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020年大猜想:吉利与长城会“牵手”吗?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冬至刚过,汽车圈就被一条大新闻刷屏了。12月23日,广汽集团与SAIC在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技术研发、资源协调、投资布局、市场拓展、商业模式创新、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积极探索合作。对于两家在市场竞争中相遇、分属不同地方SASAC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这样的合作并不多见,但此前并无新闻。此事的高度保密性也表明了SAIC和GAC对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视。曾庆红和陈红两位作为世界500强中两家中国车企的掌门人,在冬至共同导演了一场中国品牌家乐的精彩大戏。

Great Wall, Chang 'an, Dongfeng, Lingke, Tesla

官方新闻稿称,双方高层的齐聚,可谓欢声笑语,让外界感受到了中国品牌兄弟在这个冰冻的车市寒冬中的“深情”。作为分别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两家重量级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联恒也在三家央企组成T3联盟后,为中国品牌找到了新的突破路径。在汽车产业转型的高危期,挑战无处不在。中国舰队何时能在惊涛骇浪中凝聚在一起取暖,一直是关注中国企业向上发展的各方所热切期待的。正如PSA与FCA合并一样,SAIC与广汽的战略联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品牌对“携手”期望的强烈期待。SAIC与广汽成功牵手后,2020年还有哪些惊喜值得期待?对我来说,无论是东风、长安、一汽的战略合作,还是SAIC、广汽的战略合作,都还停留在国企层面,民企之间的牵手还处于冷冻状态。让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最值得期待和兴奋的牵手头条新闻应该是吉利和长城未来是否会有交集。

Great Wall, Chang 'an, Dongfeng, Lingke, Tesla

车已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李书福的金句回荡。汽车行业的大变革,中国汽车市场的严冬,让中国品牌集体遭遇“黑暗时刻”,这是不争的事实。中汽协最新产销数据显示,国内乘用车市场已连续17个月下跌,11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5.4%。从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对比中不难发现,中国品牌的份额仍在下降。从2019年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47.8万辆,同比下降16.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9%,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已跌破40%。但外资品牌依然虎视眈眈,全球车市疲软,使得中国车市成为众多外资巨头争夺食物的主战场。拼中国是2020年几乎所有外资品牌的关键词。在传统能源领域,敌强我弱的根本局面并没有完全扭转。在新能源市场,弯道超车更是一句空话。特斯拉FireWire在上海设厂,一直往前开。自主品牌近年来在电动车市场积累的政策红利消失殆尽,特斯拉不断攀升的市值与造车新势力融资枯竭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中国品牌的领军者,吉利和长城这两年已经成为中国品牌杀出重围的中流砥柱,旗下的高端品牌LECK和WEY也在与外资品牌上演激烈的“对决”。随着两家汽车公司坚定地实施全球化战略,李书福和魏建军这两个中国品牌的大腕被全球汽车圈所铭记。吉利和长城在尖叫中成长……论世界舞台上的陆军和中国钢铁军团。

Great Wall, Chang 'an, Dongfeng, Lingke, Tesla

在我看来,如果说东风、长安、一汽的T3联盟是基于SASAC领衔的表面经验,广汽、SAIC是大环境下自我意识的觉醒,那么这两位中国品牌最具硬核实力的头部选手之间的携手,很可能成为穿透外资品牌围剿的锋利“利刃”。那么,如果真的成为现实,李书福和魏建军真的能“同框出现”,实力相当的两家车企能在哪些方面结成战略联盟呢?首先,相对于国内市场的针锋相对,我认为吉利和长城在海外市场的战略协同上有足够的想象空间。魏建军和李书福两位具有全球视野的独立品牌老板,两人都有让世界环游中国的前景,对全球市场的格局感和默契度都很高。“21世纪的品牌属性一定是全球化!未来必须是全球化的。没有国际化,汽车品牌一文不值,从生存的角度无法生存。为了品牌和企业的运营,必须实施全球化战略。“魏建军说,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不是百花齐放的事,而是生死攸关的事。10年前上演“蛇吞象”、收购沃尔沃、去年入股戴姆勒的李书福,已经踏上了实现“全球梦”的道路。他曾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国内汽车市场50%-60%都是国外品牌,而中国在国外市场的份额很低。未来,如何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需要继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汽车的新需求。"

Great Wall, Chang 'an, Dongfeng, Lingke, Tesla

今年是长城国际化的元年。无论是在俄罗斯建厂,还是法兰克福车展喊出的“两年内世界的WEY”,JACK WEY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全球市场更大的空间里与国外品牌展开新一轮的竞争,而凭借沃尔沃的先天优势,李书福和吉利也在加速领克在欧洲市场的全方位布局。无论是长城俄罗斯工厂的产能共享,还是欧洲市场的协同运作,李书福和魏建军可能都有很多可写的。其次,我觉得长城和吉利在新能源领域也有很大的交流合作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方面,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长城早在2017年就加入了国际氢燃料电池汽车协会。根据计划,长城汽车将于2020年推出首款氢燃料汽车平台,2022年推出首款燃料电池车队,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乘用车。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此前表示,WEY品牌将于2022年推出首款氢燃料电池量产车型。吉利在氢燃料方面也有自己的布局。就在今年5月,吉利集团发布了两款新型客车:氢燃料电池客车F12和纯电动城际客车C11。其中F12采用氢燃料电池,加氢10分钟可续航500km。据介绍,氢燃料电池是吉利汽车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发动机”的四大技术途径之一。除了商用车,乘用车领域也在研发氢燃料汽车。李书福和魏建军能否敞开心扉,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上取长补短,抢占氢燃料电池的先发优势,我认为是值得期待的。长城和吉利结成战略联盟,李书福和魏建军一同亮相。在当时,这只是一个美丽而大胆的猜测。但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之间应该会有更多的交集,这可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冬至刚过,汽车圈就被一条大新闻刷屏了。12月23日,广汽集团与SAIC在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技术研发、资源协调、投资布局、市场拓展、商业模式创新、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积极探索合作。对于两家在市场竞争中相遇、分属不同地方SASAC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这样的合作并不多见,但此前并无新闻。此事的高度保密性也表明了SAIC和GAC对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视。曾庆红和陈红两位作为世界500强中两家中国车企的掌门人,在冬至共同导演了一场中国品牌家乐的精彩大戏。

Great Wall, Chang 'an, Dongfeng, Lingke, Tesla

官方新闻稿称,双方高层的齐聚,可谓欢声笑语,让外界感受到了中国品牌兄弟在这个冰冻的车市寒冬中的“深情”。作为分别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两家重量级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连横也找到了新的突破路径……三大央企组成T3联盟后的中国品牌。在汽车产业转型的高危期,挑战无处不在。中国舰队何时能在惊涛骇浪中凝聚在一起取暖,一直是关注中国企业向上发展的各方所热切期待的。正如PSA与FCA合并一样,SAIC与广汽的战略联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品牌对“携手”期望的强烈期待。SAIC与广汽成功牵手后,2020年还有哪些惊喜值得期待?对我来说,无论是东风、长安、一汽的战略合作,还是SAIC、广汽的战略合作,都还停留在国企层面,民企之间的牵手还处于冷冻状态。让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最值得期待和兴奋的牵手头条新闻应该是吉利和长城未来是否会有交集。

Great Wall, Chang 'an, Dongfeng, Lingke, Tesla

车已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李书福的金句回荡。汽车行业的大变革,中国汽车市场的严冬,让中国品牌集体遭遇“黑暗时刻”,这是不争的事实。中汽协最新产销数据显示,国内乘用车市场已连续17个月下跌,11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5.4%。从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对比中不难发现,中国品牌的份额仍在下降。从2019年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47.8万辆,同比下降16.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9%,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已跌破40%。但外资品牌依然虎视眈眈,全球车市疲软,使得中国车市成为众多外资巨头争夺食物的主战场。拼中国是2020年几乎所有外资品牌的关键词。在传统能源领域,敌强我弱的根本局面并没有完全扭转。在新能源市场,弯道超车更是一句空话。特斯拉FireWire在上海设厂,一直往前开。自主品牌近年来在电动车市场积累的政策红利消失殆尽,特斯拉不断攀升的市值与造车新势力融资枯竭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中国品牌的领军者,吉利和长城这两年已经成为中国品牌杀出重围的中流砥柱,旗下的高端品牌LECK和WEY也在与外资品牌上演激烈的“对决”。随着两家汽车公司坚定地实施全球化战略,李书福和魏建军这两个中国品牌的大腕被全球汽车圈所铭记。吉利和长城正在成长为全球舞台上的呐喊铁军和中国钢铁军团。

Great Wall, Chang 'an, Dongfeng, Lingke, Tesla

在我看来,如果说东风、长安、一汽的T3联盟是基于SASAC领衔的表面经验,广汽、SAIC是大环境下自我意识的觉醒,那么这两位中国品牌最具硬核实力的头部选手之间的携手,很可能成为穿透外资品牌围剿的锋利“利刃”。那么,如果真的成为现实,李书福和魏建军真的能“同框出现”,实力相当的两家车企能在哪些方面结成战略联盟呢?首先,相对于国内市场的针锋相对,我认为吉利和长城在海外市场的战略协同上有足够的想象空间。魏建军和李书福两位具有全球视野的独立品牌老板,两人都有让世界环游中国的前景,对全球市场的格局感和默契度都很高。“21世纪的品牌属性一定是全球化!未来必须是全球化的。没有国际化,汽车品牌一文不值,从生存的角度无法生存。为了品牌和企业的运营,必须实施全球化战略。“魏建军说,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不是百花齐放的事,而是生死攸关的事。10年前上演“蛇吞象”、收购沃尔沃、去年入股戴姆勒的李书福,已经踏上了实现“全球梦”的道路。他曾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国内汽车市场50%-60%都是国外品牌,而中国在国外市场的份额很低。未来,如何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需要继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汽车的新需求。"

Great Wall, Chang 'an, Dongfeng, Lingke, Tesla

今年是长城国际化的元年。无论是在俄罗斯建厂,还是法兰克福车展喊出的“两年内世界的WEY”,JACK WEY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全球市场更大的空间里与国外品牌展开新一轮的竞争,而凭借沃尔沃的先天优势,李书福和吉利也在加速领克在欧洲市场的全方位布局。无论是长城俄罗斯工厂的产能共享,还是欧洲市场的协同运作,李书福和魏建军可能都有很多可写的。其次,我觉得长城和吉利在新能源领域也有很大的交流合作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方面,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长城早在2017年就加入了国际氢燃料电池汽车协会。根据计划,长城汽车将于2020年推出首款氢燃料汽车平台,2022年推出首款燃料电池车队,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乘用车。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此前表示,WEY品牌将于2022年推出首款氢燃料电池量产车型。吉利在氢燃料方面也有自己的布局。就在今年5月,吉利集团发布了两款新型客车:氢燃料电池客车F12和纯电动城际客车C11。其中F12采用氢燃料电池,加氢10分钟可续航500km。据介绍,氢燃料电池是吉利汽车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发动机”的四大技术途径之一。除了商用车,乘用车领域也在研发氢燃料汽车。李书福和魏建军能否敞开心扉,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上取长补短,抢占氢燃料电池的先发优势,我认为是值得期待的。长城和吉利结成战略联盟,李书福和魏建军一同亮相。在当时,这只是一个美丽而大胆的猜测。但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之间应该会有更多的交集,这可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标签:长城长安东风领克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帮乘客脱离危险环境 曝RIVIAN新专利

日前,国外电动车初创企业RIVIAN申请了一份专利,该专利旨在通过车载传感器对于环境的判断以及自动驾驶技术,保护车内乘客免受所处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伤害。

1900/1/1 0:00:00
特斯拉新系统能识别红绿灯和停车标志了

此前,马斯克曾于社交媒体上表示,将在圣诞节前夕为特斯拉车主推出完全自动驾驶的预览版(FSDsneakpreview)。

1900/1/1 0:00:00
ACSS2020: 自动驾驶时代和ISO / SAE 21434法规下的安全车辆开发流程

没有247的连接性,这些天几乎不可能售出新车。在线连接是舒适选择和现代旅行服务的重要推动力。可悲的是,从安全角度来看,他们充满了风险。系统地评估风险使您可以识别对联网汽车构成的潜在威胁。

1900/1/1 0:00:00
续航超300km 劳斯莱斯电动飞机消息

日前据外媒报道,劳斯莱斯展示了单乘客、零排放的纯电动飞机,预计该飞机明年年初将达到300英里小时(480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

1900/1/1 0:00:00
中美自动驾驶商业化对飙:RoboTaxi与无人物流全面竞争

在2019年接近尾声之际,中美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竞争,却趋于白热化。

1900/1/1 0:00:00
布局氢燃料电池 雄韬股份等三方合作

零排放的氢燃料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更加接近人们对于新能源的期望,即便技术和市场皆未成熟,企业依旧愿意争相涉足。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