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精工与普莱达和普莱达的原股东握手言和,结束了今年的罗生门大戏。根据“一揽子解决方案”,东方精工将从普莱达原股东处获得16.76亿元补偿(普莱达原股东支付2.94亿股作为对价),并以15亿元现金从向鼎汇瑞祥和鼎汇瑞普处出售普莱达100%股权。本次交易的实施预计将为东方精工2019年的利润总额带来约21.13亿元(包括出售普莱达及取消业绩补偿股份的收益)。其中,通过剥离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务(出售普劳德),东方精工将收回15亿元现金。事实上,从三年前普莱达以47.5亿元的高溢价买下传入动力电池领域,到围绕普莱达业绩的“罗生门纠纷案”,再到如今以15亿元的低价出售,让传入满座却收获一地鸡毛的东方精工不免唏嘘。不过,东方精工的经历似乎也成为了众多上市公司/资本跨界涉足动力电池领域的直观映射,对这一事件的反思或许也能给行业带来一些谨慎的思考价值。背后解读与猜测从47.5亿到15亿出售普劳德,东方精工关上了动力电池领域的大门,而这份“打包出售协议”也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解读与猜测。一是高溢价收购后的“一地鸡毛”。2016年7月,东方精工以47.5亿元巨款从北大先锋、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福田汽车、BAIC投资、青海普仁等5家公司购买包装巨头普莱达100%股权,溢价19倍。高溢价意味着高注。普乐迪原股东承诺,普乐迪2016年至2019年年度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5亿元、3.25亿元、4.23亿元和5亿元。这也埋下了后来普劳德表演《罗生门》的祸根。■导火索:业绩突变,需要业绩补偿,计提巨额商誉减值。■高潮:管理层公开对抗,服务器突然被黑客攻击,依据详解,启动仲裁。■结局:握手言和,达成一揽子解决方案,全部卖掉。一系列关键词贯穿东方精工与普劳德及其原股东之间的罗生门大戏。这一切也被业内解读为上市公司/资本疯狂涌入动力电池领域,高溢价收购导致的“一地鸡毛”。第二,东方精工的困境。从东方精工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普乐迪2019年1-7月实现营收43.24亿元,超过2018年全年营收;实现净利润1.33亿元;应收账款达18.53亿元。就数据来看,东方精工15亿现金抛售普莱达可谓血本无归,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东方精工规避资金链风险、避免官司纠缠、兼顾对完成后第三方包企持续盈利、及时止损的重要方式。东方精工也承认,基于2018年公司与普莱达原股东之间的纠纷和矛盾、2018年以来普莱达所处子行业的变化趋势以及普莱达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公司选择在“一揽子解决方案”框架下出售普莱达股权,有利于公司规避潜在重大风险,回笼资金,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第三,接管企业可能只是一个中间人。普劳德的CDH瑞祥(1.5亿股持股10%)和CDH瑞普(13.5亿股持股90%)的15亿收购案也引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两家投资公司可能只是中间人。资料显示,鼎辉瑞祥成立于2016年,由上海鼎辉富临设立。2019年11月,上海CDH富林与恒丰制动签订《财产股份转让协议》,转让CDH瑞祥99%的股权,相关手续仍在办理中。鼎辉瑞普也是上海鼎辉富临在2016年成立的。同样在2019年11月,上海鼎晖富林与容晖金控签署《财产股份转让协议》,转让鼎晖瑞普99%的股权。相关手续仍在办理中。在收购Puulaid之际,两家投资公司同时易主,展开巨额收购,难免引起业内猜测。“中间商也成为了行业赋予他们的角色判断。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第三方包企面临生存困境,但对于跨界的东方精工来说,不得不考虑对完成后目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风险。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对于东方精工来说可能需要慎重考虑。但对于继续扩张的车企或电池企业来说,拥有技术实力和资源背景的普劳德无疑是其下一步扩张的一大利器。在这种背景下,以低价吸引有价值的目标企业对整车/电池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利益驱动。第三方包装企业的困境值得关注。作为第三方包行业的巨头,估值暴跌,纠纷不断,被低价出售。普劳德的情况也变相反映了第三方包装企业的生存困境。从主机厂和电池厂来说,在Pack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第三方Pack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可见范围内不断缩小。据GGII统计,今年1-9月,动力电池组装机83.26万套,同比增长25%,动力电池组总装机42.31GWh,同比增长47%。具体来看,TOP20企业占总装机量的82.18%。其中,车企或其合资企业有13家,占比近60%,电池企业占比近30%,而第三方包企迅速萎缩,占比仅10%。事实上,在补贴退的情况下,动力电池的成本会降低,竞争激烈,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还是技术发展来看,自建或与电池厂合资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同时,动力电池企业CTP技术解决方案的诞生,将进一步把第三方封装企业推向“无用之地”。不少业内人士坦言,国内第三方包企的核心优势已经逐渐被车企或电池企业掌控,尤其是在乘用车市场,其存在价值并不高。而摆在国内第三方包企面前的只有三条路:■一是依附于汽车厂或电池厂,成为其持续产能扩张、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管控的辅助加持。■……第二,自建电池厂。通过掌握电池、Pack等核心技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更有可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和命运■第三,转向低速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储能等细分行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细分市场必然会受到电池企业的严重挤压。东方精工与普莱达和普莱达的原股东握手言和,结束了今年的罗生门大戏。根据“一揽子解决方案”,东方精工将从普莱达原股东处获得16.76亿元补偿(普莱达原股东支付2.94亿股作为对价),并以15亿元现金从向鼎汇瑞祥和鼎汇瑞普处出售普莱达100%股权。本次交易的实施预计将为东方精工2019年的利润总额带来约21.13亿元(包括出售普莱达及取消业绩补偿股份的收益)。其中,通过剥离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务(出售普劳德),东方精工将收回15亿元现金。事实上,从三年前普莱达以47.5亿元的高溢价买下传入动力电池领域,到围绕普莱达业绩的“罗生门纠纷案”,再到如今以15亿元的低价出售,让传入满座却收获一地鸡毛的东方精工不免唏嘘。不过,东方精工的经历似乎也成为了众多上市公司/资本跨界涉足动力电池领域的直观映射,对这一事件的反思或许也能给行业带来一些谨慎的思考价值。背后解读与猜测从47.5亿到15亿出售普劳德,东方精工关上了动力电池领域的大门,而这份“打包出售协议”也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解读与猜测。一是高溢价收购后的“一地鸡毛”。2016年7月,东方精工以47.5亿元巨款从北大先锋、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福田汽车、BAIC投资、青海普仁等5家公司购买包装巨头普莱达100%股权,溢价19倍。高溢价意味着高注。普乐迪原股东承诺,普乐迪2016年至2019年年度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5亿元、3.25亿元、4.23亿元和5亿元。这也埋下了后来普劳德表演《罗生门》的祸根。■导火索:业绩突变,需要业绩补偿,计提巨额商誉减值。■高潮:管理层公开对抗,服务器突然被黑客攻击,依据详解,启动仲裁。■结局:握手言和,达成一揽子解决方案,全部卖掉。一系列关键词贯穿东方精工与普劳德及其原股东之间的罗生门大戏。这一切也被业内解读为上市公司/资本疯狂涌入动力电池领域,高溢价收购导致的“一地鸡毛”。第二,东方精工的困境。从东方精工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普乐迪2019年1-7月实现营收43.24亿元,超过2018年全年营收;实现净利润1.33亿元;应收账款达18.53亿元。就数据来看,东方精工15亿现金抛售普莱达可谓血本无归,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东方精工规避资金链风险、避免官司纠缠、兼顾对完成后第三方包企持续盈利、及时止损的重要方式。东方精工也承认,基于2018年公司与普莱达原股东之间的纠纷和矛盾、2018年以来普莱达所处子行业的变化趋势以及普莱达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公司选择在“一揽子解决方案”框架下出售普莱达股权,有利于公司规避潜在重大风险,回笼资金,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第三,接管企业可能只是一个中间人。普劳德的CDH瑞祥(1.5亿股持股10%)和CDH瑞普(13.5亿股持股90%)的15亿收购案也引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两家投资公司可能只是中间人。资料显示,鼎辉瑞祥成立于2016年,由上海鼎辉富临设立。2019年11月,上海CDH富林与恒丰制动签订《财产股份转让协议》,转让CDH瑞祥99%的股权,相关手续仍在办理中。鼎辉瑞普也是上海鼎辉富临在2016年成立的。同样在2019年11月,上海鼎晖富林与容晖金控签署《财产股份转让协议》,转让鼎晖瑞普99%的股权。相关手续仍在办理中。在收购Puulaid之际,两家投资公司同时易主,展开巨额收购,难免引起业内猜测。“中间商也成为了行业赋予他们的角色判断。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第三方包企面临生存困境,但对于跨界的东方精工来说,不得不考虑对完成后目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风险。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对于东方精工来说可能需要慎重考虑。但对于继续扩张的车企或电池企业来说,拥有技术实力和资源背景的普劳德无疑是其下一步扩张的一大利器。在这种背景下,以低价吸引有价值的目标企业对整车/电池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利益驱动。第三方包装企业的困境值得关注。作为第三方包行业的巨头,估值暴跌,纠纷不断,被低价出售。普劳德的情况也变相反映了第三方包装企业的生存困境。从主机厂和电池厂来说,在Pack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第三方Pack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可见范围内不断缩小。据GGII统计,今年1-9月,动力电池组装机83.26万套,同比增长25%,动力电池组总装机42.31GWh,同比增长47%。具体来看,TOP20企业占总装机量的82.18%。其中,车企或其合资企业有13家,占比近60%,电池企业占比近30%,而第三方包企迅速萎缩,占比仅10%。事实上,在补贴退的情况下,动力电池的成本会降低,竞争激烈,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还是技术发展来看,自建或与电池厂合资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同时,动力电池企业CTP技术解决方案的诞生,将进一步把第三方封装企业推向“无用之地”。不少业内人士坦言,国内第三方包企的核心优势已经逐渐被车企或电池企业掌控,尤其是在乘用车市场,其存在价值并不高。而摆在国内第三方包企面前的只有三条路:■一是依附于汽车厂或电池厂,成为其持续产能扩张、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管控的辅助加持。■……第二,自建电池厂。通过掌握电池、Pack等核心技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更有可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和命运■第三,转向低速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储能等细分行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细分市场必然会受到电池企业的严重挤压。
图片来自“特定授权”“最初,当我想要离开IT公司来到电装时,我曾经被家人和朋友强烈反对。
1900/1/1 0:00:0011月26日,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质量论坛在京举办。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主任、总工程师在论坛上发表“政策导向促进市场竞争新能源汽车热点政策分析”的主旨演讲。
1900/1/1 0:00:00日前,在2019世界5G大会闭幕式上,《北京市5G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正式发布。
1900/1/1 0:00:00据外媒消息报道,现代汽车计划向克罗地亚跑车品牌Rimac支付8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725亿元)以换取Rimac品牌的股份。
1900/1/1 0:00:00据外媒消息报道,大众在电气化转型方面一直都很积极,大众汽车运动部门(VWMotorsport)宣布停止内燃机赛车的开发,未来将全身心投入到电气化车辆的研发当中。
1900/1/1 0:00:00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原料,今年以来国内碳酸锂市场可谓一片惨淡,价格持续下跌,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也是“速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