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陈瑶:新浪汽车要做连接用户与品牌的社交平台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1年3月18日,新浪汽车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新浪总部大楼举行。今年的年度汽车评选扩大了投票渠道,形成了完整的评选体系,分为大众盲测、新浪汽车团队测试、专家测评三部分。通过更加客观、数据化的评选规则,新浪年度汽车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品进步的金字招牌。

Tesla, Discovery, BMW, BYD, Beijing

新浪汽车事业部主编塞布丽娜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新浪汽车在微博体系中的地位是一个社交平台,被称为连接用户和品牌的高效互联网。

以下为演讲实录:

Tesla, Discovery, BMW, BYD, Beijing

亲爱的新朋友和老朋友们,下午好。事实上,说实话,我们的年度汽车奖早就应该颁发了。其实我去年刚到新浪的时候,我们做了17届的年度车,真的很不走运。我们受到了疫情的打击,导致我们的盛宴直到今天的18届才在新浪总部B1演播室与大家见面,但我们不怕迟到,好好吃一顿。如果没有更多的思考和准备,我们可能无法呈现我今天要给你们的PPT。同时可以看到今年邀请了很多跨界博主,包括旅游、时尚、军事、历史。我觉得这个盛宴值得今天在新浪总部大楼和大家分享。刚才主持人介绍我的时候,感觉大家的掌声不是很热烈,所以也希望大家打起精神来,疲惫不堪,特别是方方先生,作为一个女性坐在第一排。希望大家能给自己一个掌声,看看今天在新浪总部大楼绽放的微博盛宴。请鼓掌,谢谢!今天我想跟大家说一下新浪汽车2021年的内容运营计划。去年我们和微博系统合并后,经常听到新浪汽车会在微博系统做什么。事实上,这个话题在我们内部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我们经历了很多次的纠结,我们和莫总经理、总经理也讨论过很多次。今天,我代表我们这样一个新的组织,告诉大家新浪汽车在微博体系中是什么。我们自己总结的叫做连接用户和。其实一点都不难。首先我们是新浪,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新浪媒体的基因,真的是我18年媒体经历中,让我感触非常深的一个平台。我们可以看到新浪通过热点事件和专业内容输出一些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同时可以看看我这边加的一个剪辑IP。我到新浪后跟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叫,其实这样的社会没有编辑,真的应该是运营角色。一个编辑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运营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就在想,如何帮助编辑建立他的IP档案,让他在我们的平台上发挥主场优势。其实新浪编辑应该和在座的各位一样,都是独家领域的KOL。

与此同时,我们会看到微博和微博中有热烈的讨论,微博中有大量零散的UGC内容。UGC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和热点。这个时候,有了关注,我们希望在微博这个平台上聚集KOL和KOC的所谓观点。在这样一个门户和社交的双重平台上,信息传递和用户互动之间可以有更好更高效的连接。说白了,在汽车生态中,我们希望提高我们的传播环节,也就是品牌传播和车辆传播。同时,因为有了微博,我们有了长尾话题和兴趣话题,会对品牌事件和一些热点事件展开热点策划,让新浪汽车整体以双平台的角色提升我们的传播链接。

这里有很多销售人员,你应该很熟悉。这是一张销售漏斗图,但我们将其用作参考。这不是销售老板的特殊专业,但是我们认为基于社交用户兴趣的流程也是这样一个环节。首先我们有热点,我们会通过新浪微博寻找热点。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品牌的认知,这个打开会通过认知打开。同时,借助这个热点,我们会发现用户进行了二次搜索。通过主动搜索和大数据的沉淀,我们会看到微博热搜的出现,这意味着用户的兴趣已经开始了。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打开了微博,往往每天的一个动作就是看微博热搜有什么,自己的品牌有没有上榜,有时正面有时负面,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这其实是基于用户的兴趣和。这时候今年对我们来说有一个更重要的动作,就是如何做好我们对于热搜的二次传播,从而引出话题和议题。

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你可能会说,特斯拉为什么要在日本降价?我们不知道,因为用户关心。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特斯拉在日本降价的最终结果是什么,特斯拉在日本降价和中国降价有什么区别?这时候新浪汽车就会介入制作一个专业的内容,这个内容一定是基于用户的兴趣和二级话题的沉淀,然后用专业的内容让一个圈子里像我们这样的用户有一个持续的关注,用信息的输出让这样一个交流的链接更长。最后,新浪汽车的专业内容产生后,我们的口碑也同时诞生了,因为背后有大量的数据,我们会看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像,他是男性居多还是女性居多,他平时浏览微博的习惯是什么,同时我们也会通过超化社区沉淀相关品牌在超化社区的用户。所以总的来说,基于社交用户兴趣产生的过程,我们认为这个环节可以淡化,这是我们今年特别大的挑战。我们希望这个环节能够形成一个相当好的闭环。

大家会说新浪微博一般都是明星,里面有美女和时尚。新浪微博上的车都在哪里?我们从自己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微博的汽车用户总数在持续上升。在2……0,微博中对汽车感兴趣的用户已经达到2.3亿,有能力的作者8.7万人。同时拥有1000辆大车,2500名汽车媒体人,10万名汽车专家。这么明显的一个标签级别摆在大家面前。其实也是为了我们。如何在这么大的数据量中找到这么准确的信息发起和相关信息输出?所以我们希望在海量的用户和海量的内容中,能够捕捉到和新浪汽车、微博汽车有更广更深联系的作者群体,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数据。可能大家会说你们这些人在哪里,所以不用担心,因为对我们来说,通过我们的产品、运营方式、配套方案,可以找到相关的、精准的作者。所以总体来说,新浪微博上的汽车相关宝都在这个地方。至于下一步怎么做,我们相信可以在今年找到一个特别合适的时机再向大家汇报。

微博有10年的历史了。我跟你内部培训的时候,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微博里一个基本的DNA是什么?可能有的同学一时半会答不上来。在这里我也会和你同步。第一个新浪微博肯定是真人,所以不能用机器号生产相关准确的内容。同时它的互动性非常好。我们会看到,在很多内容的信息流中,无论是你关注的,还是我们的大数据推荐给你的,都是与你相关的,但同时,相关的内容背后肯定有自己的账号属性,这样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账号和内容是活的。

所以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新浪汽车主账号1101万。记得刚来的时候,这个数字是1096万,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增加了5万粉丝。其实挺难的,因为这个账户本身基数就比较大。如何通过内容的粘性和活跃度,以及相关活动的刺激,让自己的粉丝数更好的增长?当时我们只有两个同学作为新浪微博的主账号。有时候看到他们特别忙,要去热点,要和用户一起活动,要和粉丝一起活动。粉丝给你的东西,第一时间反馈是相当困难的。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我们花了一段时间在大账的基础上证明他们处于涨粉状态,我觉得他们还是挺好的。当然,现在的新浪也有一些编辑,他们的一些账号比我们的粉丝数量多,这也是为什么新浪汽车微博账号和跨域微博账号有相关的联动和互动,可以实现一个跨域粉丝和更大数量的粉丝。新浪汽车现在有九个媒体矩阵账号,我们的粉丝是900多万,所以1101万加上900万,基本上我们有2000万跟他们有相关活动的真实粉丝。当然微博汽车的矩阵账号比我们的账号多,所以新浪汽车和微博汽车双平台的赋能和加权,我们能撬动的真实粉丝数量比我现在展示的要多一点。

我们都会说新浪汽车的生态是什么。我在这里为你列出了四件作品。第一个是汽车热搜榜。大家都会说微博里有热搜。汽车热搜榜在哪里?通过去年的思考,我们在整个泛兴趣搜索中,把汽车这个垂直类目拉了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垂直类目热搜榜。汽车的热搜覆盖了我们的热门车型和社会事件,同时我们会在微博中的汽车广场有20个入口,给它一个相应的位置。品牌植入排行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数据。汽车数据库是汽车媒体和汽车门户网站安身立命的基础。这里面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也是用户买车选车前必须要看到的数据。最后一块是7×24小时,什么是7×24小时?首先,新浪汽车还是一个媒体。怎样才能保证能够存放汽车位置的海量信息?通过我们的产品,我们可以捕捉与汽车相关的信息,并实时滚动。可能不是很深的稿子,但是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发生的与汽车相关的一切,都会呈现在我们的主位。而且很多咨询机构和相关媒体每次搜集相关新闻线索都会来我们这里7×24小时浏览获取相关信息。我觉得这个7×24小时在媒体行业应该是了不起的。当然新浪财经也有一点。……e比我们先进,我们也向他们学习。所以是时候回到刚才那句话了。新浪是一个媒体基因很强的媒体阵地。

综合来看,基于微博的汽车生态是怎样的?在没有和微博合并的时候,我们可能只有中间的圈子,只能生产我们的专业内容。就算我有一个100人的团队,一个人一天写三篇,也就意味着他只有300篇,那么多的汽车新闻,那么广泛的信息分发。在很多自媒体岗位上,这样的信息一天的数量要超过10万条,所以即使是100人的团队也不能保证我的信息分发和信息覆盖能有这么强。所以总体来说,我们的汽车生态循环是立足于微博,又回归到微博,所以会看到微博互动和兴趣热搜可以找到我的新闻线索的机会。

比如,我们会讨论弗莱酱和飞度哪个车更好。这个时候,专业编辑可能会有自己的专业思路。当我在微博上抛出这样的话题时,会有很多网友前来投票,有的可能会投飞度,有的可能会投弗莱酱。这个时候你就会看到用户对微博的兴趣应该是什么状态。同时我们会结合大数据,因为微博的账号背后是真人,你可以看到这些用户分散在哪里。这是后续说法。不过我经常跟编辑说,我们的话题一定要来自微博,不然可能要拍着脑袋去想话题了。当然编辑有自己的专业判断,但是基于这种低门槛的投票和新闻线索的获取,我们认为在微博上获取新闻线索是非常容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得到新闻线索后,会进行相关输出,包括新车预告、上市报道、深度体验等。刚才我也提到了,通过这样一个交互的、专业的输出,可以看到我的数据。我的数据中谁在关注这两款车,谁在关注20万元以内的车,谁在关注50万元的车,谁在关注电动车,谁还在关注氢燃料车?这些东西可以通过基于大数据的内容输出,然后通过我的数据抓取得到相关线索。2021年3月18日,新浪汽车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新浪总部大楼举行。今年的年度汽车评选扩大了投票渠道,形成了完整的评选体系,分为大众盲测、新浪汽车团队测试、专家测评三部分。通过更加客观、数据化的评选规则,新浪年度汽车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品进步的金字招牌。

Tesla, Discovery, BMW, BYD, Beijing

新浪汽车事业部主编塞布丽娜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新浪汽车在微博体系中的地位是一个社交平台,被称为连接用户和品牌的高效互联网。

以下为演讲实录:

Tesla, Discovery, BMW, BYD, Beijing

亲爱的新朋友和老朋友们,下午好。事实上,说实话,我们的年度汽车奖早就应该颁发了。其实我去年刚到新浪的时候,我们做了17届的年度车,真的很不走运。我们受到了疫情的打击,导致我们的盛宴直到今天的18届才在新浪总部B1演播室与大家见面,但我们不怕迟到,好好吃一顿。如果没有更多的思考和准备,我们可能无法呈现我今天要给你们的PPT。同时可以看到今年邀请了很多跨界博主,包括旅游、时尚、军事、历史。我觉得这个盛宴值得今天在新浪总部大楼和大家分享。刚才主持人介绍我的时候,感觉大家的掌声不是很热烈,所以也希望大家打起精神来,疲惫不堪,特别是方方先生,作为一个女性坐在第一排。希望大家能给自己一个掌声,看看今天在新浪总部大楼绽放的微博盛宴。请鼓掌,谢谢!今天我想跟大家说一下新浪汽车2021年的内容运营计划。去年我们和微博系统合并后,经常听到新浪汽车会在微博系统做什么。事实上,这个话题在我们内部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我们经历了很多次的纠结,我们和莫总经理、总经理也讨论过很多次。今天,我代表我们这样一个新的组织,告诉大家新浪汽车在微博体系中是什么。我们自己总结的叫做连接用户和。其实一点都不难。首先我们是新浪,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新浪媒体的基因,真的是我18年媒体经历中,让我感触非常深的一个平台。我们可以看到新浪通过热点事件和专业内容输出一些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同时可以看看我这边加的一个剪辑IP。我到新浪后跟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叫,其实这样的社会没有编辑,真的应该是运营角色。一个编辑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运营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就在想,如何帮助编辑建立他的IP档案,让他在我们的平台上发挥主场优势。其实新浪编辑应该和在座的各位一样,都是独家领域的KOL。

与此同时,我们会看到微博和微博中有热烈的讨论,微博中有大量零散的UGC内容。UGC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和热点。这个时候,有了关注,我们希望在微博这个平台上聚集KOL和KOC的所谓观点。在这样一个门户和社交的双重平台上,信息传递和用户互动之间可以有更好更高效的连接。说白了,在汽车生态中,我们希望提高我们的传播环节,也就是品牌传播和车辆传播。同时,因为有了微博,我们有了长尾话题和兴趣话题,会对品牌事件和一些热点事件展开热点策划,让新浪汽车整体以双平台的角色提升我们的传播链接。

这里有很多销售人员,你应该很熟悉。这是一张销售漏斗图,但我们将其用作参考。这不是销售老板的特殊专业,但是我们认为基于社交用户兴趣的流程也是这样一个环节。首先我们有热点,我们会通过新浪微博寻找热点。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品牌的认知,这个打开会通过认知打开。同时,借助这个热点,我们会发现用户进行了二次搜索。通过主动搜索和大数据的沉淀,我们会看到微博热搜的出现,这意味着用户的兴趣已经开始了。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打开了微博,往往每天的一个动作就是看微博热搜有什么,自己的品牌有没有上榜,有时正面有时负面,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这其实是基于用户的兴趣和。这时候今年对我们来说有一个更重要的动作,就是如何做好我们对于热搜的二次传播,从而引出话题和议题。

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你可能会说,特斯拉为什么要在日本降价?我们不知道,因为用户关心。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特斯拉在日本降价的最终结果是什么,特斯拉在日本降价和中国降价有什么区别?这时候新浪汽车就会介入制作一个专业的内容,这个内容一定是基于用户的兴趣和二级话题的沉淀,然后用专业的内容让一个圈子里像我们这样的用户有一个持续的关注,用信息的输出让这样一个交流的链接更长。最后,新浪汽车的专业内容产生后,我们的口碑也同时诞生了,因为背后有大量的数据,我们会看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像,他是男性居多还是女性居多,他平时浏览微博的习惯是什么,同时我们也会通过超化社区沉淀相关品牌在超化社区的用户。所以总的来说,基于社交用户兴趣产生的过程,我们认为这个环节可以淡化,这是我们今年特别大的挑战。我们希望这个环节能够形成一个相当好的闭环。

大家会说新浪微博一般都是明星,里面有美女和时尚。新浪微博上的车都在哪里?我们从自己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微博的汽车用户总数在持续上升。在2……0,微博中对汽车感兴趣的用户已经达到2.3亿,有能力的作者8.7万人。同时拥有1000辆大车,2500名汽车媒体人,10万名汽车专家。这么明显的一个标签级别摆在大家面前。其实也是为了我们。如何在这么大的数据量中找到这么准确的信息发起和相关信息输出?所以我们希望在海量的用户和海量的内容中,能够捕捉到和新浪汽车、微博汽车有更广更深联系的作者群体,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数据。可能大家会说你们这些人在哪里,所以不用担心,因为对我们来说,通过我们的产品、运营方式、配套方案,可以找到相关的、精准的作者。所以总体来说,新浪微博上的汽车相关宝都在这个地方。至于下一步怎么做,我们相信可以在今年找到一个特别合适的时机再向大家汇报。

微博有10年的历史了。我跟你内部培训的时候,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微博里一个基本的DNA是什么?可能有的同学一时半会答不上来。在这里我也会和你同步。第一个新浪微博肯定是真人,所以不能用机器号生产相关准确的内容。同时它的互动性非常好。我们会看到,在很多内容的信息流中,无论是你关注的,还是我们的大数据推荐给你的,都是与你相关的,但同时,相关的内容背后肯定有自己的账号属性,这样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账号和内容是活的。

所以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新浪汽车主账号1101万。记得刚来的时候,这个数字是1096万,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增加了5万粉丝。其实挺难的,因为这个账户本身基数就比较大。如何通过内容的粘性和活跃度,以及相关活动的刺激,让自己的粉丝数更好的增长?当时我们只有两个同学作为新浪微博的主账号。有时候看到他们特别忙,要去热点,要和用户一起活动,要和粉丝一起活动。粉丝给你的东西,第一时间反馈是相当困难的。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我们花了一段时间在大账的基础上证明他们处于涨粉状态,我觉得他们还是挺好的。当然,现在的新浪也有一些编辑,他们的一些账号比我们的粉丝数量多,这也是为什么新浪汽车微博账号和跨域微博账号有相关的联动和互动,可以实现一个跨域粉丝和更大数量的粉丝。新浪汽车现在有九个媒体矩阵账号,我们的粉丝是900多万,所以1101万加上900万,基本上我们有2000万跟他们有相关活动的真实粉丝。当然微博汽车的矩阵账号比我们的账号多,所以新浪汽车和微博汽车双平台的赋能和加权,我们能撬动的真实粉丝数量比我现在展示的要多一点。

我们都会说新浪汽车的生态是什么。我在这里为你列出了四件作品。第一个是汽车热搜榜。大家都会说微博里有热搜。汽车热搜榜在哪里?通过去年的思考,我们在整个泛兴趣搜索中,把汽车这个垂直类目拉了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垂直类目热搜榜。汽车的热搜覆盖了我们的热门车型和社会事件,同时我们会在微博中的汽车广场有20个入口,给它一个相应的位置。品牌植入排行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数据。汽车数据库是汽车媒体和汽车门户网站安身立命的基础。这里面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也是用户买车选车前必须要看到的数据。最后一块是7×24小时,什么是7×24小时?首先,新浪汽车还是一个媒体。怎样才能保证能够存放汽车位置的海量信息?通过我们的产品,我们可以捕捉与汽车相关的信息,并实时滚动。可能不是很深的稿子,但是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发生的与汽车相关的一切,都会呈现在我们的主位。而且很多咨询机构和相关媒体每次搜集相关新闻线索都会来我们这里7×24小时浏览获取相关信息。我觉得这个7×24小时在媒体行业应该是了不起的。当然新浪财经也有一点。……e比我们先进,我们也向他们学习。所以是时候回到刚才那句话了。新浪是一个媒体基因很强的媒体阵地。

综合来看,基于微博的汽车生态是怎样的?在没有和微博合并的时候,我们可能只有中间的圈子,只能生产我们的专业内容。就算我有一个100人的团队,一个人一天写三篇,也就意味着他只有300篇,那么多的汽车新闻,那么广泛的信息分发。在很多自媒体岗位上,这样的信息一天的数量要超过10万条,所以即使是100人的团队也不能保证我的信息分发和信息覆盖能有这么强。所以总体来说,我们的汽车生态循环是立足于微博,又回归到微博,所以会看到微博互动和兴趣热搜可以找到我的新闻线索的机会。

比如,我们会讨论弗莱酱和飞度哪个车更好。这个时候,专业编辑可能会有自己的专业思路。当我在微博上抛出这样的话题时,会有很多网友前来投票,有的可能会投飞度,有的可能会投弗莱酱。这个时候你就会看到用户对微博的兴趣应该是什么状态。同时我们会结合大数据,因为微博的账号背后是真人,你可以看到这些用户分散在哪里。这是后续说法。不过我经常跟编辑说,我们的话题一定要来自微博,不然可能要拍着脑袋去想话题了。当然编辑有自己的专业判断,但是基于这种低门槛的投票和新闻线索的获取,我们认为在微博上获取新闻线索是非常容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得到新闻线索后,会进行相关输出,包括新车预告、上市报道、深度体验等。刚才我也提到了,通过这样一个交互的、专业的输出,可以看到我的数据。我的数据中谁在关注这两款车,谁在关注20万元以内的车,谁在关注50万元的车,谁在关注电动车,谁还在关注氢燃料车?这些东西可以通过基于大数据的内容输出,然后通过我的数据抓取得到相关线索。正是因为有了微博,如果还是同一个例子,飞度和弗莱酱,我怎么才能找到相关UGC的聚合,看到网友在自发讨论什么观点,如何把网友讨论的观点和我此时的KOL立场结合起来?我知道汽车圈很多日系车的粉丝可能是汽车的媒体大V,他也可能是我们的资深媒体人。他可能只是一个汽车爱好者,但他在微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他可以结合UGC的聚合来发言和谈论这些事情,这是我们整体选题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就通过长尾话题进行相关操作。两款日系车哪里强?这样会圈到大量感兴趣的用户,这样整体链接就能很好的覆盖这个话题。所以我们从来不相信,让我们的话题发酵,同时获得更多的关注,是特别短的一两个星期。如果一辆车真的要去种草,那真的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上面。

过去的一年,我们依然在奋斗,因为有相关团队的融合,有相关思维的转变。反正我们经常说微博热搜相关的车太少,其实我们很努力。我们合并了我们的组织,优化了我们的人员,并拆除了一些相关的行动。去年我们搜索微博热搜相关的汽车,新浪汽车是主机超过21次。当时,我和严新通过电话讨论了几次。有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上汽车热搜,因为真的太低了。相比时尚、美妆、娱乐,整体领域真的太小了。但我们去年运营后,看到新浪汽车做主持的次数超过21次,热搜汽车话题榜上的阅读量上万次。特斯拉股东大会上有个热搜,到2035年,燃油车全部混动。本案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无论如何,威马应对电动车爆炸、百度无人试乘开放、东风裕隆破产清算、恒大上市辅导、李ONE召回,都是客观事实。有些是我们主动操作的,所以会看到主动和被动动作的结合。……u会看到用户的兴趣不仅仅是看热闹,他可以看到一些相关核心行业事件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看汽车话题单上的评论量。我们看完不走。我们有互动和讨论。如果有100条评论,100条评论不可能质量非常高,还有吃瓜群众。基本上10%到20%的评论才是真正的精华。我们得拿到这个评论才能做第二个话题,第二个话题才能运营。这是我们现在的逻辑。

总的来说,我们的机制实际上是运行的。热点报道的步骤分五次,比较少,就不多说了。但总的来说,在新浪汽车和微博汽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正在和微博汽车热点小组一起,根据世界的影响力,推出相关资源。同时正在和汽车、泛汽车领域的大V一起参与,实施相关素材和微创推送手段,以运营手段链接热点。成就只是过去。今年希望新浪汽车和微博汽车联合主办的一些话题可以更频繁的被搜索到。刚才我也问了相关负责人,基本上从年底到现在已经贴了9次了,所以次数不是特别核心的衡量标准。但是,我们认为我们仍然处于热点新闻的前沿,这是基于双平台这样一个优秀的机制。

这也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个尝试。大家会说我们在做一个大的品牌活动的时候请了媒体。面试结束后,感觉怎么样?但其实我们不使用社交平台,我们的曝光度和话题传播永远是一个很小的竞争圈子。这次活动是特斯拉的电池日。去年9月,马斯克在美国进行了相关的网络直播。你可能会说马斯克特斯拉本来就是一个高流量体质,但是我们之前不这么做的时候,无法证明我们的运营有多强大,无法证明像我们这样的运营团队能够给企业品牌活动带来更好的激励。通过我们与特斯拉电池日的重点报道,可以看出这不是广告,也没有资金投入。在这篇报道中,我们联合微博汽车,做了三个话题,分别是特斯拉电池日、股东大会和9月22日电池日。你可以看到这个数据量,主话题1.9亿,副话题近1亿,9月22日927万。你可以看看这张桌子。特斯拉电池日整体话题的帖子数量,新浪汽车的矩阵账号只占2.7%,但实际上,数量只是一部分。阅读量占比1: 10,整体阅读量27.9%,所以这意味着专业内容和核心内容在微博发酵的空间很大。如果有一天企业说一个特殊的品牌活动,比如说某个品牌50周年,某个品牌百年,这样的事情怎么做?为什么不用我们的微博平台和我们的专业力量呢?以我们的手段,我们认为特斯拉电池日可以给企业带来现象级的传播,这也是我们今天真正要给大家解释的。我们认为这样的传播效率更高,这样才能联动大V,让专业内容在社交平台发酵,这才是我们作为内容运营最有价值的。

去年,我们做了另一件事。去年我们去和微博读书城联手了。大家都知道车展已经举办好几年了。车展怎么做还是挺传统的。新车发布,采访,直播都在做。此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在车展上玩出新意?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到了微博的特点。微博有大量跨领域粉丝和大v,他能不爱车吗?有些人喜欢汽车,有些人不喜欢。我们在不同领域找到爱车的人。我相信汽车已经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产品了,和价格无关,但永远阻挡不了一个人对汽车的热爱。所以我们去雷丁市上班的时候,你可以去看一看车展。我们做了四站,第一站是重庆,第二站是成都,第三站是北京,第四站是广州,尤其是疫情稍微好一点的第一站。当时大家都特别忐忑,没做,不知道怎么做,也不知道怎么从跨界大V里生产汽车相关的内容,不知道怎么把汽车和我们的cit结合起来……但是当今天在座的很多大V都和我们的四站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们对汽车的热爱,他们的粉丝,以及他们对相关汽车的感受。我们会看到他们如何在不同的城市和场景中解读他的车。这也是这个项目在北京车展第三站销售的原因。我今天不是推广项目,但是我觉得好的内容一定是有价值的。

这是重庆范儿,读了1.3亿。其实当时我也没想做那么多。当时我定了一个一亿的小目标。最后我们完成了1.3亿,还是很刺激的。当然可能比较土气,和微博没有那么多联动。当我看到这样一个平台带来了1.3亿的阅读量,至少从门户后台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鼓励。第二次是去成都。成都这样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眼球的城市。成都的大街小巷有很多大V,同时在成都车展上,所有的大V都去了相关的汽车展台。如何把城市的特色和模特结合起来?最后我们在成都这一站做了2.5亿的阅读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超出预期25%。第三站,厂家买单。当然也会有运营手段大力投入,完成6.5亿,62.5%。当时我们请了北京超脑的水哥,也是热搜体质。正是因为这些高顶大V的参与,以及大V们与我们的长期合作,才让他们懂得了车展的玩法。这时候我们去了广州,广州也卖。

最后某品牌,我们去了东北一个叫富源的城市,那里是中国最东的地方,因为每天太阳升起的最东的地方就是东边的富源。这个项目很难做,因为当时疫情爆发,我们去不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把阅城的项目和某个城市的冰雪试驾结合起来,就意味着和以前的城市不一样,可以在以前的城市植入软性的东西。但是,如何把城市的特点和冰上汽车产品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呢?我们当时的编辑大V,冒着零下35度,最终达到2.4亿话题,超过180%。于是几站下来,我们觉得微博大V有非常强的话题流量,他们的粉丝经济会刷新我们的预期。微博里那么多10万+的汽车专家,那么多大V汽车。我们为什么不用它呢?所以基本上,阅城用户的粉丝基数已经超过了1.5亿。这只是一个例子。在不同的领域,我们实际上有更多的顶级V。一定要把他们的流量转移到这个话题运营上,这也是跨界V们特别好的尝试。所以希望在座的V们能宣传一下我们的跨界和汽车结合,做出更好的项目。这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旨在改变整个团队的思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2021年我们会怎么玩?根据我上面说的,四个圆圈代表我们要做的事情。如何利用微博第一热搜,如何在微博热搜的基础上做我们的话题,如何发酵,话题发酵后如何解读我们的专业内容,如何引导我们的用户。基于这种情况,话题和专业内容产生后,话题和次要话题开始出现,这就是长尾效应,就像我刚才说的特斯拉日本降价和中国降价的区别。这是一个二次传播的过程,真正关注的用户会通过这些不同的层面真正的泄露,然后通过数据和产品技术找出相关的用户,所以热搜车、热门话题、延伸话题是微博给整体汽车入口带来的最大变化。我们有什么?基本上我已经把衣柜最底层的物品都给大家拿出来了。我们在微博内容的矩阵生态中有产品赋能。产品赋能后,我们在原创核心和产品内容上总共有16个专栏。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运营账号十个,新媒体矩阵账号合作账号十个,微博收藏工具四个。

下面详细说说这个事情。去年来了之后,我和产品技术组的洪斌聊了很久。汽车热搜榜的内容属性是什么?我们总是说它是我……消极,自然,抽烟,碰撞。这个东西是汽车热搜的构成,但是其实我们会看到汽车热搜这个行业真的是最多的,72%的数据,22%跟新车有关,跟社交有关,女车主骑车顶。其实只占整体汽车热搜榜的6%,所以我们相信微博里有一块汽车天然孵化的领地,我们会通过我们的运营手段和数据手段去解决。

在最近的一个数据中,我们会看到汽车热搜榜上品牌的提及度是TOP20。特斯拉不谈这个。特斯拉自然在微博发酵,包括奔驰、宝马、奥迪、丰田、大众、本田、蔚来、比亚迪。这些品牌在汽车热搜榜上都有提及。我们希望后续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看到并关注这些品牌的用户。他是什么?可以看看实时热搜榜。点击量前20的大多是行业和新车,包括五菱皮卡和奔腾T99的最新碰撞结果。这些都是业界关注的大事件,并不是没有意义和吃瓜群众关注的。我们现在是汽车广场热搜车的热流,热搜车的位置已经做出来了。只要看微博广场的位置就能看到汽车热搜榜。同时刷两下就能看到这个地方的热搜新车。具体来说,我们真的有20多个地点,开辟了汽车热搜的阵地。这是一个我们认为比较热的增强产品,也就是汽车的热搜榜。莫总和云杰总是把这种相关的经验复制到房地产、家居、育儿和教育上。我们认为这些东西是可以复制的,这也是为什么机构在相关合并后会带来特别优秀高效的服务。正是因为有了微博,如果还是同一个例子,飞度和弗莱酱,我怎么才能找到相关UGC的聚合,看到网友在自发讨论什么观点,如何把网友讨论的观点和我此时的KOL立场结合起来?我知道汽车圈很多日系车的粉丝可能是汽车的媒体大V,他也可能是我们的资深媒体人。他可能只是一个汽车爱好者,但他在微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他可以结合UGC的聚合来发言和谈论这些事情,这是我们整体选题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就通过长尾话题进行相关操作。两款日系车哪里强?这样会圈到大量感兴趣的用户,这样整体链接就能很好的覆盖这个话题。所以我们从来不相信,让我们的话题发酵,同时获得更多的关注,是特别短的一两个星期。如果一辆车真的要去种草,那真的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上面。

过去的一年,我们依然在奋斗,因为有相关团队的融合,有相关思维的转变。反正我们经常说微博热搜相关的车太少,其实我们很努力。我们合并了我们的组织,优化了我们的人员,并拆除了一些相关的行动。去年我们搜索微博热搜相关的汽车,新浪汽车是主机超过21次。当时,我和严新通过电话讨论了几次。有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上汽车热搜,因为真的太低了。相比时尚、美妆、娱乐,整体领域真的太小了。但我们去年运营后,看到新浪汽车做主持的次数超过21次,热搜汽车话题榜上的阅读量上万次。特斯拉股东大会上有个热搜,到2035年,燃油车全部混动。本案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无论如何,威马应对电动车爆炸、百度无人试乘开放、东风裕隆破产清算、恒大上市辅导、李ONE召回,都是客观事实。有些是我们主动操作的,所以会看到主动和被动动作的结合。你会看到用户的兴趣不仅仅是看热闹,他可以看到一些相关核心行业事件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看汽车话题单上的评论量。我们看完不走。我们有互动和讨论。如果有100条评论,那100条评论是不可能质量非常高的,还有吃甜瓜的人……。基本上10%到20%的评论才是真正的精华。我们得拿到这个评论才能做第二个话题,第二个话题才能运营。这是我们现在的逻辑。

总的来说,我们的机制实际上是运行的。热点报道的步骤分五次,比较少,就不多说了。但总的来说,在新浪汽车和微博汽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正在和微博汽车热点小组一起,根据世界的影响力,推出相关资源。同时正在和汽车、泛汽车领域的大V一起参与,实施相关素材和微创推送手段,以运营手段链接热点。成就只是过去。今年希望新浪汽车和微博汽车联合主办的一些话题可以更频繁的被搜索到。刚才我也问了相关负责人,基本上从年底到现在已经贴了9次了,所以次数不是特别核心的衡量标准。但是,我们认为我们仍然处于热点新闻的前沿,这是基于双平台这样一个优秀的机制。

这也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个尝试。大家会说我们在做一个大的品牌活动的时候请了媒体。面试结束后,感觉怎么样?但其实我们不使用社交平台,我们的曝光度和话题传播永远是一个很小的竞争圈子。这次活动是特斯拉的电池日。去年9月,马斯克在美国进行了相关的网络直播。你可能会说马斯克特斯拉本来就是一个高流量体质,但是我们之前不这么做的时候,无法证明我们的运营有多强大,无法证明像我们这样的运营团队能够给企业品牌活动带来更好的激励。通过我们与特斯拉电池日的重点报道,可以看出这不是广告,也没有资金投入。在这篇报道中,我们联合微博汽车,做了三个话题,分别是特斯拉电池日、股东大会和9月22日电池日。你可以看到这个数据量,主话题1.9亿,副话题近1亿,9月22日927万。你可以看看这张桌子。特斯拉电池日整体话题的帖子数量,新浪汽车的矩阵账号只占2.7%,但实际上,数量只是一部分。阅读量占比1: 10,整体阅读量27.9%,所以这意味着专业内容和核心内容在微博发酵的空间很大。如果有一天企业说一个特殊的品牌活动,比如说某个品牌50周年,某个品牌百年,这样的事情怎么做?为什么不用我们的微博平台和我们的专业力量呢?以我们的手段,我们认为特斯拉电池日可以给企业带来现象级的传播,这也是我们今天真正要给大家解释的。我们认为这样的传播效率更高,这样才能联动大V,让专业内容在社交平台发酵,这才是我们作为内容运营最有价值的。

去年,我们做了另一件事。去年我们去和微博读书城联手了。大家都知道车展已经举办好几年了。车展怎么做还是挺传统的。新车发布,采访,直播都在做。此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在车展上玩出新意?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到了微博的特点。微博有大量跨领域粉丝和大v,他能不爱车吗?有些人喜欢汽车,有些人不喜欢。我们在不同领域找到爱车的人。我相信汽车已经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产品了,和价格无关,但永远阻挡不了一个人对汽车的热爱。所以我们去雷丁市上班的时候,你可以去看一看车展。我们做了四站,第一站是重庆,第二站是成都,第三站是北京,第四站是广州,尤其是疫情稍微好一点的第一站。当时大家都特别忐忑,不做,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么从跨界大V里生产汽车相关的内容,不知道怎么把汽车和我们的城市结合起来,但是当今天在座的很多大V都和我们的四站挂钩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们对汽车的热爱,他们的粉丝,以及他们对相关汽车的感受。我们会看到他们如何在不同的城市和场景中解读他的车。这也是这个项目在北京车展第三站销售的原因。我今天不是推广项目,但是我觉得好的内容一定是有价值的。

这是周……清范儿,读了1.3亿。其实当时我也没想做那么多。当时我定了一个一亿的小目标。最后我们完成了1.3亿,还是很刺激的。当然可能比较土气,和微博没有那么多联动。当我看到这样一个平台带来了1.3亿的阅读量,至少从门户后台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鼓励。第二次是去成都。成都这样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眼球的城市。成都的大街小巷有很多大V,同时在成都车展上,所有的大V都去了相关的汽车展台。如何把城市的特色和模特结合起来?最后我们在成都这一站做了2.5亿的阅读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超出预期25%。第三站,厂家买单。当然也会有运营手段大力投入,完成6.5亿,62.5%。当时我们请了北京超脑的水哥,也是热搜体质。正是因为这些高顶大V的参与,以及大V们与我们的长期合作,才让他们懂得了车展的玩法。这时候我们去了广州,广州也卖。

最后某品牌,我们去了东北一个叫富源的城市,那里是中国最东的地方,因为每天太阳升起的最东的地方就是东边的富源。这个项目很难做,因为当时疫情爆发,我们去不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把阅城的项目和某个城市的冰雪试驾结合起来,就意味着和以前的城市不一样,可以在以前的城市植入软性的东西。但是,如何把城市的特点和冰上汽车产品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呢?我们当时的编辑大V,冒着零下35度,最终达到2.4亿话题,超过180%。于是几站下来,我们觉得微博大V有非常强的话题流量,他们的粉丝经济会刷新我们的预期。微博里那么多10万+的汽车专家,那么多大V汽车。我们为什么不用它呢?所以基本上,阅城用户的粉丝基数已经超过了1.5亿。这只是一个例子。在不同的领域,我们实际上有更多的顶级V。一定要把他们的流量转移到这个话题运营上,这也是跨界V们特别好的尝试。所以希望在座的V们能宣传一下我们的跨界和汽车结合,做出更好的项目。这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旨在改变整个团队的思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2021年我们会怎么玩?根据我上面说的,四个圆圈代表我们要做的事情。如何利用微博第一热搜,如何在微博热搜的基础上做我们的话题,如何发酵,话题发酵后如何解读我们的专业内容,如何引导我们的用户。基于这种情况,话题和专业内容产生后,话题和次要话题开始出现,这就是长尾效应,就像我刚才说的特斯拉日本降价和中国降价的区别。这是一个二次传播的过程,真正关注的用户会通过这些不同的层面真正的泄露,然后通过数据和产品技术找出相关的用户,所以热搜车、热门话题、延伸话题是微博给整体汽车入口带来的最大变化。我们有什么?基本上我已经把衣柜最底层的物品都给大家拿出来了。我们在微博内容的矩阵生态中有产品赋能。产品赋能后,我们在原创核心和产品内容上总共有16个专栏。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运营账号十个,新媒体矩阵账号合作账号十个,微博收藏工具四个。

下面详细说说这个事情。去年来了之后,我和产品技术组的洪斌聊了很久。汽车热搜榜的内容属性是什么?我们一直说它是消极的,自然的,冒烟的,碰撞的。这个东西是汽车热搜的构成,但是其实我们会看到汽车热搜这个行业真的是最多的,72%的数据,22%跟新车有关,跟社交有关,女车主骑车顶。其实只占整体汽车热搜榜的6%,所以我们相信是有领地的……ere汽车自然是在微博里孵化出来的,我们会通过我们的运营手段和数据手段来解决。

在最近的一个数据中,我们会看到汽车热搜榜上品牌的提及度是TOP20。特斯拉不谈这个。特斯拉自然在微博发酵,包括奔驰、宝马、奥迪、丰田、大众、本田、蔚来、比亚迪。这些品牌在汽车热搜榜上都有提及。我们希望后续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看到并关注这些品牌的用户。他是什么?可以看看实时热搜榜。点击量前20的大多是行业和新车,包括五菱皮卡和奔腾T99的最新碰撞结果。这些都是业界关注的大事件,并不是没有意义和吃瓜群众关注的。我们现在是汽车广场热搜车的热流,热搜车的位置已经做出来了。只要看微博广场的位置就能看到汽车热搜榜。同时刷两下就能看到这个地方的热搜新车。具体来说,我们真的有20多个地点,开辟了汽车热搜的阵地。这是一个我们认为比较热的增强产品,也就是汽车的热搜榜。莫总和云杰总是把这种相关的经验复制到房地产、家居、育儿和教育上。我们认为这些东西是可以复制的,这也是为什么机构在相关合并后会带来特别优秀高效的服务。2021年,UGC的日常生活将成为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UGC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有很多账户。他们喜欢车,有车,家里也有车。他们所有与汽车相关的内容信息都会成为UGC的日常生活,但实际上我们之前并没有汇总UGC的整体日常生活。我们不知道这些内容分散在哪里。所以最后我们在去年尝试做了一个题目叫“车主有一条长尾巴”。起初,有很多抱怨。可能大家都以为我们可以通过和我们新浪汽车官方账号互动来帮他解决问题。的确,我们也帮助了几个账号解决了相关问题,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些车主愿意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用车心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了他们的消极和沉重的感觉,所有这些都将以同样的方式存在。经过半年的运营,这个数据并不是最新的,但是目前车主们已经表示阅读量可以达到5.5亿,互动量可以达到6.3万。同时我们会看到很多像五菱这样的一些企业的大V账号、蓝V账号和我们互动,这意味着长尾话题不仅仅是面对C端,对B端的账号也有联动效应。

内部的投诉,比如宝马、特斯拉,可能会有相关的投诉,但其实很多车主对他们的喜爱也会存在,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一个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情绪表达,不可能百分之百肯定或者否定,他会同时存在。而这中间的一个是,我们有车一族之后,有人自愿捐款。这些母婴博主不用任何广告就表达了对沃尔沃的喜爱,她说的是使用过程中的状态。在这里,一个汽车医生表达了他对李一个人的感受,因为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位置,而他愿意说这些话。你会发现讨论量挺大的。最后一个是业余爱好者为大众准备的车。遮风挡雨怎么办?你看情感还挺丰富的,一个感谢五菱。因为买了五菱的mini,在这个城市实现了有车有房的梦想。反正我觉得这种表达能给现实中的大家带来一些正能量。

总的来说,我们总结了UGC的日常。第一真香定理的前提在于真主人的身份。微博账号背后是真人社交。感兴趣的传播必须是真实的认证,而不是营销号。同一个品牌的第二张正反两面同时存在。这时候如何通过内容运营和一些技术上的指导,帮助你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呢?但无论如何,我觉得真正的声音还是最有价值的。当你看到一些负面的表达,你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声明,而不是直接删除。第三次寻找真正的车主,属于品牌的刚需。有时候我们拿起一些,会发现牌子是q……te纠结于真正的车主,我们还真找不到。我们可以通过经销商和4S商店找到它。这个搜索成本挺高的,后续会看到车主有话要说的长尾话题。我们希望和一些真实的、有粘性的真实粉丝、真实车主,打造一个更大的内容生态。

今年我们要做的另一件事是长尾的兴趣话题,需要和微博汽车合作。那天在武汉的时候我们和东风本田谈过这个事情。我们去搜思域的时候,你发现这个地方有很多信息流,说明很多人在关注这款车。同时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话题,两厢思域是否值得购买。在感兴趣的前提下,我们讨论了购买自己的东西。这是微博汽车做的一个投票。基于我们的兴趣和搜索,我们会投票看看真正的粉丝倾向是什么。比如一个品牌碰撞,大家会说25%偏差的概率是多少,这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因为我们先有这个东西,然后去看碰撞,碰撞后再解决,然后投票讨论,再匹配优质UGC的内容,比如车能不能碰撞,这是对一些车位很好的引导,比如给妈妈送车,三八节送什么,女神节送什么。你会看到很多用户的利益所在,比如10万元的车配多少音响,80万元能买到什么样的纯电动豪华。有了这样的兴趣话题,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一些我们想要匹配的优质用户。因此,2021年的长尾兴趣话题将成为我们重要的工作重点。

相比国内,我们觉得还是有相关优势的。我们对我们的销量、关注度和汽车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大家会看到有两个PK单位。这个时候,骑行就意味着你占据了整体口碑榜的第一名。实时指数代表我们的声音。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谁获得了关注度第一,谁超越了昨天的关注度第一。我们新浪汽车大数据有四个维度:销量、口碑、声量、竞争力。同时我们其实每个月都会发一些海报。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数据和大家在市场上看到的不一样,会有一些出入。那是因为我们提供的只是车辆的票号。其实我们的数据是最接近终端实际销售数据的,对于一些行业可以更多的参考。而且车部也有过去半年的销量统计。大家上我们网站就能看到这些数据都是现成的。除非将过去半年的销售统计数据与其他竞品进行对比,否则这需要单独与我们沟通。不管怎么变,作为汽车媒体和汽车分销渠道,我们认为垂直数据仍然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个东西无论如何也不会变。

这可能是我们今年要做的核心,也就是B端账户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微博中有超过100个不同阵营的汽车高管的活跃账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微博。在半年的状态下,这些写得很好很努力的汽车高管账号的粉丝数半年增长了3.2%,汽车高管账号评论数前十。包括他、、贾跃亭、吉林的杨学良、马斯克、都是我们特别熟悉的朋友。他们的评论是最高的,他们的活动是单日博客,添加和转向,包括吉利杨总,申会,比亚迪的赵总。他们都很活跃,特斯拉桃林,申会和比亚迪赵总在半年内最受欢迎。这些账号实时存在于微博中。我们整理出了三个阵营,叫做注意力、活跃度和潜在价值。所谓关注,就是他有天然的IP流量,比如马斯克,所以他的话题个人流量能给他带来很高的关注度,他的活跃度有一定的人群集。比如何有一定的舆论承受力,对微博的价值有自己的理解。总的来说,潜在价值是梁总用了十几年的微博,包括宝马的Seri,他也用了很多年。他们很努力,愿意在微博上发布活页纸,所以他们的粉丝群一直在增加……。

这里要强调的是,C+B等于圈B,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出来的时候,有网友直接在微博上问李想,问李想对刀片电池有什么看法。同时,李想在第一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也问了比亚迪的李云飞。这时,李云飞和李湘之间有了联系。我觉得真正好的消息交流不一定是线下。线上互动一定会有可能。事实上,微博为在座的所有企业高管和你的企业蓝V账号创造了无限可能。如果你愿意,我们希望你能在2021年和我们合作,让B圈在微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是新浪汽车2021年中标项目的高管社区。我们希望你能在微博上有自己的专属空间,可以帮助你获得更便捷的信息。同时,你发布的信息会有一些相关的扶持计划,可以帮助你的内容获得更大的曝光。同时,我们会有一些产品、技术、机器人手段,把相关信息直接推送给你。这是我们2021年希望做到的,还是那句话。不要觉得微博有那么可怕。我过会儿给你看一部电影。其实你可以去看看。正是因为我们在微博中如此人性化,才能通过媒体和运营看到这些汽车高管有多可爱。

这是我今天与你分享的一切。当你看年底计划的最后一个视频的时候,我们很为难,因为最后我们要表现得像年轻人的鬼畜,但是大叔们可能不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们做了很多技术处理。反正我们的话题永远来自微博,回归微博。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像今天我们18届一样年轻。祝你18岁永远年轻,中国汽车工业越来越好。谢谢你。2021年,UGC的日常生活将成为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UGC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有很多账户。他们喜欢车,有车,家里也有车。他们所有与汽车相关的内容信息都会成为UGC的日常生活,但实际上我们之前并没有汇总UGC的整体日常生活。我们不知道这些内容分散在哪里。所以最后我们在去年尝试做了一个题目叫“车主有一条长尾巴”。起初,有很多抱怨。可能大家都以为我们可以通过和我们新浪汽车官方账号互动来帮他解决问题。的确,我们也帮助了几个账号解决了相关问题,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些车主愿意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用车心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了他们的消极和沉重的感觉,所有这些都将以同样的方式存在。经过半年的运营,这个数据并不是最新的,但是目前车主们已经表示阅读量可以达到5.5亿,互动量可以达到6.3万。同时我们会看到很多像五菱这样的一些企业的大V账号、蓝V账号和我们互动,这意味着长尾话题不仅仅是面对C端,对B端的账号也有联动效应。

内部的投诉,比如宝马、特斯拉,可能会有相关的投诉,但其实很多车主对他们的喜爱也会存在,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一个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情绪表达,不可能百分之百肯定或者否定,他会同时存在。而这中间的一个是,我们有车一族之后,有人自愿捐款。这些母婴博主不用任何广告就表达了对沃尔沃的喜爱,她说的是使用过程中的状态。在这里,一个汽车医生表达了他对李一个人的感受,因为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位置,而他愿意说这些话。你会发现讨论量挺大的。最后一个是业余爱好者为大众准备的车。遮风挡雨怎么办?你看情感还挺丰富的,一个感谢五菱。因为买了五菱的mini,在这个城市实现了有车有房的梦想。反正我觉得这种表达能给现实中的大家带来一些正能量。

总的来说,我们总结了UGC的日常。第一真香定理的前提在于真主人的身份。微博账号背后是真人社交。感兴趣的传播必须是真实的认证,而不是营销号。同一个品牌的第二张正反两面同时存在。这个时候,如何通过c帮你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帐篷操作和一些技术指导?但无论如何,我觉得真正的声音还是最有价值的。当你看到一些负面的表达,你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声明,而不是直接删除。第三次寻找真正的车主,属于品牌的刚需。有时候我们捡一些,会发现牌子跟真正的车主挺纠结的,真的找不到。我们可以通过经销商和4S商店找到它。这个搜索成本挺高的,后续会看到车主有话要说的长尾话题。我们希望和一些真实的、有粘性的真实粉丝、真实车主,打造一个更大的内容生态。

今年我们要做的另一件事是长尾的兴趣话题,需要和微博汽车合作。那天在武汉的时候我们和东风本田谈过这个事情。我们去搜思域的时候,你发现这个地方有很多信息流,说明很多人在关注这款车。同时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话题,两厢思域是否值得购买。在感兴趣的前提下,我们讨论了购买自己的东西。这是微博汽车做的一个投票。基于我们的兴趣和搜索,我们会投票看看真正的粉丝倾向是什么。比如一个品牌碰撞,大家会说25%偏差的概率是多少,这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因为我们先有这个东西,然后去看碰撞,碰撞后再解决,然后投票讨论,再匹配优质UGC的内容,比如车能不能碰撞,这是对一些车位很好的引导,比如给妈妈送车,三八节送什么,女神节送什么。你会看到很多用户的利益所在,比如10万元的车配多少音响,80万元能买到什么样的纯电动豪华。有了这样的兴趣话题,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一些我们想要匹配的优质用户。因此,2021年的长尾兴趣话题将成为我们重要的工作重点。

相比国内,我们觉得还是有相关优势的。我们对我们的销量、关注度和汽车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大家会看到有两个PK单位。这个时候,骑行就意味着你占据了整体口碑榜的第一名。实时指数代表我们的声音。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谁获得了关注度第一,谁超越了昨天的关注度第一。我们新浪汽车大数据有四个维度:销量、口碑、声量、竞争力。同时我们其实每个月都会发一些海报。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数据和大家在市场上看到的不一样,会有一些出入。那是因为我们提供的只是车辆的票号。其实我们的数据是最接近终端实际销售数据的,对于一些行业可以更多的参考。而且车部也有过去半年的销量统计。大家上我们网站就能看到这些数据都是现成的。除非将过去半年的销售统计数据与其他竞品进行对比,否则这需要单独与我们沟通。不管怎么变,作为汽车媒体和汽车分销渠道,我们认为垂直数据仍然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个东西无论如何也不会变。

这可能是我们今年要做的核心,也就是B端账户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微博中有超过100个不同阵营的汽车高管的活跃账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微博。在半年的状态下,这些写得很好很努力的汽车高管账号的粉丝数半年增长了3.2%,汽车高管账号评论数前十。包括他、、贾跃亭、吉林的杨学良、马斯克、都是我们特别熟悉的朋友。他们的评论是最高的,他们的活动是单日博客,添加和转向,包括吉利杨总,申会,比亚迪的赵总。他们都很活跃,特斯拉桃林,申会和比亚迪赵总在半年内最受欢迎。这些账号实时存在于微博中。我们整理出了三个阵营,叫做注意力、活跃度和潜在价值。所谓关注,就是他有天然的IP流量,比如马斯克,所以他的话题个人流量能给他带来很高的关注度,他的活跃度有一定的人群集。例如,…肖鹏有一定的舆论容忍度,对微博的价值有自己的理解。总的来说,潜在价值是梁总用了十几年的微博,包括宝马的Seri,他也用了很多年。他们很勤劳,愿意在微博里贴活页纸,所以他们的粉丝群一直在上升。

这里要强调的是,C+B等于圈B,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出来的时候,有网友直接在微博上问李想,问李想对刀片电池有什么看法。同时,李想在第一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也问了比亚迪的李云飞。这时,李云飞和李湘之间有了联系。我觉得真正好的消息交流不一定是线下。线上互动一定会有可能。事实上,微博为在座的所有企业高管和你的企业蓝V账号创造了无限可能。如果你愿意,我们希望你能在2021年和我们合作,让B圈在微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是新浪汽车2021年中标项目的高管社区。我们希望你能在微博上有自己的专属空间,可以帮助你获得更便捷的信息。同时,你发布的信息会有一些相关的扶持计划,可以帮助你的内容获得更大的曝光。同时,我们会有一些产品、技术、机器人手段,把相关信息直接推送给你。这是我们2021年希望做到的,还是那句话。不要觉得微博有那么可怕。我过会儿给你看一部电影。其实你可以去看看。正是因为我们在微博中如此人性化,才能通过媒体和运营看到这些汽车高管有多可爱。

这是我今天与你分享的一切。当你看年底计划的最后一个视频的时候,我们很为难,因为最后我们要表现得像年轻人的鬼畜,但是大叔们可能不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们做了很多技术处理。反正我们的话题永远来自微博,回归微博。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像今天我们18届一样年轻。祝你18岁永远年轻,中国汽车工业越来越好。谢谢你。

标签:特斯拉发现宝马比亚迪北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CIBF丨赢合科技阮丹琳:两年时间,自研体系已从零到一

2021年3月18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深圳)国际交流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
以微博之力共同成长 新浪汽车2021SCA年度车颁奖盛典圆满收官

2021年3月18日,新浪年度车2021颁奖盛典在北京新浪总部大楼举办。

1900/1/1 0:00:00
采埃孚加速变革,从新技术中获益

2020年,科技公司采埃孚持续聚焦出行的变革。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的成立、与商用车技术公司威伯科的整合、独立软件解决方案的销售以及全新的软件中心的成立都是很好的例证。

1900/1/1 0:00:00
宝马野心提速

来源:宝马作者苏鹏编辑王妍3月17日,宝马集团用一场信息量巨大的发布会,不仅秀了一把销量和财务表现,还带来了大象转身更为明确的时间表。

1900/1/1 0:00:00
吴默:新浪汽车要帮助品牌建立自己的内容生态

2021年3月18日,新浪年度车2021颁奖盛典在北京新浪总部大楼举办。

1900/1/1 0:00:00
品牌众多 第21届中国(北京)国际房车露营展览会开幕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房车委员会、21世纪房车、房车世界主办,北京露营者房车展览有限公司承办,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