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在中国的大本营上海,另一家本土车企正怀着“做中国的特斯拉”的心摩拳擦掌。这家汽车公司就是为上海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SAIC。北京车展后不久,业内传出消息,SAIC正密谋启动高端电动车项目“L”。据说是陈虹董事长亲自挂帅,王晓秋总裁挂帅,足以说明SAIC是在拿整个集团的资源做注。在这个时候,很难摆脱“L”项目的消息,而不怀疑SAIC是故意这样做的,以便热身。眼看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眼看着新能源汽车重回增长通道,SAIC盖了两年的“L”项目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但SAIC突然变急的原因还不止于此,还有东风汽车“蓝兔”的刺激——SAIC和东风的高端电动车项目几乎同时(2018年)立项,但东风汽车占了先机。失去机会的SAIC恐慌了吗?SAIC的高端电动汽车项目一直很神秘。虽然这两年偶有新闻报道,但连冰山一角都没有揭开,一直被SAIC捂得很紧。10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这一内部代号为“L”的全新电动智能汽车品牌项目,将由SAIC董事长陈虹牵头,总裁王晓秋任总指挥,副总裁兼CFO魏勇、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思杰等高管也加入该集团,试图打造“中国的特斯拉”。说到SAIC,许多人的印象是它是一个“巨无霸”——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在每年的世界500强排名中,SAIC遥遥领先于国内车企。但这个“学霸”是没法和特斯拉比的。众所周知,特斯拉电动车凭借其出色的电控技术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燃油车遍地开花的恶劣环境下,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粉丝遍布全球。而SAIC本土的“学霸”自身实力不强,主要依靠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家合资企业输出战斗力。以2019年为例,全集团销售新车623.8万辆,SAIC乘用车销量仅为67.3万辆,占比仅近11%。2018年和2019年,国内汽车市场都在下滑。虽然降幅不同,但2018年SAIC乘用车新车销量增长35%,2019年却下降4%,明显遇到发展瓶颈。中国自主品牌要想突破合资品牌的包围,必须突破天花板。品牌向上已经成为所有自主车企的共识,SAIC也一直在这条路上探索。荣威marval X失败后,SAIC于今年5月发布荣威R标准作为高端系列产品,瞄准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动品牌转型升级。这一系列密集的操作表明,SAIC对自己的部门业务感到焦虑。现在,几个月后,SAIC显然更加焦虑。在几大“民族”汽车集团中,一汽旗下的高端自主品牌红旗已经复活。不仅年销量超过10万辆,上个月销量也超过了沃尔沃,超过了凯迪拉克和雷克萨斯。长安汽车凭借CS75 Plus重拾感觉;广汽新能源通过Aion LX完成了30万元市场的布局。最差的是东风汽车。在红旗崛起的压力下,东风汽车和上汽集团都在2018年开始打造高端电动车项目。一个项目代号“H”,即高端,另一个项目代号“L”,即豪华。双方的默契让人感觉陈红和朱彦峰(东风汽车董事长)在暗中商量。今年7月29日,东风汽车以2020年以来独一无二的盛大发布会,揭开了高端电动车品牌“蓝兔”的面纱。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北京车展上,“蓝兔”也带来了备受瞩目的概念车参与量产,真是混的存在感十足。连东风都给出了解释。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SAIC能不感到巨大的压力吗?时间紧迫,连高度机密的“一号工程”都不能再盖了。如果不出意外,SAIC很快就会给外界一个交代。从现有的资料来看,SAIC对“L”项目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甚至超过了当年大会上千人云集的“互联网第一车”荣威RX5。而且不排除SAIC有意为“L”项目造势,就像东风“蓝兔”诞生前的各种“剧透”一样。9月11日,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调研SAIC的新闻视频中,出现了两位SAIC乘用车的老面孔,姜军和刘涛。这两个人都是SAIC L项目的负责人,其中蒋军是执行组组长,刘涛是副组长。另外,李强身后还有几辆蒙着布的车。上海市委书记视察的内容不言而喻。陈红带头,李强视察。这些细节足以说明“L”项目不仅对SAIC意义重大,对上海工业也意义重大。SAIC需要L项目,上海也需要L项目。这不仅是SAIC的雄心,也是上海汽车工业的雄心。这一幕很像东风汽车的“蓝兔”。在运作模式上,“L”项目类似于“蓝兔”。东风汽车为蓝兔量身定制了独立的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专门成立了蓝兔汽车技术公司,在市场上独立运作。该公司不属于东风公司的任何子公司。蓝兔的运营模式也借鉴了造车新势力的长处,采用互联网公司常用的OKR管理模式,团队全部采用市场化招聘。目前团队500多人,80%来自东风体系外。总之,“蓝兔”强调新新组织、新机制、新模式。SAIC的“L”项目也是如此。据说运营模式将完全脱离传统国企模式,成立独立公司,轻资产,重研发,完全通过市场化资本模式运营,未来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参与。可以说,这两个“国”牌汽车集团都损失惨重。然而,率先登陆的蓝兔却在质疑声中诞生了。毕竟东风汽车自主品牌业务不强。在智能领域这个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加分项,并没有让外界眼前一亮的技术储备。人们仍然怀疑蓝兔为什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SAIC的独立商业板块也不强,远不如长安、SAIC和长城。虽然这两三年推出了很多新能源车,但是销量一般,很多新能源车都流向了出租车和专车市场。曾经为SAIC乘用车销量立下汗马功劳的斑马智行系统,如今在自动泊车、L3自动驾驶等智能网联功能面前毫无优势。从SAIC乘用车去年的销量来看,足以证明其产品竞争力正在下降。据媒体报道,“L”项目以高端智能产品为主。未来,它将建造一台“轮子上的超级中央计算机”。新车不仅内置“超级大脑”,还有新开发的车载电子电气架构师……e和车辆智能操作系统。“L”项目使用的先进AI技术将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听起来诱人吗?谁都可以吹牛,但我们都有理由在拿出实物之前提出质疑。毕竟就连特斯拉被吹上天的“电池日”也让人失望。我们为什么要相信SAIC?在特斯拉在中国的大本营上海,另一家本土车企正怀着“做中国的特斯拉”的心摩拳擦掌。这家汽车公司就是为上海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SAIC。北京车展后不久,业内传出消息,SAIC正密谋启动高端电动车项目“L”。据说是陈虹董事长亲自挂帅,王晓秋总裁挂帅,足以说明SAIC是在拿整个集团的资源做注。在这个时候,很难摆脱“L”项目的消息,而不怀疑SAIC是故意这样做的,以便热身。眼看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眼看着新能源汽车重回增长通道,SAIC盖了两年的“L”项目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但SAIC突然变急的原因还不止于此,还有东风汽车“蓝兔”的刺激——SAIC和东风的高端电动车项目几乎同时(2018年)立项,但东风汽车占了先机。失去机会的SAIC恐慌了吗?SAIC的高端电动汽车项目一直很神秘。虽然这两年偶有新闻报道,但连冰山一角都没有揭开,一直被SAIC捂得很紧。10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这一内部代号为“L”的全新电动智能汽车品牌项目,将由SAIC董事长陈虹牵头,总裁王晓秋任总指挥,副总裁兼CFO魏勇、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思杰等高管也加入该集团,试图打造“中国的特斯拉”。说到SAIC,许多人的印象是它是一个“巨无霸”——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在每年的世界500强排名中,SAIC遥遥领先于国内车企。但这个“学霸”是没法和特斯拉比的。众所周知,特斯拉电动车凭借其出色的电控技术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燃油车遍地开花的恶劣环境下,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粉丝遍布全球。而SAIC本土的“学霸”自身实力不强,主要依靠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家合资企业输出战斗力。以2019年为例,全集团销售新车623.8万辆,SAIC乘用车销量仅为67.3万辆,占比仅近11%。2018年和2019年,国内汽车市场都在下滑。虽然降幅不同,但2018年SAIC乘用车新车销量增长35%,2019年却下降4%,明显遇到发展瓶颈。中国自主品牌要想突破合资品牌的包围,必须突破天花板。品牌向上已经成为所有自主车企的共识,SAIC也一直在这条路上探索。荣威marval X失败后,SAIC于今年5月发布荣威R标准作为高端系列产品,瞄准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动品牌转型升级。这一系列密集的操作表明,SAIC对自己的部门业务感到焦虑。现在,几个月后,SAIC显然更加焦虑。在几大“民族”汽车集团中,一汽旗下的高端自主品牌红旗已经复活。不仅年销量超过10万辆,上个月销量也超过了沃尔沃,超过了凯迪拉克和雷克萨斯。长安汽车凭借CS75 Plus重拾感觉;广汽新能源通过Aion LX完成了30万元市场的布局。最差的是东风汽车。在红旗崛起的压力下,东风汽车和上汽集团都在2018年开始打造高端电动车项目。一个项目代号“H”,即高端,另一个项目代号“L”,即豪华。双方的默契让人感觉陈红和朱彦峰(东风汽车董事长)在暗中商量。今年7月29日,东风汽车以2020年以来独一无二的盛大发布会,揭开了高端电动车品牌“蓝兔”的面纱。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北京车展上,“蓝兔”也带来了备受瞩目的概念车参与量产,真是混的存在感十足。连东风都给出了解释。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SAIC能不感到巨大的压力吗?时间紧迫,连高度机密的“一号工程”都不能再盖了。如果不出意外,SAIC很快就会给外界一个交代。从现有的资料来看,SAIC对“L”项目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甚至超过了当年大会上千人云集的“互联网第一车”荣威RX5。而且不排除SAIC有意为“L”项目造势,就像东风“蓝兔”诞生前的各种“剧透”一样。9月11日,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调研SAIC的新闻视频中,出现了两位SAIC乘用车的老面孔,姜军和刘涛。这两个人都是SAIC L项目的负责人,其中蒋军是执行组组长,刘涛是副组长。另外,李强身后还有几辆蒙着布的车。上海市委书记视察的内容不言而喻。陈红带头,李强视察。这些细节足以说明“L”项目不仅对SAIC意义重大,对上海工业也意义重大。SAIC需要L项目,上海也需要L项目。这不仅是SAIC的雄心,也是上海汽车工业的雄心。这一幕很像东风汽车的“蓝兔”。在运作模式上,“L”项目类似于“蓝兔”。东风汽车为蓝兔量身定制了独立的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专门成立了蓝兔汽车技术公司,在市场上独立运作。该公司不属于东风公司的任何子公司。蓝兔的运营模式也借鉴了造车新势力的长处,采用互联网公司常用的OKR管理模式,团队全部采用市场化招聘。目前团队500多人,80%来自东风体系外。总之,“蓝兔”强调新新组织、新机制、新模式。SAIC的“L”项目也是如此。据说运营模式将完全脱离传统国企模式,成立独立公司,轻资产,重研发,完全通过市场化资本模式运营,未来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参与。可以说,这两个“国”牌汽车集团都损失惨重。然而,率先登陆的蓝兔却在质疑声中诞生了。毕竟东风汽车自主品牌业务不强。在智能领域这个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加分项,并没有让外界眼前一亮的技术储备。人们仍然怀疑蓝兔为什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SAIC的独立商业板块也不强,远不如长安、SAIC和长城。虽然这两三年推出了很多新能源车,但是销量一般,很多新能源车都流向了出租车和专车市场。曾经为SAIC乘用车销量立下汗马功劳的斑马智行系统,如今在自动泊车、L3自动驾驶等智能网联功能面前毫无优势。从SAIC乘用车去年的销量来看,足以证明其产品竞争力正在下降。据媒体报道,“L”项目以高端智能产品为主。未来,它将建造一台“轮子上的超级中央计算机”。新车不仅内置“超级大脑”,还有新开发的车载电子电气架构师……e和车辆智能操作系统。“L”项目使用的先进AI技术将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听起来诱人吗?谁都可以吹牛,但我们都有理由在拿出实物之前提出质疑。毕竟就连特斯拉被吹上天的“电池日”也让人失望。我们为什么要相信SAIC?
电车资源从工信部官网获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复函湖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湖南(长沙)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1900/1/1 0:00:00网易汽车10月13日报道近日中汽研公布数据,小鹏汽车9月上险量显示,其中小鹏P7车型,2020年9月单月上险量为2582辆,环比增长270;已连续3个月跻身高端纯电车型第3名。
1900/1/1 0:00:00大众教父皮耶希曾说,任何一个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汽车品牌,都必须逐渐提供高级别的车型,以便顾客升级换代的要求服务,而不是堵死自己向上发展的途径。
1900/1/1 0:00:00来源:蔚来官方作者吴晓宇编辑李欢欢蔚来汽车调整车主换电权益,新车主无限次免费换电福利消失了。
1900/1/1 0:00:0010月13日,特斯拉针对特斯拉ModelS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两款车型进行了调价,调整后价格分别为7339万和8339万元,两款车型都降价2
1900/1/1 0:00:00北汽和奔驰之间的关系,最近变得十分微妙。这一边,戴姆勒与北汽关于北京奔驰股权的争夺之战还没落下帷幕,而最近,一则奔驰技术退出北汽德奔的“旧闻”,又再次引爆了市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