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车内社交方式是什么?目前业内没有定论。但是让我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车载系统上,安装了一个社交产品,可以是微信,也可以是其他app。有一天,我约了四个朋友出去玩。因为只有一辆车,我需要他们给我发一个位置,然后一个一个去接他们。出发前一天,他们分别给我手机APP发了位置信息。第二天,我上车登录社交APP,它自动弹出朋友发给我的位置,问我会不会导航。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然后它可以在四个位置的基础上选择最佳路线来接他们。接完他们,我们开车到了高速路口。通过APP集成的高速公路支付功能,我们没有排队,从高速公路路口轻松进入。在整个驾驶阶段,我可以通过语音回复工作和其他朋友发来的消息。好的一点是,虽然我收到的消息是语音播放的,但是因为特殊的技术,只有驾驶座可以听到,我的隐私不会被泄露。此外,在车上,我还可以和朋友自由地进行表情包,甚至可以浏览他们的朋友圈,看看最新动态。
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考虑到驾驶场景的特殊性,即便是已经在手机社交领域占据强势地位、被视为未来汽车上“杀手级”应用的微信,也不得不做减法,即取消所有附加功能,只保留原有的社交需求,如收发信息、语音通话等。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社交已经成为一个有真实市场需求的场景。根据J.D. Power的《2018年中国消费者汽车体验与偏好调查报告》,50.6%的消费者希望在智能汽车系统中安装通讯社交应用。真实的市场需求,让车企、造车新势力、科技公司都蠢蠢欲动。毕竟这是继PC和移动之后增量最大的市场,市场格局尚未确定。虽然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但目前市场上真正发布的车载社交产品只有三款,如腾讯微信车载版、阿里SAIC推出的斑马网络、造车新势力推出的威马汽车。从传统的PC端,到移动端,再到现在的车机端,相比新玩家的进入,其实最大的看点还是腾讯和阿里的社交之战。业内人士都知道,无论是PC时代还是移动时代,阿里都想在社交领域打造自己的产品体系,但都以失败告终。不过,在汽车方面,阿里依靠SAIC,其汽车系统的覆盖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有了前期的布局,能否颠覆微信在汽车社交的主导地位,值得期待。腾讯是如何主导传统社交的?说到社交,离不开腾讯。QQ和微信都是目前人们最重要的社交产品。无数后来者想要挑战腾讯的社会地位,包括阿里、网易、小米等众多知名互联网公司,但都以失败告终。腾讯之所以能够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对市场环境和机遇的把握,无论是PC还是移动,都抓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在于腾讯率先打造的强社交、强内容的生态系统。强社交让用户觉得如果我不用他的产品,我就联系不到别人。强内容让用户更加关注社交产品的内容,从而增加用户粘性。业内人士都知道,腾讯成立于1998年,当时的主要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第二年,腾讯模仿当时的国际聊天工具ICQ,开发了OICQBeta 1。2000年,OICQ更名为QQ,其企鹅形象和滴滴滴滴专属语音可以说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其实在QQ崛起的时代,它并不是一家独大,甚至可以说是四面楚歌。据了解,当时最著名的聊天室是新浪和Ne……日月光。高峰时,网易聊天室的一个房间里有上万人在线。而QQ在2002年创新推出的QQ群,可以查看聊天记录、自定义好友姓名、绑定好友、绑定摄像头、在云服务器存储手机通讯录等功能,让QQ迅速转型为真正的社交网络平台,也让早期的陌生人关系转变为真正的用户关系。
2003年后,QQ推出了QQ秀图片、群相册、QQ空间等功能,不断深化和满足用户潜在的社交需求。这也保持了它的高人气。在那一年,它的用户注册已经超过2亿。QQ用户的积累和构建的强大社交关系,为社交地位的根基打造了腾讯之后的第一道防线。事实上,腾讯QQ的高速发展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启蒙时期。2000年底,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移动梦网。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提出了无线的概念。2010年以后,我看到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阶段。同时,2011-2012年,宽带中国战略全面启动。基于这样的背景,2011年1月21日,腾讯正式推出微信。在此之前,小米已经率先推出了米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开始微信不做米聊,是因为米聊增加了对讲机功能,导致其用户猛增100万,从而拉开了与微信的差距。然而,在此之后,微信的在线语音功能迎来了用户数量的井喷式增长。2011年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彻底扭转败局,日新增用户突破10万。与此同时,微信也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QQ来指导微信。到2013年,微信彻底打败了米聊,确立了在社交领域的地位。
基于手机通讯录和QQ用户数的强大社交关系,微信完全成为了又一个成功的社交产品。甚至有人说,那时候有人买智能机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用微信,他们的功能机不支持微信。由此也可以看出腾讯通过强社交在社交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但腾讯如果单纯停留在最初的社交需求,也不会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无论是QQ还是微信,其配套功能和相关内容输出都足以满足用户的其他社交属性和对内容的需求。比如在QQ和微信上,有QQ Watch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平台,其内容输出可以满足用户对新闻娱乐八卦的日常需求,甚至腾讯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也成为了自媒体崛起的主要平台。此外,基于QQ号和微信号,可以一键登录腾讯海量内容平台,如QQ音乐、腾讯视频、QQ阅读、腾讯新闻等。即使是和腾讯合作的第三方平台,也可以通过微信号一键登录。目前,腾讯的内容生态几乎可以说涵盖了人们消费和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毋庸置疑,强大的社交和强大的内容生态让腾讯稳固了社交之王的地位。然而,腾讯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来自行业的挑战此起彼伏,尤其是来自阿里。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腾讯没有做电商的基因,阿里没有做社交的基因。但后者从未放弃社交。早在PC时代,阿里就已经意识到社交的重要性。所以基于淘宝,阿里旺旺成了客户端。阿里旺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但其致命的地方在于使用场景的特殊性,即它是买卖双方实时沟通的临时工具。一旦交易结束,双方的沟通自然会中断。不能转化为真实社交的产品,在QQ面前自然没有胜算。2013年,当移动社交兴起,微信打败米聊收拾残局的时候,阿里宣布要……推移动社交工具“来往”,马云甚至亲自为其站台推广。但即使产品功能多针对微信,由于阿里的电商基因,吸引最多的,却不是真正的普通用户,其结局自然不言而喻。此后,阿里巴巴也在支付宝上推出了“圈子”功能,但在多张大尺度照片引发轩然大波后,被迫停止了业务发展。
看到To C领域的社交已经无望,毕竟腾讯的社交地位已经奠定,于是阿里转向To B做社交,开发了这款产品,并将其转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其实从产品功能上来说,也不能完全称之为社交产品,更偏向于服务。但也正是基于这个产品,阿里尝到了社交的甜头。在汽车领域,BAT三大巨头都在围绕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深度布局。百度的核心是自动驾驶,阿里在车载系统,腾讯在上层应用。接着,尝到社交甜头的阿里先于腾讯进入汽车领域。他能洗去传统社交的耻辱吗?相比移动社交产品功能的多样性,车载社交产品相对单一。毕竟整个产品的逻辑是不一样的。一方面,驾驶场景对驾驶员的注意力有天然的要求,关系到驾驶安全。所有企业在设计产品时都必须谨慎。另一方面,车载社交工具需要一个基础的操作系统或平台来实现,但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车内提供成熟的跨平台解决方案。换句话说,目前所有企业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相关解决方案,要像今天的手机一样在汽车上实现统一的操作系统,整合相关应用,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目前市面上发布的三款社交产品,基本上都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交功能,即收发信息和语音通话。但相比威马汽车的突然进入,腾讯和阿里在汽车社交领域的布局可以说是更加自然。就腾讯微信而言,基于其在移动社交领域的积累和布局,可以说很多车企都希望自己能上车。甚至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打着微信旗号的车联网平台。但马花藤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现在一些车企的车联网中携带的信息是不规范的,没有微信的授权。”车企希望正版微信能上车,一方面是满足用户真实的社交需求,另一方面是希望它能成为自己的爆款产品,从而形成特殊的竞争优势。对于腾讯来说,除了满足各种需求,微信在移动社交领域的发展已经到了天花板,但汽车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可以有效满足腾讯未来的发展需求。基于此,今年8月,在重庆智博会上,腾讯联手长安正式演示了微信车机版的使用。其中,通过语音交互,用户可以向好友发送和接收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进行语音通话。
除了语音交互,腾讯还将车载微信版与车身硬件连接起来,方向盘上有专用的微信按键,可以一键收发消息和语音通话。对于微信上车,外界可能会认为腾讯是在再造一个基于车载场景的生态系统。但实际上,车云在与吴彤车协相关负责人沟通时表示,腾讯并不是想在车上再造一个微信,而是基于手机微信现有的生态系统,连接车端,相当于在车内打造一个符合驾驶场景的电脑版微信。基于此,不难看出,腾讯在车载社交的布局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如上所述,在移动社交时代,基于强大核心竞争力的so……al互动和强大的内容,腾讯微信在用户数量和产品的生态系统方面已经遥遥领先。所以微信一上车,就不需要担心用户和内容生态。其移动社交领域的用户是其汽车社交场景的天然用户群体。同时,基于微信天然的超级账号体系,腾讯还可以开放其在车内的海量内容平台,基于微信账号,可以实现一键登录。相比较而言,由于在传统社交领域的失败,阿里在汽车社交领域并不具备天然优势。尽管如此,它仍有与微信抗衡的力量。2015年,阿里巴巴和SAIC各出资50%成立斑马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已经开发出一套完整的车载OS系统,并安装在SAIC旗下的品牌车型上,尤其是SAIC荣威,几乎可以算是汽车领域智能汽车的典型代表。所以阿里可以通过车载OS对车内社交产品进行深度定制。同时,由于与SAIC的深度绑定,其汽车产品也达到了一个数量级。在目前车企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车系的承载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户的数量。今年8月,SAIC和阿里在斑马网络的股份上再次明确分权,阿里持有绝对控股优势,可以说是分道扬镳了。SAIC旗下的一些品牌也转向了其他车联网系统。真正的车内社交方式是什么?目前业内没有定论。但是让我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车载系统上,安装了一个社交产品,可以是微信,也可以是其他app。有一天,我约了四个朋友出去玩。因为只有一辆车,我需要他们给我发一个位置,然后一个一个去接他们。出发前一天,他们分别给我手机APP发了位置信息。第二天,我上车登录社交APP,它自动弹出朋友发给我的位置,问我会不会导航。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然后它可以在四个位置的基础上选择最佳路线来接他们。接完他们,我们开车到了高速路口。通过APP集成的高速公路支付功能,我们没有排队,从高速公路路口轻松进入。在整个驾驶阶段,我可以通过语音回复工作和其他朋友发来的消息。好的一点是,虽然我收到的消息是语音播放的,但是因为特殊的技术,只有驾驶座可以听到,我的隐私不会被泄露。此外,在车上,我还可以和朋友自由地进行表情包,甚至可以浏览他们的朋友圈,看看最新动态。
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考虑到驾驶场景的特殊性,即便是已经在手机社交领域占据强势地位、被视为未来汽车上“杀手级”应用的微信,也不得不做减法,即取消所有附加功能,只保留原有的社交需求,如收发信息、语音通话等。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社交已经成为一个有真实市场需求的场景。根据J.D. Power的《2018年中国消费者汽车体验与偏好调查报告》,50.6%的消费者希望在智能汽车系统中安装通讯社交应用。真实的市场需求,让车企、造车新势力、科技公司都蠢蠢欲动。毕竟这是继PC和移动之后增量最大的市场,市场格局尚未确定。虽然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但目前市场上真正发布的车载社交产品只有三款,如腾讯微信车载版、阿里SAIC推出的斑马网络、造车新势力推出的威马汽车。从传统的PC端,到移动端,再到现在的车机端,相比新玩家的进入,其实最大的看点还是腾讯和阿里的社交之战。业内人士都知道,无论是PC时代还是移动时代,阿里都想在社交领域打造自己的产品体系,但都以失败告终。然而,在汽车方面,阿里依靠SAIC,其汽车系统的覆盖范围已经达到……ed到了一定程度。有了前期的布局,能否颠覆微信在汽车社交的主导地位,值得期待。腾讯是如何主导传统社交的?说到社交,离不开腾讯。QQ和微信都是目前人们最重要的社交产品。无数后来者想要挑战腾讯的社会地位,包括阿里、网易、小米等众多知名互联网公司,但都以失败告终。腾讯之所以能够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对市场环境和机遇的把握,无论是PC还是移动,都抓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在于腾讯率先打造的强社交、强内容的生态系统。强社交让用户觉得如果我不用他的产品,我就联系不到别人。强内容让用户更加关注社交产品的内容,从而增加用户粘性。业内人士都知道,腾讯成立于1998年,当时的主要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第二年,腾讯模仿当时的国际聊天工具ICQ,开发了OICQBeta 1。2000年,OICQ更名为QQ,其企鹅形象和滴滴滴滴专属语音可以说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其实在QQ崛起的时代,它并不是一家独大,甚至可以说是四面楚歌。据了解,当时最著名的聊天室是新浪和网易。高峰时,网易聊天室的一个房间里有上万人在线。而QQ在2002年创新推出的QQ群,可以查看聊天记录、自定义好友姓名、绑定好友、绑定摄像头、在云服务器存储手机通讯录等功能,让QQ迅速转型为真正的社交网络平台,也让早期的陌生人关系转变为真正的用户关系。
2003年后,QQ推出了QQ秀图片、群相册、QQ空间等功能,不断深化和满足用户潜在的社交需求。这也保持了它的高人气。在那一年,它的用户注册已经超过2亿。QQ用户的积累和构建的强大社交关系,为社交地位的根基打造了腾讯之后的第一道防线。事实上,腾讯QQ的高速发展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启蒙时期。2000年底,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移动梦网。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提出了无线的概念。2010年以后,我看到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阶段。同时,2011-2012年,宽带中国战略全面启动。基于这样的背景,2011年1月21日,腾讯正式推出微信。在此之前,小米已经率先推出了米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开始微信不做米聊,是因为米聊增加了对讲机功能,导致其用户猛增100万,从而拉开了与微信的差距。然而,在此之后,微信的在线语音功能迎来了用户数量的井喷式增长。2011年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彻底扭转败局,日新增用户突破10万。与此同时,微信也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QQ来指导微信。到2013年,微信彻底打败了米聊,确立了在社交领域的地位。
基于手机通讯录和QQ用户数的强大社交关系,微信完全成为了又一个成功的社交产品。甚至有人说,那时候有人买智能机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用微信,他们的功能机不支持微信。由此也可以看出腾讯通过强社交在社交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但腾讯如果单纯停留在最初的社交需求,也不会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无论是QQ还是微信,其配套功能和相关内容输出都足以满足用户的其他社交属性和对内容的需求。比如在QQ和微信上,有QQ看点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平台,其内容输出可以满足用户对新闻娱乐gossi的日常需求……甚至腾讯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也成为了自媒体崛起的主要平台。此外,基于QQ号和微信号,可以一键登录腾讯海量内容平台,如QQ音乐、腾讯视频、QQ阅读、腾讯新闻等。即使是和腾讯合作的第三方平台,也可以通过微信号一键登录。目前,腾讯的内容生态几乎可以说涵盖了人们消费和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毋庸置疑,强大的社交和强大的内容生态让腾讯稳固了社交之王的地位。然而,腾讯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来自行业的挑战此起彼伏,尤其是来自阿里。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腾讯没有做电商的基因,阿里没有做社交的基因。但后者从未放弃社交。早在PC时代,阿里就已经意识到社交的重要性。所以基于淘宝,阿里旺旺成了客户端。阿里旺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但其致命的地方在于使用场景的特殊性,即它是买卖双方实时沟通的临时工具。一旦交易结束,双方的沟通自然会中断。不能转化为真实社交的产品,在QQ面前自然没有胜算。2013年,在移动社交方兴未艾,微信已经打败米聊收拾残局的时候,阿里宣布要推移动社交工具“来往”,马云甚至亲自为其站台推广。但即使产品功能多针对微信,由于阿里的电商基因,吸引最多的,却不是真正的普通用户,其结局自然不言而喻。此后,阿里巴巴也在支付宝上推出了“圈子”功能,但在多张大尺度照片引发轩然大波后,被迫停止了业务发展。
看到To C领域的社交已经无望,毕竟腾讯的社交地位已经奠定,于是阿里转向To B做社交,开发了这款产品,并将其转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其实从产品功能上来说,也不能完全称之为社交产品,更偏向于服务。但也正是基于这个产品,阿里尝到了社交的甜头。在汽车领域,BAT三大巨头都在围绕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深度布局。百度的核心是自动驾驶,阿里在车载系统,腾讯在上层应用。接着,尝到社交甜头的阿里先于腾讯进入汽车领域。他能洗去传统社交的耻辱吗?相比移动社交产品功能的多样性,车载社交产品相对单一。毕竟整个产品的逻辑是不一样的。一方面,驾驶场景对驾驶员的注意力有天然的要求,关系到驾驶安全。所有企业在设计产品时都必须谨慎。另一方面,车载社交工具需要一个基础的操作系统或平台来实现,但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车内提供成熟的跨平台解决方案。换句话说,目前所有企业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相关解决方案,要像今天的手机一样在汽车上实现统一的操作系统,整合相关应用,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目前市面上发布的三款社交产品,基本上都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交功能,即收发信息和语音通话。但相比威马汽车的突然进入,腾讯和阿里在汽车社交领域的布局可以说是更加自然。就腾讯微信而言,基于其在移动社交领域的积累和布局,可以说很多车企都希望自己能上车。甚至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打着微信旗号的车联网平台。但马花藤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现在一些车企的车联网中携带的信息是不规范的,没有微信的授权。”车企希望正版微信能上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用户真实的社交需求,另一方面是希望它能成为自己的爆款……产品,从而形成特殊的竞争优势。对于腾讯来说,除了满足各种需求,微信在移动社交领域的发展已经到了天花板,但汽车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可以有效满足腾讯未来的发展需求。基于此,今年8月,在重庆智博会上,腾讯联手长安正式演示了微信车机版的使用。其中,通过语音交互,用户可以向好友发送和接收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进行语音通话。
除了语音交互,腾讯还将车载微信版与车身硬件连接起来,方向盘上有专用的微信按键,可以一键收发消息和语音通话。对于微信上车,外界可能会认为腾讯是在再造一个基于车载场景的生态系统。但实际上,车云在与吴彤车协相关负责人沟通时表示,腾讯并不是想在车上再造一个微信,而是基于手机微信现有的生态系统,连接车端,相当于在车内打造一个符合驾驶场景的电脑版微信。基于此,不难看出,腾讯在车载社交的布局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如前所述,在移动社交时代,基于强社交、强内容的核心竞争力,腾讯微信在用户数量和产品的生态圈方面已经遥遥领先。所以微信一上车,就不需要担心用户和内容生态。其移动社交领域的用户是其汽车社交场景的天然用户群体。同时,基于微信天然的超级账号体系,腾讯还可以开放其在车内的海量内容平台,基于微信账号,可以实现一键登录。相比较而言,由于在传统社交领域的失败,阿里在汽车社交领域并不具备天然优势。尽管如此,它仍有与微信抗衡的力量。2015年,阿里巴巴和SAIC各出资50%成立斑马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已经开发出一套完整的车载OS系统,并安装在SAIC旗下的品牌车型上,尤其是SAIC荣威,几乎可以算是汽车领域智能汽车的典型代表。所以阿里可以通过车载OS对车内社交产品进行深度定制。同时,由于与SAIC的深度绑定,其汽车产品也达到了一个数量级。在目前车企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车系的承载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户的数量。今年8月,SAIC和阿里在斑马网络的股份上再次明确分权,阿里持有绝对控股优势,可以说是分道扬镳了。SAIC旗下的一些品牌也转向了其他车联网系统。但是,从斑马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已经存在的搭载斑马智能网联系统的汽车数量,还是斑马后期将变得更加开放所寻求的合作伙伴,都将为其带来竞争优势。另外,在产品功能上,真正的车内社交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人能断言真正的车内社交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未来谁能真正开发出创新的产品功能,就像QQ群、微信语音功能一样,谁就可能赢得真正用户的青睐。
0
基于此,有媒体报道称,车信不仅具备基本的社交功能,还具备车友圈功能。通过该功能,用户可以和好友组成车队,不仅可以实时查看对方车辆的位置,还可以群聊。如果这个功能能够实现,对于车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先发竞争优势。新玩家腾讯和阿里的社交之争,从传统PC到移动,再到汽车,从激进创新到不断减法,说明汽车社交前景不错,但很难做好。毋庸置疑,汽车社交市场是一片蓝海,各方都蠢蠢欲动。车企中的造车新势力可以说是最能接受intelli的……由于其互联网造车基因,目前车企之间的nce和联网。威马汽车成为第一个早期采用者。今年10月底,威马汽车向用户推送了活引擎1.3.1版本的OTA升级,其社交平台“WMeet”成为最大亮点。
1
对于这个社交平台,威马汽车将其定位为为智能汽车量身定制的“原生”应用。功能上,“威马”让威马用户率先体验到“手握方向盘”,并伴随基于个人信息定制的“零压力”轻社交。对于推出这样一款轻社交产品,威马汽车表示,不仅是为了满足广大用户在车内的社交需求,更是为了弥补车内智能空间社交数据的关键拼图,进一步构建车主360度数据画像,从而在应用层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OTA升级。除了车企,车联网公司等供应商也跃跃欲试。比如大众和Mobvoi建立的“公益”平台的任务就是提供服务聚合,以应对消费者“定制化出行”中的一系列服务连接。所以平台一定是一种社交形式,其核心是建立连接关系。表面上是服务、数据、应用的开放,实际上是用户自己。其实大众的提问,背靠大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众在车联网领域的布局。此外,车云在测试科大讯飞的飞鱼OS系统时,在其交互界面上看到了车友圈的功能。在相关介绍中,有一条信息是用户在飞鱼OS系统上玩游戏时,讯飞后台比赛成绩的分数会同步到车友汇平台,平台会对用户进行一定积分奖励。从字面上看,平台具有一定的社交基因,但它是基于游戏互动和相关的奖励机制来促进相关的互动交流。随后,车云采访了科大讯飞,但它没有回应该功能的具体信息。不过可以看出,科大讯飞作为目前国内汽车语音市场的龙头企业,对汽车社交也是跃跃欲试。当然,无论是腾讯和阿里对汽车社交的争夺,还是众多新玩家的悄然进入,都不难看出汽车社交之争已经在路上。未来,车载社交领域是否会重回传统社交领域的百家争鸣,腾讯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占据高位,还有待观察。但是,从斑马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已经存在的搭载斑马智能网联系统的汽车数量,还是斑马后期将变得更加开放所寻求的合作伙伴,都将为其带来竞争优势。另外,在产品功能上,真正的车内社交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人能断言真正的车内社交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未来谁能真正开发出创新的产品功能,就像QQ群、微信语音功能一样,谁就可能赢得真正用户的青睐。
0
基于此,有媒体报道称,车信不仅具备基本的社交功能,还具备车友圈功能。通过该功能,用户可以和好友组成车队,不仅可以实时查看对方车辆的位置,还可以群聊。如果这个功能能够实现,对于车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先发竞争优势。新玩家腾讯和阿里的社交之争,从传统PC到移动,再到汽车,从激进创新到不断减法,说明汽车社交前景不错,但很难做好。毋庸置疑,汽车社交市场是一片蓝海,各方都蠢蠢欲动。车企中的造车新势力,可以说是目前车企中最能接受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因为他们的互联网造车基因。威马汽车成为第一个早期采用者。今年10月底,威马汽车向用户推送了活引擎1.3.1版本的OTA升级,其社交平台“WMeet”成为最大high high……1
对于这个社交平台,威马汽车将其定位为为智能汽车量身定制的“原生”应用。功能上,“威马”让威马用户率先体验到“手握方向盘”,并伴随基于个人信息定制的“零压力”轻社交。对于推出这样一款轻社交产品,威马汽车表示,不仅是为了满足广大用户在车内的社交需求,更是为了弥补车内智能空间社交数据的关键拼图,进一步构建车主360度数据画像,从而在应用层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OTA升级。除了车企,车联网公司等供应商也跃跃欲试。比如大众和Mobvoi建立的“公益”平台的任务就是提供服务聚合,以应对消费者“定制化出行”中的一系列服务连接。所以平台一定是一种社交形式,其核心是建立连接关系。表面上是服务、数据、应用的开放,实际上是用户自己。其实大众的提问,背靠大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众在车联网领域的布局。此外,车云在测试科大讯飞的飞鱼OS系统时,在其交互界面上看到了车友圈的功能。在相关介绍中,有一条信息是用户在飞鱼OS系统上玩游戏时,讯飞后台比赛成绩的分数会同步到车友汇平台,平台会对用户进行一定积分奖励。从字面上看,平台具有一定的社交基因,但它是基于游戏互动和相关的奖励机制来促进相关的互动交流。随后,车云采访了科大讯飞,但它没有回应该功能的具体信息。不过可以看出,科大讯飞作为目前国内汽车语音市场的龙头企业,对汽车社交也是跃跃欲试。当然,无论是腾讯和阿里对汽车社交的争夺,还是众多新玩家的悄然进入,都不难看出汽车社交之争已经在路上。未来,车载社交领域是否会重回传统社交领域的百家争鸣,腾讯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占据高位,还有待观察。
日前,我们从外媒获悉,美国电动车初创企业RIVIAN获得了新一轮融资,金额为132亿美元(约926亿元人民币)。据了解,亚马逊与福特是本次融资的主要投资者。
1900/1/1 0:00:00动力电池产业七年一起一落,200余家公司沉浮其中。自201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政策正式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相关的产业链就迎来了高速的发展。
1900/1/1 0:00:0012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经过多年的发展,特斯拉在电动汽车方面已有很大的进展。
1900/1/1 0:00:00图片来自“亿欧网”全自动驾驶,这可能是听起来就足以让人兴奋的科技浪潮之一了。但是,“全自动驾驶”究竟是什么,其定义却一直模糊不清。通常我们所说的自动驾驶,包含了6个等级,L0L5。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如果你居住在一个气温极低的地方,可能会遇到雨刮器和挡风玻璃结冰的问题,而且即使是配备了加热清洗系统的汽车,也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够加热并开始工作。
1900/1/1 0:00:00即便有新车加持,海马汽车仍未见曙光。12月4日,ST海马发布11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1月份共计生产2426辆,同比下跌5739,11月销量为2364辆,同比下跌1022。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