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成为众多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吹响号角的阵地。临近年底举办的2019年第十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是汽车企业发布未来规划的重要窗口。面对“双积分”等环保政策和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本届广州车展成为众多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吹响号角的阵地。尽管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但广州车展组委会的数据显示,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不减:今年参展汽车总数为1050辆,低于去年的1085辆。其中,国内外车企参展新能源汽车182辆,国外公司参展70辆。去年国内外车企参展新能源汽车150辆,国外参展52辆。11月22日,广州车展开幕。特斯拉展台上,Model3标准续航(国产)升级版首次亮相广州车展,正式与消费者见面。该车型整车由特斯拉Giga上海公司加工制造。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李强表示:“特斯拉吹响了众多跨国汽车公司争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号角。”正如李强所说,在本届车展期间,众多车企就如何打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各显神通”。作为全球最大的车企,大众中国在广汽车展上与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共同举办发布会,这也是该品牌首次尝试与两家合资车企共同举办发布会。根据大众披露的计划,首个电动汽车专用MEB平台位于上海嘉定新落成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而位于佛山的一汽大众工厂也有望在2020年开始生产基于MEB平台的电动汽车。根据计划,大众将在2025年前推出30款在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并实现新能源汽车在整体产品组合中占比至少35%的目标。为此,大众将在2020年前推出14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车,涵盖一汽大众、奥迪和SAIC大众。在此基础上,将推出奥迪Q2Le-tron、e-tron、高尔夫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2020年中国至少有40%的投资会投入到电动出行领域。奥迪股份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冯表示,大众对2020年电动出行的规划充满期待,相信电动出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将成为帮助奥迪股份公司实现长期目标的重要基石。不仅特斯拉、大众、丰田等跨国巨头在新能源领域动作频频,很多二线合资品牌也是如火如荼。在本届广汽车展的东风大岳起亚展台上,新能源汽车成为主角。在展出的四款车中,首次展出的K3EV和FUTURON概念车都是纯电动汽车,因此东风大岳起亚也完成了PHEV和EV的矩阵布局。新上任的东风大岳起亚中国CEO李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振品牌力的重要支撑,首次提出“前瞻布局2025”计划,通过将起亚汽车新能源平台车型引入中国,并计划在主力车型上开发混动和纯电动汽车,力争到2025年完成专属平台+衍生产品的新能源产品矩阵;东风大岳起亚今年上半年宣布,将把盐城的第一家工厂变成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厂。现代汽车也在努力。在推出菲斯塔纯电动版和“45”纯电动概念车的同时,发布了EV产品研发的三大创新举措,涵盖性能、商品和技术,并提出了2025EV计划,即在2025年前推出16款EV车型,并在原有“油改电”车型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汽车主导的专属电动汽车平台,对电动汽车进行改进。如何打破瓶颈?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跨国车企将2020年和2025年视为新能源决战的重要时间点。CICC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提到,在传统龙头车企全面补贴退坡、全面电动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求在降成本压力下不断上升,机遇与挑战并存。此外,2020年新能源补贴的退坡也将为众多合资车企创造机会;由此,20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走向平价的起点,2025年也将是规模效应显现的重要一年。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国外车企选择在此刻大举挑战新能源市场。相对于自主企业和造车新势力来说,仍然面临政策和成本压力,但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和系统优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200万辆。根据新修订的“双积分”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比例每年都会越来越高。工信部等四部委公布的2018年全国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和新能源车积分显示,75家车企未达标,其中大部分为合资车企。成本仍然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痛点。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电池成本高等原因,电动车生产成本仍然较高,车企压力也比较大;北京现代副总经理范景涛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也表示,目前要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通过与供应商合作,搭建专有平台,逐步降低生产成本,使新能源汽车逐步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SAIC副总工程师、SAIC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专属平台将带来成本的下降,公司旗下的荣威ERX5、Ei5车型将有1 ~ 2万元的下降空间,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大众还表示,基于MEB平台的量产版电动汽车ID.3的生产成本将比e-Golf电动汽车低40%。因此,一些具有协同运营和独家平台运营经验的国外备件企业将当前的中国市场视为一个巨大的机会。广州车展前夕,中国朝鲜汽车零部件企业联合会频繁与广汽丰田等多家汽车企业举行采购和技术交流会。该协会会长朴永圭(Park Yeong gyu)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车展期间,很多车企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但目前推广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痛点还是在成本层面,以至于很多车企面临“卖一辆车赔一辆车”的窘境。“与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相比,韩国企业大多有与现代起亚汽车等公司共同打造专有平台的经验,因此在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系统研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朴永圭说。此外,作为占电动车成本近40%的动力电池,各大跨国车企为了降低成本,在中国市场也采取了多重措施。其中,特斯拉将在上海工厂建设自己的电池车间,并先后与LG化学、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寻求合作。此外,奥迪还宣布与比亚迪就电池供应进行谈判。一位业内人士也给第一财经记者举了个例子,体现了国外车企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国产特斯拉Model3售价35.58万元,预计价格还会降。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通过电池资产和改装设计降低10%左右,将意味着特斯拉每年可以节省数千万美元。目前这种针对某款车型的改装设计模式,只有实现了系统化运营的跨国车企才能使用。广州车展成为众多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吹响号角的阵地。临近年底举办的2019年第十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是汽车企业发布未来规划的重要窗口。面对“双积分”等环保政策和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本届广州车展成为众多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吹响号角的阵地。尽管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但广州车展组委会的数据显示,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不减:今年参展汽车总数为1050辆,低于去年的1085辆。其中,国内外车企参展新能源汽车182辆,国外公司参展70辆。去年国内外车企参展新能源汽车150辆,国外参展52辆。11月22日,广州车展开幕。特斯拉展台上,Model3标准续航(国产)升级版首次亮相广州车展,正式与消费者见面。该车型整车由特斯拉Giga上海公司加工制造。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李强表示:“特斯拉吹响了众多跨国汽车公司争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号角。”正如李强所说,在本届车展期间,众多车企就如何打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各显神通”。作为全球最大的车企,Vo……世伟中国在广汽车展上与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联合举办了新闻发布会,这是该品牌首次尝试与两家合资车企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根据大众披露的计划,首个电动汽车专用MEB平台位于上海嘉定新落成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而位于佛山的一汽大众工厂也有望在2020年开始生产基于MEB平台的电动汽车。根据计划,大众将在2025年前推出30款在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并实现新能源汽车在整体产品组合中占比至少35%的目标。为此,大众将在2020年前推出14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车,涵盖一汽大众、奥迪和SAIC大众。在此基础上,将推出奥迪Q2Le-tron、e-tron、高尔夫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2020年中国至少有40%的投资会投入到电动出行领域。奥迪股份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冯表示,大众对2020年电动出行的规划充满期待,相信电动出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将成为帮助奥迪股份公司实现长期目标的重要基石。不仅特斯拉、大众、丰田等跨国巨头在新能源领域动作频频,很多二线合资品牌也是如火如荼。在本届广汽车展的东风大岳起亚展台上,新能源汽车成为主角。在展出的四款车中,首次展出的K3EV和FUTURON概念车都是纯电动汽车,因此东风大岳起亚也完成了PHEV和EV的矩阵布局。新上任的东风大岳起亚中国CEO李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振品牌力的重要支撑,首次提出“前瞻布局2025”计划,通过将起亚汽车新能源平台车型引入中国,并计划在主力车型上开发混动和纯电动汽车,力争到2025年完成专属平台+衍生产品的新能源产品矩阵;东风大岳起亚今年上半年宣布,将把盐城的第一家工厂变成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厂。现代汽车也在努力。在推出菲斯塔纯电动版和“45”纯电动概念车的同时,发布了EV产品研发的三大创新举措,涵盖性能、商品和技术,并提出了2025EV计划,即在2025年前推出16款EV车型,并在原有“油改电”车型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汽车主导的专属电动汽车平台,对电动汽车进行改进。如何打破瓶颈?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跨国车企将2020年和2025年视为新能源决战的重要时间点。CICC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提到,在传统龙头车企全面补贴退坡、全面电动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求在降成本压力下不断上升,机遇与挑战并存。此外,2020年新能源补贴的退坡也将为众多合资车企创造机会;由此,20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走向平价的起点,2025年也将是规模效应显现的重要一年。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国外车企选择在此刻大举挑战新能源市场。相对于自主企业和造车新势力来说,仍然面临政策和成本压力,但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和系统优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200万辆。根据新修订的“双积分”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比例每年都会越来越高。工信部等四部委公布的2018年全国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和新能源车积分显示,75家车企未达标,其中大部分为合资车企。成本仍然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痛点。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电池成本高等原因,电动车生产成本仍然较高,车企压力也比较大;北京现代副总经理范景涛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也表示,目前要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通过与供应商合作,搭建专有平台,逐步降低生产成本,使新能源汽车逐步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SAIC副总工程师、SAIC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专属平台将带来成本的下降,公司旗下的荣威ERX5、Ei5车型将有1 ~ 2万元的下降空间,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大众还表示,基于MEB平台的量产版电动汽车ID.3的生产成本将比e-Golf电动汽车低40%。因此,一些具有协同运营和独家平台运营经验的国外备件企业将当前的中国市场视为一个巨大的机会。广州车展前夕,中国朝鲜汽车零部件企业联合会频繁与广汽丰田等多家汽车企业举行采购和技术交流会。该协会会长朴永圭(Park Yeong gyu)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车展期间,很多车企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但目前推广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痛点还是在成本层面,以至于很多车企面临“卖一辆车赔一辆车”的窘境。“与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相比,韩国企业大多有与现代起亚汽车等公司共同打造专有平台的经验,因此在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系统研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朴永圭说。此外,作为占电动车成本近40%的动力电池,各大跨国车企为了降低成本,在中国市场也采取了多重措施。其中,特斯拉将在上海工厂建设自己的电池车间,并先后与LG化学、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寻求合作。此外,奥迪还宣布与比亚迪就电池供应进行谈判。一位业内人士也给第一财经记者举了个例子,体现了国外车企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国产特斯拉Model3售价35.58万元,预计价格还会降。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通过电池资产和改装设计降低10%左右,将意味着特斯拉每年可以节省数千万美元。目前这种针对某款车型的改装设计模式,只有实现了系统化运营的跨国车企才能使用。
据路透社报道,一些汽车行业高管表示,随着汽车制造商推出更多新产品来吸引消费者,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以下简称NEV)市场明年有望反弹。不过,这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
1900/1/1 0:00:00外媒报道称,美国锂电池制造商EnerDel宣布成为了美国科技公司Workhorse的锂电池供应商,将为其新型C1000电动货车提供5200个EnerDelVigor锂电池组。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全球范围内的自动驾驶汽车导航都得到了完善,但是在自动驾驶汽车真正普及之前,首先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1900/1/1 0:00:002019年即将进入尾声。只是对于本田汽车及其首席执行官八乡隆弘来说,他们都在这一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60周年里程碑。八乡社长出生于1959年5月,今年刚好60岁。
1900/1/1 0:00:00日媒25日获悉,日产汽车将于2020年1月在印度尼西亚停止整车生产。因为面向新兴国家的品牌达特桑(Datsun)销售持续不振,该品牌旗下的车型也将随着生产的停止逐渐取消销售。
1900/1/1 0:00:00MG汽车MGMotor的初步成功,以及本土市场的放缓,促使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将目光投向了印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