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列清单的彭博更新了一份清单——2020年绿色30人,2020年全球环境先锋名单。这是彭博首次公布与环保相关的榜单,这是由澳洲5个月大火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引起的。他们希望“积极履行环保措施,承担全人类绿色社会责任”的上榜者被铭记,继续为环保事业带来力量。榜单上的名字横跨汽车、科技、金融、食品等多个行业。有个人也有组织,比如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隈研吾,还有榜单上唯一的中国汽车人比亚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传福(如果把曾玉群归于电池侠的话)。彭博给王传福开单子的原因是这样的:“工程师出身,1995年创办电池公司,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那时候电动车还是新生事物。王传福希望将比亚迪打造成全球电动汽车革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尤其是中国的空气污染。比亚迪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直到去年年底被特斯拉超越...2019年,比亚迪在深圳的纯电动出租车车队和公交车车队减少了约22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但这显然是不够的。比亚迪作为国内最早涉足电动车的企业之一,不是政策推动,也不是形势所迫。成为坚定的新能源“活动家”,与王传福的幕后推动密切相关。王传福在每一个关键时期的思想和决策,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汽车人会出现在“绿色30”名单上。来得早的王传福可能是中国最早觉醒环保意识的人之一。1994年,王传福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有一天,他在《国际电池工业趋势》上看到日本计划将镍镉电池的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地区。意识到商机,29岁的王传福带着20个人,贷款250万元,于1995年2月迅速成立了比亚迪实业。当时正是手机、小家电等市场的腾飞,充电电池开始遍地开花。另一方面,日本控制了超过90%的电池市场。王传福面临的情况是,市场很大,但机会只能自己去挖掘。他选择的方式是代工。但负债累累的王传福根本买不起日本昂贵的生产线,就想到了用人力代替机器。王传福发现,一方面,人工装配零部件的误差与机器相比并不大,尤其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如果使用夹具,误差基本可以为零;另一方面,不买机器就不会有很高的折旧成本,省下来的钱做招聘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直到比亚迪第一块镍镉电池下线,仍然没有完整的流水线,靠的是电池制造工艺的分解。每组工人只需要理解手头的工作并完成所有工作。他创造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成本创新”。用人力代替机器不会降低质量。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把自己的电池给了省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公司试用。后者惊喜地发现,比亚迪的品质丝毫不输,而且价格极低。于是,毫不犹豫地踢开了老供应商三洋,转投比亚迪。1997年,比亚迪售出1.5亿块镍镉电池,凭借成本优势拿下全球镍镉电池近40%的市场份额。当第一桶金赚够了,王传福的环保计划就提上了日程。他希望接下来,比亚迪能进入更环保的锂电池领域。锂电池更环保,相应的,也比镍镉电池更高科技,进入门槛更高。光是一个自动化设备齐全的锂电池工作室就要十几亿,远远超出王传福的能力。于是王传福用老办法——人力,建了一条“半自动”生产线。没钱买全烘房,就买吸水剂,生产过程中直接吸水;如果没钱买标准尺寸的分切机,可以用普通的带挡板的切纸刀,手工切割。没钱建无尘车间,可以买个无尘箱,把手伸进去操作。靠人肉的力量,日本一般锂电池卖10美元左右,王传福这里只要3美元。进入新世纪,比亚迪成为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中国的第一家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在得到一个大客户后,比亚迪于2002年正式在香港上市。王传福干脆把自己15%的股权分给了公司20多个高管和工程师。他没有忘记,他们是比亚迪真正梦想开始的地方。2010年,比亚迪镍镉电池、手机锂电池、手机充电器产销量均攀升至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从此,日本电池行业的垄断时代彻底过去了。王传福再次为新能源的未来探索了新的方向。自2003年收购Xi安秦川汽车公司以来,王传福的想法是制造更环保的电动汽车。与电池相比,这是一个更贴近消费者、更节能减排的大产业。比亚迪首款车型F3凭借其性价比,很快成为自主品牌首款月销量过万的车型。趁热打铁。2007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二款全新车型F6。在F6的下线仪式上,王传福说了这样一段话:“未来将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而不是汽油车。比亚迪计划201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车企,2025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超越丰田成为世界第一。”“比亚迪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利用技术优势,找到能解决能源短缺、清洁环境、让生活便利的汽车生活最佳解决方案。”这是王传福的电竞野心第一次暴露在世人面前。2006年1月,比亚迪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院,这是中国第一批电动汽车R&D中心。2008年,比亚迪收购半导体厂商宁波中威,拥有上游驱动电机的R&D和产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也被王传福提上日程。王传福在采访中不仅说自己一直在做证明题,还在无尽的质疑中用行动告诉大家:“比亚迪可以。”他总是笑着说自己是因果报应。他是对的。2010年前后的几年,王传福真的很不好过。2008年,王传福每天上下班的车是比亚迪新上市的电动车F3DM。2009年,这款车的销量为48辆。他的电动车生意开始落寞。这种孤独持续了好几年:2010年,F3DM销量480辆;2011年,1323辆;2012年3000辆;2013年,有3100辆汽车...同时,由于国内经济形势低迷,2010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开始快速下滑,比亚迪传统燃油车也遭遇销售危机。2009年至2011年,比亚迪营业收入分别为411.14亿元、484.48亿元和488.27亿元,最近两年同比增长17.84%和0.78%。可实现净利润大幅下降,达到3。7940亿元,2。5230亿元和1。385亿元,最近两年分别下降了33.48%和45.13%。原因很简单。2010年前后,比亚迪制定了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为主的新能源计划,几乎覆盖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开始激进扩张,四处收购公交公司、电池公司、能源公司、模具厂、零部件公司等企业。这个庞大的新能源产业链早晚会看不到效益。再加上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预计比亚迪将遭遇“经济危机”。2011年和2012年,比亚迪发起了两次大规模降薪。2012年,比亚迪被迫再次发行30亿元五年期公司债券,以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当时外界很多人判断,如果王传福继续上马这些需要不断“输血”的新能源项目,比亚迪将岌岌可危。没想到,2012年,在巨大的压力下,比亚迪在河北投资建设了集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智能输电于一体的储能电站,总造价120亿元。还有它的太阳能业务。仅2012年一年,亏损就超过10亿元,应收账款总额达62亿元。谁也没有想到,靠着降低成本,王传福熬过了最艰难的几年,带着比亚迪到了2013年,新能源车秦上市,自主品牌迅速崛起,新能源补贴政策陆续出台。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王传福这样解释自己的坚持:“一旦方向错了,失去的时间可能是五年、十年,时间是用钱买不回来的。”至于方向,他的态度很坚定。“新能源一定是未来的战略方向”和“能源短缺是全球性问题。如果不改变消费模式,全球石油只能供应几十年;气候变化是当务之急。”正是因为这份坚持,王传福走到了今天。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第二的车企。纯电动公交车已经进入300多个城市,其一度被忽视的“公交电气化战略”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王传福本人已经成为中国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代言人。他是全球唯一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的汽车行业代表。他还获得了有“新能源奥斯卡”之称的扎耶德未来能源奖个人终身成就奖。特斯拉还没普及的时候,大家提到新能源汽车,第一个想到的名字就是“比亚迪”。迪粉也是那些年迅速崛起的第一波中国品牌粉丝。王传福的新能源野心是普世的,或者说是大众的,这让他和其他车企的创始人不一样。他曾说:“特斯拉只是富人的玩具,比亚迪是大众的产品。”这里的“大众”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比亚迪的普通乘用车,价格低廉,定位大众,人人买得起;另一个是比亚迪同时推广很多公交产品,适合所有人,销往世界各地。这种普遍性也是巴菲特看中王传福,投资比亚迪的原因。2008年,巴菲特考察后希望向比亚迪投资5亿美元。这是巴菲特第一次选择投资科技产品。我以为王传福会欣然接受。没想到,王传福认为巴菲特投资金额太大,拒绝了巴菲特。几经周折,在双方敲定投资前,巴菲特最终同意将投资金额降至2.3亿美元。这也是巴菲特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笔长期战略投资。作为巴菲特最重要的合伙人,同样参与投资的查理·孟格毫不掩饰当时对王传福的欣赏:“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结合体,能像爱迪生一样解决技术问题,也能像韦尔奇一样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人。不投资比亚迪,你就错过了一个亨利·福特,一个托马斯·爱迪生,一个比尔·盖茨。”巴菲特入股不到一年,比亚迪股价从8港元涨到85港元。王传福的“大众化产品”逐渐完善。我想重点谈谈“城市公共交通电气化”。从城市运营的角度来说,比私家车更普及。2011年,王传福提出了“城市公交电动化”战略。此后,他一直在科普。“普通公交车的污染排放量相当于30辆私家车。”他希望通过纯电动公交车尽可能减少城市尾气排放。同时,王传福的视野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同时向海外推广,瞄准了思想更开放、环保需求最迫切的欧洲。一方面,王传福要求团队根据欧洲需求和欧洲法规,为欧洲市场开发定制化、本地化的产品,并积极在各个城市提供试运营。另一方面,比亚迪在提供产品之外,也积极与当地政府和运营商沟通,帮助政府建立完整的电动公交运营体系。经过几轮谈判和试运营,几年时间,比亚迪的电动公交车已经遍布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英国更是占据了50%以上的纯电动公交车市场。根据中国公交网的报告,截至2019年底,在欧洲纯电动客车领域,比亚迪已超越艾娃客车、尼奥曼客车、伊萨客车、沃尔沃客车、VDL客车、斯堪尼亚客车6家客车制造商,占据欧洲2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欧洲之外,比亚迪电动巴士还出现在美国、日本、印度、阿根廷、哥伦比亚等50个国家的300多个城市,累计销量位居全球市场第一。上个月,洛杉矶购买了美国历史上最大一笔纯电动公交车订单——155辆,其中134辆来自比亚迪。投资比亚迪十年后,巴菲特在美国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提到王传福,称赞他最擅长的是“梦想成真”,“他是我最敬佩的四位CEO之一”。远观未来,王传福的新能源梦想贯穿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角落。他希望建立一个电力驱动的交通世界。比如单就汽车而言,比亚迪的战略就叫“7+4”:“7”代表七个常规领域,分别是私家车、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建物流、环卫车;“4”代表四个特殊领域,即在仓储、矿山、机场、港口推出一批特种车辆产品。但其计划的长期未来是在一个比汽车市场更大的旅游市场。比如云轨道。王传福之所以想出“云轨”这个主意,是因为有一次在东京,他发现东京的闹市区远没有中国大城市那么拥堵,于是开始换乘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观察路况,调查东京的交通。实地调查和数据支持,王传福发现,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虽然庞大,但地铁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大部分是轻轨。因为地铁造价太贵,每公里5亿到12亿元不等,只有香港的港铁能盈利,还是要靠沿线的物业开发和商业收入。而轻轨则不占道路面积,乘客吞吐量大,成本低。就这样,王传福策划了“云轨”的建设和运营。喜欢列清单的彭博更新了一份清单——2020年绿色30人,2020年全球环境先锋名单。这是彭博首次公布与环保相关的榜单,这是由澳洲5个月大火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引起的。他们希望“积极履行环保措施,承担全人类绿色社会责任”的上榜者被铭记,继续为环保事业带来力量。榜单上的名字横跨汽车、科技、金融、食品等多个行业。有个人也有组织,比如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隈研吾,还有榜单上唯一的中国汽车人比亚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传福(如果把曾玉群归于电池侠的话)。彭博给王传福开单子的原因是这样的:“工程师出身,1995年创办电池公司,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那时候电动车还是新生事物。王传福希望将比亚迪打造成全球电动汽车革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尤其是中国的空气污染。比亚迪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直到去年年底被特斯拉超越...2019年,比亚迪在深圳的纯电动出租车车队和公交车车队减少了约22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但这显然是不够的。比亚迪作为国内最早涉足电动车的企业之一,不是政策推动,也不是形势所迫。成为坚定的新能源“活动家”,与王传福的幕后推动密切相关。王传福在每一个关键时期的思想和决策,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汽车人会出现在“绿色30”名单上。来得早的王传福可能是中国最早觉醒环保意识的人之一。1994年,王传福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有一天,他在《国际电池工业趋势》上看到日本计划将镍镉电池的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地区。意识到商机,29岁的王传福带着20个人,贷款250万元,于1995年2月迅速成立了比亚迪实业。当时正是手机、小家电等市场的腾飞,充电电池开始遍地开花。另一方面,日本控制了超过90%的电池市场。王传福面临的情况是,市场很大,但机会只能自己去挖掘。他选择的方式是代工。但负债累累的王传福根本买不起日本昂贵的生产线,就想到了用人力代替机器。王传福发现,一方面,人工装配零部件的误差与机器相比并不大,尤其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如果使用夹具,误差基本可以为零;另一方面,不买机器就不会有很高的折旧成本,省下来的钱做招聘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直到比亚迪第一块镍镉电池下线,仍然没有完整的流水线,靠的是电池制造工艺的分解。每组工人只需要理解手头的工作并完成所有工作。他创造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成本创新”。用人力代替机器不会降低质量。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把自己的电池给了省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公司试用。后者惊喜地发现,比亚迪的品质丝毫不输,而且价格极低。于是,毫不犹豫地踢开了老供应商三洋,转投比亚迪。1997年,比亚迪售出1.5亿块镍镉电池,凭借成本优势拿下全球镍镉电池近40%的市场份额。当第一桶金赚够了,王传福的环保计划就提上了日程。他希望接下来,比亚迪能进入更环保的锂电池领域。锂电池更环保,相应的,也比镍镉电池更高科技,进入门槛更高。光是一个自动化设备齐全的锂电池工作室就要十几亿,远远超出王传福的能力。于是王传福用老办法——人力,建了一条“半自动”生产线。没钱买全烘房,就买吸水剂,生产过程中直接吸水;如果没钱买标准尺寸的分切机,可以用普通的带挡板的切纸刀,手工切割。没钱建无尘车间,可以买个无尘箱,把手伸进去操作。靠人肉的力量,日本一般锂电池卖10美元左右,王传福这里只要3美元。进入新世纪,比亚迪成为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中国的第一家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在得到一个大客户后,比亚迪于2002年正式在香港上市。王传福干脆把自己15%的股权分给了公司20多个高管和工程师。他没有忘记,他们是比亚迪真正梦想开始的地方。2010年,比亚迪镍镉电池、手机锂电池、手机充电器产销量均攀升至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从此,日本电池行业的垄断时代彻底过去了。王传福再次为新能源的未来探索了新的方向。自2003年收购Xi安秦川汽车公司以来,王传福的想法是制造更环保的电动汽车。与电池相比,这是一个更贴近消费者、更节能减排的大产业。比亚迪首款车型F3凭借其性价比,很快成为自主品牌首款月销量过万的车型。趁热打铁。2007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二款全新车型F6。在F6的下线仪式上,王传福说了这样一段话:“未来将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而不是汽油车。比亚迪计划201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车企,2025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超越丰田成为世界第一。”“比亚迪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利用技术优势,找到能解决能源短缺、清洁环境、让生活便利的汽车生活最佳解决方案。”这是王传福的电竞野心第一次暴露在世人面前。2006年1月,比亚迪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院,这是中国第一批电动汽车R&D中心。2008年,比亚迪收购半导体厂商宁波中威,拥有上游驱动电机的R&D和产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也被王传福提上日程。王传福在采访中不仅说自己一直在做证明题,还在无尽的质疑中用行动告诉大家:“比亚迪可以。”他总是笑着说自己是因果报应。他是对的。2010年前后的几年,王传福真的很不好过。2008年,王传福每天上下班的车是比亚迪新上市的电动车F3DM。2009年,这款车的销量为48辆。他的电动车生意开始落寞。这种孤独持续了好几年:2010年,F3DM销量480辆;2011年,1323辆;2012年3000辆;2013年,有3100辆汽车...同时,由于国内经济形势低迷,2010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开始快速下滑,比亚迪传统燃油车也遭遇销售危机。2009年至2011年,比亚迪营业收入分别为411.14亿元、484.48亿元和488.27亿元,最近两年同比增长17.84%和0.78%。可实现净利润大幅下降,达到3。7940亿元,2。5230亿元和1。385亿元,最近两年分别下降了33.48%和45.13%。原因很简单。2010年前后,比亚迪制定了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为主的新能源计划,几乎覆盖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开始激进扩张,四处收购公交公司、电池公司、能源公司、模具厂、零部件公司等企业。这个庞大的新能源产业链早晚会看不到效益。再加上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预计比亚迪将遭遇“经济危机”。2011年和2012年,比亚迪发起了两次大规模降薪。2012年,比亚迪被迫再次发行30亿元五年期公司债券,以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当时外界很多人判断,如果王传福继续上马这些需要不断“输血”的新能源项目,比亚迪将岌岌可危。没想到,2012年,在巨大的压力下,比亚迪在河北投资建设了集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智能输电于一体的储能电站,总造价120亿元。还有它的太阳能业务。仅2012年一年,亏损就超过10亿元,应收账款总额达62亿元。谁也没有想到,靠着降低成本,王传福熬过了最艰难的几年,带着比亚迪到了2013年,新能源车秦上市,自主品牌迅速崛起,新能源补贴政策陆续出台。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王传福这样解释自己的坚持:“一旦方向错了,失去的时间可能是五年、十年,时间是用钱买不回来的。”至于方向,他的态度很坚定。“新能源一定是未来的战略方向”和“能源短缺是全球性问题。如果不改变消费模式,全球石油只能供应几十年;气候变化是当务之急。”正是因为这份坚持,王传福走到了今天。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第二的车企。纯电动公交车已经进入300多个城市,其一度被忽视的“公交电气化战略”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王传福本人已经成为中国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代言人。他是全球唯一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的汽车行业代表。他还获得了有“新能源奥斯卡”之称的扎耶德未来能源奖个人终身成就奖。特斯拉还没普及的时候,大家提到新能源汽车,第一个想到的名字就是“比亚迪”。迪粉也是那些年迅速崛起的第一波中国品牌粉丝。王传福的新能源野心是普世的,或者说是大众的,这让他和其他车企的创始人不一样。他曾说:“特斯拉只是富人的玩具,比亚迪是大众的产品。”这里的“大众”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比亚迪的普通乘用车,价格低廉,定位大众,人人买得起;另一个是比亚迪同时推广很多公交产品,适合所有人,销往世界各地。这种普遍性也是巴菲特看中王传福,投资比亚迪的原因。2008年,巴菲特考察后希望向比亚迪投资5亿美元。这是巴菲特第一次选择投资科技产品。我以为王传福会欣然接受。没想到,王传福认为巴菲特投资金额太大,拒绝了巴菲特。几经周折,在双方敲定投资前,巴菲特最终同意将投资金额降至2.3亿美元。这也是巴菲特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笔长期战略投资。作为巴菲特最重要的合伙人,同样参与投资的查理·孟格毫不掩饰当时对王传福的欣赏:“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结合体,能像爱迪生一样解决技术问题,也能像韦尔奇一样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人。不投资比亚迪,你就错过了一个亨利·福特,一个托马斯·爱迪生,一个比尔·盖茨。”巴菲特入股不到一年,比亚迪股价从8港元涨到85港元。王传福的“大众化产品”逐渐完善。我想重点谈谈“城市公共交通电气化”。从城市运营的角度来说,比私家车更普及。2011年,王传福提出了“城市公交电动化”战略。此后,他一直在科普。“普通公交车的污染排放量相当于30辆私家车。”他希望通过纯电动公交车尽可能减少城市尾气排放。同时,王传福的视野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同时向海外推广,瞄准了思想更开放、环保需求最迫切的欧洲。一方面,王传福要求团队根据欧洲需求和欧洲法规,为欧洲市场开发定制化、本地化的产品,并积极在各个城市提供试运营。另一方面,比亚迪在提供产品之外,也积极与当地政府和运营商沟通,帮助政府建立完整的电动公交运营体系。经过几轮谈判和试运营,几年时间,比亚迪的电动公交车已经遍布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英国更是占据了50%以上的纯电动公交车市场。根据中国公交网的报告,截至2019年底,在欧洲纯电动客车领域,比亚迪已超越艾娃客车、尼奥曼客车、伊萨客车、沃尔沃客车、VDL客车、斯堪尼亚客车6家客车制造商,占据欧洲2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欧洲之外,比亚迪电动巴士还出现在美国、日本、印度、阿根廷、哥伦比亚等50个国家的300多个城市,累计销量位居全球市场第一。上个月,洛杉矶购买了美国历史上最大一笔纯电动公交车订单——155辆,其中134辆来自比亚迪。投资比亚迪十年后,巴菲特在美国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提到王传福,称赞他最擅长的是“梦想成真”,“他是我最敬佩的四位CEO之一”。远观未来,王传福的新能源梦想贯穿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角落。他希望建立一个电力驱动的交通世界。比如单就汽车而言,比亚迪的战略就叫“7+4”:“7”代表七个常规领域,分别是私家车、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建物流、环卫车;“4”代表四个特殊领域,即在仓储、矿山、机场、港口推出一批特种车辆产品。但其计划的长期未来是在一个比汽车市场更大的旅游市场。比如云轨道。王传福之所以想出“云轨”这个主意,是因为有一次在东京,他发现东京的闹市区远没有中国大城市那么拥堵,于是开始换乘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观察路况,调查东京的交通。实地调查和数据支持,王传福发现,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虽然庞大,但地铁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大部分是轻轨。因为地铁造价太贵,每公里5亿到12亿元不等,只有香港的港铁能盈利,还是要靠沿线的物业开发和商业收入。而轻轨则不占道路面积,乘客吞吐量大,成本低。就这样,王传福策划了“云轨”的建设和运营。云轨的造价只有地铁的1/5,工期只有地铁的1/3。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可以一口气解决污染和拥堵两大问题。现在,比亚迪已经在中国很多城市投资了云轨。今年1月,巴西首个海外云轨项目也已公布。太阳能电池、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云轨是王传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规划,实现了从发电、储能、用能的良性循环,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和气候环境。王传福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中国1%的沙漠面积都铺上太阳能电池板,中国13亿人的用电问题就解决了。”2017年,在做客央视《大家说》节目时,王传福这样解释自己的“跨界”:“当初,我们希望企业做大,不要倒闭。后来,钱不再是大问题。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更想的是通过实业报国。我们要承担企业家的责任,所以我一直在想。我知道社会的痛点。比亚迪如何改变?.....外界认为比亚迪转型跨度大。其实整个技术和产业链都是一脉相承的,都在解决城市问题。”王传福的步步为营,让人愿意相信自己规划的新能源未来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殊途同归,我想,这正是“绿色30”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云轨的造价只有地铁的1/5,工期只有地铁的1/3。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可以一口气解决污染和拥堵两大问题。现在,比亚迪已经在中国很多城市投资了云轨。今年1月,巴西首个海外云轨项目也已公布。太阳能电池、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云轨是王传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规划,实现了从发电、储能、用能的良性循环,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和气候环境。王传福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中国1%的沙漠面积都铺上太阳能电池板,中国13亿人的用电问题就解决了。”2017年,在做客央视《大家说》节目时,王传福这样解释自己的“跨界”:“当初,我们希望企业做大,不要倒闭。后来,钱不再是大问题。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更想的是通过实业报国。我们要承担企业家的责任,所以我一直在想。我知道社会的痛点。比亚迪如何改变?.....外界认为比亚迪转型跨度大。其实整个技术和产业链都是一脉相承的,都在解决城市问题。”王传福的步步为营,让人愿意相信自己规划的新能源未来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殊途同归,我想,这正是“绿色30”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在酒店、机场、博物馆、商场、俱乐部及游船码头附近,凡是拥有一辆保时捷Taycan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车型的保时捷用户,都可在上述充电站享受到免费的充电体验服务。
1900/1/1 0:00:00随着“复工潮”来临,复工期间的防疫管理和安全出行成每为一位上班族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1900/1/1 0:00:003月6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3批)。特斯拉国产Model3长续航版和小鹏P7长续航版等61款车型在列。
1900/1/1 0:00:00车企电动化转型,显然并不是新鲜话题。有太多的消息透露,汽车电气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内燃机市场萎缩,产业链上游传统零部件企业急需转型。
1900/1/1 0:00:00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弃钴”的预期,A股市场一度对钴并不友好。
1900/1/1 0:00:00近日,湖南、广州、佛山等省市接连发布通知,通过汽车下乡、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鼓励购买“国六”标准新车等方式,鼓励汽车消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