻璃中安装了太阳能电池芯片,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车载电池中,为车载电器提供能量。事实上,自动调光玻璃特别适合新能源汽车,因为它可以阻挡100%的紫外线和70%的太阳热能,减少夏季空调的耗电量。而功能多样化的自动调光玻璃并没有出现在量产车型上,但是大陆集团声称已经掌握了全套的智能玻璃控制技术,只要市场有需求,他们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小镜子暗藏“黑科技”。目前智能玻璃中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之一是智能镜,并且该产品的市场还在继续扩大。在这个领域,Gentex防眩目后视镜已经销售了十几年,长期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防眩目后视镜”景泰还推出了全屏内后视镜。通过安装在车后的摄像头,可以将后方的路况直接显示在电子屏幕上,后视图像代替了镜头成像,视野更开阔,解决了安全隐患。该产品已应用于通用凯迪拉克CT6,也就是俗称的流媒体后视镜。
“全屏显示后视镜”认同“后视影像将取代透镜成像”和Magna,其ClearView内窥镜和外后视镜也是基于车镜和摄像头技术的结合。麦格纳镜面系统全球工程执行总监基思·富特(Keith Foo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摄像头结合的后视镜可能会逐渐取代传统后视镜,但这个过程将是缓慢而渐进的。2025年,0.5%的车型将使用后视镜结合摄像头。”同时,Keith foot也承认,这种发展趋势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全摄像头显示;二是成本因素,后视镜结合摄像头的成本比传统车镜高6倍;第三,监管因素,比如日本政府允许部分摄像头代替汽车后视镜,但是美国的监管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目前,小型后视镜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光学技术的应用,还集成了化学、电子、微电子、软件设计、视觉系统、玻璃加工等技术。在今年的CES展上,景泰正在将后视镜的定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推出了用于乘客身份识别的生物虹膜扫描系统、内部客舱监控系统和可调光玻璃窗组件等。上述技术将应用于汽车智库Rinspeed的最新概念车microSNAP上。
「microSNAP概念车」,其中虹膜扫描系统用于授权车辆使用、路线追踪和乘车费用支付。据悉,授权用户一旦进入车内,只要看着车内后视镜,就可以操作车辆,进行一系列个性化设置,如座椅自动调节、空调控制、音乐收藏、GPS定位等。
有了这些“人性化”的新技术的赋能和加持,后视镜的重要性提升了很多,驾驶者可以真正与汽车互动。随着这些技术的逐步落地,人们的驾驶习惯将不断被颠覆。■从HUD到AR-HUD的过渡,也是通过在车上安装HUD抬头显示系统来改变驾驶习惯,让驾驶者不用低头看仪表盘上的导航、速度等信息。HUD抬头显示系统使用的玻璃可以将这些信息投射到驾驶员前方2-3m处,有效降低驾驶员低头的频率,避免事故发生。同样,HUD平视显示器玻璃也有技术难点。因为普通玻璃的内外表面都会反光,容易形成像鬼,成像效果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耀将夹层玻璃内部的PVB膜片设计成楔形,即上厚下薄,将主像和副像重叠,修正重影,进一步优化汽车挡风玻璃的设计。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在路虎、宝马、奥迪、通用等品牌量产。虽然HUD已经批量应用,但是成本仍然是HUD大规模普及的一大障碍。据悉,用户需要额外支付宝马5系(参数|询价)HUD功能11600元,奥迪and 18,700元。这种“锦上添花”的功能在经济型车型上并不多见。
0
近两年AR(增强现实)新技术的出现,让汽车HUD技术如虎添翼。与传统HUD相比,AR-HUD显示的范围更广,距离更远。前者只是投射和显示信息,后者需要与驾驶辅助系统深度融合,实现更高级的效果和功能,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具体来说,AR-HUD将通过结合LDW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和ACC自适应巡航以及其他辅助驾驶系统,以虚拟图像的形式向驾驶员呈现警告信息。所以AR-HUD也是自动驾驶应用初期必不可少的技术,在未来的自动驾驶中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流汽车零部件公司正在加大AR-HUD的技术投入和商业化,包括大陆集团、哈曼、LG、松下、伟世通和Wayray,这些公司都在这项技术上展示了自己的产品。根据全球各大零部件公司和主机厂的车型规划,搭载初级AR技术的HUD平视显示玻璃将于2020年进入真正的预装量产元年。
1
■编辑有话说:除了上述汽车智能玻璃,还有自愈玻璃、自清洁玻璃等技术正在研发中。可以预见,随着汽车的日益智能化,汽车智能玻璃是一片充满市场的蓝海……机遇。据相关机构预测,2019-2023年全球汽车智能玻璃市场增速将达到8%。目前无论是车载3D曲面玻璃、可调光玻璃、AR-HUD还是智能后视镜,未来能否大规模应用,都离不开“成本”这个坎。其次,汽车智能玻璃能否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还有待市场的检验。安全、舒适、节能、美观都是用户关注的属性。只有技术和市场相匹配,才是真正的爱如氧气。屏幕前,你对这些被赋予“黑科技”的智能玻璃有什么期待吗?以前车窗玻璃只是用户遮风挡雨的工具,但是随着科技的创新,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汽车玻璃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据相关数据显示,现在一辆汽车平均需要5平方米的玻璃,是30年前的两倍。那么,目前乃至未来几年,汽车上会有哪些智能玻璃应用呢?智能玻璃会改变用户的驾驶习惯吗?这篇文章让你一窥究竟。
60秒获取核心信息:★车载屏幕的趋势不仅是从小到大,更是从少到多。3D曲面玻璃的应用正成为汽车覆盖件的新趋势。这项技术改善了汽车内饰的设计,提高了功能集成的自由度。★福耀玻璃、大陆集团等供应商正在开发自动调光玻璃,结合先进的电子技术,智能玻璃将为驾乘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节能的驾驶体验。★小后视镜不局限于物理光学技术的应用,而是融合了电子、软件设计、视觉系统、玻璃加工等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功能需求。★AR-HUD是自动驾驶应用初期必不可少的技术,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但由于成本问题,能否大规模普及还有待市场检验。■3D曲面玻璃成为汽车面板新趋势现阶段,以特斯拉为首的多家车企都掀起了汽车大屏的潮流,但汽车屏幕的变化远不只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为了改善汽车内部的氛围,一些汽车制造商在功能的基础上追求设计的美感,并开始拥抱3D曲面玻璃屏幕。说到“3D曲面玻璃”,很多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如果你告诉我,智能手机屏幕上用的就是这种玻璃,你熟悉吗?自2010年乔布斯构想出3D曲面玻璃屏幕以来,它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手机的认识。如今3D曲面玻璃进入汽车内部,使得汽车上的中控面板不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实现了三维曲面的无缝连接,让屏幕看起来更加“温柔”,提升了汽车内部的设计感,提高了功能集成的自由度。
「康宁AutoGrade曲面盖板玻璃屏幕显示」从市场来看,由于成本和技术因素,汽车3D曲面玻璃大部分还处于概念阶段,但也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逐步落地,比如康宁玻璃。今年7月,康宁在中国的首家大型车规内饰玻璃工厂正式投产。“康宁大猩猩”玻璃材料具有高韧性、高强度的特点,使汽车轨距级超大曲面盖板从概念走向现实。据康宁汽车玻璃事业部亚洲区商务总监王建波介绍,做一个高精度的曲面屏非常困难,表面需要大量的镀膜技术。传统的热弯工艺成本很大,所以康宁研发了冷弯技术,只需要在室温下加工,大大降低了生产加工的难度和成本。
■自动调光玻璃赋予……有了“灵魂”为了防晒,大部分汽车都覆盖了薄膜或者配备了遮阳帘。自动调光玻璃技术可以兼顾视力和防晒。它由两层玻璃和中间层的液晶膜组成。断电状态下,玻璃透明不透明,隔绝了视线。通电后,就像打开了百叶窗,光线可以自由穿透,玻璃是透明的,视野是清晰的。同时这种玻璃还可以隔音隔热,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可以说是防止偷拍和偷窥的秘密装置。
自动调光玻璃技术最早出现在建筑行业,但在汽车上的应用并不广泛。目前,一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致力于开发这项技术,并赋予一块普通玻璃更多的功能。大陆集团正是嗅到了这一市场机遇,利用集成在玻璃中的特殊膜片,根据电子控制信号调节玻璃的透明度,为驾乘者创造更加舒适、安全、节能的驾驶体验。具体来说,Continental的自动调光玻璃技术允许汽车的每个窗户根据指令单独变暗。如果挡风玻璃上的变色功能与车辆电源和云连接有关,则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提前自动调暗或调亮车窗。这项技术在热管理方面也有一系列优势。在冬季,当与车辆锁定系统连接时,只要驾驶员靠近汽车,车窗就可以启动除霜功能。
另一家在自动调光玻璃领域颇有建树的企业是福耀玻璃,一家想给玻璃注入“灵魂”的中国品牌企业。为什么要这样描述?因为福耀不仅在大尺寸全景天窗上增加了PDLC调光膜,智能控光隔热防晒,还在天窗上增加了氛围灯。业主可以自由选择环境光的颜色,定制不同的图案。想象一下,当夜幕降临,氛围灯开启,整个车厢沐浴在柔和的色彩中。开这样的车浪漫吗?
更有甚者,福耀在天窗玻璃中安装了太阳能电池芯片,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车载电池中,为车载电器提供能量。事实上,自动调光玻璃特别适合新能源汽车,因为它可以阻挡100%的紫外线和70%的太阳热能,减少夏季空调的耗电量。而功能多样化的自动调光玻璃并没有出现在量产车型上,但是大陆集团声称已经掌握了全套的智能玻璃控制技术,只要市场有需求,他们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小镜子暗藏“黑科技”。目前智能玻璃中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之一是智能镜,并且该产品的市场还在继续扩大。在这个领域,Gentex防眩目后视镜已经销售了十几年,长期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防眩目后视镜”景泰还推出了全屏内后视镜。通过安装在车后的摄像头,可以将后方的路况直接显示在电子屏幕上,后视图像代替了镜头成像,视野更开阔,解决了安全隐患。该产品已应用于通用凯迪拉克CT6,也就是俗称的流媒体后视镜。
“全屏显示后视镜”认同“后视影像将取代透镜成像”和Magna,其ClearView内窥镜和外后视镜也是基于车镜和摄像头技术的结合。麦格纳镜像系统全球工程执行总监基思·富特(Keith Foo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earvi……后视镜与摄像头的结合可能会逐渐取代传统的后视镜,但这个过程将是缓慢而渐进的。2025年,0.5%的车型将使用后视镜结合摄像头。“同时,Keith foot也承认,这种发展趋势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全摄像头显示;二是成本因素,后视镜结合摄像头的成本比传统车镜高6倍;第三,监管因素,比如日本政府允许部分摄像头代替汽车后视镜,但是美国的监管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目前,小型后视镜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光学技术的应用,还集成了化学、电子、微电子、软件设计、视觉系统、玻璃加工等技术。在今年的CES展上,景泰正在将后视镜的定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推出了用于乘客身份识别的生物虹膜扫描系统、内部客舱监控系统和可调光玻璃窗组件等。上述技术将应用于汽车智库Rinspeed的最新概念车microSNAP上。
「microSNAP概念车」,其中虹膜扫描系统用于授权车辆使用、路线追踪和乘车费用支付。据悉,授权用户一旦进入车内,只要看着车内后视镜,就可以操作车辆,进行一系列个性化设置,如座椅自动调节、空调控制、音乐收藏、GPS定位等。
有了这些“人性化”的新技术的赋能和加持,后视镜的重要性提升了很多,驾驶者可以真正与汽车互动。随着这些技术的逐步落地,人们的驾驶习惯将不断被颠覆。■从HUD到AR-HUD的过渡,也是通过在车上安装HUD抬头显示系统来改变驾驶习惯,让驾驶者不用低头看仪表盘上的导航、速度等信息。HUD抬头显示系统使用的玻璃可以将这些信息投射到驾驶员前方2-3m处,有效降低驾驶员低头的频率,避免事故发生。同样,HUD平视显示器玻璃也有技术难点。因为普通玻璃的内外表面都会反光,容易形成像鬼,成像效果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耀将夹层玻璃内部的PVB膜片设计成楔形,即上厚下薄,将主像和副像重叠,修正重影,进一步优化汽车挡风玻璃的设计。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在路虎、宝马、奥迪、通用等品牌量产。虽然HUD已经批量应用,但是成本仍然是HUD大规模普及的一大障碍。据悉,用户需要额外支付宝马5系(参数|询价)HUD功能11600元,奥迪and 18,700元。这种“锦上添花”的功能在经济型车型上并不多见。
0
近两年AR(增强现实)新技术的出现,让汽车HUD技术如虎添翼。与传统HUD相比,AR-HUD显示的范围更广,距离更远。前者只是投射和显示信息,后者需要与驾驶辅助系统深度融合,实现更高级的效果和功能,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具体来说,AR-HUD将通过结合LDW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和ACC自适应巡航以及其他辅助驾驶系统,以虚拟图像的形式向驾驶员呈现警告信息。所以AR-HUD也是自动驾驶应用初期必不可少的技术,在未来的自动驾驶中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流汽车零部件公司正在加大AR-HUD的技术投入和商业化,包括大陆集团、哈曼、LG、松下、伟世通和Wayray,这些公司都在这项技术上展示了自己的产品。根据全球各大零部件公司和主机厂的车型规划,搭载初级AR技术的HUD平视显示玻璃将于2020年进入真正的预装量产元年。
1
■编辑有话说:除了上述汽车智能玻璃,还有自愈玻璃、自清洁玻璃等技术正在研发中。可以预见,随着汽车的日益智能化,汽车智能玻璃是一片充满市场的蓝海……机遇。据相关机构预测,2019-2023年全球汽车智能玻璃市场增速将达到8%。目前无论是车载3D曲面玻璃、可调光玻璃、AR-HUD还是智能后视镜,未来能否大规模应用,都离不开“成本”这个坎。其次,汽车智能玻璃能否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还有待市场的检验。安全、舒适、节能、美观都是用户关注的属性。只有技术和市场相匹配,才是真正的爱如氧气。屏幕前,你对这些被赋予“黑科技”的智能玻璃有什么期待吗?
据外媒报道,美国能源部(DOE)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员工研发出能够降低加氢站加氢成本且提高加氢效率的技术,而且将该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为此大获赞誉。
1900/1/1 0:00:00许家印对“大”有着天生的情节,因此他的公司叫做“恒大”。在商业舆论视野中,许家印有两面,A面是地产,B面是跨界。但无论哪一面,许家印玩什么都要“大”。
1900/1/1 0:00:0011月6日晚间,比亚迪发布10月销量快报显示,今年10月,比亚迪销售41万辆汽车,同比下滑1519。销量下滑主要是由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1900/1/1 0:00:0011月6日晚间,蔚来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文件,宣布StanleyQu将接替汪冬宁出任公司财务副总裁。
1900/1/1 0:00:0011月6日消息,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车队在河北沧州正式开启载人测试。目前,百度已获得沧州经济开发区内所有测试路段进行规模化载人测试的许可,这意味着中国首个区级全域自动驾驶载人测试路网正式开放。
1900/1/1 0:00:00在过去三年中,自动驾驶行业受到资本的青睐,全球自动驾驶领域重要投资接连不断,投融资总额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