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造车生死考|新势力受阻逃不出这三点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为什么要高薪,甚至需要一个组织系统来挖角?为什么可以吃几千万的零食?为什么一定要请欧美工程师?在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很多质疑甚至批评。2019年10月,当蔚来汽车股价跌至不到两美元时,这种声音达到了一个顶峰。此后,随着蔚来股价开始攀升,质疑者和批评者开始跳水。

2020年以来,在博骏、林赛、拜腾接连“雷爆”之后,业界对造车新势力的质疑和批评甚嚣尘上。如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造车新势力与传统厂商不同的商业行为和运营逻辑?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造车新势力的典型行为,揭示了造车新势力发展受阻的三个根本原因。

拜腾、博骏、林赛的接连“雷雨”,预示着曾经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进入了密集洗牌期,“新势力最终只能存活2-3家”的预言正在应验。现有企业是濒临出局还是逆境求生?失败和生存的命运是什么?这一系列的策划会从新车的具体案例、教训和经验开始。

本文是观察造车新势力成败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也是最后一篇。本文分析了造车新势力底层的运作逻辑,总结了造车新势力的成败。

五年来,外界对造车新势力集团的看法普遍负面。平心而论,基于不同的立场和利益,每个人对新势力和传统汽车厂商的商业行为和运营逻辑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但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从单一角度考虑,必然是不完整的,不足以找到最准确的答案。如果对造车新势力的底层运作逻辑有所了解,再看看他们的现状,就会有新的认识。

一、乱花钱?不靠谱?乱搞?换个角度试试。

如果你觉得看不懂造车新势力的商业行为,那多半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他们的运营逻辑。在我看来,那些看似不靠谱不正确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合理的选择。要想理解造车新势力的商业行为,就必须理解这类企业运作的底层逻辑。

首先,时间就是生命,被造车新势力奉为圭臬。

造车新势力既要和政策环境的变化竞争,也要和竞争对手竞争。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行为,在经营过程中却是占优策略,甚至是最优策略。

比如高薪挖人,甚至从同行挖一个团队,都是占优策略。它的优点是可以快速组建战斗团队,快速展开研发工作;其缺点是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山头”,在日常工作中容易产生排外情绪。显然,权衡利弊,此举是可以接受的。

再比如,蔚来汽车为R&D岗位招聘了大量工程师,大大超过了汽车企业对R&D人员的正常需求。当然这样会大大增加人员工资等费用,但它的好处是可以借助人数优势加快研发进度。当研发速度缓慢的造车新势力因为量产推迟而被资本市场抛弃的时候,我们只要回顾一下蔚来汽车之前的行为,就很容易判断出此举的合理性。

其次,有足够的资金是造车新势力成功的必要条件。

融资就是从别人口袋里拿钱,这不仅需要融资方的实力,还需要技巧。为了满足融资需求,造车新势力必须做一些在外人看来华而不实的事情。比如NIO DAY,蔚来愿意花8000万元举办一场盛会,所以请预定车主出席,包括机票和酒店费用,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但从融资的角度来看,如果有成千上万的潜在车主愿意出席,至少部分证明了公司主打的“用户体验”理念是可行的,然后一些犹豫不决的投资人决定投资。

比如很多企业宁愿忍受高薪和相对较低的工作效率,也要在美国和欧洲开分公司。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全球创业公司的估值和中国本土公司的估值是不一样的。想在硅谷开分店,必须按照硅谷的规则来操作。零食,零食,团建都是标配,想省就省不了。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对标这些企业的福利。总的来说,相对于估值提升带来的收益,新势力在人力资源和行政事务上的花费更多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造车新势力受阻的三大根本原因

造车新势力问题频发,不能只看表象。的确,无论我们如何宽容地看待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我们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它们大多都是不可持续的。我不想粉饰太平,只是想提供一个视角,通过问题的外在表现,帮助大家触及问题的核心。花钱太多,招人太多,吃零食太多,都不是阻碍造车新势力发展的根本原因。排除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阻碍其发展的真正原因有三个:钱不够,股东不稳定,管理能力不足。

首先是没有足够的钱。不用说,汽车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有钱的不一定造车成功,没钱的肯定不会成功。但不同造车新势力资金储备不足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有些企业低估了造车所需的资金量,导致在开发过程中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比如蔚来。一些企业低估了融资的难度,没有在一开始就把融资放在企业战略的首位,导致企业在资本市场转冷后资金链断裂,如拜年、前程等。

第二是股东造车信心不坚定。股东对公司的发展有分歧甚至矛盾。这一点很容易被外界忽略,但很多企业却陷在其中。

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股东们情绪高涨。只是一旦遇到困难,特别是需要增资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些企业的大股东就没那么厉害了。对于通过股权融资寻求发展的造车新势力,如果几个大股东意见不一致,甚至个别股东更看重自身权益,这个企业很难像在蜀道那样速战速决。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蔚来、理想等企业快速推广汽车R&D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的……德斯、李斌和李想拥有公司的实际决策权,并能承担由此造成的财务压力。因此,当企业发展遇到困难,需要追加投资等与投资相关的决策时,可以坚定地推进相关事宜,避免股东之间的扯皮和推诿。

第三是缺乏管理能力。首先,很多企业的创始团队并不具备完全运营一家创业公司的能力;其次,很多企业高管并不具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经营一家汽车企业的能力。

运营一家初创企业所需的能力与管理一家成熟企业所需的能力完全不同。后者的管理团队要做的是资源的分配和最大化利用;前者需要做的更多,包括融资、企业文化建设、内部架构建设、确定公司薪酬体系、处理股东之间的关系和矛盾。这些环节充满了“坑”。

在这方面,Xpeng Motors和他的董事长何全职加入公司并实际运营公司前后的反差,是造车新势力中最突出的。对于何这样的连续创业者来说,在之前的创业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让他在造车的时候少走了很多弯路。但对于来自传统厂商的高管来说,第一次创业仍然是一个无法绕过的痛苦过程。

造车新生力量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其资金和资源远不如传统汽车厂商,企业需要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显然,有些企业在这方面本来可以做得更好。拜腾北美办公室吃的零食,蔚来来自奢侈品等行业的高薪销售,其实是可以减少的。

三、造车新势力五年总结

从宏观到微观,从客观到主观,作者通过一系列文章分析了近年来造车新势力的成功与失败,最后总结了造车新势力五年来的发展。

第一,与2005年之前进入汽车行业的前辈相比,2015年前后进入汽车行业的新生力量大多高估了自身能力,低估了汽车行业的进入门槛。

这里说的行业准入门槛,不是发改委的批文,也不是工信部的公告,而是一个合格的汽车企业必须具备的技术和资金,以及现场管理、多线程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能力。有些门槛很明显,比如需要几百亿的资金;其他的只有深入才能发现,比如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发生冲突时如何妥协,国家政策转向带来的巨大冲击。

第二,有些造车新势力只是在凑数,浑水摸鱼的也是。我们要把这些企业和真正做生意的区分开来。

对于前者,无论是“PPT造车”、假造车还是真拿地,业界在谈论时都应该直言不讳。对于后者,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托斯曾说:“我们不在我们选择的舞台上,表演也不是我们选择的剧本。”。同样,对于那些真正想做生意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创业后发现剧本并不是自己想选的,但即便如此,还是要努力去演好自己的剧本。

第三,一些造车新势力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大多数企业似乎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目前请不要让成功成为评判造车新势力的唯一标准。他们的成功经验很重要,他们从试错中得到的教训更珍贵。

作为旁观者,我们以上帝的视角看待造车新势力这五年走过的路,既有他成功的因素,也有他失败的因素。如果我们希望造车的新生力量能给这个行业带来有益的影响,我们就应该允许他们试错;只有这样,才能证伪那些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同时证明有用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文/汽车之家特约评论员胡夫)为什么要高薪,甚至需要一个组织系统来挖角?为什么可以吃几千万的零食?为什么一定要请欧美工程师?在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很多质疑甚至批评。2019年10月,当蔚来汽车股价跌至不到两美元时,这种声音达到了一个顶峰。此后,随着蔚来股价开始攀升,质疑者和批评者开始跳水。

2020年以来,在博骏、林赛、拜腾接连“雷爆”之后,业界对造车新势力的质疑和批评甚嚣尘上。如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造车新势力与传统厂商不同的商业行为和运营逻辑?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造车新势力的典型行为,揭示了造车新势力发展受阻的三个根本原因。

拜腾、博骏、林赛的接连“雷雨”,预示着曾经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进入了密集洗牌期,“新势力最终只能存活2-3家”的预言正在应验。现有企业是濒临出局还是逆境求生?失败和生存的命运是什么?这一系列的策划会从新车的具体案例、教训和经验开始。

本文是观察造车新势力成败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也是最后一篇。本文分析了造车新势力底层的运作逻辑,总结了造车新势力的成败。

五年来,外界对造车新势力集团的看法普遍负面。平心而论,基于不同的立场和利益,每个人对新势力和传统汽车厂商的商业行为和运营逻辑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但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从单一角度考虑,必然是不完整的,不足以找到最准确的答案。如果对造车新势力的底层运作逻辑有所了解,再看看他们的现状,就会有新的认识。

一、乱花钱?不靠谱?乱搞?换个角度试试。

如果你觉得看不懂造车新势力的商业行为,那多半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他们的运营逻辑。在我看来,那些看似不靠谱不正确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合理的选择。要想理解造车新势力的商业行为,就必须理解这类企业运作的底层逻辑。

首先,时间就是生命,被造车新势力奉为圭臬。

造车新势力既要和政策环境的变化竞争,也要和竞争对手竞争。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行为,在经营过程中却是占优策略,甚至是最优策略。

比如高薪挖人,甚至从同行挖一个团队,都是占优策略。它的优点是可以快速组建战斗团队,快速展开研发工作;其缺点是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山头”,在日常工作中容易产生排外情绪。显然,权衡利弊,此举是可以接受的。

再比如,蔚来汽车为R&D岗位招聘了大量工程师,大大超过了汽车企业对R&D人员的正常需求。当然这样会大大增加人员工资等费用,但它的好处是可以借助人数优势加快研发进度。当研发速度缓慢的造车新势力因为量产推迟而被资本市场抛弃的时候,我们只要回顾一下蔚来汽车之前的行为,就很容易判断出此举的合理性。

其次,有足够的资金是造车新势力成功的必要条件。

融资就是从别人口袋里拿钱,这不仅需要融资方的实力,还需要技巧。为了满足融资需求,造车新势力必须做一些在外人看来华而不实的事情。比如NIO DAY,蔚来愿意花8000万元举办一场盛会,所以请预定车主出席,包括机票和酒店费用,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但从融资的角度来看,如果有成千上万的潜在车主愿意出席,至少部分证明了公司主打的“用户体验”理念是可行的,然后一些犹豫不决的投资人决定投资。

比如很多企业宁愿忍受高薪和相对较低的工作效率,也要在美国和欧洲开分公司。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全球创业公司的估值和中国本土公司的估值是不一样的。想在硅谷开分店,必须按照硅谷的规则来操作。零食,零食,团建都是标配,想省就省不了。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对标这些企业的福利。总的来说,相对于估值提升带来的收益,新势力在人力资源和行政事务上的花费更多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造车新势力受阻的三大根本原因

造车新势力问题频发,不能只看表象。的确,无论我们如何宽容地看待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我们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它们大多都是不可持续的。我不想粉饰太平,只是想提供一个视角,通过问题的外在表现,帮助大家触及问题的核心。花钱太多,招人太多,吃零食太多,都不是阻碍造车新势力发展的根本原因。排除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阻碍其发展的真正原因有三个:钱不够,股东不稳定,管理能力不足。

首先是没有足够的钱。不用说,汽车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有钱的不一定造车成功,没钱的肯定不会成功。但不同造车新势力资金储备不足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有些企业低估了造车所需的资金量,导致在开发过程中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比如蔚来。一些企业低估了融资的难度,没有在一开始就把融资放在企业战略的首位,导致企业在资本市场转冷后资金链断裂,如拜年、前程等。

第二是股东造车信心不坚定。股东对公司的发展有分歧甚至矛盾。这一点很容易被外界忽略,但很多企业却陷在其中。

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股东们情绪高涨。只是一旦遇到困难,特别是需要增资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些企业的大股东就没那么厉害了。对于通过股权融资寻求发展的造车新势力,如果几个大股东意见不一致,甚至个别股东更看重自身权益,这个企业很难像在蜀道那样速战速决。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蔚来、理想等企业快速推广汽车R&D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的……德斯、李斌和李想拥有公司的实际决策权,并能承担由此造成的财务压力。因此,当企业发展遇到困难,需要追加投资等与投资相关的决策时,可以坚定地推进相关事宜,避免股东之间的扯皮和推诿。

第三是缺乏管理能力。首先,很多企业的创始团队并不具备完全运营一家创业公司的能力;其次,很多企业高管并不具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经营一家汽车企业的能力。

运营一家初创企业所需的能力与管理一家成熟企业所需的能力完全不同。后者的管理团队要做的是资源的分配和最大化利用;前者需要做的更多,包括融资、企业文化建设、内部架构建设、确定公司薪酬体系、处理股东之间的关系和矛盾。这些环节充满了“坑”。

在这方面,Xpeng Motors和他的董事长何全职加入公司并实际运营公司前后的反差,是造车新势力中最突出的。对于何这样的连续创业者来说,在之前的创业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让他在造车的时候少走了很多弯路。但对于来自传统厂商的高管来说,第一次创业仍然是一个无法绕过的痛苦过程。

造车新生力量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其资金和资源远不如传统汽车厂商,企业需要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显然,有些企业在这方面本来可以做得更好。拜腾北美办公室吃的零食,蔚来来自奢侈品等行业的高薪销售,其实是可以减少的。

三、造车新势力五年总结

从宏观到微观,从客观到主观,作者通过一系列文章分析了近年来造车新势力的成功与失败,最后总结了造车新势力五年来的发展。

第一,与2005年之前进入汽车行业的前辈相比,2015年前后进入汽车行业的新生力量大多高估了自身能力,低估了汽车行业的进入门槛。

这里说的行业准入门槛,不是发改委的批文,也不是工信部的公告,而是一个合格的汽车企业必须具备的技术和资金,以及现场管理、多线程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能力。有些门槛很明显,比如需要几百亿的资金;其他的只有深入才能发现,比如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发生冲突时如何妥协,国家政策转向带来的巨大冲击。

第二,有些造车新势力只是在凑数,浑水摸鱼的也是。我们要把这些企业和真正做生意的区分开来。

对于前者,无论是“PPT造车”、假造车还是真拿地,业界在谈论时都应该直言不讳。对于后者,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托斯曾说:“我们不在我们选择的舞台上,表演也不是我们选择的剧本。”。同样,对于那些真正想做生意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创业后发现剧本并不是自己想选的,但即便如此,还是要努力去演好自己的剧本。

第三,一些造车新势力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大多数企业似乎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目前请不要让成功成为评判造车新势力的唯一标准。他们的成功经验很重要,他们从试错中得到的教训更珍贵。

作为旁观者,我们以上帝的视角看待造车新势力这五年走过的路,既有他成功的因素,也有他失败的因素。如果我们希望造车的新生力量能给这个行业带来有益的影响,我们就应该允许他们试错;只有这样,才能证伪那些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同时证明有用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文/汽车之家特约评论员胡夫)

标签:蔚来理念小鹏发现前途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少赚了30.5亿欧 奥迪财报中的危与机

在疫情影响下,全球汽车企业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奥迪也不例外。

1900/1/1 0:00:00
特斯拉2020年第二季度车辆安全报告出炉 安全性大幅增长

在刚刚发布的特斯拉2020年第二季度车辆安全报告中没有太多亮点,也没有带来任何数据层面的突破,不过在每个项目中,每行驶百万英里发生的事故量正在逐年减少。

1900/1/1 0:00:00
马斯克:疫情期间的特斯拉汽车消费需求依然强劲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最近接受采访时强调,由于在线订购车辆激增,再加上效率大幅提高,该公司的汽车在疫情期间需求也依然强劲。

1900/1/1 0:00:00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需要文化基因的

进入2020年,汽车行业似乎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与改变。市场足以说明问题。疫情爆发以来,为提升销量,很多车企都打响了“促销”的价格大战。

1900/1/1 0:00:00
1.2万亿汽车后市场,阿里如何铺赛道?

天猫正在开辟新赛道。7月28日,天猫养车服务平台宣布启动本地化战略,面向汽车美容、保养、维修等门店开通免费入驻通道,商家通过开通天猫轻店,可一键入驻淘宝、支付宝、高德三个超级APP。

1900/1/1 0:00:00
财报|捷豹路虎第一财季全球营收29亿英镑

202021财年第一季度(2020年4月至6月),受全球各大市场停工停产的影响,捷豹路虎全球营收29亿英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