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似乎是瞬间发生的。在宣布融资1亿成立新公司成为“唯一自救路径”之前,博骏汽车已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很久。淹没在水下的是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一位博县员工告诉未来汽车日报,现在回头看,已经有大楼会倾斜的痕迹了。截至2018年底,净资产5700万元的博骏汽车两年亏损7.8亿元。去年5月,博骏汽车因拖欠工资和年终奖金被员工起诉。2020年,融资失败的博骏没能等到原定于去年底上市的首款量产车型。今年1月,博骏汽车的全体员工还沉浸在公司正式获得资质的喜悦中,但就在几天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工资难以为继,他们承诺投入与一汽李霞合资公司的20.34亿元也再也找不到了。由于拖欠了几个月的物业费,他们还受到断水断电的威胁。然而没几年,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告别了轰轰烈烈,京城也回归了平静。一轮行业大考下来,风口上的热闹和轻松都消失了,泡沫纷纷破裂,博县首当其冲。6月13日,博骏汽车创始人黄锡明在公开信中回应公司现状,声称将重新定位公司商业模式,“努力创造正向现金流”,带领公司走出困境。这位被媒体报道身在美国、“不会回国”的CEO在内部信中明确表示会留在中国,但他也承认公司没有土地、厂房等资产可以出售,也没有钱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在融资失败后,这支成立于2016年的造车新势力已经站在了生死边缘。经过数月的讨薪拉锯战和一轮又一轮的仲裁,被拖欠半年工资的员工希望逐渐耗尽。在600多人的微信群里,积极维权的员工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告别这段难忘的“创业”经历。又一个故事结束了,曾经意气风发讲故事的梦想家们纷纷离去。从风口上掉下来的参与者,除了后悔和惋惜,更多的是怨恨和惋惜,但当他们清醒过来,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下一个起点。“如果不能去量产,就只是PPT。”
来源:Pexels回过头来看,公司走的每一步其实都很迷茫。我们有多年的传统车企或者其他新车的经验,有些流程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证明了它的存在是有道理的。但在博县,一些必要的东西被推翻,被认为是错误的。公司很少能真正讨论一些重大决策,所有会议基本上都是由总经理黄()主导。一开始会有不同意见,但只要老板一脸色不对,大家马上转移话题。这说明老板已经有了结论,如果再进一步讨论,不管什么对什么错,都是错的。后来大家都不再关心自己的专业角度了。只有老板觉得舒服了,项目才能继续推进。如果老板因为说了实话而生气,那基本上就黄了。
博骏汽车创始人黄锡明来源:去年4月份博骏去上海车展之前,年底大家都开工了,有高管提出成立销售公司,为后续的销售做准备。但黄先生讨厌这种想法,他会质疑是否有人要放权。去年发布会的时候,内部车还没准备好,最后两辆车是外部公司做的。因为当时的整车造型,包括用什么样的门把手,外后视镜是窄的还是圆的,很多细节还没有完全决定,都在等老板做决定。后来很多事情都不了了之,因为老板不同意或者不高兴。每个人的……s说我们会在走不下去了的时候再讨论,但其实我们都认为一切都应该提前布局,而不是等到真正走投无路的时候,那样会耗费数倍的精力和资源。我们说要对命运竭尽所能,但更多时候,人其实并没有做到自己该做的。黄总一直说自己对汽车行业有敬畏之心,但有时候又显得很随意。因为代入太多的个人想法,项目的进度会非常缓慢,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型号的推出延迟。最后很多业务都计划好了,准备按时交付,但最后都变成了PPT,没能真正落地。因为细节问题,很多事情一直拖到没办法再拖了,黄总才会做决定。但在那个时候,对错其实并不重要。这只是一记耳光。如果是错的,那就是错的。去年4月参加上海国际车展,2018年下半年公司开始筹备。越早选定车展场地,选择余地越大。起初,我们希望与BBA(奔驰,宝马,奥迪)在同一场地,因为他们可以保证一定的客流和曝光率。然而,直到2019年3月才决定场地。当时别无选择,只剩下H馆的一角,因为场地面积的变化无法满足早期的展位设计,只能临时调整。很多事情供应商没时间做,最后结果很糟糕。后来在总结会上,老板生气了,觉得3000万不值得花,大家都觉得很委屈。
博骏汽车亮相上海车展来源:博骏公司内耗也很严重。有的部门领导还在,又招了一个人当负责人。下面的员工不知道向谁汇报,会议变成了两次会议。更严重的时候,就像是派系斗争。你首先要选择跟随哪个领导,然后才能做事。到去年下半年,明显感觉公司资金非常紧张。发工资的时间经常拖延,一开始是一两天,后来是一周。发工资的钱也有点挤。当初大家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去的,希望成为一家车企。慢慢地,他们的心和精力都没了。感觉这件事做不成了,很多中高层相继离开。遗憾的是汽车没有制造出来。造车是每个人的梦想。我们过去在车企工作多年,但基本上没有参与主机厂从0到1的建立。这段经历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和重要。对我们来说,产品是最关键的。如何评价,有没有人买单,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必须先迈出第一步,然后才能考虑接下来的事情。相比其他新生力量,博县其实花的钱很少。不超过10亿元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产品布局,只需要把这些计划落地。但不会有那一天(量产),而且只是PPT。有一次,黄经理在一次活动中非常生气,因为他和坐在前面,他的坐在后面。但是我们感觉别人的车早就出来了,也有一些销量。最终我们自信了,只能躲在后面。我们想不通公司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最后,内部人士都在说,老板在很多正确的路面前,总能选择错误的路去走,而且还是死路一条。现在整个公司基本上只能去这里了。“一盘好棋不知不觉就变成这样了。”
来源:PEXELS 2016年3月,我从一家传统车企出来,去了一家新的车企。后来因为工资没发走了。当时从威马、蔚来等几家新造车企业中选择,感觉博县各方面实力都还不错,包括软硬件、专家团队、工信部申报的车型目录,都处于比较健全的状态。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在上一个公司做投资访问……y,而且我看到博骏在工信部注册的车型NEDC续航里程是746公里,也就是说它的实际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0-650公里,在当时是相当先进和强大的。这让我印象深刻。另一方面,有些公司的组织体系有点复杂,一个部门可能有三个负责人,很难搞定。博县当时看起来比较干净,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简单。去之前还了解了博县对外投资的情况,包括宝实德和银安资本。投入不多,但以国有为主,政府支持力度大。然而,异地处理也成了此后博县的隐忧。它不像传统车企那样有成熟的体系,可以开发更多的产品线和车型线。博县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一口气造了那么多平台和车型,比如南京的B平台和C平台的一款大车,天津的B31(博县首款SUV车型的技术平台)上的一款中型SUV,后来淮安的A平台的一款小车。在没有车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太分散了。仅一个平台就需要巨额资金。博骏仅有几十亿元的资金是远远不够同时走三四条线的,所以公司要走在后面是极其困难的。
来源:博县2017年11月份刚到博县的时候,平台和车型信息都差不多,2018年9月份出发的时间计划也定好了,代工方向,因为这是最快实现车型上市的方式。博君也想过买工厂自己建。他和四川野马、一汽、吉利都谈过,来回多次都谈不拢。2018年5月开始,博县开始和李霞谈,直到2019年初才确定了基本方向。早在2018年底,我们就觉得公司资金有问题。本来9月上市的B31推迟了半年多。但直到2019年4月,B31上了国际车展,并没有列入工信部的目录,也没有通过认证。事实上,它什么也没做。后来延期到9月,还是不行。其实一直都是因为钱。到了差不多10月份,整个项目基本停滞,资金也快用完了。公司内部分析显示,在战略发展层面还缺乏能把这条线拉起来的高管。各行各业都有人在做R&D和营销,但如果没有战略计划,我们真的可以一步一步地推进事情。当时有个投资人想先做一个模型,不是同时做很多模型,黄先生不同意。他说,他有一个与多个平台齐头并进的宏伟计划。如果你看不到车送不出去的东西,投资人会及时止损。后来益南资本在美国投了几千万就停投了,没有新的投资人进来。到现在我们每个月的工资和正常的运营维护费用都要向政府要,为了要钱和一些用人单位的关系也变得僵了。当时对方说了一句难听的话,比如我可以投任何人。有必要投你一票吗?公司的方向越来越偏,大家纷纷离开。现在相当于等所有工作人员。公司去不了,让大家都呆在家里。当初一盘好棋不知不觉就到了这种状态。“第一感觉就是被了。”
来源:Pexels对我来说,加入博郡最大的诱惑就是可以重新定义和规划一辆车。2019年,因为更看好这个领域,决心加入造车新势力。那时候蔚来和小鹏还没招到人,面试完就去了博县。我们部门领导都很好,团队也很专业。后来我们反思,问题出在整个公司的运营上,而不是某个部门。我进公司的第一感觉就是被了。他们总是说博县正在发展……ing独立,所以对它的软件抱有很高的期望,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但进来后发现,其实只有机箱在研发,其余都是外包,集成能力不足。公司是做底盘出身的,但是说到整车制造,我觉得他们只看到了风口,并没有真正去思考智能化。他们从产品定义到实施都不像一个科技公司,也没有把汽车定义为科技产品。比如为了节约成本,要减少科技投入,用内饰的思维去思考车内的屏幕,内部软件放的完全是标杆,没有自己的规划和层次。
联想为博君打造的“懂沟通”智能车载系统来源:一开始博君希望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扭转,但渐渐发现车不是自己研发的,研发都是外包的。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我们做出第三辆车的时候,发现第一辆量产车的车因为拖欠货款还没有开发出来,而且车的设计有很多问题。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工程车过不了两个关键工程节点,达不到量产标准。公司高层没人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后面的两辆车上。第一辆车无法量产,大家都想尽办法做第二辆,第三辆。最后这些都变成了徒劳。整个公司处于不会下棋的状态,没有一步一步往下走的战略规划,非常混乱。有时候我们希望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后来发现公司并不鼓励以创业的态度去讨论和交流。坐在一起讨论产品问题总是遮遮掩掩,不透明的。它不想让员工知道工程车的问题和融资情况,却导致流言传播。对于之前在上海发布的两款车,我们感觉市场很难为其外观买单,但是老板觉得还是要靠造型或者定位来抢占市场。崩溃似乎是瞬间发生的。在宣布融资1亿成立新公司成为“唯一自救路径”之前,博骏汽车已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很久。淹没在水下的是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一位博县员工告诉未来汽车日报,现在回头看,已经有大楼会倾斜的痕迹了。截至2018年底,净资产5700万元的博骏汽车两年亏损7.8亿元。去年5月,博骏汽车因拖欠工资和年终奖金被员工起诉。2020年,融资失败的博骏没能等到原定于去年底上市的首款量产车型。今年1月,博骏汽车的全体员工还沉浸在公司正式获得资质的喜悦中,但就在几天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工资难以为继,他们承诺投入与一汽李霞合资公司的20.34亿元也再也找不到了。由于拖欠了几个月的物业费,他们还受到断水断电的威胁。然而没几年,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告别了轰轰烈烈,京城也回归了平静。一轮行业大考下来,风口上的热闹和轻松都消失了,泡沫纷纷破裂,博县首当其冲。6月13日,博骏汽车创始人黄锡明在公开信中回应公司现状,声称将重新定位公司商业模式,“努力创造正向现金流”,带领公司走出困境。这位被媒体报道身在美国、“不会回国”的CEO在内部信中明确表示会留在中国,但他也承认公司没有土地、厂房等资产可以出售,也没有钱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在融资失败后,这支成立于2016年的造车新势力已经站在了生死边缘。经过数月的讨薪拉锯战和一轮又一轮的仲裁,被拖欠工资的员工的希望……半年的老半天渐渐疲惫不堪。在600多人的微信群里,积极维权的员工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告别这段难忘的“创业”经历。又一个故事结束了,曾经意气风发讲故事的梦想家们纷纷离去。从风口上掉下来的参与者,除了后悔和惋惜,更多的是怨恨和惋惜,但当他们清醒过来,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下一个起点。“如果不能去量产,就只是PPT。”
来源:Pexels回过头来看,公司走的每一步其实都很迷茫。我们有多年的传统车企或者其他新车的经验,有些流程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证明了它的存在是有道理的。但在博县,一些必要的东西被推翻,被认为是错误的。公司很少能真正讨论一些重大决策,所有会议基本上都是由总经理黄()主导。一开始会有不同意见,但只要老板一脸色不对,大家马上转移话题。这说明老板已经有了结论,如果再进一步讨论,不管什么对什么错,都是错的。后来大家都不再关心自己的专业角度了。只有老板觉得舒服了,项目才能继续推进。如果老板因为说了实话而生气,那基本上就黄了。
博骏汽车创始人黄锡明来源:去年4月份博骏去上海车展之前,年底大家都开工了,有高管提出成立销售公司,为后续的销售做准备。但黄先生讨厌这种想法,他会质疑是否有人要放权。去年发布会的时候,内部车还没准备好,最后两辆车是外部公司做的。因为当时的整车造型,包括用什么样的门把手,外后视镜是窄的还是圆的,很多细节还没有完全决定,都在等老板做决定。后来很多事情都不了了之,因为老板不同意或者不高兴。大家都说等走不下去了再讨论,但其实大家都觉得凡事都要提前布局,而不是等到真的走投无路了,那样会耗费数倍的精力和资源。我们说要对命运竭尽所能,但更多时候,人其实并没有做到自己该做的。黄总一直说自己对汽车行业有敬畏之心,但有时候又显得很随意。因为代入太多的个人想法,项目的进度会非常缓慢,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型号的推出延迟。最后很多业务都计划好了,准备按时交付,但最后都变成了PPT,没能真正落地。因为细节问题,很多事情一直拖到没办法再拖了,黄总才会做决定。但在那个时候,对错其实并不重要。这只是一记耳光。如果是错的,那就是错的。去年4月参加上海国际车展,2018年下半年公司开始筹备。越早选定车展场地,选择余地越大。起初,我们希望与BBA(奔驰,宝马,奥迪)在同一场地,因为他们可以保证一定的客流和曝光率。然而,直到2019年3月才决定场地。当时别无选择,只剩下H馆的一角,因为场地面积的变化无法满足早期的展位设计,只能临时调整。很多事情供应商没时间做,最后结果很糟糕。后来在总结会上,老板生气了,觉得3000万不值得花,大家都觉得很委屈。
博骏汽车亮相上海车展来源:博骏公司内耗也很严重。有的部门领导还在,又招了一个人当负责人。下面的员工不知道向谁汇报,会议变成了两次会议。更严重的时候,就像f……民族斗争。你首先要选择跟随哪个领导,然后才能做事。到去年下半年,明显感觉公司资金非常紧张。发工资的时间经常拖延,一开始是一两天,后来是一周。发工资的钱也有点挤。当初大家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去的,希望成为一家车企。慢慢地,他们的心和精力都没了。感觉这件事做不成了,很多中高层相继离开。遗憾的是汽车没有制造出来。造车是每个人的梦想。我们过去在车企工作多年,但基本上没有参与主机厂从0到1的建立。这段经历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和重要。对我们来说,产品是最关键的。如何评价,有没有人买单,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必须先迈出第一步,然后才能考虑接下来的事情。相比其他新生力量,博县其实花的钱很少。不超过10亿元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产品布局,只需要把这些计划落地。但不会有那一天(量产),而且只是PPT。有一次,黄经理在一次活动中非常生气,因为他和坐在前面,他的坐在后面。但是我们感觉别人的车早就出来了,也有一些销量。最终我们自信了,只能躲在后面。我们想不通公司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最后,内部人士都在说,老板在很多正确的路面前,总能选择错误的路去走,而且还是死路一条。现在整个公司基本上只能去这里了。“一盘好棋不知不觉就变成这样了。”
来源:PEXELS 2016年3月,我从一家传统车企出来,去了一家新的车企。后来因为工资没发走了。当时从威马、蔚来等几家新造车企业中选择,感觉博县各方面实力都还不错,包括软硬件、专家团队、工信部申报的车型目录,都处于比较健全的状态。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在上一个公司做投资准入,看到博骏在工信部注册的车型NEDC续航里程是746公里,也就是说它的实际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0-650公里,在当时是相当先进和强大的。这让我印象深刻。另一方面,有些公司的组织体系有点复杂,一个部门可能有三个负责人,很难搞定。博县当时看起来比较干净,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简单。去之前还了解了博县对外投资的情况,包括宝实德和银安资本。投入不多,但以国有为主,政府支持力度大。然而,异地处理也成了此后博县的隐忧。它不像传统车企那样有成熟的体系,可以开发更多的产品线和车型线。博县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一口气造了那么多平台和车型,比如南京的B平台和C平台的一款大车,天津的B31(博县首款SUV车型的技术平台)上的一款中型SUV,后来淮安的A平台的一款小车。在没有车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太分散了。仅一个平台就需要巨额资金。博骏仅有几十亿元的资金是远远不够同时走三四条线的,所以公司要走在后面是极其困难的。
来源:博县2017年11月份刚到博县的时候,平台和车型信息都差不多,2018年9月份出发的时间计划也定好了,代工方向,因为这是最快实现车型上市的方式。博君也想过买工厂自己建。他和四川野马、一汽、吉利都谈过,来回多次都谈不拢。2018年5月开始,博县开始和李霞谈,直到2019年初才确定了基本方向。早在2018年底,我们就觉得公司有问题……嗯。本来9月上市的B31推迟了半年多。但直到2019年4月,B31上了国际车展,并没有列入工信部的目录,也没有通过认证。事实上,它什么也没做。后来延期到9月,还是不行。其实一直都是因为钱。到了差不多10月份,整个项目基本停滞,资金也快用完了。公司内部分析显示,在战略发展层面还缺乏能把这条线拉起来的高管。各行各业都有人在做R&D和营销,但如果没有战略计划,我们真的可以一步一步地推进事情。当时有个投资人想先做一个模型,不是同时做很多模型,黄先生不同意。他说,他有一个与多个平台齐头并进的宏伟计划。如果你看不到车送不出去的东西,投资人会及时止损。后来益南资本在美国投了几千万就停投了,没有新的投资人进来。到现在我们每个月的工资和正常的运营维护费用都要向政府要,为了要钱和一些用人单位的关系也变得僵了。当时对方说了一句难听的话,比如我可以投任何人。有必要投你一票吗?公司的方向越来越偏,大家纷纷离开。现在相当于等所有工作人员。公司去不了,让大家都呆在家里。当初一盘好棋不知不觉就到了这种状态。“第一感觉就是被了。”
来源:Pexels对我来说,加入博郡最大的诱惑就是可以重新定义和规划一辆车。2019年,因为更看好这个领域,决心加入造车新势力。那时候蔚来和小鹏还没招到人,面试完就去了博县。我们部门领导都很好,团队也很专业。后来我们反思,问题出在整个公司的运营上,而不是某个部门。我进公司的第一感觉就是被了。他们一直说博县是独立发展的,所以我对它的软件有很高的期望,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但进来后发现,其实只有机箱在研发,其余都是外包,集成能力不足。公司是做底盘出身的,但是说到整车制造,我觉得他们只看到了风口,并没有真正去思考智能化。他们从产品定义到实施都不像一个科技公司,也没有把汽车定义为科技产品。比如为了节约成本,要减少科技投入,用内饰的思维去思考车内的屏幕,内部软件放的完全是标杆,没有自己的规划和层次。
联想为博君打造的“懂沟通”智能车载系统来源:一开始博君希望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扭转,但渐渐发现车不是自己研发的,研发都是外包的。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我们做出第三辆车的时候,发现第一辆量产车的车因为拖欠货款还没有开发出来,而且车的设计有很多问题。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工程车过不了两个关键工程节点,达不到量产标准。公司高层没人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后面的两辆车上。第一辆车无法量产,大家都想尽办法做第二辆,第三辆。最后这些都变成了徒劳。整个公司处于不会下棋的状态,没有一步一步往下走的战略规划,非常混乱。有时候我们希望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后来发现公司并不鼓励以创业的态度去讨论和交流。坐在一起讨论产品问题总是遮遮掩掩,不透明的。它不想让员工知道工程车辆的问题和融资情况,但它导致t……流言的传播。对于之前在上海发布的两款车,我们感觉市场很难为其外观买单,但是老板觉得还是要靠造型或者定位来抢占市场。对内,他说公司要发展三个平台,十几款车,但实际上博县的市场定位非常不清晰,品牌也没有起步。与理想和小鹏不同,他们产品的定位和卖点非常明确。有一次我们和一个供应商开会,一个负责的高管坦言,这方面我真的不懂,只能交给你了。但实际上,他的态度很强硬,人们不知道如何达到他的标准,这无法衡量他的工作成果。很多时候,大家都处于一种互相误解和交流的状态。公司去年年底出现资金问题,但一直招人到今年1月。一个同事去年11月份来公司,只拿了10天工资,没发工资。今年1月,黄先生正式通知一汽的资格已经买好,大家还在公司庆祝。结果几天后,约定的工资再也发不出了。“四年,终于毕业了”
4
来源:Pexels博骏原名思致,主要从事BAIC、红旗、吉利等国内传统主机厂的项目,比如底盘调校。当时在业内口碑很好,得到主机厂的认可。这些过往的经验肯定对它有帮助,所以我觉得造车还是挺靠谱的。因为机缘巧合,又看好这个平台,没想太多就去了博县。刚来的时候,工作状态很好。我当时同时在做几个项目,包括一开始为了拿资质做的一款车,后来又做了iV6和iV7。每一次我都会参加,那段时间我觉得很充实。虽然这几款车都有推广,但是大部分精力还是集中在第一款车iV6上。另外两个AA和iV7虽然前期有所作为,但后期基本不涉及制作内容。个人觉得iV6的车还不错,底盘性能没有问题。至于内饰和外观,人们众说纷纭。现在回想起来,公司发展到这一步,主要是管理层没有控制好融资节奏。之前确实有很多赚钱的机会。2017、2018年来参观的投资人很多,从去年开始就很难赚钱了。公司资金有问题,项目也受到了影响。坚持到去年12月,受疫情影响一直没能正常复工,只能拖着。就算现在继续做,加上后期验证,至少也要半年到一年。
5
2019年1月,日本住友商事调查博骏汽车来源:去年很多同事离开博骏,过年后那个月的工资再也没发。我坚持不走,是因为没想到这么长时间不发工资。之前得到的消息是2019年9月会有资金进来,所以一直在等。对我来说,博县的团队氛围还是比较好的。每当有什么问题,整个团队都会想办法一起解决。从领导到下面的工程师,大家的做事能力都没问题。我和黄经理没有直接接触过,但他在控制公司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应该是做不下去了,我也在寻找新的机会。说实话,我在博县待了将近4年,从最开始就是一步一步做的。现在感觉毕业了,感觉很遗憾。但是这次没办法赶上了。“欠的工资就是交的学费。”
6
来源:Pexels我们去年11月份就做了准备,今年4月15日上了工信部的目录。但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没能完成国家要求的40万公里道路实验,卡住了。对我们来说,无论最终的销售是什么,我们都不会……重要的是车能开出来。当时我们对B31有两个方案,续航里程550km和650km,在全行业都是相当不错的。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底盘调校都是思致的强项,很少有新势力能做得比它更好。车型外观有点像特斯拉Model Y,算是跨界SUV。但个人感觉消费者对这款车型的接受度较低,国内销量不会很好。
7
博君iV6来源:去年年底博君出现欠薪的时候,大家都一度认为还有机会。疫情期间中层开会,黄总拿出两份投资协议,让大家不要太担心资金问题。但实际上,没有投入更多的钱。现在基本上各个部门的高管都走了。半年以上不发工资,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真希望去年就走了,那时候市场没现在这么差,外面机会很多。但是今年各大主机厂都关闭了招聘渠道,找新工作真的很难。我觉得不可能和公司对簿公堂。就算我赢了官司,拿到钱也没什么意义。我们从一家传统的汽车公司变成了一支新的汽车制造力量,并认为我们正处于上升趋势。但从现在来看,传统车企这几年放缓脚步,开始转型。除了少数新生力量,没人能活下来。过去的经历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新势力花了一笔钱帮传统车企摸索出一条路,欠我们的工资也是学费。有时人们会讨论博县是如何走到山穷水尽的。蔚来看似花钱大手大脚,但至少人在资金使用上是有节制的。博县账上真的花不完钱,物业费,水电费,公司的纯净水费都欠着。这真的太夸张了。我们以为发不出全额工资,至少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给员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结果每个月没有2480,员工真的很辛苦。现在回想自己造新车的经历,每加入一个家庭都要吐血。我们只能安慰自己,行业的发展是一条抛物线。到高点的时候必然会下来,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上去。只是过了这一轮,大家基本上都想回传统车企,因为传统车企不会死,也没什么大问题。今天新生力量出来了,没有大概率出来是不可能活下来的。整个行业不会停止发展,只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时代的潮流不会因为个人的影响而改变,一切都会继续,只是我们还在想怎么上岸。(本文采访人员均为化名。)对内,他说公司要发展三个平台,十几款车,但实际上博县的市场定位非常不清晰,品牌也没有起步。与理想和小鹏不同,他们产品的定位和卖点非常明确。有一次我们和一个供应商开会,一个负责的高管坦言,这方面我真的不懂,只能交给你了。但实际上,他的态度很强硬,人们不知道如何达到他的标准,这无法衡量他的工作成果。很多时候,大家都处于一种互相误解和交流的状态。公司去年年底出现资金问题,但一直招人到今年1月。一个同事去年11月份来公司,只拿了10天工资,没发工资。今年1月,黄先生正式通知一汽的资格已经买好,大家还在公司庆祝。结果几天后,约定的工资再也发不出了。“四年,终于毕业了”
4
来源:Pexels博骏原名思致,主要从事BAIC、红旗、吉利等国内传统主机厂的项目,比如底盘调校。当时在业内口碑很好,得到主机厂的认可。这些过去的经历肯定会有帮助……it,所以感觉造车还是挺靠谱的。因为机缘巧合,又看好这个平台,没想太多就去了博县。刚来的时候,工作状态很好。我当时同时在做几个项目,包括一开始为了拿资质做的一款车,后来又做了iV6和iV7。每一次我都会参加,那段时间我觉得很充实。虽然这几款车都有推广,但是大部分精力还是集中在第一款车iV6上。另外两个AA和iV7虽然前期有所作为,但后期基本不涉及制作内容。个人觉得iV6的车还不错,底盘性能没有问题。至于内饰和外观,人们众说纷纭。现在回想起来,公司发展到这一步,主要是管理层没有控制好融资节奏。之前确实有很多赚钱的机会。2017、2018年来参观的投资人很多,从去年开始就很难赚钱了。公司资金有问题,项目也受到了影响。坚持到去年12月,受疫情影响一直没能正常复工,只能拖着。就算现在继续做,加上后期验证,至少也要半年到一年。
5
2019年1月,日本住友商事调查博骏汽车来源:去年很多同事离开博骏,过年后那个月的工资再也没发。我坚持不走,是因为没想到这么长时间不发工资。之前得到的消息是2019年9月会有资金进来,所以一直在等。对我来说,博县的团队氛围还是比较好的。每当有什么问题,整个团队都会想办法一起解决。从领导到下面的工程师,大家的做事能力都没问题。我和黄经理没有直接接触过,但他在控制公司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应该是做不下去了,我也在寻找新的机会。说实话,我在博县待了将近4年,从最开始就是一步一步做的。现在感觉毕业了,感觉很遗憾。但是这次没办法赶上了。“欠的工资就是交的学费。”
6
来源:Pexels我们去年11月份就做了准备,今年4月15日上了工信部的目录。但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没能完成国家要求的40万公里道路实验,卡住了。对我们来说,不管最终销量如何,最重要的是车能出来。当时我们对B31有两个方案,续航里程550km和650km,在全行业都是相当不错的。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底盘调校都是思致的强项,很少有新势力能做得比它更好。车型外观有点像特斯拉Model Y,算是跨界SUV。但个人感觉消费者对这款车型的接受度较低,国内销量不会很好。
7
博君iV6来源:去年年底博君出现欠薪的时候,大家都一度认为还有机会。疫情期间中层开会,黄总拿出两份投资协议,让大家不要太担心资金问题。但实际上,没有投入更多的钱。现在基本上各个部门的高管都走了。半年多不发工资,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真希望去年就走了,那时候市场没现在这么差,外面机会很多。但是今年各大主机厂都关闭了招聘渠道,找新工作真的很难。我觉得不可能和公司对簿公堂。就算我赢了官司,拿到钱也没什么意义。我们从一家传统的汽车公司变成了一支新的汽车制造力量,并认为我们正处于上升趋势。但从现在来看,传统车企这几年放缓脚步,开始转型。除了少数新生力量,没人能活下来。过去的经验是……探索的过程。新势力花了一笔钱帮传统车企摸索出一条路,欠我们的工资也是学费。有时人们会讨论博县是如何走到山穷水尽的。蔚来看似花钱大手大脚,但至少人在资金使用上是有节制的。博县账上真的花不完钱,物业费,水电费,公司的纯净水费都欠着。这真的太夸张了。我们以为发不出全额工资,至少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给员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结果每个月没有2480,员工真的很辛苦。现在回想自己造新车的经历,每加入一个家庭都要吐血。我们只能安慰自己,行业的发展是一条抛物线。到高点的时候必然会下来,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上去。只是过了这一轮,大家基本上都想回传统车企,因为传统车企不会死,也没什么大问题。今天新生力量出来了,没有大概率出来是不可能活下来的。整个行业不会停止发展,只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时代的潮流不会因为个人的影响而改变,一切都会继续,只是我们还在想怎么上岸。(本文采访人员均为化名。)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约有20万吨电池面临退役,而到2025年,退役电池预计达到78万吨,动力电池即将迎来回收风潮。
1900/1/1 0:00:002019年5月1日上午10点,首批5家理想零售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五地准时开门营业。一年多时间过去,理想汽车零售中心的数量已经扩展为21家,覆盖18个城市。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芬兰初创公司Basemark是一家领先的软件公司,专注于研发图形软件和自动驾驶车辆软件。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7月8日早间消息,据外媒报道,松下(Panasonic)首席执行官周二表示,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是“违背常识且可能过于乐观的天才”。
1900/1/1 0:00:00候选人基本都有德国豪华汽车品牌工作的经历,并在欧洲的主流汽车制造商那里担任核心管理职位。这样的招聘逻辑,延续了捷豹路虎十几年来对一把手的聘用思路。
1900/1/1 0:00:00在德国三巨头确立全面电动化战略一年之后,宝马首款纯电动SUVltSUViX3终于将迎来上市之际,宝马的电动汽车策略却开始遭受内部员工的质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