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汽车品牌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市场销量低迷;一些汽车品牌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销售成绩,默默“生存”。摇摆车是后者的典型。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今年6月,四维汽车月销量为4498辆,同比增长50.43%;今年1-6月累计销量26658辆,同比增长约29%。虽然这一销售业绩可能远远落后于其他发展势头良好的自主品牌,但相比同样以摩托车起家的力帆、印相,四维目前的情况要好得多,而且作为2016年正式“出道”的汽车新品牌,上半年2万多辆的销量好于其他大部分新车品牌。最有意思的是,很多汽车行业的人听到这个品牌都觉得陌生。斯威尼如此低的存在感,如何做到“消音发财”?四维作为“重庆摩邦”的一员,能否打破其他车企经历的“造车魔咒”?
■同样的“套路”但不同的道路
斯威的故事和宝沃几乎一模一样,同样走的是“借壳重生”之路。SWM原名SWM,是一个意大利摩托车品牌,兴盛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很多欧美的越野爱好者都是如此痴迷,以至于SWM摩托车和昂贵的跑车一样,成为了那个时代富裕家庭的身份象征。但由于经营不善和经济危机的影响,SWM品牌逐渐退出市场,彻底衰落。直到2014年,鑫源集团远赴意大利全资收购SWM,并于2015年通过购买宝马在意大利的一家摩托车工厂,实现了四维摩托在当地的复产。2016年,鑫源集团旗下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将这一品牌应用于乘用车。从此,四维在中国从一个摩托车品牌变成了一个汽车品牌。
四维汽车的“套路”和宝沃基本相同。通过收购欧洲曾经风靡一时的品牌,给现有公司“镀金”,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其宣传文案称:“SWM四维汽车秉承意大利对极致设计艺术美学的追求,将生活、艺术与哲学思想充分融合,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用车体验。“但其实四维汽车的品牌传承不如宝沃。毕竟SWM专注于越野摩托车市场,很难想象这样的品牌代言能给四维汽车带来多大的品牌价值。
四维汽车和宝沃一样,主打SUV产品,但价格更低。目前,Sway有两个产品线,分别是X系列和G系列。X系列是5 ~ 6万元的入门级车型,G系列是在斯威G平台上开发的车型,颜值、科技、智能配置更高,价格区间在8 ~ 10万元。具体有四款产品,分别是斯威X3、X7、G01和G05。2017年,也是新品牌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完整销售年,四维取得了一年销售5万辆的好成绩。当然,当时SUV还是汽车市场的风口,四维的市场表现并不太突出。毕竟当年宝沃汽车销量4.4万辆,营业收入51亿元。
然而,在经历了一个看似相似的开始后,四维汽车从此与宝沃汽车“分道扬镳”。2018年,宝沃年销量降至32,942辆,同比下降25.7%,而四维汽车同年仍保持5万辆的年销量水平;2019年,依靠UCAR的“内部消化”,宝沃汽车年销量突破54528辆,四维汽车年销量达到54235辆,仅比宝沃汽车少几百辆;2020年,在失去国内采购订单的支持后,宝沃与四维的差距瞬间拉大。上半年仅销售5000多辆,但四维汽车逆势上扬,销售26658辆。
■同样的“打法”却有不同的表现。
如果把斯威比宝沃市场的较好表现归结为四维虽然也披着“欧洲豪华品牌”的外衣,但放低了身段,走的是更平民化的产品路线,那么四维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同样以摩托车起家,走低价SUV路线的力帆和印相,这两年逐渐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但四维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独树一帜”,甚至有了。
本世纪初,摩托车是很多中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国际出口方面也是“供不应求”。但全国多个城市开始陆续大面积禁摩,东南亚等主要出口市场开始限制我国摩托车出口。以力帆、印相、鑫源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集体选择“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从摩托车转向汽车,寻求业务边际的突破和利润新的增长点。
2003年,力帆通过收购重庆北泉汽车,次年获得整车生产资质。2011年,力帆汽车收入达47.36亿元,首次超过摩托车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54.88%。2010年,印相与北汽集团合资成立北汽印相,从生产王维进入乘用车领域。2012年,北汽印相成立幻速品牌。2014年,幻速S3上市,当年销量突破15万辆。四维汽车的母公司华晨鑫源是华晨集团和东方鑫源成立的合资公司。四维汽车也获得了生产资质,成功进入乘用车市场。在提升品牌知名度方面,四维汽车也“模仿”力帆进军体坛,但在与力帆俱乐部合作两年后,今年3月为了省钱终止了合作。
从进军乘用车到品牌营销,四维汽车的“打法”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力帆和印相都陷入破产重组,四维汽车却依然保持同比增长?有业内人士分析,原因之一很可能是因为四维汽车董事长龚大兴擅长差异化打法。在摩托车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龚大兴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推广休闲运动摩托车产品,逐渐站稳脚跟,占领市场。此前,龚大兴对媒体表示:“要找到一个小众市场,细分市场,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差异化,我们的主题是‘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运动版SUV市场。”
■能“夹缝中生存”多久?
但是,差异化打法只是“表面功夫”。四维汽车三年来保持市场销量相对稳定的主要优势在于性价比,以大空间、高配置为卖点,与同级别产品竞争。以中大型SUV为例。同级别自主品牌产品的起步价在15万元左右,而四维G05的指导价仅为6.99万~ 10.39万元。更重要的是,由于Sway的品牌影响力不大,产品质量问题曝光率不高。对于一些非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被广告中的“意大利”二字所吸引,很多车主也承认,他们想买的撼路者就是价格低、空间大。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也为斯威“低价策略”的生长提供了“土壤”。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导致部分消费者在“囊中羞涩”但仍有用车需求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些低价产品。可以说这部分消费者是目前四维汽车的主要目标人群。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扩大市场份额,今年6月,四维推出了冠军版X7,价格更便宜,但相应的,配置也有所降低。
“在今天的汽车消费环境中,…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指出,首先,为了实现更低的销售价格,会降低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不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其次,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低价低质的产品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一位斯威销售顾问在提到冠军X7时坦言,虽然性价比高,但客户接受度低,很多人不选择这款车;第三,即使能稳住低价车市,8万元以下的车市规模也在急剧萎缩,四维汽车的压力势必越来越大。
“新品牌在第一次进入市场的时候,抓住市场的‘生存点’,比如最热的产品和细分市场,就可以有所突破,打下基础。但有了基础,就要逐步补齐短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样才能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是昙花一现的命运。”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
编辑:孙
有些汽车品牌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市场销量低迷;一些汽车品牌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销售成绩,默默“生存”。摇摆车是后者的典型。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今年6月,四维汽车月销量为4498辆,同比增长50.43%;今年1-6月累计销量26658辆,同比增长约29%。虽然这一销售业绩可能远远落后于其他发展势头良好的自主品牌,但相比同样以摩托车起家的力帆、印相,四维目前的情况要好得多,而且作为2016年正式“出道”的汽车新品牌,上半年2万多辆的销量好于其他大部分新车品牌。最有意思的是,很多汽车行业的人听到这个品牌都觉得陌生。斯威尼如此低的存在感,如何做到“消音发财”?四维作为“重庆摩邦”的一员,能否打破其他车企经历的“造车魔咒”?
■同样的“套路”但不同的道路
斯威的故事和宝沃几乎一模一样,同样走的是“借壳重生”之路。SWM原名SWM,是一个意大利摩托车品牌,兴盛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很多欧美的越野爱好者都是如此痴迷,以至于SWM摩托车和昂贵的跑车一样,成为了那个时代富裕家庭的身份象征。但由于经营不善和经济危机的影响,SWM品牌逐渐退出市场,彻底衰落。直到2014年,鑫源集团远赴意大利全资收购SWM,并于2015年通过购买宝马在意大利的一家摩托车工厂,实现了四维摩托在当地的复产。2016年,鑫源集团旗下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将这一品牌应用于乘用车。从此,四维在中国从一个摩托车品牌变成了一个汽车品牌。
四维汽车的“套路”和宝沃基本相同。通过收购欧洲曾经风靡一时的品牌,给现有公司“镀金”,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其宣传文案称:“SWM四维汽车秉承意大利对极致设计艺术美学的追求,将生活、艺术与哲学思想充分融合,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用车体验。“但其实四维汽车的品牌传承不如宝沃。毕竟SWM专注于越野摩托车市场,很难想象这样的品牌代言能给四维汽车带来多大的品牌价值。
四维汽车和宝沃一样,主打SUV产品,但价格更低。目前,Sway有两个产品线,分别是X系列和G系列。X系列是5 ~ 6万元的入门级车型,G系列是在斯威G平台上开发的车型,颜值、科技、智能配置更高,价格区间在8 ~ 10万元。具体有四款产品,分别是斯威X3、X7、G01和G05。2017年,也是新品牌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完整销售年,四维取得了一年销售5万辆的好成绩。当然,当时SUV还是汽车市场的风口,四维的市场表现并不太突出。毕竟当年宝沃汽车销量4.4万辆,营业收入51亿元。
然而,在经历了一个看似相似的开始后,四维汽车从此与宝沃汽车“分道扬镳”。2018年,宝沃年销量降至32,942辆,同比下降25.7%,而四维汽车同年仍保持5万辆的年销量水平;2019年,依靠UCAR的“内部消化”,宝沃汽车年销量突破54528辆,四维汽车年销量达到54235辆,仅比宝沃汽车少几百辆;2020年,在失去国内采购订单的支持后,宝沃与四维的差距瞬间拉大。上半年仅销售5000多辆,但四维汽车逆势上扬,销售26658辆。
■同样的“打法”却有不同的表现。
如果把斯威比宝沃市场的较好表现归结为四维虽然也披着“欧洲豪华品牌”的外衣,但放低了身段,走的是更平民化的产品路线,那么四维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同样以摩托车起家,走低价SUV路线的力帆和印相,这两年逐渐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但四维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独树一帜”,甚至有了。
本世纪初,摩托车是很多中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国际出口方面也是“供不应求”。但全国多个城市开始陆续大面积禁摩,东南亚等主要出口市场开始限制我国摩托车出口。以力帆、印相、鑫源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集体选择“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从摩托车转向汽车,寻求业务边际的突破和利润新的增长点。
2003年,力帆通过收购重庆北泉汽车,次年获得整车生产资质。2011年,力帆汽车收入达47.36亿元,首次超过摩托车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54.88%。2010年,印相与北汽集团合资成立北汽印相,从生产王维进入乘用车领域。2012年,北汽印相成立幻速品牌。2014年,幻速S3上市,当年销量突破15万辆。四维汽车的母公司华晨鑫源是华晨集团和东方鑫源成立的合资公司。四维汽车也获得了生产资质,成功进入乘用车市场。在提升品牌知名度方面,四维汽车也“模仿”力帆进军体坛,但在与力帆俱乐部合作两年后,今年3月为了省钱终止了合作。
从进军乘用车到品牌营销,四维汽车的“打法”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力帆和印相都陷入破产重组,四维汽车却依然保持同比增长?有业内人士分析,原因之一很可能是因为四维汽车董事长龚大兴擅长差异化打法。在摩托车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龚大兴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推广休闲运动摩托车产品,逐渐站稳脚跟,占领市场。此前,龚大兴对媒体表示:“要找到一个小众市场,细分市场,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差异化,我们的主题是‘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运动版SUV市场。”
■能“夹缝中生存”多久?
但是,差异化打法只是“表面功夫”。四维汽车三年来保持市场销量相对稳定的主要优势在于性价比,以大空间、高配置为卖点,与同级别产品竞争。以中大型SUV为例。同级别自主品牌产品的起步价在15万元左右,而四维G05的指导价仅为6.99万~ 10.39万元。更重要的是,由于Sway的品牌影响力不大,产品质量问题曝光率不高。对于一些非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被广告中的“意大利”二字所吸引,很多车主也承认,他们想买的撼路者就是价格低、空间大。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也为斯威“低价策略”的生长提供了“土壤”。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导致部分消费者在“囊中羞涩”但仍有用车需求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些低价产品。可以说这部分消费者是目前四维汽车的主要目标人群。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扩大市场份额,今年6月,四维推出了冠军版X7,价格更便宜,但相应的,配置也有所降低。
“在今天的汽车消费环境中,…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指出,首先,为了实现更低的销售价格,会降低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不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其次,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低价低质的产品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一位斯威销售顾问在提到冠军X7时坦言,虽然性价比高,但客户接受度低,很多人不选择这款车;第三,即使能稳住低价车市,8万元以下的车市规模也在急剧萎缩,四维汽车的压力势必越来越大。
“新品牌在第一次进入市场的时候,抓住市场的‘生存点’,比如最热的产品和细分市场,就可以有所突破,打下基础。但有了基础,就要逐步补齐短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样才能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是昙花一现的命运。”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
编辑:孙
“真正的豪华,是懂得自己内心所需,而非盲从别人的选择。”因为,豪华不应该展现物欲横流、装腔炫耀的欲望之恶,而应该表达自我犒赏、以物传情的人性之美。
1900/1/1 0:00:00摘要本田汽车因使用有安全隐患的高田安全气囊而被美国司法部门调查。目前本田汽车子公司已同意支付8500万美元,与美国46个州、华盛顿特区和美国三大领地达成民事和解。
1900/1/1 0:00:00来源:耀出行官网作者吴晓宇编辑李欢欢8月25日,吉利和戴姆勒联合推出的出行品牌“耀出行”宣布,正式在中国成都启动运营,这是继杭州和广州之后该品牌登陆的第三座城市。
1900/1/1 0:00:00传统主机厂躺在品牌上赚钱的日子越来越短了。10年前,人们很难想象作为普通交通工具的燃油汽车会在将来发生怎样的变革。
1900/1/1 0:00:008月24日,相关消息显示德国汽车管理局(KBA)正对保时捷开展排放调查,主要原因在于保时捷涉嫌操纵燃油发动机,并对排放数据进行造假。
1900/1/1 0:00:00日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最新批发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7月销量达11041辆,保持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排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