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大众的千亿局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仅仅过去50天,刚刚在法兰克福车展全球首秀的全新大众车标就迫不及待地出现在大众最为倚重的中国市场。同时亮相的还有四款采用新标识的新车型,包括全新的电动汽车序列号。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量产车型ID.3。如果说e-Golf、e-Bora、e-Lavida这三款基于MQB平台的国产电动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着试水和过渡的意义,那么基于MEB平台、以ID.3为龙头的ID.3的首次亮相,将向世界宣告大众志在电动化时代称雄的决心。大象转身,准备了四年。一年后,ID。专为中国准备的将首先在中国市场正式量产,面向全球的ID.3也将通过上汽大众实现国产并在中国上市,正式打响大众电动化战役的第一。全新的车标和新车背后,已经铺下了数千亿的棋盘。与各种新能源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的宿敌丰田不同,大众汽车几乎将所有注都押在了纯电动汽车上,并计划为此投资7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462元)——这一数字已经逼近大众汽车800多亿的市值。成功就是王道,失败就是死亡,这样的全押无疑是相当危险的。沃尔夫斯堡会在这场豪中成为圣人,还是会衰落沉沦?如果还记得2015年的柴油车尾气作弊事件,就不难理解大众为何如此绝望了。335亿美元的巨额成本,终于让徘徊在转型和变革面前的大众下定了决心。今年秋天,在引咎辞职之前,文德恩完成了他作为大众CEO的最后使命——发布“变革2025+”战略。骄傲了几十年却被“排放门”羞辱的沃尔夫斯堡人民,开始了大众集团历史上最大的变革。2017年9月,大众推出了业内最全面的电气化战略“路线图E”,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集团全车阵容电气化。面对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大变革,所有传统汽车厂商都打开了电动时代的大门,但没有一家企业像大众汽车这样激进。根据今年4月上海车展公布的计划,大众将在十年内推出近70款电动汽车,到2028年,计划在全球交付2200万辆纯电动汽车。2200万辆,相当于2018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的11倍,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ID.3)重点也是“纯电动汽车”。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商业上摸索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汽车厂商深知这个道理。丰田、本田、现代甚至宝马都对氢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和丰田一样谨慎,甚至在混动和插电方面都有布局和一定的成绩。但大众坚持押注未来十年的纯电动技术路线,无疑是冒险之举。这样全进激进的主流传统车企,除了大众,找不到第二家。上中国市场所谓的“冒风险,冒风险”,大众这么做是有其道理的。目前,中国和欧洲都在加快汽车环保标准的升级。去年,欧洲取消了NEDC标准,开始使用WLTC油耗标准(轻型汽车全球统一测试法规)。今年7月中国多地实施的国六排放采用了WLTC标准。WLTC的本质是监测实际行驶状况。在2020年即将颁布的欧7排放法规要求下,内燃机达标的车辆成本将比电动汽车更贵,这必然迫使车企转向电动汽车寻找出路。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有着坚定的信念。大众每年在中国市场贡献约40%的销量,不得不以此来确定未来的发展路线。正因如此,大众的大象转身,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大众乘用车品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冯·)“By 2……0,大众集团预计向中国客户交付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交付量将增至150万辆。“大众乘用车品牌中国区CEO冯在10月31日的“遇见新大众”发布会上宣布了大众的计划。未来两年,大众集团还计划发布30款新能源汽车,并对核心量产车型实现本地化生产。如果不是丰田在2019年终于向全球宣布了纯电动的野心,并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与国内多家车企(一汽、广汽、比亚迪)、出行平台(滴滴)、动力电池公司(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另一方面,价格有望降至20万的国产特斯拉早就进入交车倒计时,大众也不会那么急于推进电动化进程。大众计划在2022年底前将电动汽车年产能提高至100万辆左右,届时将超过特斯拉。上海安亭和广东佛山两家工厂将从明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年产能为60万辆。根据大众描述的愿景,到2025年,全球将生产100万辆MEB车型,其中三分之二在中国生产;同样到2025年,在中国销售的车型中,25%-35%将是纯电动汽车。未来充满了迷雾。大众all在纯电动汽车上的打法是一场非常危险的。赢了就抢占全球新能源市场高地,输了就崩盘。世界上最好的汽车帝国之一将会沉没,并很快被其他巨头取代。公开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目前来看,这是一条迷雾之路,摆在大众面前的至少有三个风险:一是在消费层面,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一直不高,私人市场还没有真正被激活。以锂电池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动力电池一直存在技术天花板,导致纯电动汽车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易自燃自爆等问题。要解决锂电池的短缺,可能只能寄希望于固态电池了。但现阶段固态电池仍存在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的缺点,这些问题至少五年内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第二,在产品层面,大众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价格、安全性与竞品相比是否具有竞争力。ID.3和ID的第一个模型参数。尚未公布,但从大众现有的三款纯电动车来看,270-300公里的续航里程并不明显。第三,资金压力。在传统燃料时代,仅建造MQB平台就花费了大众500亿欧元的R&D投资,而电气化时代的研发支出压力甚至比燃料时代还要大。在推进电动化战略的过程中,研发、工厂改造、三大动力系统及零部件、充电设施都是巨大的开支。大众计划未来投资700亿欧元,其中20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500亿欧元用于动力电池,同时还将投入数百亿欧元。何时能盈利还是未知数。这三种风险紧密相连,成为悬在大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紧密影响成败。但现在箭已离弦,大众不能回头,也不能回头。他们只能勇敢的走下去,要么引领下一个时代,要么被时代淘汰。仅仅过去50天,刚刚在法兰克福车展全球首秀的全新大众车标就迫不及待地出现在大众最为倚重的中国市场。同时亮相的还有四款采用新标识的新车型,包括全新的电动汽车序列号。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量产车型ID.3。如果说e-Golf、e-Bora、e-Lavida这三款基于MQB平台的国产电动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着试水和过渡的意义,那么基于MEB平台、以ID.3为龙头的ID.3的首次亮相,将向世界宣告大众志在电动化时代称雄的决心。大象转身,准备了四年。一年后,ID。专为中国准备的将首先在中国市场正式量产,面向全球的ID.3也将通过上汽大众实现国产并在中国上市,正式打响大众电动化战役的第一。全新的车标和新车背后,已经铺下了数千亿的棋盘。与各种新能源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的宿敌丰田不同,大众汽车几乎将所有注都押在了纯电动汽车上,并计划为此投资7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462元)——这一数字已经逼近大众汽车800多亿的市值。成功就是王道,失败就是死亡,这样的全押无疑是相当危险的。沃尔夫斯堡会在这场豪中成为圣人,还是会衰落沉沦?如果还记得2015年的柴油车尾气作弊事件,就不难理解大众为何如此绝望了。335亿美元的巨额成本,终于让徘徊在转型和变革面前的大众下定了决心。今年秋天,在引咎辞职之前,文德恩完成了他作为大众CEO的最后使命——发布“变革2025+”战略。骄傲了几十年却被“排放门”羞辱的沃尔夫斯堡人民,开始了大众集团历史上最大的变革。2017年9月,大众推出了最全面的电气化战略“R……dmap E ”,目标是到2030年,集团的整个车辆阵容将实现电气化。面对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大变革,所有传统汽车厂商都打开了电动时代的大门,但没有一家企业像大众汽车这样激进。根据今年4月上海车展公布的计划,大众将在十年内推出近70款电动汽车,到2028年,计划在全球交付2200万辆纯电动汽车。2200万辆,相当于2018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的11倍,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ID.3)重点也是“纯电动汽车”。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商业上摸索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汽车厂商深知这个道理。丰田、本田、现代甚至宝马都对氢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和丰田一样谨慎,甚至在混动和插电方面都有布局和一定的成绩。但大众坚持押注未来十年的纯电动技术路线,无疑是冒险之举。这样全进激进的主流传统车企,除了大众,找不到第二家。上中国市场所谓的“冒风险,冒风险”,大众这么做是有其道理的。目前,中国和欧洲都在加快汽车环保标准的升级。去年,欧洲取消了NEDC标准,开始使用WLTC油耗标准(轻型汽车全球统一测试法规)。今年7月中国多地实施的国六排放采用了WLTC标准。WLTC的本质是监测实际行驶状况。在2020年即将颁布的欧7排放法规要求下,内燃机达标的车辆成本将比电动汽车更贵,这必然迫使车企转向电动汽车寻找出路。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有着坚定的信念。大众每年在中国市场贡献约40%的销量,不得不以此来确定未来的发展路线。正因如此,大众的大象转身,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大众乘用车品牌中国区CEO冯·)“到2020年,大众集团预计向中国客户交付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交付量将增至150万辆。“大众乘用车品牌中国区CEO冯在10月31日的“遇见新大众”发布会上宣布了大众的计划。未来两年,大众集团还计划发布30款新能源汽车,并对核心量产车型实现本地化生产。如果不是丰田在2019年终于向全球宣布了纯电动的野心,并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与国内多家车企(一汽、广汽、比亚迪)、出行平台(滴滴)、动力电池公司(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另一方面,价格有望降至20万的国产特斯拉早就进入交车倒计时,大众也不会那么急于推进电动化进程。大众计划在2022年底前将电动汽车年产能提高至100万辆左右,届时将超过特斯拉。上海安亭和广东佛山两家工厂将从明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年产能为60万辆。根据大众描述的愿景,到2025年,全球将生产100万辆MEB车型,其中三分之二在中国生产;同样到2025年,在中国销售的车型中,25%-35%将是纯电动汽车。未来充满了迷雾。大众all在纯电动汽车上的打法是一场非常危险的。赢了就抢占全球新能源市场高地,输了就崩盘。世界上最好的汽车帝国之一将会沉没,并很快被其他巨头取代。公开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目前来看,这是一条迷雾之路,摆在大众面前的至少有三个风险:一是在消费层面,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一直不高,私人市场还没有真正被激活。以锂电池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动力电池一直存在技术天花板,导致纯电动汽车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易自燃自爆等问题。要解决锂电池的短缺,可能只能寄希望于固态电池了。但现阶段固态电池仍存在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的缺点,这些问题至少五年内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第二,在产品层面,大众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价格、安全性与竞品相比是否具有竞争力。ID.3和ID的第一个模型参数。尚未公布,但从大众现有的三款纯电动车来看,270-300公里的续航里程并不明显。第三,资金压力。在传统燃料时代,仅建造MQB平台就花费了大众500亿欧元的R&D投资,而电气化时代的研发支出压力甚至比燃料时代还要大。在推进电动化战略的过程中,研发、工厂改造、三大动力系统及零部件、充电设施都是巨大的开支。大众计划未来投资700亿欧元,其中20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500亿欧元用于动力电池,同时还将投入数百亿欧元。何时能盈利还是未知数。这三种风险紧密相连,成为悬在大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紧密影响成败。但现在箭已离弦,大众不能回头,也不能回头。他们只能勇敢的走下去,要么引领下一个时代,要么被时代淘汰。

标签:大众丰田特斯拉本田宝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Uber的困境:效率、盈利难两全

图片来自“Pixabay”Uber的困境并未得到改善,Q3财报看似营收增长的背后,是持续的亏损扩大、盈利艰难、主营业务增速放缓。11月5日,Uber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

1900/1/1 0:00:00
重返赛道 Model S继续刷新纽北成绩

日前,有外媒曝出特斯拉ModelS又重返纽博格林赛道,并创造出7分13秒的非官方测试成绩,该成绩打破了此前ModelS创造的7分23秒成绩,比Taycan创造的7分43秒成绩则要快出近30秒。

1900/1/1 0:00:00
从产品力看丰田卡罗拉的未来

在今年整体车市下滑超8的行情下,丰田、本田、日产5万大奖在中国的5家合资公司累计销售304万辆,同比增长76,市场份额也扩大到206。

1900/1/1 0:00:00
蔚来与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股价涨近20%

不出意外的话,10月份新能源车市将继续下滑,这将是在7月份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之后,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了。这让人有些沮丧。

1900/1/1 0:00:00
特斯拉预计在年底前获得中国制造牌照 在华已拥有3200名员工

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公司董事长罗宾德霍姆(RobynDenholm)在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理念、技术和市场”分论坛上表示,

1900/1/1 0:00:00
特斯拉: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超过人类驾驶

今日,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罗宾德霍姆在上海的一场论坛上表示:自动驾驶每400万英里发生一次事故,人类司机驾驶每50万英里就有一次事故,实验证明,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