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神龙汽车正式成立,武汉迎来了第一个乘用车项目。
2003年7月,东风本田落户武汉开发区。同年,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从湖北十堰迁至武汉,武汉成为东风系的大本营。
随后的十年间,围绕神龙汽车、东风本田等合资品牌,以及东风集团总部及其子公司的集群效应,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企业开始落户武汉。截至目前,仅武汉经开区就聚集了7大汽车厂、12家汽车总装厂和众多零部件企业,“汽车之都”武汉由此而来。
可以说,在内燃机车崛起的过程中,武汉牢牢把握住了机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现在,随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逐渐进入深水区,引发了新一轮造车热潮,但武汉似乎有点后劲不足,尤其是在新兴智能电动车品牌的打造上,武汉已经明显落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武汉有关系颇深的雷军提出小米汽车,并不能让这座城市不为所动。
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直播截图
小米正式公布车,武汉被喊。
3月30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成立智能电动车业务,并计划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车业务。项目初期投资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入100亿美元。小米创始人、小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雷军也将出任智能电动车业务CEO。
当天晚上,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据雷军介绍,他早在2013年就拜访了埃隆·马斯克,开始关注电动车行业。但直到今年1月,小米才在董事会的要求下,认真研究了电动车行业,并在随后的两个月里,经历了85次行业内的拜访和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入交流,4次内部管理层讨论,2次正式的董事会会议。就是这个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市场。
此消息一出,不仅整个汽车圈沸腾了,连武汉城市留言板也热闹起来。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武汉城市留言板
看上面这一周的留言信息,基本都是在呼吁小米回武汉造车,希望政府引进小米造车。截至4月7日,据盖世汽车统计,相关消息有77条。在这些留言中,既有建议武汉市政府抓住机会让小米把车厂放在武汉的,也有网友认真分析了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武汉汽车产业面临的严峻市场形势,以及引入小米汽车的必要性和优势。甚至一些热心的网友已经开始帮忙策划选址了。
比如其中一位网友指出有几个地方可以参考:1。武汉开发区、蔡甸区君山2号地块、长富3号地块、汉阳区、黄金口地块。其中最适合的是汉阳区和经开的合建区黄金口地块,蔡甸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一方面可以提升蔡甸的经济,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中法生态城的建设。
对于这些提名的行政区,有的也有回应。例如,武汉东湖高新区官方表示,小米项目和新能源汽车项目是东湖高新区的重点招商项目,该区招商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小米和新能源的沟通……ehicle相关产业项目,积极引进更多小米产业项目和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光谷。
蔡甸区还指出,获悉小米官方造车计划后,该区保持高度关注,该项目第一时间被列入该区重点招商目标项目库。下一步将对小米汽车项目进行深入调研,精心策划,积极对接。
此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陂区、江夏区等。也纷纷响应网友号召,表示将积极热情对接小米,争取合作的可能。其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甚至首次成立了工作专班,可见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
武汉争取小米汽车落户势在必行。
网友频频呼吁武汉重视小米造车的背后,是武汉汽车产业面临的尴尬局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东风系”为武汉汽车工业撑起了一片天空。特别是最早成立的神龙汽车和东风本田,以及后来迁到武汉的东风有限,包括东风日产(含日产和启辰品牌)、东风英菲尼迪、郑州日产等。,一度成为武汉打造“汽车之都”的重要支撑。
以神龙汽车为例。作为“老三样”之一,公司早期推出的富康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一度成为财富和成功的象征。之后神龙汽车销量逐年增长。以高峰期为例,2013年神龙汽车的标致和雪铁龙品牌共销售新车55.007万辆,相比2012年的44万辆增长了25%。当时东风本田的年销量只有32万多。2014年,神龙汽车销量进一步增长28%,达到704,016辆,创下国内新高,而当年武汉的汽车产量刚刚突破百万辆。神龙汽车对武汉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数据来源:各品牌官网及东风集团股份公告。
但之后神龙汽车的高增速逐渐放缓,从2016年开始由正转负,销量逐年下滑。到2017年,神龙汽车总销量只有37.75万辆,回到2010年的水平。随后,DPCA销量进一步下滑,三年仅实现25.34万辆、11.36万辆和5.0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2.89%、55.17%和55.74%。
一方面,曾经的支柱汽车品牌神龙汽车自跌入谷底后,一直没有复苏的迹象。另一方面,东风乘用车、东风英菲尼迪、东风雷诺(现更名为东风汽车,现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多年来市场表现不温不火,难以挑起武汉汽车产业持续向上的大梁。至于东风日产和上汽通用,前者虽有“东风”之名,但其乘用车总部在广州花都,工厂此前主要分布在花都、大连、襄樊、郑州,而上汽通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本土”的武汉品牌。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支撑武汉整车产业的只有一家东风本田。
与神龙汽车相反,东风本田这几年在国内汽车市场越来越勇,销量逐年攀升。到2020年,东风本田的年新车销量已经成功突破85万辆,这还是去年疫情情况下的销量成绩,东风本田在华累计销量也因此达到近600万辆。其中,CR-V作为东风本田投产的首款车型,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超过200万辆。
即便如此,仅仅依靠东风本田来实现武汉车辆工业继续向上的梦想,也显得有些单薄。更何况现在的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电动化和网联化的变革。在这两大领域,武汉的表现并不出彩。目前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上海有特斯拉。在……结束时去年,SAIC与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联手成立了智记汽车,还有一个百度和吉利的合资项目刚刚落户。北京有李、北汽新能源;广州有Xpeng汽车、恒大,还有广汽新能源、比亚迪这个“自主新能源的兄弟”;合肥在抄底买下蔚来汽车后押注零跑汽车,这些城市在电动车领域抢占了先机。
在武汉,目前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是东风汽车刚刚发布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蓝兔”,但该品牌首款量产车“蓝兔自由行”的预售才刚刚开始,与其他智能电动车品牌成熟的城市相比,正因为如此,小米有车的消息发布后,一群网友高呼让武汉跟上步伐。
“听说小米要造新能源车。作为一个湖北人,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武汉。目前武汉还没有本土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而小米汽车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是武汉急需的优质企业。如果武汉错过了小米汽车,未来武汉很难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武汉汽车行业急需新鲜血液加入。雷老板也很重视武汉,希望武汉市政府以最大的诚意欢迎小米汽车。”一位网友说。
小米汽车和武汉能给对方带来什么?
毫无疑问,在很多武汉汽车人心中,这座城市已经错过了特斯拉、蔚来、小鹏,这次一定不能错过小米。毕竟小米本身和武汉有很深的渊源,这也是很多网友认为小米汽车应该落户武汉的很重要的一点。
众所周知,雷军是湖北人,在武汉上的大学。他多次承认自己与武汉有有很深的情结。比如2020年初,武汉爆发疫情,雷军在小米10系列发布会上说,他在武汉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对武汉有很深的感情。
小米集团CEO/小米智能电动车业务CEO雷军,图片来源:小米公司
正因为如此,小米不仅将第二总部设在武汉光谷,还将总部设在武汉,包括雷军系旗下的金山软件、顺为资本。如果小米汽车也能落户武汉,无疑将与小米的生态产业链形成良好的协同。
目前来看,未来的智能电动车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大型的移动终端,导致汽车功能的开发和手机功能的开发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智能汽车的软件技术开发和生态建设上,可以提供很多经验供参考。所以可以看出,近年来,除了小米,苹果、华为、vivo、OPPO等手机厂商也纷纷选择布局汽车行业。
“小米智能电动车的出现,一定会应用物联网,将智能产品与小米汽车互联,带来不可思议的新生活方式,这就是IOT模式。”一位网友说。
不仅如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小米的线下直营店近年来扩张迅速。截至目前,小米有5000家线下直营店(米家),基本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和县。这也有望为小米未来的销售、售后服务、保修维修、美颜维修等做铺垫。如果小米汽车落户武汉,这些资源优势无疑将是推动武汉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从武汉汽车产业本身的积累来看,虽然目前武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较弱,但传统汽车制造的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以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例。目前,仅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康明斯、法雷奥、李尔、佛吉亚、伟世通、德尔福、马勒、约翰逊等。全球前20大汽车零部件企业有一半都聚集在这里。
此外,湖北省襄阳、十堰等市也拥有极其完备的整车制造能力,并已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据了解,湖北省目前在发展的基础上,正在支持建设十堰商用车基地、襄阳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基地、随州专用车基地……是韩石、马渚、向京三镇,推动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车联网创新,与武汉共同打造万亿元汽车产业走廊。一旦小米汽车落户武汉,这些无疑将为其提供重要支撑,对武汉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所以很多留言认为武汉应该积极争取这个机会。“武汉在吸引新能源产业投资方面已经落后了。武汉经开区明确要在5年内落地2-3家新能源汽车厂商。武汉经开区应该给小米最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只要政府有决心做,小米落户经开区应该不是问题!”一位网友说,言语中充满了对小米汽车落户武汉的期待。
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武汉的汽车产业停滞不前,很多想回武汉的汽车人除了东风别无选择。况且东风在廉颇已经感觉有点老了!真心希望武汉市政府能让小米在武汉造车,在新能源产业上振兴武汉,尽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先,为想回武汉发展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机会!“这可以用真诚来形容。
不过,虽然武汉市民渴望小米落户武汉,但鉴于这背后仍有诸多商业化因素需要考虑,大家还是要理性看待此事,以免陷入“武汉情结”绑架雷老板的嫌疑。1992年5月,神龙汽车正式成立,武汉迎来了第一个乘用车项目。
2003年7月,东风本田落户武汉开发区。同年,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从湖北十堰迁至武汉,武汉成为东风系的大本营。
随后的十年间,围绕神龙汽车、东风本田等合资品牌,以及东风集团总部及其子公司的集群效应,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企业开始落户武汉。截至目前,仅武汉经开区就聚集了7大汽车厂、12家汽车总装厂和众多零部件企业,“汽车之都”武汉由此而来。
可以说,在内燃机车崛起的过程中,武汉牢牢把握住了机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现在,随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逐渐进入深水区,引发了新一轮造车热潮,但武汉似乎有点后劲不足,尤其是在新兴智能电动车品牌的打造上,武汉已经明显落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武汉有关系颇深的雷军提出小米汽车,并不能让这座城市不为所动。
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直播截图
小米正式公布车,武汉被喊。
3月30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成立智能电动车业务,并计划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车业务。项目初期投资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入100亿美元。小米创始人、小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雷军也将出任智能电动车业务CEO。
当天晚上,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据雷军介绍,他早在2013年就拜访了埃隆·马斯克,开始关注电动车行业。但直到今年1月,小米才在董事会的要求下,认真研究了电动车行业,并在随后的两个月里,经历了85次行业内的拜访和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入交流,4次内部管理层讨论,2次正式的董事会会议。就是这个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市场。
此消息一出,不仅整个汽车圈沸腾了,连武汉城市留言板也热闹起来。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武汉城市留言板
看上面这一周的留言信息,基本都是在呼吁小米回武汉造车,希望政府引进小米造车。截至4月7日,据盖世汽车统计,相关消息有77条。在这些留言中,既有建议武汉市政府抓住机会让小米把车厂放在武汉的,也有网友认真分析了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武汉汽车产业面临的严峻市场形势,以及引入小米汽车的必要性和优势。甚至一些热心的网友已经开始帮忙策划选址了。
比如其中一位网友指出有几个地方可以参考:1。武汉开发区、蔡甸区君山2号地块、长富3号地块、汉阳区、黄金口地块。其中最适合的是汉阳区和经开的合建区黄金口地块,蔡甸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一方面可以提升蔡甸的经济,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中法生态城的建设。
对于这些提名的管理回复……国家统计局,一些也作出了回应。例如,武汉东湖高新区官方表示,小米项目和新能源汽车项目是东湖高新区的重点招商项目,该区招商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小米和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项目的沟通,积极引进更多小米产业项目和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光谷。
蔡甸区还指出,获悉小米官方造车计划后,该区保持高度关注,该项目第一时间被列入该区重点招商目标项目库。下一步将对小米汽车项目进行深入调研,精心策划,积极对接。
此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陂区、江夏区等。也纷纷响应网友号召,表示将积极热情对接小米,争取合作的可能。其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甚至首次成立了工作专班,可见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
武汉争取小米汽车落户势在必行。
网友频频呼吁武汉重视小米造车的背后,是武汉汽车产业面临的尴尬局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东风系”为武汉汽车工业撑起了一片天空。特别是最早成立的神龙汽车和东风本田,以及后来迁到武汉的东风有限,包括东风日产(含日产和启辰品牌)、东风英菲尼迪、郑州日产等。,一度成为武汉打造“汽车之都”的重要支撑。
以神龙汽车为例。作为“老三样”之一,公司早期推出的富康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一度成为财富和成功的象征。之后神龙汽车销量逐年增长。以高峰期为例,2013年神龙汽车的标致和雪铁龙品牌共销售新车55.007万辆,相比2012年的44万辆增长了25%。当时东风本田的年销量只有32万多。2014年,神龙汽车销量进一步增长28%,达到704,016辆,创下国内新高,而当年武汉的汽车产量刚刚突破百万辆。神龙汽车对武汉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数据来源:各品牌官网及东风集团股份公告。
但之后神龙汽车的高增速逐渐放缓,从2016年开始由正转负,销量逐年下滑。到2017年,神龙汽车总销量只有37.75万辆,回到2010年的水平。随后,DPCA销量进一步下滑,三年仅实现25.34万辆、11.36万辆和5.0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2.89%、55.17%和55.74%。
一方面,曾经的支柱汽车品牌神龙汽车自跌入谷底后,一直没有复苏的迹象。另一方面,东风乘用车、东风英菲尼迪、东风雷诺(现更名为东风汽车,现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多年来市场表现不温不火,难以挑起武汉汽车产业持续向上的大梁。至于东风日产和上汽通用,前者虽有“东风”之名,但其乘用车总部在广州花都,工厂此前主要分布在花都、大连、襄樊、郑州,而上汽通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本土”的武汉品牌。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支撑武汉整车产业的只有一家东风本田。
与神龙汽车相反,东风本田这几年在国内汽车市场越来越勇,销量逐年攀升。到2020年,东风本田的年新车销量已经成功突破85万辆,这还是去年疫情情况下的销量成绩,东风本田在华累计销量也因此达到近600万辆。其中,CR-V作为东风本田投产的首款车型,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超过200万辆。
即便如此,仅仅依靠东风Hon还是有些单薄……实现武汉汽车工业持续向上的梦想。更何况现在的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电动化和网联化的变革。在这两大领域,武汉的表现并不出彩。目前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上海有特斯拉。去年年底,SAIC携手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了智记汽车,还有一个百度和吉利的合资项目也刚刚落户。北京有李、北汽新能源;广州有Xpeng汽车、恒大,还有广汽新能源、比亚迪这个“自主新能源的兄弟”;合肥在抄底买下蔚来汽车后押注零跑汽车,这些城市在电动车领域抢占了先机。
在武汉,目前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是东风汽车刚刚发布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蓝兔”,但该品牌首款量产车“蓝兔自由行”的预售才刚刚开始,与其他智能电动车品牌成熟的城市相比,正因为如此,小米有车的消息发布后,一群网友高呼让武汉跟上步伐。
“听说小米要造新能源车。作为一个湖北人,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武汉。目前武汉还没有本土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而小米汽车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是武汉急需的优质企业。如果武汉错过了小米汽车,未来武汉很难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武汉汽车行业急需新鲜血液加入。雷老板也很重视武汉,希望武汉市政府以最大的诚意欢迎小米汽车。”一位网友说。
小米汽车和武汉能给对方带来什么?
毫无疑问,在很多武汉汽车人心中,这座城市已经错过了特斯拉、蔚来、小鹏,这次一定不能错过小米。毕竟小米本身和武汉有很深的渊源,这也是很多网友认为小米汽车应该落户武汉的很重要的一点。
众所周知,雷军是湖北人,在武汉上的大学。他多次承认自己与武汉有有很深的情结。比如2020年初,武汉爆发疫情,雷军在小米10系列发布会上说,他在武汉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对武汉有很深的感情。
小米集团CEO/小米智能电动车业务CEO雷军,图片来源:小米公司
正因为如此,小米不仅将第二总部设在武汉光谷,还将总部设在武汉,包括雷军系旗下的金山软件、顺为资本。如果小米汽车也能落户武汉,无疑将与小米的生态产业链形成良好的协同。
目前来看,未来的智能电动车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大型的移动终端,导致汽车功能的开发和手机功能的开发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智能汽车的软件技术开发和生态建设上,可以提供很多经验供参考。所以可以看出,近年来,除了小米,苹果、华为、vivo、OPPO等手机厂商也纷纷选择布局汽车行业。
“小米智能电动车的出现,一定会应用物联网,将智能产品与小米汽车互联,带来不可思议的新生活方式,这就是IOT模式。”一位网友说。
不仅如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小米的线下直营店近年来扩张迅速。截至目前,小米有5000家线下直营店(米家),基本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和县。这也有望为小米未来的销售、售后服务、保修维修、美颜维修等做铺垫。如果小米汽车落户武汉,这些资源优势无疑将是推动武汉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从武汉汽车产业本身的积累来看,虽然目前武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较弱,但传统汽车制造的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以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例。目前,仅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康明斯、法雷奥、李尔、佛吉亚、伟世通、德尔福、马勒、约翰逊等。全球前20大汽车零部件企业有一半都聚集在这里。
此外,湖北省襄阳、十堰等市也拥有极其完备的整车制造能力,并已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据了解,湖北省目前在发展的基础上,正在支持建设十堰商用车基地、襄阳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基地、随州专用车基地……是韩石、马渚、向京三镇,推动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车联网创新,与武汉共同打造万亿元汽车产业走廊。一旦小米汽车落户武汉,这些无疑将为其提供重要支撑,对武汉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所以很多留言认为武汉应该积极争取这个机会。“武汉在吸引新能源产业投资方面已经落后了。武汉经开区明确要在5年内落地2-3家新能源汽车厂商。武汉经开区应该给小米最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只要政府有决心做,小米落户经开区应该不是问题!”一位网友说,言语中充满了对小米汽车落户武汉的期待。
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武汉的汽车产业停滞不前,很多想回武汉的汽车人除了东风别无选择。况且东风在廉颇已经感觉有点老了!真心希望武汉市政府能让小米在武汉造车,在新能源产业上振兴武汉,尽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先,为想回武汉发展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机会!”可谓诚意满满。
不过,虽然武汉市民渴望小米落户武汉,但鉴于这背后仍有诸多商业化因素需要考虑,大家还是要理性看待此事,以免陷入“武汉情结”绑架雷老板的嫌疑。
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使用场景的细分,出行市场不断扩大,MPV市场正逐步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新契机,不仅家庭需求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公商务接待用车等市场对于MPV的需求也日益提升。
1900/1/1 0:00:004月9日,乘联会发布了3月乘用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3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838万辆,同比增长833,但较2019年3月下降了46。
1900/1/1 0:00:00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件发生?中汽协:预计汽车芯片供应紧张情况二季度大于一季度4月9日,中汽协提醒称应注意到,近期出现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明显增加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
1900/1/1 0:00:00汽车向智能化的快速衍变,车企现行的汽车流通体系和运营模式又该如何顺应新时代进行调整?由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汽车智能产业研究院(后简称“ICDC汽研院”)主办的“车企新能力智库共创会”上,
1900/1/1 0:00:001、中汽协: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26万辆4月9日,中汽协发布2021年3月份汽车行业产销情况。
1900/1/1 0:00:004月12日,在雷丁汽车员工、经销商、供应商代表和新闻媒体的共同见证下,山东省潍坊市相关领导、雷丁汽车总经理舒欣共同点亮倒计时器,雷丁芒果首台量产车正式下线,汽车行业迎来“新能源百姓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