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按键还是大屏?智能座舱新时代,仙豆智能“勇于做减法”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据雷锋网报道。com,2012年,特斯拉Model S首次将大屏幕应用到汽车上——开启了一场汽车显示屏的革命。

如今,大单屏、双屏、多屏、顶屏等创新型车载显示器百花齐放。而且随着计算芯片、智能语音、手势交互、AR HUD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驾驶舱已经从概念变成了实践。

换句话说,曾经布满按键的汽车中控台,已经开始被大屏取代;过去单一的按键和旋钮操作,现在正在进化为语音+手势+触摸甚至眼神的多模态交互。

那么,未来的汽车真的只剩下屏幕了吗?物理按键和大屏是天生冲突的吗?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交互体验?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近日,智能公开课以“消失的按键,进攻大屏”为主题,邀请了行业专家畅谈智能驾驶舱时代的交互,包括同济大学人车关系实验室研究与项目负责人龚在彦、小米人工智能部设计总监、窦宪智能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余等。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按:图片从左至右分别是龚在炎、和余。

同济大学人车关系实验室研究和项目负责人龚再彦。

龚在炎表示,汽车智能驾驶舱的开发会经历功能罗列、多感官交互、信任建立、无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智能驾驶舱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0-3.0时代。

1.0时代。从2000年到2012年,这一时期智能驾驶舱的发展主要是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扩展功能。也是在这个阶段,汽车开始有了彩色显示屏。

2.0时代。从2012年到2018年,除了传统的按键,更大的触摸屏开始出现在车内,甚至多模态交互的程度,比如语音交互。

3.0时代。智能驾驶舱应该能够实现更好的直观交互,人工智能系统应该在很大程度上理解和预测用户的想法,而不需要用户一步步操作。

但龚在炎认为,手机将无法满足和引领智能车体验的3.0时代,因为要完全打通手机和车机的生态是非常困难的,基于手机的解决方案缺乏沉浸感,场景定义不够深入。

虽然国内很多企业都在致力于打造智能驾驶舱,也确实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但龚在彦认为,光有创意是不够的,还需要纪律,需要科学系统的设计原则来指导相关创新。

所以在龚在炎看来,更多更大的屏幕确实是一个智能驾驶舱短期内的发展趋势。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仅仅在信息和内容的呈现上满足用户的体验已经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室内氛围的设计和营造。

小米人工智能部设计总监刘晶

正如在手机领域,手机交互的本质是输入和输出,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是让输入更高效、更自然;让输出内容更丰富,更容易理解。虽然由于场景不同,手机和车机有一些区别,但手机行业过去十年的经验值得车厂借鉴。

刘晶认为,智能驾驶舱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不容易被“看见”,但交互能力不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语音,触摸、手势、眼球追踪等多模态交互方式也逐渐被搭载在公交车上。但刘晶认为,汽车语音交互的识别率、响应速度、语义理解、线下服务、使用指导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和细化,主动交互能力有待加强。

他说,许多汽车还没有达到智能的水平——语音控制开关灯等功能不算“智能”。智能汽车应该有更高的理解能力,能为用户提供更复杂的辅助,但在整车上逐渐智能化。

但是现在,随着用户需求的激增,各种交互功能堆积如山,HMI的设计也变得复杂起来。

至于车内是否需要实体按键的问题,刘晶的看法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交互方式的多样化和智能化,但考虑到人们习惯的延续性,还是有必要保留少数实体按键。

智能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于季良

余也认为,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用户将逐渐依赖包括触摸和语音在内的多模态交互,这也意味着HMI设计面临巨大挑战。比如如何用语音、眼球追踪、人脸追踪、触摸、手势、AR虚拟现实技术来代替原来最快、最直接、最简单的按键。

虽然芯片的性能已经有所提高,可以承载更多的功能,但于说,最好还是给用户提供适当的服务。因此,窦宪的计划是“勇于做减法”,为用户提供一个易于使用的界面。

如何化繁为简,是对车辆和机器交互和设计能力的极大考验。窦宪开创了“服务即桌面”的产品理念,通过小窗口、多任务、快速访问,为用户提供易用的交互体验,轻松实现盲操。同时也减少了繁琐的交互步骤,减少了对屏幕和按键的依赖。

那么,未来智能驾驶舱中的物理按键是否会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大屏?对于这个问题,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他解释说,面对汽车智能化、自动化的到来,汽车本身从交通工具变成了出行服务工具,车内大屏幕承载了更多的信息交换功能;而且车内的大屏幕可以完美的掩盖一些品牌的内饰设计和做工的不足。

雷锋总结。com

其实在这次公开课之前,窦宪已经给227名学生做过一次小测验,其中只有20.9%的人认为不需要实体按键,也就是说,目前,还是有少数人认为未来根本不需要实体按键。

板载显示大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短时间内物理按键是必须的。看似“按键”与“大屏”之争,其实是用户交互体验升级之争。但无论如何,所有的交互设计都要符合人类的第一原则——将需求还原到其根本本质,进入人的内心。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据雷锋网报道。com,2012年,特斯拉Model S首次将大屏幕应用到汽车上——开启了一场汽车显示屏的革命。

如今,大单屏、双屏、多屏、顶屏等创新型车载显示器百花齐放。而且随着计算芯片、智能语音、手势交互、AR HUD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驾驶舱已经从概念变成了实践。

换句话说,曾经布满按键的汽车中控台,已经开始被大屏取代;过去单一的按键和旋钮操作,现在正在进化为语音+手势+触摸甚至眼神的多模态交互。

那么,未来的汽车真的只剩下屏幕了吗?物理按键和大屏是天生冲突的吗?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交互体验?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近日,智能公开课以“消失的按键,进攻大屏”为主题,邀请了行业专家畅谈智能驾驶舱时代的交互,包括同济大学人车关系实验室研究与项目负责人龚在彦、小米人工智能部设计总监、窦宪智能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余等。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按:图片从左至右分别是龚在炎、和余。

同济大学人车关系实验室研究和项目负责人龚再彦。

龚在炎表示,汽车智能驾驶舱的开发会经历功能罗列、多感官交互、信任建立、无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智能驾驶舱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0-3.0时代。

1.0时代。从2000年到2012年,这一时期智能驾驶舱的发展主要是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扩展功能。也是在这个阶段,汽车开始有了彩色显示屏。

2.0时代。从2012年到2018年,除了传统的按键,更大的触摸屏开始出现在车内,甚至多模态交互的程度,比如语音交互。

3.0时代。智能驾驶舱应该能够实现更好的直观交互,人工智能系统应该在很大程度上理解和预测用户的想法,而不需要用户一步步操作。

但龚在炎认为,手机将无法满足和引领智能车体验的3.0时代,因为要完全打通手机和车机的生态是非常困难的,基于手机的解决方案缺乏沉浸感,场景定义不够深入。

虽然国内很多企业都在致力于打造智能驾驶舱,也确实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但龚在彦认为,光有创意是不够的,还需要纪律,需要科学系统的设计原则来指导相关创新。

所以在龚在炎看来,更多更大的屏幕确实是一个智能驾驶舱短期内的发展趋势。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仅仅在信息和内容的呈现上满足用户的体验已经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室内氛围的设计和营造。

小米人工智能部设计总监刘晶

正如在手机领域,手机交互的本质是输入和输出,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是让输入更高效、更自然;让输出内容更丰富,更容易理解。虽然由于场景不同,手机和车机有一些区别,但手机行业过去十年的经验值得车厂借鉴。

刘晶认为,智能驾驶舱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不容易被“看见”,但交互能力不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语音,触摸、手势、眼球追踪等多模态交互方式也逐渐被搭载在公交车上。但刘晶认为,汽车语音交互的识别率、响应速度、语义理解、线下服务、使用指导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和细化,主动交互能力有待加强。

他说,许多汽车还没有达到智能的水平——语音控制开关灯等功能不算“智能”。智能汽车应该有更高的理解能力,能为用户提供更复杂的辅助,但在整车上逐渐智能化。

但是现在,随着用户需求的激增,各种交互功能堆积如山,HMI的设计也变得复杂起来。

至于车内是否需要实体按键的问题,刘晶的看法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交互方式的多样化和智能化,但考虑到人们习惯的延续性,还是有必要保留少数实体按键。

智能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于季良

余也认为,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用户将逐渐依赖包括触摸和语音在内的多模态交互,这也意味着HMI设计面临巨大挑战。比如如何用语音、眼球追踪、人脸追踪、触摸、手势、AR虚拟现实技术来代替原来最快、最直接、最简单的按键。

虽然芯片的性能已经有所提高,可以承载更多的功能,但于说,最好还是给用户提供适当的服务。因此,窦宪的计划是“勇于做减法”,为用户提供一个易于使用的界面。

如何化繁为简,是对车辆和机器交互和设计能力的极大考验。窦宪开创了“服务即桌面”的产品理念,通过小窗口、多任务、快速访问,为用户提供易用的交互体验,轻松实现盲操。同时也减少了繁琐的交互步骤,减少了对屏幕和按键的依赖。

那么,未来智能驾驶舱中的物理按键是否会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大屏?对于这个问题,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他解释说,面对汽车智能化、自动化的到来,汽车本身从交通工具变成了出行服务工具,车内大屏幕承载了更多的信息交换功能;而且车内的大屏幕可以完美的掩盖一些品牌的内饰设计和做工的不足。

雷锋总结。com

其实在这次公开课之前,窦宪已经给227名学生做过一次小测验,其中只有20.9%的人认为不需要实体按键,也就是说,目前,还是有少数人认为未来根本不需要实体按键。

板载显示大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短时间内物理按键是必须的。看似“按键”与“大屏”之争,其实是用户交互体验升级之争。但无论如何,所有的交互设计都要符合人类的第一原则——将需求还原到其根本本质,进入人的内心。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标签:理念特斯拉Model S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载人飞行汽车已上天,打“飞的”不再是梦想?

作者程潇熠编辑周游无人驾驶尚未实现,载人飞行汽车已率先“上天”。

1900/1/1 0:00:00
合作自研两条腿走路,蔚来自动驾驶研发拼图已初显

最近股价水涨船高的蔚来,一只脚显然已经跨进了资金的安全区。而似乎刚刚才喘上一口气的李斌,随即又开启了自动驾驶研发的下一程。

1900/1/1 0:00:00
需求不振 中石化上半年净亏损228亿元

8月30日,我们从中石化发布的财报了解到,2020年上半年,中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Group)实现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1

1900/1/1 0:00:00
长安汽车上半年净利润26.02亿扭亏为盈,但长安福特亏了11.4亿

来源:长安福特官方作者吴晓宇编辑周游在经历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半年后,长安汽车扭亏为盈。8月30日下午,长安汽车披露2020年半年报。

1900/1/1 0:00:00
特斯拉CEO马斯克本周将前往德国 柏林超级工厂是此行重点

TechWeb8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继去年11月份在柏林的一次颁奖典礼上,宣布欧洲的超级工厂将建在德国柏林之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本周将再次前往德国,

1900/1/1 0:00:00
北汽蓝谷“怎么办”

上半年,疫情给国内上市车企带来的业绩影响,无疑是严重的,而对北汽蓝谷来说,这出其不意的一拳,在补贴退坡后期,尤为沉重。这家曾经力压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电动车制造商,手中还有何底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