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月前,当特斯拉国产Model 3短时间内频频“官方降级”,让老车主利益严重受损时,曾有人在微博中对前者做出这样的评价:现在的特斯拉就像一个渣男,迷人、危险、不负责任,却依然让人又爱又恨;相对于特斯拉,国内的一些新势力和传统新能源车企就像备胎一样,无条件的对你好,默默的等待那些被前者伤害过的人。

从感性的角度来说,必须承认这样的比喻有一定的道理,特斯拉目前似乎给了我们这样的形象。有时候,Model 3因为它的智能化、电子架构、自动驾驶和操控体验,给人的印象很深,可以让他们爱死它,甚至让一批车主暂时忘记它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的缺陷。另一方面,如比亚迪、蔚来,在投入巨资进行产品研发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心全意为消费者考虑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一些不公平舆论的攻击和指责。好在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和潜在用户的逐渐成熟,在这场渣男和备胎的较量中,后者已经把示人的形象变成了“暖男”。终端销量方面,不再是国产Model 3的垄断。比亚迪韩、蔚来ES6、小鹏P7等一批国产电动车的崛起,迅速形成了对特斯拉的“围剿”。或许是因为危机,国庆假期前第一天再次选择“官方自首”来应对,越发体现出残酷的起跑线之争。“官降”引发的非议我记得今年特斯拉对自动驾驶芯片进行“降价”时,作者写下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的观点。的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一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慢慢积累,终有一天也会酿成大祸。没想到,舆论危机后不久,特斯拉又因为“官降”把自己的“割韭菜论”发挥到了极致。

10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突然显示,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由27.155万元下调至24.99万元,而国产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价格由34.405万元下调至30.99万元。而这距离上次调价只有不到5个月的时间。当时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前价格从32.38万元降至29.18万元。成功迈入“30万元”门槛,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后,最终购车价格降至271550元。说实话,从全新车主的角度来看,越来越低的价格确实带来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但我不禁要问,对于那些刚提车不久的老车主来说,这种毫无征兆甚至一点隐瞒的“官降”算什么?

“我是9月初的标准续航版Model 3。当时对接销售也没有告诉我今年会不会再降价,所以考虑到用车需求决定买,但是看到十一突然降价2万多。我深深感到自己被了。”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女性朋友的真实案例。和她一样,特斯拉的惊喜降价也没有任何预兆。很多消费者一月份买了车,假期第一天就亏了几万元,情绪跌到低谷。这也反映了“渣男”特斯拉的无情,它总是以自己的利益和销量为目标,而不顾现有车主的情绪。而且一年内多次“突击式”降价,导致所购车辆折旧率超预期,不仅是对刚提车的消费者的不尊重,也伤害了更多老车主的切身利益。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特斯拉进入2020年后的多次官降。原因是什么?答案可能与马斯克对中国市场的野心和特斯拉对速度的极度追求有关,企图给国产品牌毁灭性的打击。

平心而论,特斯拉进入中国以来,无论从自建工厂还是穹顶,动作都可以用“迅猛”来形容……模型3的ic列表。回想起马斯克在上海制造基地落成仪式上“手舞足蹈”的样子,再看看国产Model 3仓促交付后暴露出的种种质量问题,可以看出马斯克追求“速度”高于一切,甚至可以放弃一些本该重要的东西。同样,还有特斯拉降价的速度。从去年开始,国产Model 3终端的销量实现了质的提升,其价格也在今年经历了三连跌。尽管冒着老车主大面积维权的风险,甚至拿着“韭菜”亲自进店声讨,但特斯拉“滑行降价”的决心并未因此而破灭。那么特斯拉为什么如此看重“速度”呢?马斯克是想在中国补贴政策完全退之前卖出尽可能多的车吗?相比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殷切希望,显然不是主要目的。而且2020年的补贴额度对30万元车型的购买决策影响是递减的。

特斯拉不顾口碑崩塌的风险推出Model 3并一再降价的重要原因,是想抓住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混战”的短期机会,利用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的热爱和对智能汽车的崇拜,迅速扩大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市场份额,将未来可能与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竞争的潜在竞争对手“绊倒”在起跑线上。从更阴暗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称之为“扼杀在摇篮里”。相比之下,暂时背负“割韭菜”的骂名也没什么。这就像一场没有太多游戏规则的滑冰比赛。特斯拉突然以首发的动能切入中国电动车友的赛道,大打出手,将一些毫无准备的参赛选手推出赛道。虽然有点粗鲁,但是很管用。压力与日俱增。今年1月7日国产Model 3正式交付用户时,业内有大量评论认为中国品牌即将遭受毁灭性打击。但从转型的角度来看,特斯拉带来的“鲶鱼效应”实际上已经在中国逼出了一个更好更健康的新能源市场。

同时,特斯拉作为一家精打细算的上市公司,背后是最简单的商业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无论是前期高定价还是后期大降价。一般来说,如果中国市场没有足够多特斯拉害怕的产品,特斯拉也没必要频繁降价。每当危机来袭,用自己最大的“长板”保护自己是最好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特斯拉确实向我们展示了其在终极成本控制下的咄咄逼人,但其选择打的中国牌却并不容易被打破。另外,就目前市场上Model 3的主要竞品而言,刺激这款车型降价的两个前提条件已经形成。第一,国产Model 3已经形成月产销过万的规模。随着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高,单车成本持续下降,从而触发降价机制;二、比亚迪汉EV <:汉EV和小鹏P7足以引起特斯拉的关注。

以韩EV为例,在产品力和性价比完全不变的前提下。据悉,该款车型于今年4月开始收集客户订单,7月中旬正式上市。今年5月,在特斯拉Model 3“五一”正式降价后不久,比亚迪官方宣布中国车型订单数量达到1.5万辆。在7月正式上市前,比亚迪官方透露订单量已经累积到3万辆。大量订单的积累,导致韩车型正式上市后,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等待交付问题。为此,比亚迪还紧急推出了针对订购中国车型客户的积分补偿方案。另一方面,比亚迪正在尽力解决交付问题。从已知数据来看,首月韩车型批量交付1200辆,第二月交付4000辆,其中60%为韩EV车型。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5600多辆汉式车型批量交付,其中3600辆为汉式EV。由此看来,终端市场异常火爆。对于特斯拉来说,如果此时不祭出降价大旗,在比亚迪解决汉系车型现有交付问题的时候,年底汉EV有望对国产Model 3形成巨大冲击。技术路线是不是被“逼”黑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面对越来越大的终端压力,特斯拉在承担主要销量的国产Model 3上,除了降价之外,又有了一个重要的“新动作”:通过这次降价,其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的续航里程从445公里提升到了468公里。根据工信部信息,续航里程468公里的Model 3换成了磷酸铁锂电池。此前Model 3车型全部采用三元锂电池。

这一举动的背后,是否也暗示着身处中国市场的特斯拉正在被迫暗走技术路线?众所周知,近期频繁发生的电动车自燃事故,再次让消费者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此前,特斯拉一直采用三元锂电池路线,旗下车型经历了太多的电池自燃甚至爆燃事故。背后反映的是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差,因撞击或故障短路后温度迅速上升,导致起火爆炸的缺陷。相比之下,比亚迪一直坚持磷酸铁锂电池的路线,因为其热稳定性明显强于三元锂电池,从而获得更强的安全性,为用户提供保障。早期,方形外壳的磷酸铁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比亚迪的电动车上。不久前,比亚迪推出了制造工艺、性能和安全性更好的刀片电池。不变的是,它的正极材料依然是磷酸亚铁锂,热销的韩EV搭载的就是这种电池。

相信很多人都在社交平台看过之前动力电池“针刺实验”的对比视频。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亚铁锂中的方形电池被刺破后爆炸,更高级的刀片电池被刺破后只冒烟,表面温度也只有几十度,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再次证明了后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以上种种迹象足以说明特斯拉国产Model 3搭载的是磷酸铁锂电池。除了成本方面的考虑,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同样重要的部门。即便如此,作为“后来者”,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国产新Model 3官方已经降到了24.99万元,续航也升级到了468km,但在续航、车内空间、终端价格等方面仍然不如豪华版韩EV。这将再次证明,随着中国竞争力的增强……某品牌电动车产品,这种“特斯拉式降价”可能会继续上演。随着霸权和多样化,我们这些潜在的新能源消费者将最终受益。多月前,当特斯拉国产Model 3短时间内频频“官方降级”,让老车主利益严重受损时,曾有人在微博中对前者做出这样的评价:现在的特斯拉就像一个渣男,迷人、危险、不负责任,却依然让人又爱又恨;相对于特斯拉,国内的一些新势力和传统新能源车企就像备胎一样,无条件的对你好,默默的等待那些被前者伤害过的人。

从感性的角度来说,必须承认这样的比喻有一定的道理,特斯拉目前似乎给了我们这样的形象。有时候,Model 3因为它的智能化、电子架构、自动驾驶和操控体验,给人的印象很深,可以让他们爱死它,甚至让一批车主暂时忘记它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的缺陷。另一方面,如比亚迪、蔚来,在投入巨资进行产品研发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心全意为消费者考虑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一些不公平舆论的攻击和指责。好在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和潜在用户的逐渐成熟,在这场渣男和备胎的较量中,后者已经把示人的形象变成了“暖男”。终端销量方面,不再是国产Model 3的垄断。比亚迪韩、蔚来ES6、小鹏P7等一批国产电动车的崛起,迅速形成了对特斯拉的“围剿”。或许是因为危机,国庆假期前第一天再次选择“官方自首”来应对,越发体现出残酷的起跑线之争。“官降”引发的非议我记得今年特斯拉对自动驾驶芯片进行“降价”时,作者写下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的观点。的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一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慢慢积累,终有一天也会酿成大祸。没想到,舆论危机后不久,特斯拉又因为“官降”把自己的“割韭菜论”发挥到了极致。

10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突然显示,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由27.155万元下调至24.99万元,而国产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价格由34.405万元下调至30.99万元。而这距离上次调价只有不到5个月的时间。当时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前价格从32.38万元降至29.18万元。成功迈入“30万元”门槛,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后,最终购车价格降至271550元。说实话,从全新车主的角度来看,越来越低的价格确实带来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但我不禁要问,对于那些刚提车不久的老车主来说,这种毫无征兆甚至一点隐瞒的“官降”算什么?

“我是9月初的标准续航版Model 3。当时对接销售也没有告诉我今年会不会再降价,所以考虑到用车需求决定买,但是看到十一突然降价2万多。我深深感到自己被了。”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女性朋友的真实案例。和她一样,特斯拉的惊喜降价也没有任何预兆。很多消费者一月份买了车,假期第一天就亏了几万元,情绪跌到低谷。这也反映了“渣男”特斯拉的无情,它总是以自己的利益和销量为目标,而不顾现有车主的情绪。而且一年内多次“突击式”降价,导致所购车辆折旧率超预期,不仅是对刚提车的消费者的不尊重,也伤害了更多老车主的切身利益。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特斯拉进入2020年后的多次官降。原因是什么?答案可能与马斯克对中国市场的野心和特斯拉对速度的极度追求有关,企图给国产品牌毁灭性的打击。

平心而论,特斯拉进入中国以来,无论从自建工厂还是穹顶,动作都可以用“迅猛”来形容……模型3的ic列表。回想起马斯克在上海制造基地落成仪式上“手舞足蹈”的样子,再看看国产Model 3仓促交付后暴露出的种种质量问题,可以看出马斯克追求“速度”高于一切,甚至可以放弃一些本该重要的东西。同样,还有特斯拉降价的速度。从去年开始,国产Model 3终端的销量实现了质的提升,其价格也在今年经历了三连跌。尽管冒着老车主大面积维权的风险,甚至拿着“韭菜”亲自进店声讨,但特斯拉“滑行降价”的决心并未因此而破灭。那么特斯拉为什么如此看重“速度”呢?马斯克是想在中国补贴政策完全退之前卖出尽可能多的车吗?相比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殷切希望,显然不是主要目的。而且2020年的补贴额度对30万元车型的购买决策影响是递减的。

特斯拉不顾口碑崩塌的风险推出Model 3并一再降价的重要原因,是想抓住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混战”的短期机会,利用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的热爱和对智能汽车的崇拜,迅速扩大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市场份额,将未来可能与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竞争的潜在竞争对手“绊倒”在起跑线上。从更阴暗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称之为“扼杀在摇篮里”。相比之下,暂时背负“割韭菜”的骂名也没什么。这就像一场没有太多游戏规则的滑冰比赛。特斯拉突然以首发的动能切入中国电动车友的赛道,大打出手,将一些毫无准备的参赛选手推出赛道。虽然有点粗鲁,但是很管用。压力与日俱增。今年1月7日国产Model 3正式交付用户时,业内有大量评论认为中国品牌即将遭受毁灭性打击。但从转型的角度来看,特斯拉带来的“鲶鱼效应”实际上已经在中国逼出了一个更好更健康的新能源市场。

同时,特斯拉作为一家精打细算的上市公司,背后是最简单的商业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无论是前期高定价还是后期大降价。一般来说,如果中国市场没有足够多特斯拉害怕的产品,特斯拉也没必要频繁降价。每当危机来袭,用自己最大的“长板”保护自己是最好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特斯拉确实向我们展示了其在终极成本控制下的咄咄逼人,但其选择打的中国牌却并不容易被打破。另外,就目前市场上Model 3的主要竞品而言,刺激这款车型降价的两个前提条件已经形成。第一,国产Model 3已经形成月产销过万的规模。随着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高,单车成本持续下降,从而触发降价机制;二、比亚迪汉EV <:汉EV和小鹏P7足以引起特斯拉的关注。

以韩EV为例,在产品力和性价比完全不变的前提下。据悉,该款车型于今年4月开始收集客户订单,7月中旬正式上市。今年5月,在特斯拉Model 3“五一”正式降价后不久,比亚迪官方宣布中国车型订单数量达到1.5万辆。在7月正式上市前,比亚迪官方透露订单量已经累积到3万辆。大量订单的积累,导致韩车型正式上市后,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等待交付问题。为此,比亚迪还紧急推出了针对订购中国车型客户的积分补偿方案。另一方面,比亚迪正在尽力解决交付问题。从已知数据来看,首月韩车型批量交付1200辆,第二月交付4000辆,其中60%为韩EV车型。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5600多辆汉式车型批量交付,其中3600辆为汉式EV。由此看来,终端市场异常火爆。对于特斯拉来说,如果此时不祭出降价大旗,在比亚迪解决汉系车型现有交付问题的时候,年底汉EV有望对国产Model 3形成巨大冲击。技术路线是不是被“逼”黑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面对越来越大的终端压力,特斯拉在承担主要销量的国产Model 3上,除了降价之外,又有了一个重要的“新动作”:通过这次降价,其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的续航里程从445公里提升到了468公里。根据工信部信息,续航里程468公里的Model 3换成了磷酸铁锂电池。此前Model 3车型全部采用三元锂电池。

这一举动的背后,是否也暗示着身处中国市场的特斯拉正在被迫暗走技术路线?众所周知,近期频繁发生的电动车自燃事故,再次让消费者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此前,特斯拉一直采用三元锂电池路线,旗下车型经历了太多的电池自燃甚至爆燃事故。背后反映的是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差,因撞击或故障短路后温度迅速上升,导致起火爆炸的缺陷。相比之下,比亚迪一直坚持磷酸铁锂电池的路线,因为其热稳定性明显强于三元锂电池,从而获得更强的安全性,为用户提供保障。早期,方形外壳的磷酸铁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比亚迪的电动车上。不久前,比亚迪推出了制造工艺、性能和安全性更好的刀片电池。不变的是,它的正极材料依然是磷酸亚铁锂,热销的韩EV搭载的就是这种电池。

相信很多人都在社交平台看过之前动力电池“针刺实验”的对比视频。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亚铁锂中的方形电池被刺破后爆炸,更高级的刀片电池被刺破后只冒烟,表面温度也只有几十度,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再次证明了后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以上种种迹象足以说明特斯拉国产Model 3搭载的是磷酸铁锂电池。除了成本方面的考虑,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同样重要的部门。即便如此,作为“后来者”,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国产新Model 3官方已经降到了24.99万元,续航也升级到了468km,但在续航、车内空间、终端价格等方面仍然不如豪华版韩EV。这将再次证明,随着中国竞争力的增强……某品牌电动车产品,这种“特斯拉式降价”可能会继续上演。随着霸权和多样化,我们这些潜在的新能源消费者将最终受益。
摘要席忠民预测,2022年是国内L4自动驾驶的元年,国内自动驾驶相关硬件发展也会在感知、雷达等领域实现量产化。
1900/1/1 0:00:002020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2020年,一汽大众提出了“创变之年”,从经营、战略、体系等多个维度实现品牌向上发展。
1900/1/1 0:00:00在进军高端品牌阵营方面,奇瑞近段时间可以说是牟足了劲,频频在星途品牌上发力。前段时间,在北京车展预售的星途VX,更是把奇瑞的车价带来了新高度。
1900/1/1 0:00:002020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来源:领克官方作者吴晓宇编辑周游在向全球高端品牌进阶的路上,领克迈出关键一步。10月20日,领克欧洲首家体验店在荷兰哈姆斯特丹正式开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