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促组建的联盟,庞大的投资计划,姗姗来迟的产业政策,都有点束之高阁的味道。欧洲人希望赶上下一波电池创新的商业化浪潮。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洗牌,欧洲的胜算很小。德国前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刚刚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11天,她就推动了一项重要决定——她领导的委员会批准了高达32亿美元的锂电池研发项目。七个成员国(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芬兰和瑞典)将被命令完成一个锂电池全产业链的超级项目,包括原材料提取和加工、化学材料的研发、电池和电池组设计、系统集成和回收。当然,大旗是宣传环保,减少碳排放。欧盟委员会在解释这一决定时表示:“电池价值链是欧洲未来的战略价值链,特别是在清洁和低排放的流动性方面。”有人认为这意味着欧盟接受了法国的提议,“戴高乐主义”回归。20世纪8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成为欧洲的显学,“市场原教旨主义”扫除了国家干预。他们还敦促发展中国家放弃市场干预。现在,至少在动力电池领域,发明电池的欧洲人无法走出“大停滞”,不得不重拾产业政策武器,试图通过政策干预重振电池产业。
这背后是电池行业太落后了。大众之前的动力电池战略合作伙伴LG化学给大众挖了个大坑。套路其实很普通。简单来说就是报低价,排挤其他供应商。通过捆绑的方式,将LG集团内其他子公司的液晶屏、仪表盘、散热系统等零部件打包推向大众,迫使后者开放长期供应商。等着大众投入无数的时间和资金成本用LG电池完成适配研发和验证,等着一批车辆计划电池“饥渴”的时候,韩国人淡淡地说:“动力电池涨价了,这是新协议。”大众不得不就范,但心里的隔膜就不要提了。只有主机厂一直从供应商那里压价,从来没有供应商反过来拿大价钱。痛定思痛是靠亚洲电池的锅。联盟和新工厂德国人想通了,开始忙碌起来。今年5月,德国和法国组建了首个电池产业联盟,成员包括欧宝、标致雪铁龙和帅富德(一家法国电池制造商)。这和欧盟的前身——法德煤钢合资企业的前身是一样的。德国要整合欧洲力量,首先想到的是法国人。
4个月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于9月6日宣布,欧洲9国决定成立第二个欧洲电池产业联盟。这九个国家是法国、波兰、意大利、芬兰、比利时、瑞典、斯洛伐克、西班牙和德国。宝马和巴斯夫都是第二联盟的成员。法国总统马克龙之前也预热:“欧洲电动车不能太依赖亚洲电池供应。”当然,如果这句话是德国人说的,可能更有个人色彩。截至2018年底,巴斯夫已在芬兰哈尔亚巴尔塔建立工厂,负责欧洲的电池原材料生产,投资4亿欧元。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19年,巴斯夫在德国勃兰登堡州投资5亿欧元建立电池工厂,主要生产正极材料。
第二个联盟的成员瑞典公司“Northvolt”正争分夺秒地在……以西100公里处建立第一条欧洲拥有的电池和包装生产线ockholm借助日本松下的技术力量。讽刺的是,你需要依靠“相对可靠”的日本人来打破对亚洲的依赖。由于松下与其最大的客户特斯拉有裂痕,欧洲人认为可以利用特斯拉。欧洲全方位落后于欧洲的无奈,暴露了它在电池行业的落后程度。全球现有和规划的电池产能约80%在亚洲,中国占69%,美国占15%,欧盟不到4%。更糟糕的是,在电池的原材料中,亚洲也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矿石生产国。10年来,中国人买下了澳大利亚到南美的大部分矿山,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加工工业和电池工厂。截至2019年4月,中国拥有全球60%的锂矿产,而美国却出奇的不到1%。欧洲的数据没有公布,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美国和欧洲对此感到担忧。两者都制定了全新的能源政策,开发了自己的原材料。美国可以寻找加拿大和当地的资源,但欧洲的环境法规定了锂矿的开发。可惜欧洲没有大规模的锂矿,即使有,欧洲人也没有让锂矿运转起来的经验。欧盟找到了与巴西人的合作,里约项目就是其中之一,但预计要到10年后才能投产。我们也祈祷喜欢晒太阳的巴西人能表现出中国的凶残。由于速度慢,欧洲汽车制造商认为最好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然后运输到当地的汽车制造商。欧洲人这么做已经很久了。近年来,欧洲公司在中国的电池投资是中国的10倍以上。但是,无论是他们向亚洲采购,还是亚洲制造商在当地生产,欧盟都无法控制(大众含泪同意)。在欧洲战场,欧盟刚刚定下局部基调,而亚洲电池厂商已经展开“西进运动”。他们在欧洲建立了新工厂,扩大了生产能力。中国、日本和韩国将在欧洲与欧洲本土电池制造商展开竞争。2018年,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图林根州政府签署了投资协议。前者在后者的厂址建立了电池生产基地。
刚才提到的“北伏”获得了西门子和ABB的巨额投资,规划产能达到了32GWh。欧洲人希望这家瑞典公司成为欧洲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大众也及时跟进。10月,大众宣布以9亿欧元与“北方伏特”成立合资公司,占股20%。宝马在大众之前也是如此。为了减少对亚洲供应商的依赖,欧洲汽车制造商为偿还合同付出了巨大努力。德国政府在背后提供资金支持。6月,德国宣布提供10亿欧元资金支持,以确保新能源电池的供应。大众、宝马、valta(德国电池制造商)都在申请名单中。欧洲人希望经过这一切,在2030年,欧洲电池行业占据全球30%的份额。然而,20年间,全球对动力电池的投资高达1.2万亿美元。德国人10亿欧元不到一点,想干大事。欧洲的胜算在于洗牌。现在,全球电气化趋势不可逆转。拥有1300万员工的欧洲车企必须大量裁员。作为电动车的高价值,电池已经被亚洲人掌握。自从汽车发明以来,欧洲人第一次尝到了落后的滋味。在亚洲,锂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高度成熟的产业集群,从上层建筑到底层积累,可以迅速转化为价值输出和成本优势。成熟的行业从来没有说过存在。
< img alt = "大众、宝马、世纪、标致、特斯拉"=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34316413492/7 . jpg "/>
欧洲电池行业在人才、技术积累、原材料供应甚至产业链结构方面都比较落后。对欧盟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欧盟内部人士指出,电池行业必须避免重蹈光伏行业的覆辙。欧洲习惯于将其竞争劣势归咎于亚洲国家采取的慷慨补贴和银行贷款。但是,未来如果欧洲的亚洲电池厂商的企业打败了欧盟的本土电池厂商,欧洲还能靠补贴吗?仓促组建的联盟,庞大的投资计划,姗姗来迟的产业政策,都有点束之高阁的味道。欧洲人希望赶上下一波电池创新的商业化浪潮。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洗牌,欧洲的胜算很小。
仓促组建的联盟,庞大的投资计划,姗姗来迟的产业政策,都有点束之高阁的味道。欧洲人希望赶上下一波电池创新的商业化浪潮。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洗牌,欧洲的胜算很小。德国前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刚刚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11天,她就推动了一项重要决定——她领导的委员会批准了高达32亿美元的锂电池研发项目。七个成员国(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芬兰和瑞典)将被命令完成一个锂电池全产业链的超级项目,包括原材料提取和加工、化学材料的研发、电池和电池组设计、系统集成和回收。当然,大旗是宣传环保,减少碳排放。欧盟委员会在解释这一决定时表示:“电池价值链是欧洲未来的战略价值链,特别是在清洁和低排放的流动性方面。”有人认为这意味着欧盟接受了法国的提议,“戴高乐主义”回归。20世纪8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成为欧洲的显学,“市场原教旨主义”扫除了国家干预。他们还敦促发展中国家放弃市场干预。现在,至少在动力电池领域,发明电池的欧洲人无法走出“大停滞”,不得不重拾产业政策武器,试图通过政策干预重振电池产业。
这背后是电池行业太落后了。大众之前的动力电池战略合作伙伴LG化学给大众挖了个大坑。套路其实很普通。简单来说就是报低价,排挤其他供应商。通过捆绑的方式,将LG集团内其他子公司的液晶屏、仪表盘、散热系统等零部件打包推向大众,迫使后者开放长期供应商。等着大众投入无数的时间和资金成本用LG电池完成适配研发和验证,等着一批车辆计划电池“饥渴”的时候,韩国人淡淡地说:“动力电池涨价了,这是新协议。”大众不得不就范,但心里的隔膜就不要提了。只有主机厂一直从供应商那里压价,从来没有供应商反过来拿大价钱。痛定思痛是靠亚洲电池的锅。联盟和新工厂德国人想通了,开始忙碌起来。今年5月,德国和法国组建了首个电池产业联盟,成员包括欧宝、标致雪铁龙和帅富德(一家法国电池制造商)。这和欧盟的前身——法德煤钢合资企业的前身是一样的。德国要整合欧洲力量,首先想到的是法国人。
4个月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于9月6日宣布,欧洲9国决定成立第二个欧洲电池产业联盟。这九个国家是法国、波兰、意大利、芬兰、比利时、瑞典、斯洛伐克、Sp……n和德国。宝马和巴斯夫都是第二联盟的成员。法国总统马克龙之前也预热:“欧洲电动车不能太依赖亚洲电池供应。”当然,如果这句话是德国人说的,可能更有个人色彩。截至2018年底,巴斯夫已在芬兰哈尔亚巴尔塔建立工厂,负责欧洲的电池原材料生产,投资4亿欧元。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19年,巴斯夫在德国勃兰登堡州投资5亿欧元建立电池工厂,主要生产正极材料。
第二个联盟的成员瑞典公司“Northvolt”正在争分夺秒,借助日本松下的技术力量,在斯德哥尔摩以西100公里处建立第一条欧洲拥有的电池和包装生产线。讽刺的是,你需要依靠“相对可靠”的日本人来打破对亚洲的依赖。由于松下与其最大的客户特斯拉有裂痕,欧洲人认为可以利用特斯拉。欧洲全方位落后于欧洲的无奈,暴露了它在电池行业的落后程度。全球现有和规划的电池产能约80%在亚洲,中国占69%,美国占15%,欧盟不到4%。更糟糕的是,在电池的原材料中,亚洲也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矿石生产国。10年来,中国人买下了澳大利亚到南美的大部分矿山,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加工工业和电池工厂。截至2019年4月,中国拥有全球60%的锂矿产,而美国却出奇的不到1%。欧洲的数据没有公布,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美国和欧洲对此感到担忧。两者都制定了全新的能源政策,开发了自己的原材料。美国可以寻找加拿大和当地的资源,但欧洲的环境法规定了锂矿的开发。可惜欧洲没有大规模的锂矿,即使有,欧洲人也没有让锂矿运转起来的经验。欧盟找到了与巴西人的合作,里约项目就是其中之一,但预计要到10年后才能投产。我们也祈祷喜欢晒太阳的巴西人能表现出中国的凶残。由于速度慢,欧洲汽车制造商认为最好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然后运输到当地的汽车制造商。欧洲人这么做已经很久了。近年来,欧洲公司在中国的电池投资是中国的10倍以上。但是,无论是他们向亚洲采购,还是亚洲制造商在当地生产,欧盟都无法控制(大众含泪同意)。在欧洲战场,欧盟刚刚定下局部基调,而亚洲电池厂商已经展开“西进运动”。他们在欧洲建立了新工厂,扩大了生产能力。中国、日本和韩国将在欧洲与欧洲本土电池制造商展开竞争。2018年,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图林根州政府签署了投资协议。前者在后者的厂址建立了电池生产基地。
刚才提到的“北伏”获得了西门子和ABB的巨额投资,规划产能达到了32GWh。欧洲人希望这家瑞典公司成为欧洲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大众也及时跟进。10月,大众宣布以9亿欧元与“北方伏特”成立合资公司,占股20%。宝马在大众之前也是如此。为了减少对亚洲供应商的依赖,欧洲汽车制造商为偿还合同付出了巨大努力。德国政府在背后提供资金支持。6月,德国宣布提供10亿欧元资金支持,以确保新能源电池的供应。大众、宝马和瓦尔塔(德国电池制造商)都榜上有名……应用程序列表。欧洲人希望经过这一切,在2030年,欧洲电池行业占据全球30%的份额。然而,20年间,全球对动力电池的投资高达1.2万亿美元。德国人10亿欧元不到一点,想干大事。欧洲的胜算在于洗牌。现在,全球电气化趋势不可逆转。拥有1300万员工的欧洲车企必须大量裁员。作为电动车的高价值,电池已经被亚洲人掌握。自从汽车发明以来,欧洲人第一次尝到了落后的滋味。在亚洲,锂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高度成熟的产业集群,从上层建筑到底层积累,可以迅速转化为价值输出和成本优势。成熟的行业从来没有说过存在。
欧洲电池行业在人才、技术积累、原材料供应甚至产业链结构方面都比较落后。对欧盟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欧盟内部人士指出,电池行业必须避免重蹈光伏行业的覆辙。欧洲习惯于将其竞争劣势归咎于亚洲国家采取的慷慨补贴和银行贷款。但是,未来如果欧洲的亚洲电池厂商的企业打败了欧盟的本土电池厂商,欧洲还能靠补贴吗?仓促组建的联盟,庞大的投资计划,姗姗来迟的产业政策,都有点束之高阁的味道。欧洲人希望赶上下一波电池创新的商业化浪潮。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洗牌,欧洲的胜算很小。
标签:大众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恢复加征关税。自2019年12月15日12时01分起,执行上述事项,加征税率525不等。
1900/1/1 0:00:00会、展、奖三位一体铸就中国国际锂电池行业顶级盛会,BTF上海电池展6月你来吗?第一部分、主题会议上海国际锂电新能源技术大会暨展览会(英文简称:BTF)是由启扬会展主办,相关协会,
1900/1/1 0:00:00匆忙组建的联盟、大额投资计划、姗姗来迟的产业政策,怎么看都有点赶鸭子上架。欧洲人则希望,赶上下一波电池创新的商业化。也就是说,如果技术上不洗牌,欧洲胜算很小。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戴姆勒官网)据外媒报道,12月12日,芬兰电信设备制造商诺基亚表示,该公司已经与德国车辆制造商戴姆勒,以及其他一些汽车配件供应商达成协议,
1900/1/1 0:00:00据外媒消息报道,专家Nexperia采用硅基氮化镓(GaNonSilicon)技术,推出第一款大功率GaN场效应晶体管。
1900/1/1 0:00:0012月11日晚,一汽轿车发布公告,公司将持有位于长春市经开区资产进行公开挂牌转让,受让方长春智晟冲压件模具有限公司最终以8120万元成交。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