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全球车企密集“联姻”应对转型挑战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速度时代全球汽车产业的密集变化令人眼花缭乱:那些曾经只仰望的巨型汽车公司轰然倒塌,曾经的竞争对手突然“闪婚”,领先的技术和企业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如何在这样的变革中找到新的机遇,找到新的路径,成为全球汽车企业的考题。在这场全球大考中,中国汽车企业如果能抓住机遇,实现“换道超车”不是梦。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全球车市低迷,数据下滑是必然现象。但是,中国绝不是一个只有经济的巨大市场。事实上,它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高地和汽车工业的中心,是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真正支点。正如专家所言,在中国市场,销量带来的竞争力正在成为一种褪色的东西,许多巨大的技术因素是中国市场空间的最新构成。这些都是值得汽车行业深入解读的优势,也是中国市场独有的优势。汽车企业只有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中国市场,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汽车企业因为背靠中国市场而具有先天优势,中国企业特有的韧性值得我们深入分析。本期《经济参考报》汽车专刊的年终报道,将从全球视角,让各大老牌跨国车企和中国车企在同一个“压力测试”中进行比较。《全球汽车企业密集联姻迎接转型挑战》一书从各大跨国汽车公司频繁并购、合资的现象入手,分析了这种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融合共享技术来提振利润的方式,能否应对汽车市场需求下降、技术转型所需成本高等挑战。《速度时代:吉利新战略布局储备更强全球竞争力》以正在探索国际化新路径的吉利为样本,详细解读汽车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的国际化新路径。在全球车市低迷的背景下,各大车企为了“取暖”,纷纷通过并购成立合资公司。这些合作都是车企希望实现技术互补,拓展新市场,高效开发新车,从而在业内称为“百年一遇”的多变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发展。但在密集的“联姻”中,管理协调性差、导致监管审查、短期效益难以显现等问题。聚光灯下曝光的最新汽车并购案例中不乏老牌车企,可见市场转型压力下的合作需求持续上升。通用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将联手LG化学大规模生产电池单体,并将其应用于公司未来的电动汽车产品中。双方将投资23亿美元组建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双方合并意在布局技术升级。在通用和LG化学的合作框架下还有一个研发协议。基于他们在电池科学领域的深厚积累,他们将共同推动先进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ora)表示:“通用汽车在制造业的优势和LG化学在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相结合,将加速我们迈向纯电动未来的步伐。我们对与LG化学合作开发电池单体技术充满期待,这将有助于通用汽车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玛丽·博拉还表示:“合资公司生产的电池单元将应用于通用汽车未来推出的电动汽车产品,包括计划于2021年秋季发布的纯电动皮卡。”可以看出,通用汽车宏大的电动车产品组合已经逐渐清晰。另一个引起业界关注的大规模合并发生在今年第四季度。法国汽车制造商PSA和意大利裔美国汽车制造商Fi……克莱斯勒(FCA)宣布,他们正在讨论通过持有新公司50%的股权进行合并。双方的合作将创造一个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先公司,有足够的规模、能力和资源来面对汽车行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果双方能够合并成功,新汽车集团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并将改变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年汽车销量可达870万辆,预计新合资公司累计销售额将达1700亿欧元,利润超过100亿欧元。同时,新集团可以覆盖从豪华品牌到轻型商用车的所有类型的车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双方的合并凸显了车企在经营压力下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提振利润的强烈需求,而这样的合并可以更好地应对汽车市场需求的下降和技术改造的高成本。行业内的日系车企原本不愿意结盟,现在却不得不采取合作策略,共同开发新技术来对抗海外竞争对手。例如,丰田今年8月收购了铃木汽车4.9%的股份,以帮助拓展印度和非洲市场,然后在10月份将斯巴鲁的持股比例提高到20%以上。日立和本田也宣布合并旗下四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以应对新一代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根据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报告,近年来与汽车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公司数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543家,同比增长43%。风险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各大车企合作并购频繁,但与此同时,经济效果、磨合阵痛、监管压力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行业分析师韦克菲尔德(Wakefield)表示,目前来看,这些大型合资企业和M&A的活动在短期内无法带来明显的收益,至少在未来两年内是如此,但当时间延长到10年后,M&A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会看到明显的效果。同时,汽车公司在参与M&A活动时,应受到资本市场监管当局的密切关注。菲亚特克莱斯勒在准备与标致雪铁龙合并时,被监管部门指出在并购初期存在逃税行为,这一隐患可能会给新的并购蒙上阴影。意大利税务部门表示,菲亚特在几年前分阶段收购克莱斯勒时低估了克莱斯勒的价值51亿欧元,这可能会给这家汽车制造商带来巨额罚款。即使是旧账,涉及到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并购参与方的过错会增加交易成本,未来在面对新的并购时也会引起监管部门更加密切的关注。业务伙伴关系建立后,各方还面临人事管理风险。曾经作为合资汽车企业联盟标杆的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也因为高管丑闻改变了合作关系,甚至影响到了各自的业务运营。此前,日产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被曝故意记录报酬金额,并将投资资金和资金用于私人目的。据外媒报道,日产可能面临日本当局高达40亿日元的罚款。受此事件影响,日产和三菱也打算关闭荷兰的日产-三菱BV。此外,戈恩事件引发了日本和法国车企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系列动摇和分歧。从管理理念到发展方向,日队和法方矛盾重重,给很多跨国车企敲响了警钟。未来的严峻形势是,车企为了应对内外部转型的挑战,急于扎堆取暖。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了业务重组和人才变化,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在贸易争端的环境下,汽车市场的不景气加剧了。据Forbes.com报道,德国汽车研究中心(CAR)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0年,汽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的全球销量将再次下降。明年,德国和美国的汽车销量将分别减少4%和3%,但中国汽车销量将适度减少1.5%,至2040万辆。CAR预测,低迷的全球汽车销量将在2020年触底,但中国将从此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支撑力量。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预测,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约310万辆,比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下滑还要猛烈,2020年也不会出现反弹,低迷将持续到2021年。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表示,到2020年,全球汽车销售收入不会增加,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21年。“我们预计,激烈的行业竞争、贸易摩擦、庞大的电力生产和R&D成本以及高昂的重组成本等一系列因素将对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率构成巨大压力。”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霍费尔(Ferdinand Dudenhofer)表示,全球汽车销量下降是由关税和相关问题造成的,但这种情况即将结束。CAR预测,2019年全球销量将下降5%,至7880万辆,2020年将降至7800万辆的最低水平。不过,杜登霍费尔也表示:“未来的汽车行业将以向电动汽车过渡为特征。由于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高度自动化,未来几年的销售增长过程也将随着电气化改造带来更多的员工失业问题。”全球汽车行业的转型和萎靡深深影响着业内人士,裁员潮在年底达到顶峰。德国汽车制造商成为此轮裁员的主力军。奥迪表示,到2025年将裁员9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戴姆勒最近也宣布,计划到2022年底在全球裁员至少1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几大汽车公司宣布的裁员人数已经影响到7万多名汽车员工。根据彭博的数据,由于电气化的影响,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将在未来几年内削减超过8万个工作岗位。此外,全球贸易摩擦对汽车行业的打击更加明显。美国高举汽车关税“大旗”,不断威胁对来自欧盟和日本的汽车征收高额关税,成为美国在与欧盟和日本的贸易谈判中最常用的工具。关税“大棒”一旦挥舞,将进一步恶化本已疲软的汽车产业。速度时代全球汽车产业的密集变化令人眼花缭乱:那些曾经只仰望的巨型汽车公司轰然倒塌,曾经的竞争对手突然“闪婚”,领先的技术和企业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如何在这样的变革中找到新的机遇,找到新的路径,成为全球汽车企业的考题。在这场全球大考中,中国汽车企业如果能抓住机遇,实现“换道超车”不是梦。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全球车市低迷,数据下滑是必然现象。但是,中国绝不是一个只有经济的巨大市场。事实上,它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高地和汽车工业的中心,是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真正支点。正如专家所言,在中国市场,销量带来的竞争力正在成为一种褪色的东西,许多巨大的技术因素是中国市场空间的最新构成。这些都是值得汽车行业深入解读的优势,也是中国市场独有的优势。汽车企业只有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中国市场,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汽车企业有先天优势,因为他们背靠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特有的韧性值得我们学习……深入分析。本期《经济参考报》汽车专刊的年终报道,将从全球视角,让各大老牌跨国车企和中国车企在同一个“压力测试”中进行比较。《全球汽车企业密集联姻迎接转型挑战》一书从各大跨国汽车公司频繁并购、合资的现象入手,分析了这种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融合共享技术来提振利润的方式,能否应对汽车市场需求下降、技术转型所需成本高等挑战。《速度时代:吉利新战略布局储备更强全球竞争力》以正在探索国际化新路径的吉利为样本,详细解读汽车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的国际化新路径。在全球车市低迷的背景下,各大车企为了“取暖”,纷纷通过并购成立合资公司。这些合作都是车企希望实现技术互补,拓展新市场,高效开发新车,从而在业内称为“百年一遇”的多变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发展。但在密集的“联姻”中,管理协调性差、导致监管审查、短期效益难以显现等问题。聚光灯下曝光的最新汽车并购案例中不乏老牌车企,可见市场转型压力下的合作需求持续上升。通用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将联手LG化学大规模生产电池单体,并将其应用于公司未来的电动汽车产品中。双方将投资23亿美元组建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双方合并意在布局技术升级。在通用和LG化学的合作框架下还有一个研发协议。基于他们在电池科学领域的深厚积累,他们将共同推动先进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ora)表示:“通用汽车在制造业的优势和LG化学在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相结合,将加速我们迈向纯电动未来的步伐。我们对与LG化学合作开发电池单体技术充满期待,这将有助于通用汽车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玛丽·博拉还表示:“合资公司生产的电池单元将应用于通用汽车未来推出的电动汽车产品,包括计划于2021年秋季发布的纯电动皮卡。”可见通用汽车宏大的电动车产品组合已经逐渐清晰。另一个引起业界关注的大规模合并发生在今年第四季度。法国汽车制造商PSA和意大利裔美国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宣布,他们正在讨论通过持有新公司50%的股权进行合并。双方的合作将创造一个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先公司,有足够的规模、能力和资源来面对汽车行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果双方能够合并成功,新汽车集团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并将改变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年汽车销量可达870万辆,预计新合资公司累计销售额将达1700亿欧元,利润超过100亿欧元。同时,新集团可以覆盖从豪华品牌到轻型商用车的所有类型的车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双方的合并凸显了车企在经营压力下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提振利润的强烈需求,而这样的合并可以更好地应对汽车市场需求的下降和技术改造的高成本。行业内的日系车企原本不愿意结盟,现在却不得不采取合作策略,共同开发新技术来对抗海外竞争对手。例如,丰田今年8月收购了铃木汽车4.9%的股份,以帮助拓展印度和非洲市场,然后在10月份将斯巴鲁的持股比例提高到20%以上。日立和本田也宣布了me……er旗下的四家汽车零部件厂商为了应对新一代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根据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报告,近年来与汽车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公司数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543家,同比增长43%。风险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各大车企合作并购频繁,但与此同时,经济效果、磨合阵痛、监管压力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行业分析师韦克菲尔德(Wakefield)表示,目前来看,这些大型合资企业和M&A的活动在短期内无法带来明显的收益,至少在未来两年内是如此,但当时间延长到10年后,M&A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会看到明显的效果。同时,汽车公司在参与M&A活动时,应受到资本市场监管当局的密切关注。菲亚特克莱斯勒在准备与标致雪铁龙合并时,被监管部门指出在并购初期存在逃税行为,这一隐患可能会给新的并购蒙上阴影。意大利税务部门表示,菲亚特在几年前分阶段收购克莱斯勒时低估了克莱斯勒的价值51亿欧元,这可能会给这家汽车制造商带来巨额罚款。即使是旧账,涉及到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并购参与方的过错会增加交易成本,未来在面对新的并购时也会引起监管部门更加密切的关注。业务伙伴关系建立后,各方还面临人事管理风险。曾经作为合资汽车企业联盟标杆的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也因为高管丑闻改变了合作关系,甚至影响到了各自的业务运营。此前,日产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被曝故意记录报酬金额,并将投资资金和资金用于私人目的。据外媒报道,日产可能面临日本当局高达40亿日元的罚款。受此事件影响,日产和三菱也打算关闭荷兰的日产-三菱BV。此外,戈恩事件引发了日本和法国车企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系列动摇和分歧。从管理理念到发展方向,日队和法方矛盾重重,给很多跨国车企敲响了警钟。未来的严峻形势是,车企为了应对内外部转型的挑战,急于扎堆取暖。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业务重组和人才更迭,另一方面贸易争端环境下汽车市场的不景气加剧。据Forbes.com报道,德国汽车研究中心(CAR)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0年,汽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的全球销量将再次下降。明年,德国和美国的汽车销量将分别减少4%和3%,但中国汽车销量将适度减少1.5%,至2040万辆。CAR预测,低迷的全球汽车销量将在2020年触底,但中国将从此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支撑力量。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预测,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约310万辆,比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下滑还要猛烈,2020年也不会出现反弹,低迷将持续到2021年。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表示,到2020年,全球汽车销售收入不会增加,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21年。“我们预计,激烈的行业竞争、贸易摩擦、庞大的电力生产和R&D成本以及高昂的重组成本等一系列因素将对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率构成巨大压力。”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霍费尔(Ferdinand Dudenhofer)表示,全球汽车销量下降是由关税和相关问题造成的,但这种情况即将结束。CAR预测全球销量将下降5%,至7880万辆……2019年ion汽车,2020年将降至最低水平7800万辆。不过,杜登霍费尔也表示:“未来的汽车行业将以向电动汽车过渡为特征。由于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高度自动化,未来几年的销售增长过程也将随着电气化改造带来更多的员工失业问题。”全球汽车行业的转型和萎靡深深影响着业内人士,裁员潮在年底达到顶峰。德国汽车制造商成为此轮裁员的主力军。奥迪表示,到2025年将裁员9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戴姆勒最近也宣布,计划到2022年底在全球裁员至少1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几大汽车公司宣布的裁员人数已经影响到7万多名汽车员工。根据彭博的数据,由于电气化的影响,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将在未来几年内削减超过8万个工作岗位。此外,全球贸易摩擦对汽车行业的打击更加明显。美国高举汽车关税“大旗”,不断威胁对来自欧盟和日本的汽车征收高额关税,成为美国在与欧盟和日本的贸易谈判中最常用的工具。关税“大棒”一旦挥舞,将进一步恶化本已疲软的汽车产业。

标签:日产三菱标致雪铁龙奥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法雷奥制定2022年目标 现金流增加一倍?

据外媒消息报道,在各大车企疯狂裁员、缩减销量目标时,为适应增速日益放缓的全球汽车市场,制定了财务增长计划,

1900/1/1 0:00:00
美国研发计算模型 配备必要的充电基础设施

据外媒消息报道,共享汽车服务和电动汽车的兴起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也要求城市规划人员和公用事业公司重新考虑。

1900/1/1 0:00:00
全球独角兽500强中国企业占四成 汽车交通领域37家上榜

12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与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BIHU联合发布了《2019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

1900/1/1 0:00:00
比亚迪将推手机NFC车钥匙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消息,华为钱包将携手比亚迪DiLink发布手机NFC车钥匙。据悉,该功能将随比亚迪宋Pro新款车型上线。

1900/1/1 0:00:00
东风和PSA将扩大业务合作 神龙汽车有望引入欧宝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东风汽车集团和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正在扩大双方的业务合作,尽管东风汽车减少了在标致雪铁龙的持股,以帮助这家法国汽车制造商顺利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进行合并。

1900/1/1 0:00:00
“零事故 零排放 零拥堵” 华人运通车路城一体化“智城”系统定义未来出行

华人运通展示全球首个车路城一体化智慧城市5G无人驾驶交通运营样板,为零事故、零排放、零拥堵的未来出行愿景,提供成功实践和完整解决方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