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有一个公认的观点,最新的制造工厂可以是最先进的,因为它完全可以配备最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制造设备,采用最先进的制造管理流程,前提是拥有足够高的制造标准体系,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配置充分高效。从这个角度来看,被贴上PPT车标签的新势力玩家,其实是有机会造出高质量的车的,只是机会不对等,因为资源有限。在现有的20多个玩家中,爱知汽车有点神秘,但它有着众所周知的德国背景——它的创始人、R&D和制造团队几乎都来自德国大众奥迪家族。这样一群人会造出什么样的电动车?
问:你去上饶参加了爱知U5的试驾和工厂参观。请先说说你对U5的印象。这款车本月底上市,很多人关注。答:这款车的整体轮廓没话说。从各个角度看,比例和造型都相当协调,车身线条犀利精致,属于硬朗动感派;内饰设计非常简洁流畅,看起来干净利落,是典型的新能源车风格。
驾驶体验方面,我开了180多公里,包括大路段山路,小城镇拥挤的道路,高速公路。我毫不怀疑这是一辆德国车。刹车、转向、过弯、高速都相当平稳,就是调节能量回收的强度进入触屏菜单比较麻烦,最大回收强度也不够。语音交互系统非常好用,沟通流畅,QQ音乐资源也相当丰富,是我特别喜欢的;遗憾的是,试驾车的L2自动驾驶功能尚未开启,因此无法体验。在制造工艺上,这款车的车身接缝和尺度效应都找不出来,内饰装配也相当精准,完全是德国大众的方式,让我有点失望。问:同样是紧凑型SUV,U5比小鹏G3和威马EX5贵很多。你怎么想呢?回答:U5定位于A+级SUV,介于紧凑型小鹏G3和威马EX5与中型爱安LX和唐EV600之间。价格一样,轴距和车身尺寸也一样。轮胎235,比G3和EX5宽2 cm。后悬挂多连杆式,符合爱安LX和唐EV600,续航里程比G3和EX5多100。这些当然不会是免费的午餐。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U5的NVH相当不错,达到了更高级车的水平;后座空间也很大。调好前座后,我(1.82米)坐在后座,膝盖和前座之间居然有两拳半的距离,完全是一辆中型SUV的水平。总的来说,U5自身的性能、参数、空间、配置、技术都是与其产品定位、价格定位相匹配的。产品的尺寸、配置、价格插在紧凑型和中型对手之间,玩差异化或者错位竞争。雷克萨斯NX,RX,ES,还有大众途观L,别克昂科威,都是类似的打法,也是各自品牌的主销车型。U5销量如何,值得期待。问:你刚才提到U5的制造工艺完全是德国大众的方式。参观爱知“超级智能工厂”时,你有什么感受?
答:第一,感觉工厂够大。一期15万辆已经完成,投入40亿。融资方面,爱知的体量最少,但是这么多东西放在那里,真的很意外。第二感觉,这是德国大众的工厂。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冲压车间、焊接车间和质量中心,看到了德国大众经典的制造工艺,设备也相当先进。焊接车间采用6700吨5序伺服冲压线,全封闭高速自动,每分钟可连续冲压16次。相比之下,北京奔驰采用6000吨5序封闭式自动冲压线,生产节拍高达每分钟13次,而一般冲压线每分钟4、5次。
这里的制造标准照搬德国大众系统。比如车辆匹配需要标准德系DTS,钥匙匹配遵循“0.5”mm标准。但爱知并不是完全照搬德国大众的制造技术,而是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比如首创了车身在线极光测量的定位方法、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的车门装配系统、双轨双区多站激光雷达的高效测量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生产效率。爱知拥有相关知识产权专利。
这种创新,只有在德国大众合资企业待过多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创造力极强的本土汽车制造精英才能做到。前提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位国内顶尖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参观了爱知工厂,因为飞机晚点,我错过了他。据他所说,爱知等人像疯子一样,把在合资企业遇到的问题带到这里解决。确实是一个创举,他们必须申请国际专利,值得合资企业借鉴。问:“超级智能工厂”应该与AI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有关。其他造车新势力声称在这方面有领先优势。你怎么想呢?
答:我没去过其他新造车厂,只是看了相关资料。听完看完爱知,我的感觉是让我想起了两年前投产的宝马新大东工厂。被誉为“中国首家工业4.0汽车工厂”,以大数据应用、物联网为主要特征的工业4.0元素无处不在(看如何打造最“精准”的宝马?》)。比如对于整车和零部件,爱知通过扫描点、线、面,建立了完整的单体-整车尺寸监控体系。从单体到总成,整车形成完整的质量数据链,基于在线激光测量大数据分析的质量预警机制,贯穿生产各环节的大数据管理等。,这些都很熟悉。不过,一位去过宝马新大东工厂的爱知工厂高管表示,与宝马相比,这里的数字化智能管理是第二代。当然,作为第三方,需要大量的对比才能认可这个结论。我个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一些造车新势力宣称自己的工厂在“智能制造”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说白了,一个造车新势力企业,有足够的造车知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作为重要工具。另一个缺乏造车知识,更擅长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结果不会一样。你觉得哪款车比较靠谱?但无论如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打造“最精准”的汽车,最大限度实现整车的设计标准;另一个是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次品和浪费,同时提高效率。前者关系到车的质量,后者关系到车的成本和价格,这是车企生存发展的两大关键。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谁是“最准确”的电动汽车,市场说了算。汽车制造业有一个公认的观点,最新的制造工厂可以是最先进的,因为它完全可以配备最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制造设备,采用最先进的制造管理流程,前提是拥有足够高的制造标准体系,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配置充分高效。从这个角度来看,被贴上PPT车标签的新势力玩家,其实是有机会造出高质量的车的,只是机会不对等,因为资源有限。在现有的20多个玩家中,爱知汽车有点神秘,但它有着众所周知的德国背景——它的创始人、R&D和制造团队几乎都来自德国大众奥迪家族。这样一群人会造出什么样的电动车?
问:你去上饶参加了爱知U5的试驾和工厂参观。请先说说你对U5的印象。这款车本月底上市,很多人关注。答:这款车的整体轮廓没话说。从各个角度看,比例和造型都相当协调,车身线条犀利精致,属于硬朗动感派;内饰设计非常简洁流畅,看起来干净利落,是典型的新能源车风格。
驾驶体验方面,我开了180多公里,包括大路段山路,小城镇拥挤的道路,高速公路。我毫不怀疑这是一辆德国车。刹车、转向、过弯、高速都相当平稳,就是调节能量回收的强度进入触屏菜单比较麻烦,最大回收强度也不够。语音交互系统非常好用,沟通流畅,QQ音乐资源也相当丰富,是我特别喜欢的;遗憾的是,试驾车的L2自动驾驶功能尚未开启,因此无法体验。在制造工艺上,这款车的车身接缝和尺度效应都找不出来,内饰装配也相当精准,完全是德国大众的方式,让我有点失望。问:同样是紧凑型SUV,U5比小鹏G3和威马EX5贵很多。你怎么想呢?回答:U5定位于A+级SUV,介于紧凑型小鹏G3和威马EX5与中型爱安LX和唐EV600之间。价格一样,轴距和车身尺寸也一样。轮胎235,比G3和EX5宽2 cm。后悬挂多连杆式,符合爱安LX和唐EV600,续航里程比G3和EX5多100。这些当然不会是免费的午餐。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U5的NVH相当不错,达到了更高级车的水平;后座空间也很大。调好前座后,我(1.82米)坐在后座,膝盖和前座之间居然有两拳半的距离,完全是一辆中型SUV的水平。总的来说,U5自身的性能、参数、空间、配置、技术都是与其产品定位、价格定位相匹配的。产品的尺寸、配置、价格插在紧凑型和中型对手之间,玩差异化或者错位竞争。雷克萨斯NX,RX,ES,还有大众途观L,别克昂科威,都是类似的打法,也是各自品牌的主销车型。U5销量如何,值得期待。问:你刚才提到U5的制造工艺完全是德国大众的方式。参观爱知“超级智能工厂”时,你有什么感受?
答:第一,感觉工厂够大。一期15万辆已经完成,投入40亿。融资方面,爱知的体量最少,但是这么多东西放在那里,真的很意外。第二感觉,这是德国大众的工厂。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冲压车间、焊接车间和质量中心,看到了德国大众经典的制造工艺,设备也相当先进。焊接车间采用6700吨5序伺服冲压线,全封闭高速自动,每分钟可连续冲压16次。相比之下,北京奔驰采用6000吨5序封闭式自动冲压线,生产节拍高达每分钟13次,而一般冲压线每分钟4、5次。
这里的制造标准照搬德国大众系统。比如车辆匹配需要标准德系DTS,钥匙匹配遵循“0.5”mm标准。但爱知并不是完全照搬德国大众的制造技术,而是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比如首创了车身在线极光测量的定位方法、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的车门装配系统、双轨双区多站激光雷达的高效测量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生产效率。爱知拥有相关知识产权专利。
这种创新,只有在德国大众合资企业待过多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创造力极强的本土汽车制造精英才能做到。前提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位国内顶尖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参观了爱知工厂,因为飞机晚点,我错过了他。据他所说,爱知等人像疯子一样,把在合资企业遇到的问题带到这里解决。确实是一个创举,他们必须申请国际专利,值得合资企业借鉴。问:“超级智能工厂”应该与AI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有关。其他造车新势力声称在这方面有领先优势。你怎么想呢?
答:我没去过其他新造车厂,只是看了相关资料。听完看完爱知,我的感觉是让我想起了两年前投产的宝马新大东工厂。被誉为“中国首家工业4.0汽车工厂”,以大数据应用、物联网为主要特征的工业4.0元素无处不在(看如何打造最“精准”的宝马?》)。比如对于整车和零部件,爱知通过扫描点、线、面,建立了完整的单体-整车尺寸监控体系。从单体到总成,整车形成完整的质量数据链,基于在线激光测量大数据分析的质量预警机制,贯穿生产各环节的大数据管理等。,这些都很熟悉。不过,一位去过宝马新大东工厂的爱知工厂高管表示,与宝马相比,这里的数字化智能管理是第二代。当然,作为第三方,需要大量的对比才能认可这个结论。我个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一些造车新势力宣称自己的工厂在“智能制造”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说白了,一个造车新势力企业,有足够的造车知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作为重要工具。另一个缺乏造车知识,更擅长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结果不会一样。你觉得哪款车比较靠谱?但无论如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打造“最精准”的汽车,最大限度实现整车的设计标准;另一个是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次品和浪费,同时提高效率。前者关系到车的质量,后者关系到车的成本和价格,这是车企生存发展的两大关键。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谁是“最准确”的电动汽车,市场说了算。
马斯克计划在欧洲筹建超级工厂(Gigafactory)已有一段时间。
1900/1/1 0:00:00据外媒消息,今年4月,在Uber上市前夕,其自动驾驶研发技术部门获得了来自丰田、软银等集团的10亿美元融资,旨在加速自动驾驶共享服务的开发和商业化进程。
1900/1/1 0:00:00众泰汽车总部坐落于浙江永康小城,十六载匠心研发,从小五金到整车制造,历经苦难辉煌。作为浙江知名民营企业,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业一颗耀眼的明星。
1900/1/1 0:00:00据外媒electrek报道,美国时间11月7日,戴姆勒兼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OlaKllenius在柏林演讲时证实,该公司将会为旗下的G级越野车推出纯电动版本。
1900/1/1 0:00:0011月7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过去两周,中美双方牵头人就妥善解决各自核心关切进行了认真、建设性的讨论,同意随协议进展分阶段取消加征关税。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雪佛兰中国官网)据外媒报道,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名为LordstownMotors的电动卡车企业,从通用手中收购了一座有着高度色彩的工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