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汽车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行业机构Gaspar的最新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前情况下会调整购车计划,取消或推迟。对于不景气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2月26日,燃烧财经举办了主题聚焦造车行业的线上沙龙。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桐柏资本董事长鲍毅分享了主题,并与《燃烧财经》主编何书龙进行了对话。“虽然短期内很难,但长期来看我们还是要对新能源汽车有信心。”沈晖是乐观的。他坚信新能源汽车是趋势,是未来。76%的受访者表示在目前情况下会调整购车计划,取消或推迟。车展延期,新车发布受影响;疫情过后,私家车的消费将迎来报复性增长,同时对车内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功能会有更多的要求;强调在线能力,实施非接触式服务,数字化部署生产流程;如果还没有真正量产,至少要交付5000到10000辆,否则难度更大;特斯拉Model3来中国对整个行业都是利好,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会提高;威马有信心成为全球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型造车企业,并希望跑在特斯拉前面实现盈利。以下是沈晖在燃料财经沙龙上的详细分享:疫情虽然影响很大,但不会动摇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面。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这个名字其实是有内涵的。我们是从中外两种语言开始的,德语的意思是“世界冠军”,因为我们相信未来智能电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世界冠军将诞生在中国。同时名字也隐含了我们的核心概念,一个是纯电动,一个是智能化。威马不仅拥有自动驾驶的能力,在智能驾驶舱中也脱颖而出。只用语音一句话就能搞定。大家现在会比较关心疫情,这无疑会对我们的汽车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汽车制造非常复杂,需要有线下的生产基地,这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非常关键。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停产带来的成本压力。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汽车是最大的一块消费品,完全线上交易的概率并不高。大家还是要去实体店和线下店了解,交易时有车牌、国家补贴、土地补贴等各种服务,只能在网上办理,线下店开不了,对销售服务影响很大。业内权威机构Gaspar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前情况下会调整购车计划,取消或推迟;受疫情影响,北京车展举办时间未定。这是一年内新车上市数量最多的事件,包括威马的两款新车,原计划在北京车展发布,但也被打乱。当然,这次危机也是一次机遇。因为冬天来了,好的基础会活下来,会成长,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另外,根据非典的经验,疫情过后,私家车的消费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大家还是担心公共交通,包括公交,地铁,同时对车内一些健康相关的功能会有更大的要求。从长期宏观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会有大的方向性变化,这是国家战略,涉及到我们的能源安全;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说,我们和国外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传统汽车领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有限,所以必须换轨,转投新能源汽车,因为我们在电池、电机、电控方面和国外最先进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政府会继续给行业很多支持。所以虽然短期很难,但是长期还是要对新能源汽车有信心。我之前在很多世界500强公司工作过。我们创业的时候,从0到1的规模不是我们最强的,但是从1到1000,我们会有一些经验,包括在整个趋势非常困难的时候,如何生存。大家都知道现金流很重要,这是一个公司在特殊情况下生存能力的试金石。对于威马来说,经过前期融资阶段,去年开始强调精细化运营和现金流管理,每天都在讲如何保证收入,在资本输出上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些思想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很多公司都强调线上能力。从威马第一天开始,员工就分散在全国各地,我们逐渐建立了线上能力,包括各种会议、审批流程、视频、音频等手段。微信、钉钉等很多线上工具都在用。只要我们有手机,我们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我们习惯于在R&D团队、供应链管理团队和服务销售团队在线工作。在用户服务方面,我们也在推非接触式服务,比如在线看车。我们在北京和上海有联系销售吗?用户想试驾一下。我们把车送到指定地点,用手机发一个特殊码。开车、试驾、还车都是无接触的;下单后,车也送到用户指定地点,车牌交给用户,不接触。大部分流程都可以在线完成。除了在线办公,我们公司长期强调数字化,包括R&D和设计。比如异地的设计生可以用AR来回顾不同的设计流程,我们的供应链管理、制造系统、订单系统都是数字化的。特别是有一个C2M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直接在数字化流水线和供应链上提供1500个左右的新车匹配方案,平均六周就可以交车。在团队管理中,我们非常重视人的数量管理,理念是“人少事多”。无论形势好坏,处理事情的人少了,效率高了,组织结构就可以扁平化,公司的战略实施阻力就小了,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扭转。所以我们反复考虑是否需要招聘这些人,哪些是我们必须的核心能力,哪些可以对接给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人手不足是我们公司在这次疫情中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疫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个非常时期,我觉得我们作为创业者,应该唤醒身体里的创业基因。我觉得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是《红海行动》的电影里说的,“不要害怕,压力会让你更专注”。我们必须相信,中国的经济车轮不会停下来。我们一起充值吧。对话沈晖:新型造车正在抢夺传统汽车市场烧钱: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新型造车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复杂的阶段。一方面,产品陆续交付,市场接受度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整个行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你认为未来新车厂商竞争的焦点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能跑出来?沈晖:首先,能跑出来的产品一定是产品定位准确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定位在中端市场,不直接做豪华车,因为在中国,乘用车最大的市场基本在我们目前争夺的A级市场和A+级市场,10万到15万是中国最大的细分市场,所以我们第一天就切入这个市场。第二,我不认为新车厂商之间有什么竞争,因为一开始大家都不太大。只能说,没有销量和产品的企业在这个阶段很难生存,前期还可以,但是这些真正能交付量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个市场并不是赢家通吃的市场。重要的是,谁能在传统汽车市场抢得份额,谁就出局了。燃烧财经:你说未来只有三家新造车企业存活下来,哪三家?沈晖:一定会有魏玛。第二个是小鹏,也许还有蔚来。只是个人观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反正我觉得魏玛肯定能活下来。燃烧财经:与蔚来、小鹏、理想等竞争对手相比,你认为威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沈晖:就我个人而言,我和其他造车新势力创始人最大的不同,是我经历过的。事实上,WTO开放后,很多国外巨头都冲进来造车。客观地说,大众的产品和技术在当时比国产SAIC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变化,SAIC和大众的产品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差距,销量增长更快。与特斯拉相比,我们之间的差距远远小于SAIC和大众之间的差距。我觉得技术上,在我们的细分市场,我们不比特斯拉差,但是和特斯拉比,品牌知名度比较低,渠道没有铺好,关注度不够。其他几家新车公司的互联网背景都比我强。我们的产品更有优势,因为我们积累了多年的智能电动车,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智能硬件,对这个复杂的工业产品和消费品有很多了解。未来,我们的创新可能会更快。但是,几个竞争对手都很p……erful,还有我们的营销、品牌、流量管理都可以借鉴。我觉得大家都在努力把这块蛋糕做大,这些公司都能获得很大的利益。燃油财经:近两年汽车行业不景气。预计今年1-2月国内乘用车销量降幅将创近年来新高。在这种背景下,2020年的新车厂商会议会不会很艰难?你的判断是什么?沈晖:我认为这个问题是肯定的。2020年的新车厂商会很艰难。首先是经济不确定,然后是疫情下汽车行业普遍低迷。其实我们去年就做了这个判断,只是没想到疫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没有真正量产,至少要交付5000到10000辆,否则难度更大。但是,我们也要判断两点。一个是这个行业不会出现赢者通吃,一个是资源肯定会向头部企业集中,所以头部企业还是有一定优势,冲向新的高度,因为整个新能源市场也在快速增长。燃烧财经:说到新车,总有一个不变的槽点。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新车的负面新闻。你认为新车充电、续航、安全、价格等痛点需要多久才能解决?沈晖:首先,我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一个新的方向。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弯道只会翻车。新赛道新行业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及时看到用户有什么问题,能改是好事。包括新的应用场景,以及新生态下的充电、续航、安全、价格,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及时解决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去面对,愿意在生态上投入资源,愿意去改变。特斯拉入华利大于弊。再来说说特斯拉。在过去的一年里,特斯拉的业务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最近其股价飙升,市值一度超过16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丰田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你从这个危险的对手身上看到了什么?魏玛哪里需要向特斯拉学习?沈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泰斯拉。我们一直在关注它,它是我们研究的对象。首先我觉得都在纯电动车,这个技术路径是正确的,证明了智能纯电动车的正确性。第二,他们对充电的生态建设有一些道理,虽然一般人不敢随便做,因为充电桩体验好,但是资产比较重。在魏玛我们应该学习什么?首先,创始人要向马斯克学习。他们的基本面一度有所改善。虽然很多人认为他还没有盈利,但其实他的产品越来越好,产品矩阵越来越丰富,毛利率也在不断提升。在技术方面,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也在取得不错的进展,我们也在关注他们的一些电子布局。但是我觉得向他们学习做好产品,在他们进来之前站稳脚跟是非常重要的。燃烧财经:很多人认为特斯拉Model3的国产化对其他新车厂商来说是“狼来了”。你同意吗?威马对特斯拉的竞争策略是什么?沈晖:我不认为Model3对其他汽车公司有任何问题。首先,特斯拉Model3在中国的到来对整个行业都是利好,因为新能源车在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占比还是比较低的。据中汽协统计,去年全国销售新车25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只有120万辆。我们自己可能感受不到,但其实普通人对新能源并不了解。网络名人特斯拉来了之后,用户会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第一个竞争策略是产品要快速封杀。在我们的主流细分市场,未来肯定不可能一家包揽所有产品,共同发展。由于汽车产品的复杂性,它的范围太广,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迪……很难有一种产品能满足所有用户的大部分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在有利的情况下,要做好产品,在自己的细分市场做好爆款。燃烧财经:特斯拉入华对行业是利好,但在具体产品上,Model3对同价位区间杀伤力很大。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区间的国产新车厂商受到的威胁更大?沈晖:我觉得这个杀伤力其实还是不错的。在这个细分市场,Model3并没有真的降价,这是行业惯例。减少配置,第一个就是减少了两个很重要的配置,第二个就是充电服务也拉了出来,据说价值8000元。整体来说利大于弊,全行业比较关注。这个蛋糕会更大,大家都会受益,汽油车的市场也会被抢。威马有信心成为全球第一家盈利的车企,燃财:2019年威马单车年交付量第一(领先蔚来和小鹏),累计交付量第二(仅次于蔚来)。与其成就和地位相比,威马在声量和品牌上显得有点“低调”。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汽车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行业机构Gaspar的最新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前情况下会调整购车计划,取消或推迟。对于不景气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2月26日,燃烧财经举办了主题聚焦造车行业的线上沙龙。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桐柏资本董事长鲍毅分享了主题,并与《燃烧财经》主编何书龙进行了对话。“虽然短期内很难,但长期来看我们还是要对新能源汽车有信心。”沈晖是乐观的。他坚信新能源汽车是趋势,是未来。76%的受访者表示在目前情况下会调整购车计划,取消或推迟。车展延期,新车发布受影响;疫情过后,私家车的消费将迎来报复性增长,同时对车内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功能会有更多的要求;强调在线能力,实施非接触式服务,数字化部署生产流程;如果还没有真正量产,至少要交付5000到10000辆,否则难度更大;特斯拉Model3来中国对整个行业都是利好,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会提高;威马有信心成为全球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型造车企业,并希望跑在特斯拉前面实现盈利。以下是沈晖在燃料财经沙龙上的详细分享:疫情虽然影响很大,但不会动摇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面。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这个名字其实是有内涵的。我们是从中外两种语言开始的,德语的意思是“世界冠军”,因为我们相信未来智能电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世界冠军将诞生在中国。同时名字也隐含了我们的核心概念,一个是纯电动,一个是智能化。威马不仅拥有自动驾驶的能力,在智能驾驶舱中也脱颖而出。只用语音一句话就能搞定。大家现在会比较关心疫情,这无疑会对我们的汽车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汽车制造非常复杂,需要有线下的生产基地,这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非常关键。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停产带来的成本压力。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汽车是最大的一块消费品,完全线上交易的概率并不高。大家还是要去实体店和线下店了解,交易时有车牌、国家补贴、土地补贴等各种服务,只能在网上办理,线下店开不了,对销售服务影响很大。业内权威机构Gaspar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前情况下会调整购车计划,取消或推迟;受疫情影响,北京车展举办时间未定。这是一年内新车上市数量最多的事件,包括威马的两款新车,原计划在北京车展发布,但也被打乱。当然,这次危机也是一次机遇。因为冬天来了,好的基础会活下来,会成长,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另外,根据非典的经验,疫情过后,私家车的消费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大家还是担心公共交通,包括公交,地铁,同时对车内一些健康相关的功能会有更大的要求。从长期宏观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会有大的方向性变化,这是国家战略,涉及到我们的能源安全;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说,我们和国外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传统汽车领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有限,所以必须换轨,转投新能源汽车,因为我们在电池、电机、电控方面和国外最先进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政府会继续给行业很多支持。所以虽然短期很难,但是长期还是要对新能源汽车有信心。我之前在很多世界500强公司工作过。我们创业的时候,从0到1的规模不是我们最强的,但是从1到1000,我们会有一些经验,包括在整个趋势非常困难的时候,如何生存。大家都知道现金流很重要,这是一个公司在特殊情况下生存能力的试金石。对于威马来说,经过前期融资阶段,去年开始强调精细化运营和现金流管理,每天都在讲如何保证收入,在资本输出上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些思想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很多公司都强调线上能力。从威马第一天开始,员工就分散在全国各地,我们逐渐建立了线上能力,包括各种会议、审批流程、视频、音频等手段。微信、钉钉等很多线上工具都在用。只要我们有手机,我们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我们习惯于在R&D团队、供应链管理团队和服务销售团队在线工作。在用户服务方面,我们也在推非接触式服务,比如在线看车。我们在北京和上海有联系销售吗?用户想试驾一下。我们把车送到指定地点,用手机发一个特殊码。开车、试驾、还车都是无接触的;下单后,车也送到用户指定地点,车牌交给用户,不接触。大部分流程都可以在线完成。除了在线办公,我们公司长期强调数字化,包括R&D和设计。比如异地的设计生可以用AR来回顾不同的设计流程,我们的供应链管理、制造系统、订单系统都是数字化的。特别是有一个C2M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直接在数字化流水线和供应链上提供1500个左右的新车匹配方案,平均六周就可以交车。在团队管理中,我们非常重视人的数量管理,理念是“人少事多”。无论形势好坏,处理事情的人少了,效率高了,组织结构就可以扁平化,公司的战略实施阻力就小了,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扭转。所以我们反复考虑是否需要招聘这些人,哪些是我们必须的核心能力,哪些可以对接给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人手不足是我们公司在这次疫情中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疫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个非常时期,我觉得我们作为创业者,应该唤醒身体里的创业基因。我觉得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是《红海行动》的电影里说的,“不要害怕,压力会让你更专注”。我们必须相信,中国的经济车轮不会停下来。我们一起充值吧。对话沈晖:新型造车正在抢夺传统汽车市场烧钱: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新型造车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复杂的阶段。一方面,产品陆续交付,市场接受度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整个行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你认为未来新车厂商竞争的焦点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能跑出来?沈晖:首先,能跑出来的产品一定是产品定位准确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定位在中端市场,不直接做豪华车,因为在中国,乘用车最大的市场基本在我们目前争夺的A级市场和A+级市场,10万到15万是中国最大的细分市场,所以我们第一天就切入这个市场。第二,我不认为新车厂商之间有什么竞争,因为一开始大家都不太大。只能说,没有销量和产品的企业在这个阶段很难生存,前期还可以,但是这些真正能交付量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个市场并不是赢家通吃的市场。重要的是,谁能在传统汽车市场抢得份额,谁就出局了。燃烧财经:你说未来只有三家新造车企业存活下来,哪三家?沈晖:一定会有魏玛。第二个是小鹏,也许还有蔚来。只是个人观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反正我觉得魏玛肯定能活下来。燃烧财经:与蔚来、小鹏、理想等竞争对手相比,你认为威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沈晖:就我个人而言,我和其他造车新势力创始人最大的不同,是我经历过的。事实上,WTO开放后,很多国外巨头都冲进来造车。客观地说,大众的产品和技术在当时比国产SAIC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变化,SAIC和大众的产品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差距,销量增长更快。与特斯拉相比,我们之间的差距远远小于SAIC和大众之间的差距。我觉得技术上,在我们的细分市场,我们不比特斯拉差,但是和特斯拉比,品牌知名度比较低,渠道没有铺好,关注度不够。其他几家新车公司的互联网背景都比我强。我们的产品更有优势,因为我们积累了多年的智能电动车,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智能硬件,对这个复杂的工业产品和消费品有很多了解。未来,我们的创新可能会更快。但是,几个竞争对手都很p……erful,还有我们的营销、品牌、流量管理都可以借鉴。我觉得大家都在努力把这块蛋糕做大,这些公司都能获得很大的利益。燃油财经:近两年汽车行业不景气。预计今年1-2月国内乘用车销量降幅将创近年来新高。在这种背景下,2020年的新车厂商会议会不会很艰难?你的判断是什么?沈晖:我认为这个问题是肯定的。2020年的新车厂商会很艰难。首先是经济不确定,然后是疫情下汽车行业普遍低迷。其实我们去年就做了这个判断,只是没想到疫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没有真正量产,至少要交付5000到10000辆,否则难度更大。但是,我们也要判断两点。一个是这个行业不会出现赢者通吃,一个是资源肯定会向头部企业集中,所以头部企业还是有一定优势,冲向新的高度,因为整个新能源市场也在快速增长。燃烧财经:说到新车,总有一个不变的槽点。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新车的负面新闻。你认为新车充电、续航、安全、价格等痛点需要多久才能解决?沈晖:首先,我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一个新的方向。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弯道只会翻车。新赛道新行业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及时看到用户有什么问题,能改是好事。包括新的应用场景,以及新生态下的充电、续航、安全、价格,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及时解决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去面对,愿意在生态上投入资源,愿意去改变。特斯拉入华利大于弊。再来说说特斯拉。在过去的一年里,特斯拉的业务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最近其股价飙升,市值一度超过16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丰田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你从这个危险的对手身上看到了什么?魏玛哪里需要向特斯拉学习?沈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泰斯拉。我们一直在关注它,它是我们研究的对象。首先我觉得都在纯电动车,这个技术路径是正确的,证明了智能纯电动车的正确性。第二,他们对充电的生态建设有一些道理,虽然一般人不敢随便做,因为充电桩体验好,但是资产比较重。在魏玛我们应该学习什么?首先,创始人要向马斯克学习。他们的基本面一度有所改善。虽然很多人认为他还没有盈利,但其实他的产品越来越好,产品矩阵越来越丰富,毛利率也在不断提升。在技术方面,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也在取得不错的进展,我们也在关注他们的一些电子布局。但是我觉得向他们学习做好产品,在他们进来之前站稳脚跟是非常重要的。燃烧财经:很多人认为特斯拉Model3的国产化对其他新车厂商来说是“狼来了”。你同意吗?威马对特斯拉的竞争策略是什么?沈晖:我不认为Model3对其他汽车公司有任何问题。首先,特斯拉Model3在中国的到来对整个行业都是利好,因为新能源车在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占比还是比较低的。据中汽协统计,去年全国销售新车25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只有120万辆。我们自己可能感受不到,但其实普通人对新能源并不了解。网络名人特斯拉来了之后,用户会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第一个竞争策略是产品要快速封杀。在我们的主流细分市场,未来肯定不可能一家包揽所有产品,共同发展。由于汽车产品的复杂性,它的范围太广,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迪……很难有一种产品能满足所有用户的大部分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在有利的情况下,要做好产品,在自己的细分市场做好爆款。燃烧财经:特斯拉入华对行业是利好,但在具体产品上,Model3对同价位区间杀伤力很大。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区间的国产新车厂商受到的威胁更大?沈晖:我觉得这个杀伤力其实还是不错的。在这个细分市场,Model3并没有真的降价,这是行业惯例。减少配置,第一个就是减少了两个很重要的配置,第二个就是充电服务也拉了出来,据说价值8000元。整体来说利大于弊,全行业比较关注。这个蛋糕会更大,大家都会受益,汽油车的市场也会被抢。威马有信心成为全球第一家盈利的车企,燃财:2019年威马单车年交付量第一(领先蔚来和小鹏),累计交付量第二(仅次于蔚来)。与其成就和地位相比,威马在声量和品牌上显得有点“低调”。你认为魏玛取得这些成就做对了什么?“低调”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状态?沈晖:我们的主要投资是围绕产品,围绕产品创造,主要是设计和开发;还有就是围绕产品制造,主要是供应链管理和工厂管理。我们是所有新造车企业中唯一有自己的整车厂,自己的电池组厂,有生产资质的;还有就是如何围绕产品运营,通过渠道服务用户。我们的团队还是工程师,思维很强,产品思维很强。好的一点是,我们基本上能做到说的都做了,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般都是先做后说,给人的感觉是很低调。这可能是重工程师文化的一种表现。我们真的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品牌,了解我们产品的优势,这可能就是低调不好的一面。燃烧财经:我们关注到威马最近推出了VR看车和直播卖车。有人会觉得这是车厂的噱头。这些“非接触式卖车”方式目前效果如何?你认为网上汽车销售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式吗?沈晖:起初,我们的非接触式汽车销售效果很好。许多用户可以通过VR和直播在线了解产品。如果真的需要试驾,也有无接触的方式。如果你最终达成交易,也有非接触方式。目前来看,短期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未来网上卖车还是很重要的,短期内可能不会成为主流,但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是新青年,年轻一代对网上非常熟悉,所以网上体验汽车,了解汽车也是很重要的途径。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燃金融:此外,威马还推出了“硬件+服务”和“威马直购”的新零售模式。目前成绩如何?你认为新零售会逐渐成为新能源车企的主要驱动力吗?沈晖:威马直购加硬件加服务的新零售模式上线以来反响非常好。目前订单数千,高德用户破万。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新零售模式。不是零首付,只是硬件分期。这是硬件加服务。用户和威马有直接的业务关系,后续的服务粘性也一直和用户有很多互动。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可行的模式,它可以促进车企的发展。Combustion Finance:除了造车和卖车,威马还在推广出行服务。目前进展如何?有人认为新车厂商玩是因为车卖不出去。是这样吗?未来出行业务对新车厂商有多重要?沈晖: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们只做了一点点,这不是我们的主要精力。我们此行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我们坚信出行用的产品和我们的私家车不一样,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和了解。我们不知道做一次旅行需要哪些产品、场景和功能,所以做一次旅行来积累这方面的数据,帮助我们真正满足用户对出行和私家车的差异化需求。第二,我们的品牌无疑是非常新的。直到18年9月才开始交付汽车。很多出行方式都会让用户体验到,无论是在线租车还是租用的自动驾驶汽车,转化为私家车用户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烧钱金融:烧钱和赔钱是新车厂商商业模式中最被诟病的点。威马汽车至今烧了多少钱?根据你的计划,你需要烧多少?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实现盈利?沈晖:首先,我们不会透露我们烧了多少钱,因为我们肯定排不上前两名,我们在后排。目前,我们有信心成为全球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型造车企业。我们希望跑在特斯拉前面,坚信自己能行。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说的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因为你长期在一个1到1000的公司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基本面。这个基本面就是几个点,现金流管理,毛利率管理,净利率管理,销售增长管理,产品管理。面对这些事情,这些都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我们很自信。你认为魏玛取得这些成就做对了什么?“低调”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状态?沈晖:我们的主要投资是围绕产品,围绕产品创造,主要是设计和开发;还有就是围绕产品制造,主要是供应链管理和工厂管理。我们是所有新造车企业中唯一有自己的整车厂,自己的电池组厂,有生产资质的;还有就是如何围绕产品运营,通过渠道服务用户。我们的团队还是工程师,思维很强,产品思维很强。好的一点是,我们基本上能做到说的都做了,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般都是先做后说,给人的感觉是很低调。这可能是重工程师文化的一种表现。我们真的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品牌,了解我们产品的优势,这可能就是低调不好的一面。燃烧财经:我们关注到威马最近推出了VR看车和直播卖车。有人会觉得这是车厂的噱头。这些“非接触式卖车”方式目前效果如何?你认为网上汽车销售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式吗?沈晖:起初,我们的非接触式汽车销售效果很好。许多用户可以通过VR和直播在线了解产品。如果真的需要试驾,也有无接触的方式。如果你最终达成交易,也有非接触方式。目前来看,短期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未来网上卖车还是很重要的,短期内可能不会成为主流,但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是新青年,年轻一代对网上非常熟悉,所以网上体验汽车,了解汽车也是很重要的途径。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燃金融:此外,威马还推出了“硬件+服务”和“威马直购”的新零售模式。目前成绩如何?你认为新零售会逐渐成为新能源车企的主要驱动力吗?沈晖:威马直购加硬件加服务的新零售模式上线以来反响非常好。目前订单数千,高德用户破万。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新零售模式。不是零首付,只是硬件分期。这是硬件加服务。用户和威马有直接的业务关系,后续的服务粘性也一直和用户有很多互动。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可行的模式,它可以促进车企的发展。Combustion Finance:除了造车和卖车,威马还在推广出行服务。目前进展如何?有人认为新车厂商玩是因为车卖不出去。是这样吗?未来出行业务对新车厂商有多重要?沈晖: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们只做了一点点,这不是我们的主要精力。我们此行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我们坚信出行用的产品和我们的私家车不一样,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和了解。我们不知道做一次旅行需要哪些产品、场景和功能,所以做一次旅行来积累这方面的数据,帮助我们真正满足用户对出行和私家车的差异化需求。第二,我们的品牌无疑是非常新的。直到18年9月才开始交付汽车。很多出行方式都会让用户体验到,无论是在线租车还是租用的自动驾驶汽车,转化为私家车用户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烧钱金融:烧钱和赔钱是新车厂商商业模式中最被诟病的点。威马汽车至今烧了多少钱?根据你的计划,你需要烧多少?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实现盈利?沈晖:首先,我们不会透露我们烧了多少钱,因为我们肯定排不上前两名,我们在后排。目前,我们有信心成为全球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型造车企业。我们希望跑在特斯拉前面,坚信自己能行。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说的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因为你长期在一个1到1000的公司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基本面。这个基本面就是几个点,现金流管理,毛利率管理,净利率管理,销售增长管理,产品管理。面对这些事情,这些都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我们很自信。
记者独家获悉,结合疫情情况和有关批示精神,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讨论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扶持政策。
1900/1/1 0:00:00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舒畅、中国高级经济学家曲天石、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撰文称,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使中国经济陷入萎缩,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冲击波。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3月2日消息,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Welch)去世,享年84岁。他的妻子苏西周一宣布了他的死讯。
1900/1/1 0:00:00据VentureBeat报道,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自动驾驶汽车部门Waymo近日从多位投资者那里获得了巨额资金注入。
1900/1/1 0:00:00根据交强险上险量数据,2020年1月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为436万辆,同比下跌554,其中纯电动车上险3万辆。1月出租租赁市场上险量占总上险量的212,个人用户占比661。
1900/1/1 0:00:0020152017年,汽车分时租赁在经过井喷之后,终于在两年内归于沉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