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改变主意。“没有必要让‘增程式’这个品类单独存在,我们会正式把定位调整为‘插电式混动’。”李想说。一年半前,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李一号”发布会上讲了一个“无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车”的故事。针对纯电动汽车容易造成的里程焦虑,李ONE采用了增程式电动技术路线,匹配了一款汽车发动机,通过烧机油来解决续航问题。因为不同于目前汽车厂商依赖充电设施的技术路线,李ONE一度受到极大关注。然而,这种技术路线的选择也一度带来了麻烦。“不管我们的销售怎么给用户介绍扩展程序,用户都会问,你不就是混的吗?不管我们车主怎么给朋友介绍加长的程序,他朋友也会问,你不就是混的吗?”李想说。更现实的问题是,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中,增程式仍被归为插电式,也就是说,其许可政策和补贴政策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相同。“在过去的六个月(交付)和销售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自己做出了一个不合适的选择,”李在最近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认为。“未来,媒体和销售机构不需要再细分到另一个品类,这个品类只属于我们。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来源:采访对象从2015年创办至今,李已经走过了将近五个年头。由于李湘的明星企业家光环,李备受关注。然而,与其他造车新军一样,李也遭遇了令人不寒而栗的现实:SEV项目被终止,产品交付后失误连连,李也因被收购的力帆公司债务问题屡遭处决...与此同时,5月1日国产Model 3进一步降价,特斯拉的强势出击也让国内造车新势力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自李创办以来,李想一度低调,微信上的签名是不参加各种论坛和会议。但是到了2020年,他的风格似乎变了。这可能是他和中国新生力量迎接市场挑战的开始。截至2020年4月底,李已在13个城市开设了16家零售中心。李想表示,今年的目标是覆盖100个城市。
诺曼底登陆2019年4月上海车展,李ONE首次公开亮相。那一天,资本的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买了一张车展的门票,在李的展位上看了一眼。史明资本是李的唯一天使轮投资者,从那以后,它在每一轮融资中都继续筹集资金。黄明明发现,与其他车企的展台相比,李的展台明显简单了许多。他回忆说,“别的摊位都很高,站了一排帅哥美女;李发现一群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戴着眼镜,穿着黑色t恤。“不过,黄明明也注意到,在李的展台看车的用户,大多是对李ONE的性能指标有过研究的人,他们是带着疑问和明确的购买意向而来的。作为李局长,黄明明终于松了一口气。在此之前的4月10日,李想曾经在常州工厂开放日上说过,“我们只有一次打牌的机会。今天是车和家(李曾用他的名字)的诺曼底登陆日。“本次开放日,李ONE开放预订,国家补贴零售价32.8万元。李成立于2015年7月,恰逢股市崩盘。市场情绪悲观,投资者捂紧了口袋。李想对“理想”的坚持,也让之后的每一轮融资都举步维艰。黄明明对李想的评价是,在新车行业,他的产品力是高超的,但在融资能力上,李想可能只能排在第二梯队。”他不会刻意讲投资人爱听的故事。”“就像加了程序和纯电一样。我们都知道,2015年特斯拉如日中天的时候,最好讲的故事就是做‘中国的特斯拉’,但是李想提出了加程序的技术路线。“黄明明回忆说,当初他们几乎把市场上能谈的机构都谈了,但是很多超一线的VC和PE都没有投李。”说起来太复杂了,投资人会有顾虑。".这也是李想的压力之一。”四年来,我们整天被股东和股东的LP问。为什么要做增程式电动系统?为什么过去没有人在增程电动系统上取得成功?”李想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这样的压力压了我们将近四年。”但同时,李常常想说的是,“我做的车不是给投资人的,是给用户的。”尽管未能赢得更多机构的青睐,但李彦宏获得了美团点评、等新兴互联网巨头的投资。2019年8月,李完成了5.3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美团创始人王兴和领投,投后估值为29.3亿美元。到目前为止,李累计融资金额已达15.75亿美元。对于这笔钱,李想说,“一般融资顺利的时候,组织会解决。融资困难时,请朋友帮忙。”李湘说,“这种信任关系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早在2015年李成立的时候,王兴和就经常来公司视察。”一开始王兴介绍加长程序的时候,他是不相信的,直到试驾之后才改变。据《中国企业家》报道,王兴第一次投资李彦宏时仍心存疑虑。他曾经派人走访过李的几家线下店,混在人群中看流量和用户反馈,最后决定投资。在黄明明看来,他们对李的投资,某种意义上也是作为企业家的王兴和对同样是企业家的李想的信任。即使有了融资,已经创业多次并带领公司上市的李想,在管理成本和运营上依然非常严格。李想自嘲,他对成本的严格控制甚至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在公司,他要求每件事都必须用数学模型来解释,而不是在哪里做。从最初的战略识别、业务架构、运营设计、财务,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汽车卖出去后能获得健康的正现金流。比如李在北京的中心,李想透露,其每平方米的租金成本只有一元多;在营销团队上,李的营销公关设计部只有12个人,可能是中国汽车企业中最紧凑的营销团队。在4月初的一次直播中,李想透露,目前李的资金有一半投在,30%左右投在工厂,人事和营销不到20%。不过,李想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因为缺钱。“节约是一种氛围,初创企业必须看起来像初创企业。”截至4月29日,李ONE累计交付超过6500辆,其中2月和3月连续两个月蝉联全国插电式汽车销量第一。李想透露,3月份李的现金流一直为正。
制图:中国企业家
理想面对现实在过去的几年里,李想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他的观点和公司进展更多的是通过微博来表达。但从今年开始,李湘改变了风格,几次走到镜头前开始了“带货”直播。李想解释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李早期虽然有一批种子用户,但是数量达到了一万,所以消化了种子用户之后,还需要拓展普通用户,做更多的下沉。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李想透露,“未来三年,理想不会推出新车,现阶段主要围绕李一进行升级。”只有一个车型,这对于任何一个新品牌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李想了想,这就是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本质区别,“因为智能汽车自我提升的空间太大了。”李想坦白。他自己当车主的时候,经常看到一辆新车被重新设计,心里很不舒服。“我不是不接受这车有新东西,只是有些产品花一点钱就能得到,但老车主没有这样的机会,除非我换新车。”也正因为如此,汽车后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很多车主看到新品后会选择在电商渠道购买,然后去4S店进行改装升级。但在李想看来,这不是主流方式,车企也应该解决这样的问题。李专门成立了客服口碑部,会统计用户通过APP、外部论坛、社区等渠道的反馈。截至目前,李已收集用户反馈6000余条,集中在车控、语音、蓝牙等功能,其中超过50%的用户反馈已进入开发过程。因此,李的人员除了开发新的功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目标,就是为用户一一解决TOP10的问题。4月27日,李正式向李ONE车主批量交付最新版本的车载发动机系统(V1.1.9),优化了能量模式、辅助驾驶系统、油量提升等八大功能。这是李ONE自去年12月交付以来的第四次升级。随着车辆逐渐进入稳定状态,未来月度升级的频率将调整为季度升级。“软件问题可以通过OTA迭代解决,质量问题可以通过保修解决。”在李想看来,这也是智能汽车最大的价值所在。随着车辆的使用,它可以越长越好。
挑战和转型,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李想透露,李成立的头几年,几乎都是埋头研发,但到了第三年,就遇到了很多问题。李想发现,在过去传统技术的流水线上,如果加减法都是在一个点上做,最后的结果是可以预测的;但是软件加进去,就相当于在很多不同的点上做乘除运算,结果就变得完全不可预测了。李想表示,这也是很多传统车企做增程,却很难进行下去的原因。“由于增程软件非常复杂,我们增程团队第一天需要做的就是设计整个软件算法和系统架构,然后可以不断优化。如果按照传统汽车厂商的流程开发,后面的软件几乎没办法做。”“这其实是整个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的变化。”李想说。在成立的第三年,李开始从一家汽车企业向汽车科技企业转型。李想虽然曾经从零开始管理一家科技企业,但回忆起转型的过程,还是觉得很痛苦。传统车企文化与互联网文化在团队中的碰撞不可避免。传统车企的人会认为互联网人“疯了”,车辆关系到生命安全。他们怎么敢通过在线升级来解决?互联网公司的人的观点是,如果不能在线升级功能,那什么是智能电动车?在李想看来,“车辆R&D团队、智能团队、自动驾驶团队必须完全融合,而不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李想花大量的时间解决团队文化的冲突。在理想内部,从李想个人的OKR到合伙人、高管的OKR,所有员工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看到,完全透明,起到监督作用。除了OKR,在供应链采购方面,李想也以完全公开透明的方式向内部展示了许多供应商的价格。“过去,供应链的采购环节往往是企业最容易趟浑水的地方。它越开放、越透明,每个人就越容易应对,并减少不必要的磨损。”黄明明介绍,这种做法也很“李想”。一年前的阿利登陆日,李想说那是他创业20年来最紧张的一天。现在,一年过去了,李认为这应该还是很难的。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市场竞争越来越艰难,谁是最后的幸存者还是未知数。
李想改变主意。“没有必要让‘增程式’这个品类单独存在,我们会正式把定位调整为‘插电式混动’。”李想说。一年半前,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李一号”发布会上讲了一个“无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车”的故事。针对纯电动汽车容易造成的里程焦虑,李ONE采用了增程式电动技术路线,匹配了一款汽车发动机,通过烧机油来解决续航问题。因为不同于目前汽车厂商依赖充电设施的技术路线,李ONE一度受到极大关注。然而,这种技术路线的选择也一度带来了麻烦。“不管我们的销售怎么给用户介绍扩展程序,用户都会问,你不就是混的吗?不管我们车主怎么给朋友介绍加长的程序,他朋友也会问,你不就是混的吗?”李想说。更现实的问题是,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中,增程式仍被归为插电式,也就是说,其许可政策和补贴政策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相同。“在过去的六个月(交付)和销售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自己做出了一个不合适的选择,”李在最近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认为。“未来,媒体和销售机构不需要再细分到另一个品类,这个品类只属于我们。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来源:采访对象从2015年创办至今,李已经走过了将近五个年头。由于李湘的明星企业家光环,李备受关注。然而,和其他造车新军一样,李也遇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现实:SEV项目被叫停……,产品交付后出现了很多失误和失败,李也因为被收购的力帆的债务问题而屡遭处决...与此同时,5月1日国产Model 3进一步降价,特斯拉的强势出击也让国内造车新势力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自李创办以来,李想一度低调,微信上的签名是不参加各种论坛和会议。但是到了2020年,他的风格似乎变了。这可能是他和中国新生力量迎接市场挑战的开始。截至2020年4月底,李已在13个城市开设了16家零售中心。李想表示,今年的目标是覆盖100个城市。
诺曼底登陆2019年4月上海车展,李ONE首次公开亮相。那一天,资本的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买了一张车展的门票,在李的展位上看了看。史明资本是李的唯一天使轮投资者,从那以后,它在每一轮融资中都继续筹集资金。黄明明发现,与其他车企的展台相比,李的展台明显简单了许多。他回忆说,“别的摊位都很高,站了一排帅哥美女;李发现一群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戴着眼镜,穿着黑色t恤。“不过,黄明明也注意到,在李的展台看车的用户,大多是对李ONE的性能指标有过研究的人,他们是带着疑问和明确的购买意向而来的。作为李局长,黄明明终于松了一口气。在此之前的4月10日,李想曾经在常州工厂开放日上说过,“我们只有一次打牌的机会。今天是车和家(李曾用他的名字)的诺曼底登陆日。“本次开放日,李ONE开放预订,国家补贴零售价32.8万元。李成立于2015年7月,恰逢股市崩盘。市场情绪悲观,投资者捂紧了口袋。李想对“理想”的坚持,也让之后的每一轮融资都举步维艰。黄明明对李想的评价是,在新车行业,他的产品力是高超的,但在融资能力上,李想可能只能排在第二梯队。”他不会刻意讲投资人爱听的故事。”“就像加了程序和纯电一样。我们都知道,2015年特斯拉如日中天的时候,最好讲的故事就是做‘中国的特斯拉’,但是李想提出了加程序的技术路线。“黄明明回忆说,当初他们几乎把市场上能谈的机构都谈了,但是很多超一线的VC和PE都没有投李。”说起来太复杂了,投资人会有顾虑。".这也是李想的压力之一。”四年来,我们整天被股东和股东的LP问。为什么要做增程式电动系统?为什么过去没有人在增程电动系统上取得成功?”李想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这样的压力压了我们将近四年。”但同时,李常常想说的是,“我做的车不是给投资人的,是给用户的。”尽管未能赢得更多机构的青睐,但李彦宏获得了美团点评、等新兴互联网巨头的投资。2019年8月,李完成了5.3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美团创始人王兴和领投,投后估值为29.3亿美元。到目前为止,李累计融资金额已达15.75亿美元。对于这笔钱,李想说,“一般融资顺利的时候,组织会解决。融资困难时,请朋友帮忙。”李湘说,“这种信任关系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早在2015年李成立的时候,王兴和就经常来公司视察。”一开始王兴介绍加长程序的时候,他是不相信的,直到试驾之后才改变。据《中国企业家》报道,王兴第一次投资李彦宏时仍心存疑虑。他曾经派人走访过李的几家线下店,混在人群中看流量和用户反馈,最后决定投资。在黄明明看来,他们对李的投资,某种意义上也是作为企业家的王兴和对同样是企业家的李想的信任。即使有了融资,已经创业多次并带领公司上市的李想,在管理成本和运营上依然非常严格。李想自嘲,他对成本的严格控制甚至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在公司,他要求每件事都必须用数学模型来解释,而不是在哪里做。从最初的战略识别、业务架构、运营设计、财务,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汽车卖出去后能获得健康的正现金流。比如李在北京的中心,李想透露,其每平方米的租金成本只有一元多;在营销团队上,李的营销公关设计部只有12个人,可能是中国汽车企业中最紧凑的营销团队。在4月初的一次直播中,李想透露,目前李的资金有一半投在,30%左右投在工厂,人事和营销不到20%。不过,李想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因为缺钱。“节约是一种氛围,初创企业必须看起来像初创企业。”截至4月29日,李ONE累计交付超过6500辆,其中2月和3月连续两个月蝉联全国插电式汽车销量第一。李想透露,3月份李的现金流一直为正。
制图:中国企业家
理想面对现实在过去的几年里,李想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他的观点和公司进展更多的是通过微博来表达。但从今年开始,李湘改变了风格,几次走到镜头前开始了“带货”直播。李想解释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李早期虽然有一批种子用户,但是数量达到了一万,所以消化了种子用户之后,还需要拓展普通用户,做更多的下沉。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李想透露,“未来三年,理想不会推出新车,现阶段主要围绕李一进行升级。”只有一个车型,这对于任何一个新品牌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李想了想,这就是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本质区别,“因为智能汽车自我提升的空间太大了。”李想坦白。他自己当车主的时候,经常看到一辆新车被重新设计,心里很不舒服。“我不是不接受这车有新东西,只是有些产品花一点钱就能得到,但老车主没有这样的机会,除非我换新车。”也正因为如此,汽车后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很多车主看到新品后会选择在电商渠道购买,然后去4S店进行改装升级。但在李想看来,这不是主流方式,车企也应该解决这样的问题。李专门成立了客服口碑部,会统计用户通过APP、外部论坛、社区等渠道的反馈。截至目前,李已收集用户反馈6000余条,集中在车控、语音、蓝牙等功能,其中超过50%的用户反馈已进入开发过程。因此,李的人员除了开发新的功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目标,就是为用户一一解决TOP10的问题。4月27日,李正式向李ONE车主批量交付最新版本的车载发动机系统(V1.1.9),优化了能量模式、辅助驾驶系统、油量提升等八大功能。这是李ONE自去年12月交付以来的第四次升级。随着车辆逐渐进入稳定状态,未来月度升级的频率将调整为季度升级。“软件问题可以通过OTA迭代解决,质量问题可以通过保修解决。”在李想看来,这也是智能汽车最大的价值所在。随着车辆的使用,它可以越长越好。
挑战和转型,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李想透露,李成立的头几年,几乎都是埋头研发,但到了第三年,就遇到了很多问题。李想发现,在过去传统技术的流水线上,如果加减法都是在一个点上做,最后的结果是可以预测的;但是软件加进去,就相当于在很多不同的点上做乘除运算,结果就变得完全不可预测了。李想表示,这也是很多传统车企做增程,却很难进行下去的原因。“由于增程软件非常复杂,我们增程团队第一天需要做的就是设计整个软件算法和系统架构,然后可以不断优化。如果按照传统汽车厂商的流程开发,后面的软件几乎没办法做。”“这其实是整个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的变化。”李想说。在成立的第三年,李开始从一家汽车企业向汽车科技企业转型。李想虽然曾经从零开始管理一家科技企业,但回忆起转型的过程,还是觉得很痛苦。传统车企文化与互联网文化在团队中的碰撞不可避免。传统车企的人会认为互联网人“疯了”,车辆关系到生命安全。他们怎么敢通过在线升级来解决?互联网公司的人的观点是,如果不能在线升级功能,那什么是智能电动车?在李想看来,“车辆R&D团队、智能团队、自动驾驶团队必须完全融合,而不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李想花大量的时间解决团队文化的冲突。在理想内部,从李想个人的OKR到合伙人、高管的OKR,所有员工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看到,完全透明,起到监督作用。除了OKR,在供应链采购方面,李想也以完全公开透明的方式向内部展示了许多供应商的价格。“过去,供应链的采购环节往往是企业最容易趟浑水的地方。它越开放、越透明,每个人就越容易应对,并减少不必要的磨损。”黄明明介绍,这种做法也很“李想”。一年前的阿利登陆日,李想说那是他创业20年来最紧张的一天。现在,一年过去了,李认为这应该还是很难的。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市场竞争越来越艰难,谁是最后的幸存者还是未知数。
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日产汽车将撤出欧洲和其他地区,集中资源把重点放在中国、美国和日本市场。这一计划代表着深陷困境的日产的全新战略方向。
1900/1/1 0:00:001、蔚来汽车调整ES6配置日前,蔚来ES6进行了一次配置调整,不过,已锁单的车会按照之前的配置生产。
1900/1/1 0:00:004月27日上午,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长沙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900/1/1 0:00:00按照最新政策,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除了继续享受中央财政补助和购置税减免等政策外,上海市对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发生的充电费用,再给予5000元补助。市发改委发布相关实施细则。
1900/1/1 0:00:00时间:202061819地点江苏
1900/1/1 0:00:00据统计,2020年4月期间,全国共出台18项汽车出行产业相关政策。其中,国家层面4项,地方层面12项,内容涉及汽车流通、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方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