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汽车品牌特斯拉与电商平台拼多多的交车纠纷持续发酵,特斯拉再次回应,称武汉轿车部门拼多多导演并演出。
事件发展至今已近一个月。截至目前,武汉和上海已有两位团购参与者成功提车。在这场企业与电商平台的“斗争”中,舆论似乎更倾向于拼多多,特斯拉也未能脱下“被集团收购”的标签。从结果来看,拼多多赢得了营销,特斯拉也以强硬的态度守住了其直销体系的最后一环。
这个争议到底是特斯拉店的大欺客,还是拼多多动了品牌蛋糕?在汽车预言家看来,拼多多的团购、特斯拉的委屈、消费者的排斥背后,更需要关注的是直销渠道与电商的新一轮竞争。谁将掌握终端定价权?也是直接操作。品多多为什么选择特斯拉?直销和电商的死结能解开吗?
一个
拼多多品团购特斯拉品直销
回到7月21日,汽车销售平台“易到买车”在拼多多推出Model 3“万人团购”活动,车价值29.18万元,补贴后仅需250550元。虽然拼多多平台只提供了5个名额,但是观看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万人。虽然特斯拉很快公开声明这个活动没有得到授权,但仍然无法抵挡消费者的参与。7月26日,武汉车主在拼多多成功下单。
但8月14日,特斯拉称该订单涉嫌代购,涉及转售,按合同取消。拒绝回复刚一出现,舆论就把矛头指向了特斯拉,对此事件有很多法律人士的解读。对于此次“团购”活动,特斯拉已明确表示,未与该平台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如果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纠纷或权益受损,特斯拉官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根据网络信息,已有两位车主成功提车。对于消费者来说,特斯拉Model 3是真的,补贴是真的。对于特斯拉和拼多多的矛盾,似乎没有消费者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已经开始思考电商平台的汽车团购。汽车先知在采访相关法律专业人士时了解到,拼多多平台的行为并不违法,特斯拉拒绝交付也无可厚非。在业内人士看来,拼多多代表“电商卖车”,特斯拉代表“直销模式”。
汽车先知梳理发现,买车帮助完成交易是合适的。企业调查资料显示,易友车成立于2015年,定位为汽车电商。其商业模式类似于拼多多——货源直接连接消费者,在这个链条中扮演媒介的角色。在汽车流通领域,简单来说,买车就是经销商的角色,特斯拉一直强调直销模式,这是相反的。所谓直销,就是消费者和完全是经销商的品牌之间点对点的沟通。
相对于车企通过渠道拉动消费的传统模式,直营模式下,商品定价权由品牌掌控,不会出现同一款车型在不同时期、地区、门店的价格差异。对于特斯拉来说,拼多多团购的进入会导致特斯拉产品的价格之争。通过这个活动,虽然号称降4万,但平台实际只补贴2万,3.7万人抢5辆车。对于品牌来说,已经失去了3万多潜在用户,甚至可以大胆猜测,未来会有更多人愿意参与汽车团购活动。
二
品多多为什么选择特斯拉?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并不是第一个被拼多多“狙击”的大牌。从数码产品、高端化妆品、奢侈品到汽车,拼多多给很多意想不到的品牌戴上了“团购”的帽子。蓝海之谜、戴森、上汽通用凯迪拉克、特斯拉都明确表示,拼多多平台为非官方授权渠道,请谨慎购买。
……y选特斯拉?在业内人士看来,其销售模式类似于苹果等品牌,可以通过官网做产品。甚至可以说,特斯拉的直销模式过于清晰,让拼多多找到了操作漏洞。但从特斯拉的强硬态度可以读出,特斯拉对全球直销体系的重视。虽然早期的直销体系给特斯拉带来了更多的负担,但从2019年开始,特斯拉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收缩线下门店数量,但不变的是线上购车环节。即使面对金融危机,特斯拉也没有选择经销商集团进行产品分销。
面对违约,特斯拉坚持不妥协的态度和直接的运营模式。汽车预测人士梳理数据发现,特斯拉首款车型Model S于2011年进入国内市场。但由于其在中国的销售体系没有定型,特斯拉的产品订单一度被卖家操纵。据统计,2014年特斯拉海关进口汽车约4800辆,而全国许可汽车数量仅为2499辆。由于客户最初的定金只有15000元,加上特斯拉的供货,部分卖家宁愿不提15000元,导致很多车生产后没有交付形成库存。
对于早期的特斯拉来说,以销量定产量是保证企业利润的关键。在一些厂商的干扰下,特斯拉形成了大量的库存,库存车辆甚至通过现车现金降价出售,折扣高达20%。这与特斯拉的全球直销概念正好相反。直到2015年下半年,特斯拉在中国的直销体系才正式确定。在这次事件中,拼多多在特斯拉看来和早期的卖家没什么区别。
此外,通过拼多多的团购活动可以发现,团购品类已经从低质低价的日用消费品升级为奢侈品、汽车等高价商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拼多多成为了用户和厂商之间的桥梁,完成每一笔交易后,拼多多拥有用户信息等所有数据。
由此看来,拼多多不仅打破了特斯拉的销售垄断,也影响了购车者的终端购买价格。虽然从表面上看,特斯拉在营收上并没有损失什么,但是为了以后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特斯拉不能允许这样的案例出现。
三
拼多多卖特斯拉违法吗?
这场争议的焦点是拼多多是否触犯了法律。特斯拉认为拼多多涉嫌转售,其实漏洞很多。交易一方面由车主自己完成,另一方面通过特斯拉官方支付渠道完成支付。
汽车先知在采访中了解到,拼多多是受消费者委托支付车价,并不涉及转卖。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在采访中表示:“严格来说,拼多多根本没有卖特斯拉,只是委托付款。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的方式约定消费者支付价款后合同不成立,因此特斯拉在合同成立后单方面取消订单属于违约行为。如果特斯拉认为拼多多的行为侵犯了特斯拉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协商和诉讼解决,但无论如何不能以此为借口拒绝履行消费者与特斯拉签订的汽车销售电子合同。”
与传统分销模式相比,直销模式能够充分掌握用户信息,能够挖掘用户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维护用户关系,传播口碑。以特斯拉为例,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纯电动汽车的新车零售和售后维修产值并不高,围绕用户挖掘其他价值非常重要。业内人士指出,为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充电是一个很好的盈利点。
更重要的是,直销模式可以完全控制价格,控制销售接待、售后服务等流程。价格一旦统一,可以说是绝对透明,对消费者和品牌本身都是利大于弊的。在这次事件中,品多多更像是……把自己变成了特斯拉的承销商,这与特斯拉的理念截然相反。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对汽车先知说:“拼多多不是汽车电商,只是通过自己的手卖车,没有什么商业模式可谈。这次看来,拼多多给自己贴上汽车团购的标签才是关键,其主要目的极有可能是推广汽车团购业务。”
从汽车流通领域的趋势来看,汽车电商正逐渐兴起,但从角色来看,汽车电商还是属于经销商的一种。价格虽然透明,但和经销商没什么区别,也把定价权握在自己手里。从苹果手机等数码产品的直销和电商来看,产品质量和产品配件的直销有很多区别。在新造车企业推广直销模式的大背景下,电商能否成为下一阶段的主流还有待验证,电商与直销的“较量”似乎才刚刚开始。8月19日,汽车品牌特斯拉与电商平台拼多多的交车纠纷持续发酵,特斯拉再次回应,称武汉轿车部门拼多多导演并演出。
事件发展至今已近一个月。截至目前,武汉和上海已有两位团购参与者成功提车。在这场企业与电商平台的“斗争”中,舆论似乎更倾向于拼多多,特斯拉也未能脱下“被集团收购”的标签。从结果来看,拼多多赢得了营销,特斯拉也以强硬的态度守住了其直销体系的最后一环。
这个争议到底是特斯拉店的大欺客,还是拼多多动了品牌蛋糕?在汽车预言家看来,拼多多的团购、特斯拉的委屈、消费者的排斥背后,更需要关注的是直销渠道与电商的新一轮竞争。谁将掌握终端定价权?也是直接操作。品多多为什么选择特斯拉?直销和电商的死结能解开吗?
一个
拼多多品团购特斯拉品直销
回到7月21日,汽车销售平台“易到买车”在拼多多推出Model 3“万人团购”活动,车价值29.18万元,补贴后仅需250550元。虽然拼多多平台只提供了5个名额,但是观看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万人。虽然特斯拉很快公开声明这个活动没有得到授权,但仍然无法抵挡消费者的参与。7月26日,武汉车主在拼多多成功下单。
但8月14日,特斯拉称该订单涉嫌代购,涉及转售,按合同取消。拒绝回复刚一出现,舆论就把矛头指向了特斯拉,对此事件有很多法律人士的解读。对于此次“团购”活动,特斯拉已明确表示,未与该平台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如果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纠纷或权益受损,特斯拉官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根据网络信息,已有两位车主成功提车。对于消费者来说,特斯拉Model 3是真的,补贴是真的。对于特斯拉和拼多多的矛盾,似乎没有消费者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已经开始思考电商平台的汽车团购。汽车先知在采访相关法律专业人士时了解到,拼多多平台的行为并不违法,特斯拉拒绝交付也无可厚非。在业内人士看来,拼多多代表“电商卖车”,特斯拉代表“直销模式”。
汽车先知梳理发现,买车帮助完成交易是合适的。企业调查资料显示,易友车成立于2015年,定位为汽车电商。其商业模式类似于拼多多——货源直接连接消费者,在这个链条中扮演媒介的角色。在汽车流通领域,简单来说,买车就是经销商的角色,特斯拉一直强调直销模式,这是相反的。所谓直销,就是c之间点对点的沟通……完全是经销商的苏美尔和品牌。
相对于车企通过渠道拉动消费的传统模式,直营模式下,商品定价权由品牌掌控,不会出现同一款车型在不同时期、地区、门店的价格差异。对于特斯拉来说,拼多多团购的进入会导致特斯拉产品的价格之争。通过这个活动,虽然号称降4万,但平台实际只补贴2万,3.7万人抢5辆车。对于品牌来说,已经失去了3万多潜在用户,甚至可以大胆猜测,未来会有更多人愿意参与汽车团购活动。
二
品多多为什么选择特斯拉?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并不是第一个被拼多多“狙击”的大牌。从数码产品、高端化妆品、奢侈品到汽车,拼多多给很多意想不到的品牌戴上了“团购”的帽子。蓝海之谜、戴森、上汽通用凯迪拉克、特斯拉都明确表示,拼多多平台为非官方授权渠道,请谨慎购买。
为什么选择特斯拉?在业内人士看来,其销售模式类似于苹果等品牌,可以通过官网做产品。甚至可以说,特斯拉的直销模式过于清晰,让拼多多找到了操作漏洞。但从特斯拉的强硬态度可以读出,特斯拉对全球直销体系的重视。虽然早期的直销体系给特斯拉带来了更多的负担,但从2019年开始,特斯拉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收缩线下门店数量,但不变的是线上购车环节。即使面对金融危机,特斯拉也没有选择经销商集团进行产品分销。
面对违约,特斯拉坚持不妥协的态度和直接的运营模式。汽车预测人士梳理数据发现,特斯拉首款车型Model S于2011年进入国内市场。但由于其在中国的销售体系没有定型,特斯拉的产品订单一度被卖家操纵。据统计,2014年特斯拉海关进口汽车约4800辆,而全国许可汽车数量仅为2499辆。由于客户最初的定金只有15000元,加上特斯拉的供货,部分卖家宁愿不提15000元,导致很多车生产后没有交付形成库存。
对于早期的特斯拉来说,以销量定产量是保证企业利润的关键。在一些厂商的干扰下,特斯拉形成了大量的库存,库存车辆甚至通过现车现金降价出售,折扣高达20%。这与特斯拉的全球直销概念正好相反。直到2015年下半年,特斯拉在中国的直销体系才正式确定。在这次事件中,拼多多在特斯拉看来和早期的卖家没什么区别。
此外,通过拼多多的团购活动可以发现,团购品类已经从低质低价的日用消费品升级为奢侈品、汽车等高价商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拼多多成为了用户和厂商之间的桥梁,完成每一笔交易后,拼多多拥有用户信息等所有数据。
由此看来,拼多多不仅打破了特斯拉的销售垄断,也影响了购车者的终端购买价格。虽然从表面上看,特斯拉在营收上并没有损失什么,但是为了以后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特斯拉不能允许这样的案例出现。
三
拼多多卖特斯拉违法吗?
这场争议的焦点是拼多多是否触犯了法律。特斯拉认为拼多多涉嫌转售,其实漏洞很多。交易一方面由车主自己完成,另一方面通过特斯拉官方支付渠道完成支付。
汽车先知在采访中了解到,拼多多是受消费者委托支付车价,并不涉及转卖。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在采访中表示:“严格来说,拼多多根本没有卖特斯拉,只是委托付款。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的方式约定消费者支付价款后合同不成立,因此特斯拉单方面取消订单属于违约行为……合同成立后。如果特斯拉认为拼多多的行为侵犯了特斯拉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协商和诉讼解决,但无论如何不能以此为借口拒绝履行消费者与特斯拉签订的汽车销售电子合同。"
与传统分销模式相比,直销模式能够充分掌握用户信息,能够挖掘用户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维护用户关系,传播口碑。以特斯拉为例,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纯电动汽车的新车零售和售后维修产值并不高,围绕用户挖掘其他价值非常重要。业内人士指出,为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充电是一个很好的盈利点。
更重要的是,直销模式可以完全控制价格,控制销售接待、售后服务等流程。价格一旦统一,可以说是绝对透明,对消费者和品牌本身都是利大于弊的。在这次事件中,拼多多更像是把自己变成了特斯拉的承销商,与特斯拉的理念背道而驰。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对汽车先知说:“拼多多不是汽车电商,只是通过自己的手卖车,没有什么商业模式可谈。这次看来,拼多多给自己贴上汽车团购的标签才是关键,其主要目的极有可能是推广汽车团购业务。”
从汽车流通领域的趋势来看,汽车电商正逐渐兴起,但从角色来看,汽车电商还是属于经销商的一种。价格虽然透明,但和经销商没什么区别,也把定价权握在自己手里。从苹果手机等数码产品的直销和电商来看,产品质量和产品配件的直销有很多区别。在新造车企业推广直销模式的大背景下,电商能否成为下一阶段的主流还有待验证,电商与直销的“较量”似乎才刚刚开始。
TechWeb8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昨日,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汽车(NIO)发布了电池租用服务BaaS(BatteryasaService),
1900/1/1 0:00:00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公布了修改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下称《准入规定》)。
1900/1/1 0:00:00来源:华晨官网作者秦章勇编辑王妍经历了受用户嫌弃频频“被抠标”,以及在资本市场接连遭到抛售,曾经凭借宝马“躺赢”的华晨汽车逐渐陷入千亿债务泥潭。
1900/1/1 0:00:00成立已有近70年的韩国老牌车企双龙汽车,历经流转抛售后再度陷入囧途。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8月21日晚间,小鹏汽车更新F1招股书,拟发行8500万股ADS(代表1
1900/1/1 0:00:00人民网北京8月21日电(王紫)记者从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获悉,8月20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8月乘用车市场稳定回升,预计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69万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