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艰难的一年已经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各大车企第三季度的业绩也已经显现。本来受疫情影响,2020年是车市最困难的一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很多车企也在营收和利润上挂上了红灯,甚至净利润出现巨亏。
但下半年,随着全球疫情常态化,各大汽车厂商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变化。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疫情得到完全控制,引领全球汽车市场从低迷中迅速反弹,呈现出整体回暖趋势。一评整理的国内外车企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大部分车企营收和利润均转正,如戴姆勒、特斯拉,中国本土上市车企如长安、比亚迪等营收和利润也激增。
但是,市场竞争就是这样。在2020年的危机中,几家欢乐几家愁也呈现出诸多机遇,比如高端汽车产品销量的飙升,推动拥有此类产品的车企实现了销量和利润的双丰收。而更多的民用产品,包括弱势品牌产品,还在动荡和迷茫中,比如力帆、海马、众泰等车企。
可以肯定的是,汽车市场和汽车消费只会不断向前发展,任何事故都阻挡不了汽车工业的前进。只是很多车企和品牌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中错失了机会,成为了时代的配角。
该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将为跨国汽车企业带来良好的利润并保证生产和销售规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跨国车企大举介入中国市场后,必然会加剧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对中国本土车企也是一大挑战。
中国市场影响全球。
从戴姆勒、特斯拉、福特、现代、大众的季度业绩来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依托中国市场的车企远胜于竞争对手。的确,“全球车市看中国,中国市场影响全球”的论调越来越明显。
以戴姆勒集团为例。上半年,其净利润仍亏损近20亿欧元,但第三季度,戴姆勒集团净利润增长22%,至21.6亿欧元。要知道,这个净利润是在营收下降6.9%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也意味着在日益艰难的汽车市场,降本增效与销量同等重要。
在全球61.4万辆奔驰乘用车中,中国市场贡献了22.36万辆,占比超过36%。近年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得益于中国需求的反弹,戴姆勒的业绩超出预期。前三季度,戴姆勒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收入分别下降了13%和20%,只有中国市场收入增长了7%。
说到超预期降本增效,宝马也是活生生的案例。虽然宝马并未发布季报,但不难发现,在动荡的时代,稳定现金流对于应对风险和危机、提高财务业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中国市场而言,华晨宝马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1.5%,领先ABB,这无疑为宝马全球提供了强大的业绩支撑。
另一家业绩不错的跨国车企是特斯拉。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交付了13.9万辆新车,创造了87.71亿美元的营收水平,同比增长39%,也打破了特斯拉在2019年第四季度创下的11.2万辆的最高交付纪录。据此,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创造了……的季度利润纪录埃斯拉。
在良好的势头下,马斯克并没有下调全年50万辆的交付目标,这也意味着第四季度的交付量必须提高到18.16万辆。毫无疑问,随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特斯拉已经在很多城市占据了所有新车销量的第一名。业内分析认为,特斯拉将希望寄托在中国市场,能否实现目标将“主要取决于Model Y和上海工厂产量的环比增长”。
为什么中国市场会影响整个世界?除了戴姆勒和特斯拉,不得不提福特。数据显示,福特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75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盈利为36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9.7%,同比增长5%。净利润达到24亿美元,远超华尔街此前9.39亿美元的预期。
得益于第三季度在华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6.4万辆,福特在华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其中福特、林肯、江铃销量均较去年同期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也是福特在华市场份额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息税前利润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长。“更多福特,更多中国”的理念不仅让福特中国松了一口气,也让福特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汽车市场的发展此起彼伏,有增有减。例如,现代汽车似乎陷入了新的困境,尤其是发动机质量问题导致的召回在第三季度给现代汽车带来了更多的开支。虽然当季营收增长2.3%至27.58万亿韩元,但净亏损达到1888亿韩元。
从销量来看,第三季度现代全球下滑9.6%,至99.8万辆,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现代的发展从未得到有效改善,第三季度销量下滑22.5%,至18.3万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代、起亚等韩系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减少,这显然影响了现代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也拖累了全球市场表现。
此外,捷豹路虎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2.8%,至64亿英镑,税前利润为3.18亿英镑,与去年同期亏损2.73亿英镑相比增加了5.91亿英镑,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第三季度,中国市场表现出色,销售额增长24.3%,为第三季度的利润做出了贡献。还有大众集团。虽然第三季度税后利润同比下降18.7%至27.5亿欧元,但在华销量3%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众集团扭亏为盈。
未来可期吗?但不一定是你的。
进入金九银十后,上半年被抑制的汽车消费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逐步释放。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8月、9月,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0%;从新车注册量来看,一季度577万辆-21.2%,二季度836万辆+7.2%,三季度903万辆+20.5%。从购置税收入来看,三季度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其中9月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25.9%,可见复苏速度。
就像汽车销售一样,市场热度需要汽车厂商的支持。中国汽车市场的回暖必然会反映在汽车企业的销售和业绩数据上。从国内上市车企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数据来看,绝大多数车企已经改变了上半年的糟糕局面,实现了复苏,这也导致上半年负增长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特别是比亚迪、一汽解放、长安汽车、福田汽车、江铃汽车前三季度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利润方面,比亚迪、长安汽车、江铃汽车都翻了一倍。
公告显示,得益于韩、唐等旗舰产品的销售,以及手机组装业务、智能产品、光伏业务、防疫材料等业务的努力,比亚迪1-9月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1.94%;归母净利润34.14亿元,同比增长116.83%。公司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42亿至46亿元,同比增长160.15%至184.93%。
长安汽车,由于公司销量增长和产品结构优化,自主业务盈利能力和合资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58.4亿元,同比增长23.8%。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230.98%。
还有江铃汽车,长超玩的车企。得益于汽车销量的激增,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增长9.21%至22.08万辆,尤其是在商用车和皮卡提供的业绩支撑上。前三季度,江铃营收220.79亿元,同比增长8.19%,净利润翻番,同比增长12.742%,至3.59亿元。
从这些车企的势头来看,国内车市确实有不错的进展。然而,并不是每个汽车公司都能抓住市场的青睐,包括SAIC集团,它也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挣扎,即使SAIC是中国最赚钱的上市汽车公司。
已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SAIC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982.62亿元,下降14.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48亿元,下降19.93%。销量下滑是SAIC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前三季度,SAIC销量为361.32万辆,同比下降18.14%,超过国内汽车整体水平。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表现不尽如人意。
当然,也有前三季度净亏损的上市车企,如力帆、海马、众泰,几乎是上市车企边缘化的代表。数据显示,力帆汽车前三季度营收下滑61%至26亿元,净利润亏损34亿元。最近力帆正在寻求破产重组,政府和吉利正式接手。无疑,这是一个烫手山芋。
由于新能源销量骤降以及工厂和R&D的投入,北汽蓝谷前三季度营收下滑78%至39亿元,而净利润亏损高达28亿元。众泰汽车一度濒临破产,协会没有销售数据。前三季度营收也同比暴跌72%至9.81亿元,净利润亏损高达15亿元。
虽然营收利润只是一个指标,但背后反映的财力和抗风险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对于车企和行业来说,前三季度的业绩已成定局,最后一个季度是冲刺阶段。强者可以在最后一节冲刺,弱者会在冲刺中被甩得更远。
文/杜新于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最艰难的2020年已经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各大车企第三季度的业绩也已经显现。本来受疫情影响,2020年是车市最困难的一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很多车企也在营收和利润上挂上了红灯,甚至净利润出现巨亏。
但下半年,随着全球疫情常态化,各大汽车厂商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变化。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疫情得到完全控制,引领全球汽车市场从低迷中迅速反弹,呈现出整体回暖趋势。一评整理的国内外车企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大部分车企营收和利润均转正,如戴姆勒、特斯拉,中国本土上市车企如长安、比亚迪等营收和利润也激增。
但是,市场竞争就是这样。在2020年的危机中,几家欢乐几家愁也呈现出诸多机遇,比如高端汽车产品销量的飙升,推动拥有此类产品的车企实现了销量和利润的双丰收。而更多的民用产品,包括弱势品牌产品,还在动荡和迷茫中,比如力帆、海马、众泰等车企。
可以肯定的是,汽车市场和汽车消费只会不断向前发展,任何事故都阻挡不了汽车工业的前进。只是很多车企和品牌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中错失了机会,成为了时代的配角。
该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将为跨国汽车企业带来良好的利润并保证生产和销售规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跨国车企大举介入中国市场后,必然会加剧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对中国本土车企也是一大挑战。
中国市场影响全球。
从戴姆勒、特斯拉、福特、现代和大众的季度业绩来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依赖中国市场的车企……远远胜过他们的竞争对手。的确,“全球车市看中国,中国市场影响全球”的论调越来越明显。
以戴姆勒集团为例。上半年,其净利润仍亏损近20亿欧元,但第三季度,戴姆勒集团净利润增长22%,至21.6亿欧元。要知道,这个净利润是在营收下降6.9%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也意味着在日益艰难的汽车市场,降本增效与销量同等重要。
在全球61.4万辆奔驰乘用车中,中国市场贡献了22.36万辆,占比超过36%。近年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得益于中国需求的反弹,戴姆勒的业绩超出预期。前三季度,戴姆勒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收入分别下降了13%和20%,只有中国市场收入增长了7%。
说到超预期降本增效,宝马也是活生生的案例。虽然宝马并未发布季报,但不难发现,在动荡的时代,稳定现金流对于应对风险和危机、提高财务业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中国市场而言,华晨宝马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1.5%,领先ABB,这无疑为宝马全球提供了强大的业绩支撑。
另一家业绩不错的跨国车企是特斯拉。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交付了13.9万辆新车,创造了87.71亿美元的营收水平,同比增长39%,也打破了特斯拉在2019年第四季度创下的11.2万辆的最高交付纪录。以此为基础,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创造了特斯拉的季度利润纪录。
在良好的势头下,马斯克并没有下调全年50万辆的交付目标,这也意味着第四季度的交付量必须提高到18.16万辆。毫无疑问,随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特斯拉已经在多个城市占据了所有新车销量的第一名。业内分析认为,特斯拉将希望寄托在中国市场,能否实现目标将“主要取决于Model Y和上海工厂产量的环比增长”。
为什么中国市场会影响整个世界?除了戴姆勒和特斯拉,不得不提福特。数据显示,福特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75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盈利为36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9.7%,同比增长5%。净利润达到24亿美元,远超华尔街此前9.39亿美元的预期。
得益于第三季度在华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6.4万辆,福特在华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其中福特、林肯、江铃销量均较去年同期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也是福特在华市场份额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息税前利润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长。“更多福特,更多中国”的理念不仅让福特中国松了一口气,也让福特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汽车市场的发展此起彼伏,有增有减。例如,现代汽车似乎陷入了新的困境,尤其是发动机质量问题导致的召回在第三季度给现代汽车带来了更多的开支。虽然当季营收增长2.3%至27.58万亿韩元,但净亏损达到1888亿韩元。
销量方面,第三季度现代全球下滑9.6%,至99.8万辆,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现代的发展从未得到有效改善,第三季度销量下滑22.5%,至18.3万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代、起亚等韩系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减少,这显然影响了现代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也拖累了全球市场表现。
此外,捷豹路虎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2.8%,至64亿英镑,税前利润为3.18亿英镑,与去年同期亏损2.73亿英镑相比增加了5.91亿英镑,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第三季度,中国市场表现出色,销售额增长24.3%,为第三季度的利润做出了贡献。还有大众集团。虽然第三季度税后利润同比下降18.7%至27.5亿欧元,但在华销量3%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众集团扭亏为盈。
未来可期吗?但不一定是你的。
进入金九银十后,上半年被抑制的汽车消费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逐步释放。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8月、9月,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0%;从新车注册量来看,一季度577万辆-21.2%,二季度836万辆+7.2%,三季度903万辆+20.5%。从购置税收入来看,三季度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其中9月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25.9%,可见复苏速度。
就像汽车销售一样,市场热度需要汽车厂商的支持。中国汽车市场的回暖必然会反映在汽车企业的销售和业绩数据上。从国内上市车企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数据来看,绝大多数车企已经改变了上半年的糟糕局面,实现了复苏,这也导致上半年负增长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特别是比亚迪、一汽解放、长安汽车、福田汽车、江铃汽车前三季度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利润方面,比亚迪、长安汽车、江铃汽车都翻了一倍。
公告显示,得益于韩、唐等旗舰产品的销售,以及手机组装业务、智能产品、光伏业务、防疫材料等业务的努力,比亚迪1-9月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1.94%;归母净利润34.14亿元,同比增长116.83%。公司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42亿至46亿元,同比增长160.15%至184.93%。
长安汽车,由于公司销量增长和产品结构优化,自主业务盈利能力和合资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58.4亿元,同比增长23.8%。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230.98%。
还有江铃汽车,长超玩的车企。得益于汽车销量的激增,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增长9.21%至22.08万辆,尤其是在商用车和皮卡提供的业绩支撑上。前三季度,江铃营收220.79亿元,同比增长8.19%,净利润翻番,同比增长12.742%,至3.59亿元。
从这些车企的势头来看,国内车市确实有不错的进展。然而,并不是每个汽车公司都能抓住市场的青睐,包括SAIC集团,它也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挣扎,即使SAIC是中国最赚钱的上市汽车公司。
已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SAIC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982.62亿元,下降14.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48亿元,下降19.93%。销量下滑是SAIC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前三季度,SAIC销量为361.32万辆,同比下降18.14%,超过国内汽车整体水平。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表现不尽如人意。
当然,也有前三季度净亏损的上市车企,如力帆、海马、众泰,几乎是上市车企边缘化的代表。数据显示,力帆汽车前三季度营收下滑61%至26亿元,净利润亏损34亿元。最近力帆正在寻求破产重组,政府和吉利正式接手。无疑,这是一个烫手山芋。
由于新能源销量骤降以及工厂和R&D的投入,北汽蓝谷前三季度营收下滑78%至39亿元,而净利润亏损高达28亿元。众泰汽车一度濒临破产,协会没有销售数据。前三季度营收也同比暴跌72%至9.81亿元,净利润亏损高达15亿元。
虽然营收利润只是一个指标,但背后反映的财力和抗风险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对于车企和行业来说,前三季度的业绩已成定局,最后一个季度是冲刺阶段。强者可以在最后一节冲刺,弱者会在冲刺中被甩得更远。
文/杜新于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近日,沃尔沃汽车对外公布了最新的销量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0月,沃尔沃汽车在华销量为16688辆,同比增长19。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沃尔沃在华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且增幅超越同行业水平。
1900/1/1 0:00:00网易汽车11月4日报道11月4日,本田中国发布2020年10月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
1900/1/1 0:00:00日前,车友头条曾报道国务院办公厅11月2日印发了《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
1900/1/1 0:00:00据报道,特斯拉的扩张从未停止过。该公司正与多个国家尝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为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愉悦的驾驶体验。
1900/1/1 0:00:002020年11月34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暨“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2020年11月34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暨“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