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隆重举行。9月6日,北京易华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在第三场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前瞻技术展望”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现场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早上好。我是易华通的张国强,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氢燃料电池商业化的前景。
首先,我想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众所周知,随着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能源正在向低碳无污染转型。氢能不仅能满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减碳加氢是人类社会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报告,氢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总量占全球GDP 70%的18个国家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投入巨额资金支持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在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国家发展迅速。
到2019年,全球已推广2.4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全球加氢站建设正在加速。已建成432座加氢站,主要分布在日本、北美和欧洲。2015-2019年五年间,全球加氢站数量增长135%,全球氢能产业发展达到一个小高潮。
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在许多国家规划中,氢能和燃料电池被明确提出作为战略任务和重点发展方向,特别是“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到2050年氢能将成为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4月底,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完善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将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城市群,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示范城市进行奖励,用4年左右的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提高关键核心技术, 实现突破,形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极大地刺激了地方政府推动当地氢能产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上海、广东、河北、山东等30多个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划。在已公布的地方计划中,到2025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2万辆以上,加氢站600座以上,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累计产值超过9000亿元。
目前,我国已具备千万套动力系统和整车生产能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逐步完善,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这是中国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关键部件的本地化列表。
燃料电池系统、电池组、空气压缩机等。已经基本国产化,氢循环泵和加湿器预计2020年底小批量上市。质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层正在小批量验证。高端碳纤维和车载氢系统的部分管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日,长城集团自主研发的首台70 MPa高压频率阀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
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创新方面,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和环境适应性不断提升。以易华通为例,系统功率已超过100千瓦,系统功率密度达到500W/ kg,实现零下30度冷启动。2020年2月,在海拉尔冬季汽车实验场,搭载易华通发动机系统的客车顺利完成冬奥极寒测试,成为首辆通过极寒外场测试的氢燃料电池客车。
大连鑫源、上海何洁等国内优秀企业也开发了性能优越的产品。在发动机工程设计方面,从过去开发单一产品,到开发一系列模块化、平台化产品,易华通可以在不改变产品外观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不同动力组合的燃料电池发动机,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掌握了燃料电池发动机内部的核心技术, 并且只需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内部结构和相关配置,即可提供客户需要的发动机产品,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据央视财经报道,我国纯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后,2020年将迎来第一个报废高峰,20万吨动力电池将退役。燃料电池在社会上的全面普及应用也将成为现实。如何妥善处理废弃燃料电池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我们对燃料电池堆回收做了一些研究。拆卸下来的石墨双极板可以清洗分解后直接回收利用,也可以作为刹车片的原料。
气体扩散层物理破碎后,可直接用作绝热材料的填料。质子交换膜通过高温高压转化为树脂溶液,再生膜可用于燃料电池或氯碱工业。
铂碳催化剂的回收类似于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回收。整个回收过程简单易操作,整个回收过程无污染,回收率可高达85%。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和发动机回收技术是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无污染零排放的最佳解决方案,回收也将为行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商业化的初级阶段。截至2020年7月底,已公布172款车型,搭载易华通发动机的车型数量排名第一。燃料电池型号逐渐丰富。2019年以前,公布的车型主要是中轻型客车、客车和中轻型物流车。2019年后,由于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推出了适合各种场景的车型。比如城际大巴、城际渣土车、港口运输车、矿用自卸车、环卫车、冷链物流车等等。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向大功率、长距离、重型汽车发展。
低碳零排放使燃料电池重卡成为替代柴油重卡的最佳选择。2020年,世界首辆液氢重卡装车成功。该车搭载了易华通109KW重型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创新性能采用液氢系统和大功率轮毂电机,突破了燃料电池商用车长里程、大功率、长寿命的关键核心技术。为长寿命重型卡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构建绿色智能交通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规模最大的国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城市开展了商业化示范运营,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582辆。其中,搭载易华通动力系统的公交车、团体车、物流车已在北京、上海、成都、郑州等地投入运营。如果“10年1000辆汽车……ies”于近日正式发布,我们认为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2000辆。
张家口是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典型城市,建立了集制氢、加氢、氢能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应用于一体的完整氢能产业生态链。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张家口已在王山科技园和固原规划了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以提供绿色氢源。引进易华通、海伯尔等优质企业,布局加氢站和氢能装备基地。其中,海伯尔正在运营的创巴加氢站日加氢能力为190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加氢站。张家口已有9条线路224辆公交车投入运营,在实际运营的两年时间里,经历了低温、高海拔、全天候、多工况的考验。日均运营时间超过14小时,单车日均行驶里程超过250公里,单车累计最长行驶里程超过13万公里。氢能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燃料电池客车在张家口的成功运营,为其他地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燃料电池汽车服务冬奥会奠定了基础。
加氢站是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基础,我国氢能配套设施相关标准正在完善。上海、武汉、佛山等地制定或颁布了明确的加氢站管理办法,加氢站建设进度逐步加快。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运营加氢站74座,在建32座,分布在全国17个省份,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预计到2020年底,加氢站数量有望超过100座。
我来介绍一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商业化前景。
根据最新修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到2025年实现10万辆的应用规模,到2030年实现百万辆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500辆。根据各地公布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完成既定目标指日可待。
关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引进节奏,我们认为2020年是示范引进期,主要车型为公交车、集团客车和城市物流车。2020-2025年推进商业化,应用于中重型卡车城际旅游客车和大载重量、长距离的中大型物流车辆,以及特种车辆。
2025-2030年是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增加乘用车、长途客车、拖拉机等车型,形成燃料电池汽车的全面推广。
成本是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整体生产规模仍然较小,燃料电池汽车的系统成本仍然较高,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会快速下降。根据美国能源部对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成本与产量关系的计算,当燃料电池发动机年产量达到50万台时,燃料电池电堆和发动机的成本可分别降至19美元/千瓦和45美元/千瓦,与传统内燃机成本相当。
近两年,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出现了一些认为过热的声音。但从整体上看,氢能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中仍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件事是开始市场规模发展,如……尽可能开着。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还不能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氢能源供应保障体系需要跟上燃料电池的推广步伐。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氢能管理标准和政策体系,科学布局加氢网络,完善标准规范,为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刻,需要产业上下游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不断创新,为中国早日实现青山绿水、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以上是我的报告。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9月4日至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隆重举行。9月6日,北京易华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在第三场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前瞻技术展望”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现场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早上好。我是易华通的张国强,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氢燃料电池商业化的前景。
首先,我想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众所周知,随着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能源正在向低碳无污染转型。氢能不仅能满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减碳加氢是人类社会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报告,氢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总量占全球GDP 70%的18个国家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投入巨额资金支持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在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国家发展迅速。
到2019年,全球已推广2.4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全球加氢站建设正在加速。已建成432座加氢站,主要分布在日本、北美和欧洲。2015-2019年五年间,全球加氢站数量增长135%,全球氢能产业发展达到一个小高潮。
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在许多国家规划中,氢能和燃料电池被明确提出作为战略任务和重点发展方向,特别是“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到2050年氢能将成为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4月底,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完善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将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城市群,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示范城市进行奖励,用4年左右的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提高关键核心技术, 实现突破,形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极大地刺激了地方政府推动当地氢能产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上海、广东、河北、山东等30多个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划。在已公布的地方计划中,到2025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2万辆以上,加氢站600座以上,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累计产值超过9000亿元。
目前,我国已具备千万套动力系统和整车生产能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逐步完善,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这是中国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关键部件的本地化列表。
燃料电池系统、电池组、空气压缩机等。已经基本国产化,氢循环泵和加湿器预计2020年底小批量上市。质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层正在小批量验证。突破专业版……ess也已经在高端碳纤维和车载氢系统的部分管件上做了。近日,长城集团自主研发的首台70 MPa高压频率阀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
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创新方面,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和环境适应性不断提升。以易华通为例,系统功率已超过100千瓦,系统功率密度达到500W/ kg,实现零下30度冷启动。2020年2月,在海拉尔冬季汽车实验场,搭载易华通发动机系统的客车顺利完成冬奥极寒测试,成为首辆通过极寒外场测试的氢燃料电池客车。
大连鑫源、上海何洁等国内优秀企业也开发了性能优越的产品。在发动机工程设计方面,从过去开发单一产品,到开发一系列模块化、平台化产品,易华通可以在不改变产品外观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不同动力组合的燃料电池发动机,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掌握了燃料电池发动机内部的核心技术, 并且只需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内部结构和相关配置,即可提供客户需要的发动机产品,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据央视财经报道,我国纯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后,2020年将迎来第一个报废高峰,20万吨动力电池将退役。燃料电池在社会上的全面普及应用也将成为现实。如何妥善处理废弃燃料电池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我们对燃料电池堆回收做了一些研究。拆卸下来的石墨双极板可以清洗分解后直接回收利用,也可以作为刹车片的原料。
气体扩散层物理破碎后,可直接用作绝热材料的填料。质子交换膜通过高温高压转化为树脂溶液,再生膜可用于燃料电池或氯碱工业。
铂碳催化剂的回收类似于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回收。整个回收过程简单易操作,整个回收过程无污染,回收率可高达85%。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料电池技术和发动机回收技术是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无污染零排放的最佳解决方案,回收也将为行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商业化的初级阶段。截至2020年7月底,已公布172款车型,搭载易华通发动机的车型数量排名第一。燃料电池型号逐渐丰富。2019年以前,公布的车型主要是中轻型客车、客车和中轻型物流车。2019年后,由于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推出了适合各种场景的车型。比如城际大巴、城际渣土车、港口运输车、矿用自卸车、环卫车、冷链物流车等等。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向大功率、长距离、重型汽车发展。
低碳零排放使燃料电池重卡成为替代柴油重卡的最佳选择。2020年,世界首辆液氢重卡装车成功。该车搭载了易华通109KW重型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创新性能采用液氢系统和大功率轮毂电机,突破了燃料电池商用车长里程、大功率、长寿命的关键核心技术。为长寿命重型卡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构建绿色智能交通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规模最大的国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城市开展了商业化示范运营,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582辆。其中,搭载易华通动力系统的公交车、集团车、物流车已投入运营……北京、上海、成都、郑州等地。如果近日四部委“十城千辆”政策正式发布,我们相信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2000辆。
张家口是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典型城市,建立了集制氢、加氢、氢能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应用于一体的完整氢能产业生态链。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张家口已在王山科技园和固原规划了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以提供绿色氢源。引进易华通、海伯尔等优质企业,布局加氢站和氢能装备基地。其中,海伯尔正在运营的创巴加氢站日加氢能力为190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加氢站。张家口已有9条线路224辆公交车投入运营,在实际运营的两年时间里,经历了低温、高海拔、全天候、多工况的考验。日均运营时间超过14小时,单车日均行驶里程超过250公里,单车累计最长行驶里程超过13万公里。氢能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燃料电池客车在张家口的成功运营,为其他地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燃料电池汽车服务冬奥会奠定了基础。
加氢站是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基础,我国氢能配套设施相关标准正在完善。上海、武汉、佛山等地制定或颁布了明确的加氢站管理办法,加氢站建设进度逐步加快。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运营加氢站74座,在建32座,分布在全国17个省份,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预计到2020年底,加氢站数量有望超过100座。
我来介绍一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商业化前景。
根据最新修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到2025年实现10万辆的应用规模,到2030年实现百万辆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500辆。根据各地公布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完成既定目标指日可待。
关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引进节奏,我们认为2020年是示范引进期,主要车型为公交车、集团客车和城市物流车。2020-2025年推进商业化,应用于中重型卡车城际旅游客车和大载重量、长距离的中大型物流车辆,以及特种车辆。
2025-2030年是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增加乘用车、长途客车、拖拉机等车型,形成燃料电池汽车的全面推广。
成本是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整体生产规模仍然较小,燃料电池汽车的系统成本仍然较高,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会快速下降。根据美国能源部对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成本与产量关系的计算,当燃料电池发动机年产量达到50万台时,燃料电池电堆和发动机的成本可分别降至19美元/千瓦和45美元/千瓦,与传统内燃机成本相当。
近两年,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出现了一些认为过热的声音。然而,从整体上看,氢能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在工业发展中解决。第一件事是尽快开始市场规模发展。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还不能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氢能源供应保障体系需要跟上燃料电池的推广步伐。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氢能管理标准和政策体系,科学布局加氢网络,完善标准规范,为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刻,需要产业上下游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不断创新,为中国早日实现青山绿水、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以上是我的报告。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
9月4日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2020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是转型的一年,补贴政策的退场加速了新能源车企的市场化,没人再给输血,就只能自己造血。创新不能只局限于产品,一些品牌就把目光放在了产品之外的服务上。
1900/1/1 0:00:00自主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能否在政府补贴结束后成功抵御外来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侵蚀,保持并拓展已有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汽车市场能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上“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
1900/1/1 0:00:009月7日,重庆市政府发布的《重庆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激励措施2020年度》明确,2020年,重庆市鼓励车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364万辆。
1900/1/1 0:00:00根据最新工商注册信息显示,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武汉)有限公司,而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工作也正式完成,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100控股。
1900/1/1 0:00:009月7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发布《重庆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激励措施2020年度》的通知(简称:《措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