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GBatteries AI技术或将改变充电方式 助力电动汽车5分钟充满电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16年夏天,王传福公开对媒体表示:“我判断,未来所有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电池厂,比亚迪的电池暂时不会对外销售。我们必须保持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当时,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在中国遥遥领先,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松下,略有差距。没想到,次年这种局面被打破了。2017年,比亚迪放弃了动力电池国内市场份额冠军的头衔。失去的机会往往很难弥补,即使王传福自己也曾说过,“一旦方向错了,失去的时间可能是五年、十年,时间是用钱买不回来的。”然而,比亚迪是幸运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局未定,在惊涛骇浪中,比亚迪又一次来到了变革的时刻。2020年1月,比亚迪宣布将推出基于磷酸亚铁锂技术的“刀片电池”,引起业界广泛关注。随后在2月份,有消息称特斯拉将在model3车型上配备磷酸铁锂电池。全球两大新能源汽车巨头的共同选择,在一直由三元主导的动力电池行业,透露出一股“变天”的气息。2020年3月,传闻已久的福迪公司正式成立,比亚迪动力电池事业部正式拆分独立。3月29日,业内热议已久的比亚迪“刀锋电池”终于露出真容,比亚迪酝酿已久的大反攻终于开始。初期挑战:最苛刻的动力电池单体测试刀片电池第一招已经牢牢打在了“安全”二字上。根据2019年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结果报告》,当年5-7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自燃安全事故79起,平均每天半起。为了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检测,开发了300多种检测方法。在众多测试实验中,针灸实验是业内专家公认最难通过的。

BYD, Tesla, Han, Volkswagen, discovered

(针刺触发内部短路原理示意图)所谓针刺实验,是指在电池充满电后,用一根直径为5-8mm的耐高温钢针,以(25±5)mm/s的速度,从垂直于电池极板的方向刺入,刺入位置应靠近被穿刺面的几何中心。钢针留在电池中,观察1小时。合格标准是不着火,不爆炸。(根据GB/T 31485-2015,要求单体电池的针刺试验方法)但是,在最新的GB《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安全要求》中,取消了针刺试验。对此,业内猜测三元电池由于针刺测试标准严格,无法通过测试,因此针刺测试暂时只能视为非强制性标准。对此,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人士表示,虽然取消了针刺实验,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标准法规层面的测试,但在实际应用中,确实存在异物刺破电池内部导致电池短路的可能性。考虑到实际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厂家要保持自律,严格要求,不能放弃对针灸的研究。所以比亚迪选择用刀片电池来捍卫安全底线,在刚出现的时候就选择挑战动力电池单体测试项目中最严格的针刺测试。据了解,比亚迪采用全方位高温“陶瓷电池”技术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在高危安全场所综合使用耐高温、绝缘性能优异的高温陶瓷涂层,如极耳陶瓷、隔膜陶瓷、陶瓷极柱等。,大大提高了刀片的安全性能……阿特里。发布会当天,比亚迪首次公布了blade电池成功通过“针刺测试”的完整测试视频。没有明火和烟雾,针刺后的表面温度连放在电池上的鸡蛋都改变不了。刀片电池的安全性真的是“无敌”。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指出,“刀片电池”的设计使其在短路时产生的热量更少,散热更快,这也是其能在“针刺试验”中表现亮眼的重要原因。

2019年9月,第一电动研究院进行了“人们最容易对电动车失去信心的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人失去信心的第一时间是电池故障导致的自燃。甚至有消费者表示,在看到三个品牌(尤其是特斯拉)的三辆车连续三天燃烧后,感到绝望和恐惧,立刻卖掉了自己开了一年的15万新能源车。

不知道这位消费者看了刀片电池的针刺实验后,是否会重拾对电动车的信心,但高水平通过针刺实验,无疑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重新定义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安全标准。“磷酸亚铁锂”不再是低续航的代名词。然而,仅仅“安全”并不能占据消费者的头脑。随着使用场景的逐渐丰富,“高续航”正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动车时的刚性需求。作为比亚迪电池逆袭的“先锋”,刀锋电池给自己贴上了“高安全性”的标签,也撕下了磷酸铁锂电池“续航时间短”的标签。近两年,由于政策对高续航、高能量密度的引导,在这方面表现较好的三元材料电池逐渐占领乘用车市场,装机量从2015年的58%增长到2019年的87%,而磷酸铁锂电池在2015年几乎与三元电池“平分秋色”,2019年占比已降至5%以下。能量密度不足导致续航里程不足,这是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的痛点,对乘用车是致命的。但这个问题正在被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解决。答案是刀片电池。针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痛点,比亚迪通过系统层面的创新巧妙解决。据比亚迪集团副总裁、福迪电池董事长贺龙介绍,通过结构创新,叶片电池在分组时可以跳过“模块”,大大提高体积利用率,最终达到在相同空间内装载更多电池的设计目标。与传统电池组相比,“刀锋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高了50%以上,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可以提高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

(blade电池园示意图)不仅如此,结构上的创新不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还解决了电池的固定和强度问题。“说到刀片,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它太薄,强度不够。其实恰恰相反。这就好比刀刃可以沿着刀刃的大面弯曲,但是很难沿着侧面弯曲。传统电池组只有4-5个横梁,而比亚迪刀锋电池组有100多个电池,每个电池充当一个横梁,100个电池就是100个横梁。这个力度可想而知。”贺龙解释道。技术路线之争,比亚迪的反击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安全系数...动力电池行业似乎存在“不可能的三位一体”,很难满足所有条件。侧重点不同带来技术路径不同,核心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变化,这也是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继y之后登场的原因……唱吧。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比亚迪选择了自己的方式,捍卫动力电池的安全底线,交出了“刀片电池”的答卷。作为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比亚迪韩解决了大众对里程超过600公里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和性能的核心疑虑。

(比亚迪韩)毫无疑问,2020年将是动力电池行业剧变的一年。作为这场变革的“排头兵”,比亚迪将借助刀片电池登场,同时通过Foday的独立在市场上逐步打开局面。拥有独特优势的比亚迪再次领先。与第三方电池供应商相比,比亚迪可以解决汽车企业的电气化供应链和整车平台问题,而与主机厂相比,比亚迪有能力解决动力电池供应的安全问题。对于一批正在全面布局电动化的车企来说,独立之后,福迪电池将是他们的首选名单。在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副总裁、福迪电池董事长贺龙直言:“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不仅针对福迪电池,比亚迪新成立的五个福迪(福迪电池、福迪电源、福迪视觉、福迪模具、福迪科技),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福迪系统的所有核心技术和零部件都将开放共享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惠及行业和消费者。“刀已经拔出,反攻的号角已经吹响,市场的剧变相信很快就能看到。2016年夏天,王传福公开对媒体表示:“我判断,未来所有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电池厂,比亚迪的电池暂时不会对外销售。我们必须保持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当时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在国内遥遥领先,全球排名第二,落后松下略有差距。没想到,次年这种局面被打破了。2017年,比亚迪放弃了动力电池国内市场份额冠军的头衔。失去的机会往往很难弥补,即使王传福自己也曾说过,“一旦方向错了,失去的时间可能是五年、十年,时间是用钱买不回来的。“然而,比亚迪是幸运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局未定,在惊涛骇浪中,比亚迪又一次来到了变革的时刻。2020年1月,比亚迪宣布将推出基于磷酸亚铁锂技术的“刀片电池”,引起业界广泛关注。随后在2月份,有消息称特斯拉将在model3车型上配备磷酸铁锂电池。全球两大新能源汽车巨头的共同选择,在一直由三元主导的动力电池行业,透露出一股“变天”的气息。2020年3月,传闻已久的福迪公司正式成立,比亚迪动力电池事业部正式拆分独立。3月29日,业内热议已久的比亚迪“刀锋电池”终于露出真容,比亚迪酝酿已久的大反攻终于开始。初期挑战:最苛刻的动力电池单体测试刀片电池第一招已经牢牢打在了“安全”二字上。根据2019年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结果报告》,当年5-7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自燃安全事故79起,平均每天半起。为了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检测,开发了300多种检测方法。在众多测试实验中,针灸实验是业内专家公认最难通过的。

BYD, Tesla, Han, Volkswagen, discovered

(针刺触发内部短路原理示意图)所谓针刺实验,是指电池充满电后,进行一次高温……用直径为5-8毫米的耐re钢针从垂直于电池极板的方向以(25±5)毫米/秒的速度刺入,刺入位置应靠近被刺穿表面的几何中心。钢针留在电池中,观察1小时。合格标准是不着火,不爆炸。(根据GB/T 31485-2015,要求单体电池的针刺试验方法)但是,在最新的GB《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安全要求》中,取消了针刺试验。对此,业内猜测三元电池由于针刺测试标准严格,无法通过测试,因此针刺测试暂时只能视为非强制性标准。对此,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人士表示,虽然取消了针刺实验,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标准法规层面的测试,但在实际应用中,确实存在异物刺破电池内部导致电池短路的可能性。考虑到实际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厂家要保持自律,严格要求,不能放弃对针灸的研究。所以比亚迪选择用刀片电池来捍卫安全底线,在刚出现的时候就选择挑战动力电池单体测试项目中最严格的针刺测试。据了解,比亚迪采用全方位高温“陶瓷电池”技术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在高危安全场所综合使用耐高温、绝缘性能优异的高温陶瓷涂层,如极耳陶瓷、隔膜陶瓷、陶瓷极柱等。大大提高了刀片电池的安全性能。发布会当天,比亚迪首次公布了blade电池成功通过“针刺测试”的完整测试视频。没有明火和烟雾,针刺后的表面温度连放在电池上的鸡蛋都改变不了。刀片电池的安全性真的是“无敌”。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指出,“刀片电池”的设计使其在短路时产生的热量更少,散热更快,这也是其能在“针刺试验”中表现亮眼的重要原因。

2019年9月,第一电动研究院进行了“人们最容易对电动车失去信心的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人失去信心的第一时间是电池故障导致的自燃。甚至有消费者表示,在看到三个品牌(尤其是特斯拉)的三辆车连续三天燃烧后,感到绝望和恐惧,立刻卖掉了自己开了一年的15万新能源车。

不知道这位消费者看了刀片电池的针刺实验后,是否会重拾对电动车的信心,但高水平通过针刺实验,无疑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重新定义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安全标准。“磷酸亚铁锂”不再是低续航的代名词。然而,仅仅“安全”并不能占据消费者的头脑。随着使用场景的逐渐丰富,“高续航”正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动车时的刚性需求。作为比亚迪电池逆袭的“先锋”,刀锋电池给自己贴上了“高安全性”的标签,也撕下了磷酸铁锂电池“续航时间短”的标签。近两年,由于政策对高续航、高能量密度的引导,在这方面表现较好的三元材料电池逐渐占领乘用车市场,装机量从2015年的58%增长到2019年的87%,而磷酸铁锂电池在2015年几乎与三元电池“平分秋色”,2019年占比已降至5%以下。能量密度不足导致续航里程不足,这是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的痛点,对乘用车是致命的。但是这个问题正在被王Ch解决……nfu和他的比亚迪。答案是刀片电池。针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痛点,比亚迪通过系统层面的创新巧妙解决。据比亚迪集团副总裁、福迪电池董事长贺龙介绍,通过结构创新,叶片电池在分组时可以跳过“模块”,大大提高体积利用率,最终达到在相同空间内装载更多电池的设计目标。与传统电池组相比,“刀锋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高了50%以上,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可以提高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

(blade电池园示意图)不仅如此,结构上的创新不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还解决了电池的固定和强度问题。“说到刀片,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它太薄,强度不够。其实恰恰相反。这就好比刀刃可以沿着刀刃的大面弯曲,但是很难沿着侧面弯曲。传统电池组只有4-5个横梁,而比亚迪刀锋电池组有100多个电池,每个电池充当一个横梁,100个电池就是100个横梁。这个力度可想而知。”贺龙解释道。技术路线之争,比亚迪的反击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安全系数...动力电池行业似乎存在“不可能的三位一体”,很难满足所有条件。侧重点不同带来技术路径不同,核心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变化,这也是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原因。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比亚迪选择了自己的方式,捍卫动力电池的安全底线,交出了“刀片电池”的答卷。作为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比亚迪韩解决了大众对里程超过600公里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和性能的核心疑虑。

(比亚迪韩)毫无疑问,2020年将是动力电池行业剧变的一年。作为这场变革的“排头兵”,比亚迪将借助刀片电池登场,同时通过Foday的独立在市场上逐步打开局面。拥有独特优势的比亚迪再次领先。与第三方电池供应商相比,比亚迪可以解决汽车企业的电气化供应链和整车平台问题,而与主机厂相比,比亚迪有能力解决动力电池供应的安全问题。对于一批正在全面布局电动化的车企来说,独立之后,福迪电池将是他们的首选名单。在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副总裁、福迪电池董事长贺龙直言:“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不仅针对福迪电池,比亚迪新成立的五个福迪(福迪电池、福迪电源、福迪视觉、福迪模具、福迪科技),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福迪系统的所有核心技术和零部件都将开放共享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惠及行业和消费者。“刀已经拔出,反攻的号角已经吹响,市场的剧变相信很快就能看到。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新能源车市多重不利拖累 比亚迪2019年净利润下滑42%

对于净利下滑的原因,比亚迪方面表示,主要是行业、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叠加市场骤变的冲击下,比亚迪(002594SZ)2019年的业绩出现下滑。

1900/1/1 0:00:00
丰田新专利:自动驾驶工作车协助购物 自动帮顾客带商品回家

据外媒报道,似乎丰田(Toyota)正在探索新型出行方式,不过,不是为了人类,而是为了商店里的商品和用品。

1900/1/1 0:00:00
刀片电池亮真容 比亚迪的大举反攻

2016年(夏),王传福面对媒体公开表示:“我判断,未来所有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电池工厂,比亚迪的电池暂时不会对外出售,我们要保持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

1900/1/1 0:00:00
日本车企2月在华产量不足3万辆 同比锐减逾八成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八大车企30日发布了2月国内外的实际产量。其中,在中国的产量为29911辆,同比大减867。

1900/1/1 0:00:00
外贸订单暴跌!汽车供应链遭遇二次冲击,部分工厂再度停产

地震中,纵波比横波更先造成破坏,但后者杀伤力数倍于前者。由COVID19引发的“疫情地震”横波,正在袭击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

1900/1/1 0:00:00
Eyesight和阿里尔大学合作 研究驾驶员状态

据外媒报道,近日,AI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开发商EyesightTechnologies与以色列阿里尔大学(ArielUniversity)宣布就该大学的移动实验室(MLab)项目展开合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