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造车,许家印到底有多认真?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许家印对造车是认真的。11月12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首次以“造车人”的身份出现在台前,用近半个小时的文字介绍了恒大新能源汽车的目标、规划、定位和战略。当天,恒大集团在广州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一口气与全球6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许家印用一串数字表明恒大造车的决心:三年投资450亿,在全球建10个生产基地,同时研发15款新车;恒驰品牌首款车“恒驰1”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计划2021年量产。3-5年内达到年产100万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10-15年,年产规模将超过500万辆。这样的规模在汽车行业并不多见,延续了恒大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风格——“大”。相比其他已经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跨界企业,恒大大力开展“买中买”和投资生产基地等大规模扩张行动。这与传统汽车企业的商业逻辑风格大相径庭。伴随着外界的质疑,恒大汽车局充满了谜团。恒大造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房地产和汽车有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恒大一下子拿这么多真金白银造车能成功吗?许家印在下一盘什么棋,背后有什么样的逻辑?恒大造车的迷雾正在被层层揭开。11月12日,许家印表示,恒大要走一条不寻常的造车之路。他用五个字“买买买、联合、圈层、大而大、好而精”来形容恒大的造车之路,拼凑出一张汽车全产业链的庞大商业版图。恒大的汽车野心根据恒大集团的产业结构,恒大将形成以房地产为基础,以文化旅游、健康为两翼,以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发展战略。恒大集团把新能源汽车放在了非常高的战略位置。恒大对造车有很大的野心和目标。将在3-5年内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对于之前没有汽车制造经验的恒大来说,如此宏大的计划难以想象。“恒大以前是地产公司。说到造车,需要人但不需要人,需要技术但不需要技能,需要经验但不需要经验,需要制造基地但不需要制造基地。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是‘一穷二白’。怎么才能造出几十年、一百多年历史的汽车,赶上世界领先的汽车?”许家印直言,恒大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其他企业的造车之路。他用五个字来形容“恒大造车之路”:买买买、联合、圈圈、大而大、好而精,即恒大希望通过收购、合作、建立朋友圈等方式形成制造能力,然后通过快速规模化降低成本,打造好车。“Buy in buy buy”,顾名思义就是恒大通过收购快速进入汽车制造业。2018年6月,恒大宣布贾跃亭执掌FF,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然而好景不长。因为“量产”之争,双方从去年10月开始陷入诉讼,最终在今年年初分道扬镳。今年1月15日,就在贾跃亭与FF分手12天后,恒大健康宣布以9.3亿美元收购Mini Minor Limited股权,从而获得NEVS 51%的股权。通过此次收购,恒大的造车梦得以延续。总部位于瑞典的新能源汽车公司NEVS,因为在2012年收购了萨博的汽车技术和专利,在业内颇有名气。2015年6月,NEVS在中国成立子公司国能新能源。2017年1月,国能新能源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新型纯电动汽车/a & gt;生产资质。在车辆领域,除了NEVS,恒大今年1月出资1.5亿欧元成为科尼赛克的大股东。根据计划,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致力于R&D和制造世界顶级新能源汽车,以生产新能源超级跑车。除了整车,恒大还投资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汽车销售方面,2018年9月出资145亿元购买40.96%股权,成为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动力电池方面,2019年1月,出资10.6亿元收购电池制造商上海卡耐基新能源58.07%股权;在零配件领域,2019年3月出资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权,2019年5月收购轮毂电机科技公司Protean。在许家印看来,“买买买”是恒大实现核心技术领先的方式。“我们可以购买核心技术,如果我们买得起,我们也可以购买。购买很重要。能买就一定要买。”许家印说。一系列收购为恒大造车奠定了基础,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也初步显现,涵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动力技术、汽车销售等全产业链。不过,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恒大除了收购之外,还需要与产业链上的企业达成合作。许家印表示,在工程技术研发、零配件供应、零配件整合、R&D等方面,恒大需要与全球汽车行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合作,可以通过“买中买”和全方位的合作来实现。恒大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全球领先。除此之外,今年许家印还带队走访了全球23个国家47个城市的58家企业,形成了恒大的朋友圈。从与6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可以看出,恒大已经完成了进入汽车行业的资源原始积累,开始走向整车制造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前期投入可以用钱来实现,但整车制造的能力和水平才是决定恒大能否建成汽车之路的关键。为什么恒大第一?许家印目标明确——行业第一。外界对恒大的“买买买”持不同看法。一方面通过收购,帮助恒大快速敲开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大门;另一方面,被收购的企业能否帮助恒大突围,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有业内人士向智库君表示,虽然恒大收购了大量企业,但很多企业本身并不强大。很难保证恒大能形成足够的产业竞争力。恒大收购的一系列车辆制造相关企业中,并没有真正的行业龙头企业。虽然国能新能源早早建厂获得资质,但直到今年6月才推出量产车。有分析认为,这款基于萨博9-3的电动汽车属于“油改电”模式,更像是上一个汽车时代的产物,在技术上已经落后。汽车下线更大的意义是证明恒大有生产整车的能力。卡耐新能源属于动力电池第二梯队企业,与比亚迪、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和R&D实力相差甚远。恒大收购的两家轮毂电机公司,短期内对恒大在乘用车领域的帮助不大。“两家公司的技术是先进的,但在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个项目要打持久战。”一位电机企业高管告诉智库君,显然,收购和合作不足以实现世界第一的目标。没有产业基础的恒大决定快速扩张规模。在制造方面,恒大决定在全球建立十大整车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中国、瑞典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在中国,除了国能新能源在天津的生产基地,恒大已经决定在中国建设广州生产基地和沈阳生产基地。2019年6月11日,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三大基地落户广州南沙区,项目总投资达1600亿;2019年6月16日,恒大与沈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投资1200亿元在沈阳建设三大新能源汽车基地等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800亿元。此外,恒大还将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在整车研发方面,恒大选择同时研发15款新车,试图快速形成产品矩阵收割汽车细分市场。虽然几大生产基地和15款车型的研发可以让恒大尽快在各个细分市场投入更多的产品,但并不代表最终能拿到市场蛋糕。同时,建设这么多生产基地,开发这么多车型,在汽车行业也不多见。大部分汽车企业的经营逻辑是开发新技术、新车型,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和节奏,在将现有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巨大的风险是多元化投资是否会影响单一产品的研发能力,能否用有限的资金开发出技术先进的产品。恒大造车最大的优势在于资金充足。中国恒大2019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恒大总资产达20985亿;营业收入2269.8亿,毛利772.6亿,现金余额2880亿。据许家印透露,恒大在新能源汽车的三年投资预算是450亿,其中今年200亿,明年150亿,后年100亿。据了解,恒驰首款车“恒驰1”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恒驰全系列产品将于2021年起全面量产。产品研发周期相比传统车企五年的周期大大缩短。恒大集团可以为恒大造车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但这将是一项长期投资。从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汽车公司要达到收支平衡还需要很长时间。在亏损了十几年之后,特斯拉在这两年看到了用Model 3盈利的可能性。中国造车新势力龙头企业蔚来汽车累计亏损200多亿,目前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时间是恒大的另一个难题。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格局调整期。一方面,随着特斯拉的国产和大众、丰田的快速进入,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压力逐渐增大,市场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由于今年补贴下降,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短期内市场前景不明朗。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汽车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高,前期需要大量投资,但回报周期很长。需要耐心,一步一步逐步积累技术和经验,不可能一步登天。在业内看来,造车是一场“马拉松”持久战。此前,恒大在粮油、光伏等领域的跨界在短时间内就结束了。恒大需要对这款跨界车多一些包容。几百亿的巨额投资,恒大显然没有“快进快出”的退路,关键还是要通过学习汽车行业的规律来适应这个行业的市场规则。恒大造车的路径已经逐渐清晰,但对于许家印和恒大来说,这只是真正走出迷雾,看到新能源汽车美好未来的第一步。事实上,无论是李书福、王传福、贾跃亭、李斌还是许家印,造车只有符合基本的商业规则和造车逻辑,才会成功,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许家印对造车是认真的。11月12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首次以“造车人”的身份出现在台前,用近半个小时的文字介绍了恒大新能源汽车的目标、规划、定位和战略。当天,恒大集团在广州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一口气与全球6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许家印用一串数字表明恒大造车的决心:三年投资450亿,在全球建10个生产基地,同时研发15款新车;恒驰品牌首款车“恒驰1”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计划2021年量产。3-5年内达到年产100万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10-15年,年产规模将超过500万辆。这样的规模在汽车行业并不多见,延续了恒大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风格——“大”。相比其他已经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跨界企业,恒大大力开展“买中买”和投资生产基地等大规模扩张行动。这与传统汽车企业的商业逻辑风格大相径庭。伴随着外界的质疑,恒大汽车局充满了谜团。恒大造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房地产和汽车有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恒大一下子拿这么多真金白银造车能成功吗?许家印在下一盘什么棋,背后有什么样的逻辑?恒大造车的迷雾正在被层层揭开。11月12日,许家印表示,恒大要走一条不寻常的造车之路。他用五个字“买买买、联合、圈层、大而大、好而精”来形容恒大的造车之路,拼凑出一张汽车全产业链的庞大商业版图。恒大的汽车野心根据恒大集团的产业结构,恒大将形成以房地产为基础,以文化旅游、健康为两翼,以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发展战略。恒大集团把新能源汽车放在了非常高的战略位置。恒大对造车有很大的野心和目标。将在3-5年内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对于之前没有汽车制造经验的恒大来说,如此宏大的计划难以想象。“恒大以前是地产公司。说到造车,需要人但不需要人,需要技术但不需要技能,需要经验但不需要经验,需要制造基地但不需要制造基地。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是‘一穷二白’。怎么才能造出几十年、一百多年历史的汽车,赶上世界领先的汽车?”许家印直言,恒大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其他企业的造车之路。他用五个字来形容“恒大造车之路”:买买买、联合、圈圈、大而大、好而精,即恒大希望通过收购、合作、建立朋友圈等方式形成制造能力,然后通过快速规模化降低成本,打造好车。“Buy in buy buy”,顾名思义就是恒大通过收购快速进入汽车制造业。2018年6月,恒大宣布贾跃亭执掌FF,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然而好景不长。因为“量产”之争,双方从去年10月开始陷入诉讼,最终在今年年初分道扬镳。今年1月15日,就在贾跃亭与FF分手12天后,恒大健康宣布以9.3亿美元收购Mini Minor Limited股权,从而获得NEVS 51%的股权。通过此次收购,恒大的造车梦得以延续。总部位于瑞典的新能源汽车公司NEVS,因为在2012年收购了萨博的汽车技术和专利,在业内颇有名气。2015年6月,NEVS在中国成立子公司国能新能源。2017年1月,国能新能源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新型纯电动汽车/a & gt;生产资质。在车辆领域,除了NEVS,恒大今年1月出资1.5亿欧元成为科尼赛克的大股东。根据计划,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致力于R&D和制造世界顶级新能源汽车,以生产新能源超级跑车。除了整车,恒大还投资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汽车销售方面,2018年9月出资145亿元购买40.96%股权,成为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动力电池方面,2019年1月,出资10.6亿元收购电池制造商上海卡耐基新能源58.07%股权;在零配件领域,2019年3月出资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权,2019年5月收购轮毂电机科技公司Protean。在许家印看来,“买买买”是恒大实现核心技术领先的方式。“我们可以购买核心技术,如果我们买得起,我们也可以购买。购买很重要。能买就一定要买。”许家印说。一系列收购为恒大造车奠定了基础,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也初步显现,涵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动力技术、汽车销售等全产业链。不过,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恒大除了收购之外,还需要与产业链上的企业达成合作。许家印表示,在工程技术研发、零配件供应、零配件整合、R&D等方面,恒大需要与全球汽车行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合作,可以通过“买中买”和全方位的合作来实现。恒大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全球领先。除此之外,今年许家印还带队走访了全球23个国家47个城市的58家企业,形成了恒大的朋友圈。从与6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可以看出,恒大已经完成了进入汽车行业的资源原始积累,开始走向整车制造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前期投入可以用钱来实现,但整车制造的能力和水平才是决定恒大能否建成汽车之路的关键。为什么恒大第一?许家印目标明确——行业第一。外界对恒大的“买买买”持不同看法。一方面通过收购,帮助恒大快速敲开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大门;另一方面,被收购的企业能否帮助恒大突围,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有业内人士向智库君表示,虽然恒大收购了大量企业,但很多企业本身并不强大。很难保证恒大能形成足够的产业竞争力。恒大收购的一系列车辆制造相关企业中,并没有真正的行业龙头企业。虽然国能新能源早早建厂获得资质,但直到今年6月才推出量产车。有分析认为,这款基于萨博9-3的电动汽车属于“油改电”模式,更像是上一个汽车时代的产物,在技术上已经落后。汽车下线更大的意义是证明恒大有生产整车的能力。卡耐新能源属于动力电池第二梯队企业,与比亚迪、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和R&D实力相差甚远。恒大收购的两家轮毂电机公司,短期内对恒大在乘用车领域的帮助不大。“两家公司的技术是先进的,但在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个项目要打持久战。”一位电机企业高管告诉智库君,显然,收购和合作不足以实现世界第一的目标。没有产业基础的恒大决定快速扩张规模。在制造方面,恒大决定在全球建立十大整车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中国、瑞典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在中国,除了国能新能源在天津的生产基地,恒大已经决定在中国建设广州生产基地和沈阳生产基地。2019年6月11日,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三大基地落户广州南沙区,项目总投资达1600亿;2019年6月16日,恒大与沈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投资1200亿元在沈阳建设三大新能源汽车基地等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800亿元。此外,恒大还将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在整车研发方面,恒大选择同时研发15款新车,试图快速形成产品矩阵收割汽车细分市场。虽然几大生产基地和15款车型的研发可以让恒大尽快在各个细分市场投入更多的产品,但并不代表最终能拿到市场蛋糕。同时,建设这么多生产基地,开发这么多车型,在汽车行业也不多见。大部分汽车企业的经营逻辑是开发新技术、新车型,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和节奏,在将现有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巨大的风险是多元化投资是否会影响单一产品的研发能力,能否用有限的资金开发出技术先进的产品。恒大造车最大的优势在于资金充足。中国恒大2019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恒大总资产达20985亿;营业收入2269.8亿,毛利772.6亿,现金余额2880亿。据许家印透露,恒大在新能源汽车的三年投资预算是450亿,其中今年200亿,明年150亿,后年100亿。据了解,恒驰首款车“恒驰1”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恒驰全系列产品将于2021年起全面量产。产品研发周期相比传统车企五年的周期大大缩短。恒大集团可以为恒大造车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但这将是一项长期投资。从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汽车公司要达到收支平衡还需要很长时间。在亏损了十几年之后,特斯拉在这两年看到了用Model 3盈利的可能性。中国造车新势力龙头企业蔚来汽车累计亏损200多亿,目前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时间是恒大的另一个难题。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格局调整期。一方面,随着特斯拉的国产和大众、丰田的快速进入,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压力逐渐增大,市场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由于今年补贴下降,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短期内市场前景不明朗。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汽车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高,前期需要大量投资,但回报周期很长。需要耐心,一步一步逐步积累技术和经验,不可能一步登天。在业内看来,造车是一场“马拉松”持久战。此前,恒大在粮油、光伏等领域的跨界在短时间内就结束了。恒大需要对这款跨界车多一些包容。几百亿的巨额投资,恒大显然没有“快进快出”的退路,关键还是要通过学习汽车行业的规律来适应这个行业的市场规则。恒大造车的路径已经逐渐清晰,但对于许家印和恒大来说,这只是真正走出迷雾,看到新能源汽车美好未来的第一步。事实上,无论是李书福、王传福、贾跃亭、李斌还是许家印,造车只有符合基本的商业规则和造车逻辑,才会成功,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标签:恒驰特斯拉比亚迪大众丰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从进博会观本田CLARITY再聊氢动力: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说起来,氢燃料动力电池技术也不算是新话题了,虽然这个技术至今看来依然属于“将来时”。

1900/1/1 0:00:00
比克电池致歉:相关债务风险可控,将推动整车厂商回款

因众泰汽车资金链危机牵扯到比克电池电池,继而又迅速蔓延至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杭可科技和新宙邦四家A股公司。目前四家公司已发布了关于应收账款风险的提示性公告,共涉及金额约731亿元。

1900/1/1 0:00:00
特斯拉申请新专利:电池组冷却系统

特斯拉申请了一项为新的电池组装方法的专利,而且秉承着颠覆创新的精神,特斯拉仍在不断改进电池技术,使其更耐用、更高效。其方法是将单个电池并联形成电池子模块,然后再将子模块组装成车辆所需要的动力电池。

1900/1/1 0:00:00
剑桥研究合作博弈论 避免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争夺方向盘

在动态电脑游戏中,电脑也是决策者,玩家可能经常发现自己在与游戏竞争,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1900/1/1 0:00:00
两周后向FF债权人当面道歉 贾跃亭为债权重组拉票是着急回家过年?

一条给债权人的信,拉近了洛杉矶到北京的距离,也让传说中“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回国的可能性变大。

1900/1/1 0:00:00
大众e-Golf自动驾驶测试车已在路上,预计2025年正式投入市场

自2019年3月以来,大众汽车一直在德国汉堡的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技术,其中包括5辆经过改装的eGolf。据官方公布的消息,其自动驾驶系统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市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