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远超行业预期。中汽协数据显示,Q1 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照此计算,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200万辆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与销量同步共振,也是产品的“多点开花”。从A00到D,从EV、PHEV到HEV,汽车电动化正朝着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百花齐放,对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三电系统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否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市场和用户多场景需求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考验着电池企业的创新力。
在4月19日开幕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1上海车展)上,蜂巢能源携全系列电池产品首次亮相,并基于现阶段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首次推出蜂速快充电池技术,以创新科技产品持续引领锂电池行业发展。充电10分钟可行驶400公里。首次出现了蜂巢能源的快速充电技术。2020年以来,国内外电动车主力车型续航普遍超过600公里,消费者对续航的焦虑逐渐化解,但随之而来的是需求方对充电便利性的考虑。能否像传统汽车加油一样实现快速充电,成为用户新的“痛点”。电池快充技术是目前解决充电便利性的关键突破口,也是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竞争的主战场。
在本次车展上,蜂巢能源首次发布了其全新的快充技术和相应的电池,可实现充电10分钟,行驶400公里。其中,第一代蜂速快充核心为158Ah电池,能量密度250Wh/kg,2.2C快充可实现16分钟20-80% SOC时间,年底前可量产。第二代4C快充核心产品容量为165Ah,能量密度大于260Wh/kg,20-80% SOC快充时间可达10分钟。预计量产将于2023年在Q2进行。4C快充产品的背后,是基于锂电池关键材料的蜂窝能源的一系列创新研发。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公司在快充技术上的创新技术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三种技术已经应用于阴极材料:1 .前驱体定向生长精确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前驱体合成参数,粒子尺寸一次性放射状生长,打造离子迁移“高速公路”,提高离子导电性,阻抗降低10%以上;2.多梯度三维掺杂技术:体掺杂和表面掺杂的协同作用,可以稳定高镍材料的晶格结构,减少界面氧化,循环增加20%,产气量减少30%以上;3.柔性涂层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选择高镍材料体积变化大的柔性涂层材料,抑制循环颗粒的粉化,减少产气量20%以上。
许多先进的技术也被应用于负电极:1 .材料种类及选择技术:选择各向同性、不同结构、不同种类的原材料进行组合,使极片OI值从12降低到7,提高了动态性能;2.原料粉碎成型技术:利用小骨料粒径形成二次颗粒,复合一次颗粒,实现合理的粒径匹配,降低其副作用,提高循环性能和储存性能5-10%;3.表面改性技术:采用液相包覆技术在石墨表面包覆无定形碳,降低阻抗,改善锂离子通道,使其阻抗降低20%;4.造粒技术:精确控制颗粒大小之间的形态和取向等造粒技术,充满电时减少3-5%的膨胀。电解液采用低阻抗添加剂体系,如含硫添加剂/锂盐添加剂,以降低阴阳极界面的成膜阻抗。锂盐浓度越高,电解质的电导率越高;隔膜采用高孔隙率陶瓷膜,可以提高隔膜的离子导电性,同时兼顾耐热性,达到快充和安全的平衡。在关键材料体系创新的基础上,蜂巢能源还在极片制备、结构件过流模拟测试、快速充电策略制定等方面进行了多项优化创新。多场景全覆盖蜂窝能积矩阵逐步完善。基于对电气化市场多元化市场趋势和用户痛点的考虑,蜂巢能源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满足用户多维度需求。在本次展会上,蜂巢还展示了其在BEV、HEV、BMS、轻型车、储能等细分行业的产品系列矩阵。
在BEV领域,蜂巢能源带来了基于E平台和H平台的四款无钴电池产品,覆盖300至800公里所有车型。此外,蜂巢还展示了基于无钴电池匹配的电池组LCTP。该系统采用L6无钴电池,采用第二代CTP分组技术。通过将电池纵向排列成两列,使整个电池组呈矩阵排列,可以在电压平台允许范围内实现自由分组,不受传统模块数量的限制,更有利于电池组的平台化和标准化,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在HEV领域,蜂巢能源今年推出了基于软包系统的HEV电池,在RT 3C/3C 30-80%SOC条件下循环寿命可达4万次。在高低温性能、充放电倍率性能、DCIR、动力性能等方面均优于行业内其他同类产品。基于该电芯的Hive Energy的HEV电池组采用软包和无模块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度更高,采用低散热设计和风冷,可明显降低整车系统成本。而且可以在-35-60℃的整个区域温度范围内使用..
此外,HEV电池组采用一体化BMS,SOC精度达到3%,可达到ASILC的功能安全级别,并具备UDS、OBDII、FOTA升级功能。创新驱动蜂窝能源发展全面提速。一系列引领行业的技术和产品背后,是蜂巢能源高度创新的企业基因。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动力电池公司,蜂巢能源先后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高速层压技术、无钴电池、果冻电池、热障电池组等技术产品,颠覆性的创新理念渗透到基础材料研发、工艺创新、智能制造升级等多个维度。2020年,蜂巢能源装机量连续5个月进入前十榜单,2021年一季度装机量稳坐全国第七。根据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洪信的规划,蜂巢2021年的目标是成为国内装机量TOP5。在产能布局上,2021年以来,蜂巢能源先后宣布在四川遂宁和浙江湖州建设两个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连同其在常州金坛三期的6GWh项目、德国24GWh电池工厂和在建的电池组工厂,蜂巢能源正在向2025年全球200GWh的产能冲刺。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下,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依然充满变化。对于蜂巢能源这样的新生力量来说,能够在材料、工艺、设备等全链条上不断整合创新,不断打破固有边界,成长为全球新能源行业新一代领军企业的潜力巨大。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远超行业预期。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在Q1 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les达到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照此计算,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200万辆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与销量同步共振,也是产品的“多点开花”。从A00到D,从EV、PHEV到HEV,汽车电动化正朝着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百花齐放,对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三电系统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否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市场和用户多场景需求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考验着电池企业的创新力。
在4月19日开幕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1上海车展)上,蜂巢能源携全系列电池产品首次亮相,并基于现阶段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首次推出蜂速快充电池技术,以创新科技产品持续引领锂电池行业发展。充电10分钟可行驶400公里。首次出现了蜂巢能源的快速充电技术。2020年以来,国内外电动车主力车型续航普遍超过600公里,消费者对续航的焦虑逐渐化解,但随之而来的是需求方对充电便利性的考虑。能否像传统汽车加油一样实现快速充电,成为用户新的“痛点”。电池快充技术是目前解决充电便利性的关键突破口,也是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竞争的主战场。
在本次车展上,蜂巢能源首次发布了其全新的快充技术和相应的电池,可实现充电10分钟,行驶400公里。其中,第一代蜂速快充核心为158Ah电池,能量密度250Wh/kg,2.2C快充可实现16分钟20-80% SOC时间,年底前可量产。第二代4C快充核心产品容量为165Ah,能量密度大于260Wh/kg,20-80% SOC快充时间可达10分钟。预计量产将于2023年在Q2进行。4C快充产品的背后,是基于锂电池关键材料的蜂窝能源的一系列创新研发。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公司在快充技术上的创新技术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三种技术已经应用于阴极材料:1 .前驱体定向生长精确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前驱体合成参数,粒子尺寸一次性放射状生长,打造离子迁移“高速公路”,提高离子导电性,阻抗降低10%以上;2.多梯度三维掺杂技术:体掺杂和表面掺杂的协同作用,可以稳定高镍材料的晶格结构,减少界面氧化,循环增加20%,产气量减少30%以上;3.柔性涂层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选择高镍材料体积变化大的柔性涂层材料,抑制循环颗粒的粉化,减少产气量20%以上。
许多先进的技术也被应用于负电极:1 .材料种类及选择技术:选择各向同性、不同结构、不同种类的原材料进行组合,使极片OI值从12降低到7,提高了动态性能;2.原料粉碎成型技术:利用小骨料粒径形成二次颗粒,复合一次颗粒,实现合理的粒径匹配,降低其副作用,提高循环性能和储存性能5-10%;3.表面改性技术:采用液相包覆技术在石墨表面包覆无定形碳,降低阻抗,改善锂离子通道,使其阻抗降低20%;4.造粒技术:精确控制颗粒大小之间的形态和取向等造粒技术,充满电时减少3-5%的膨胀。电解液采用低阻抗添加剂体系,如含硫添加剂/锂盐添加剂,以降低阴阳极界面的成膜阻抗。锂盐浓度越高,电解质的电导率越高;隔膜采用高孔隙率陶瓷膜,可以提高隔膜的离子导电性,同时兼顾耐热性,达到快充和安全的平衡。在关键材料体系创新的基础上,蜂巢能源还在极片制备、结构件过流模拟测试、快速充电策略制定等方面进行了多项优化创新。多场景全覆盖蜂窝能积矩阵逐步完善。基于对电气化市场多元化市场趋势和用户痛点的考虑,蜂巢能源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满足用户多维度需求。在本次展会上,蜂巢还展示了其在BEV、HEV、BMS、轻型车、储能等细分行业的产品系列矩阵。
在BEV领域,蜂巢能源带来了基于E平台和H平台的四款无钴电池产品,覆盖300至800公里所有车型。此外,蜂巢还展示了基于无钴电池匹配的电池组LCTP。该系统采用L6无钴电池,采用第二代CTP分组技术。通过将电池纵向排列成两列,使整个电池组呈矩阵排列,可以在电压平台允许范围内实现自由分组,不受传统模块数量的限制,更有利于电池组的平台化和标准化,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在HEV领域,蜂巢能源今年推出了基于软包系统的HEV电池,在RT 3C/3C 30-80%SOC条件下循环寿命可达4万次。在高低温性能、充放电倍率性能、DCIR、动力性能等方面均优于行业内其他同类产品。基于该电芯的Hive Energy的HEV电池组采用软包和无模块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度更高,采用低散热设计和风冷,可明显降低整车系统成本。而且可以在-35-60℃的整个区域温度范围内使用..
此外,HEV电池组采用一体化BMS,SOC精度达到3%,可达到ASILC的功能安全级别,并具备UDS、OBDII、FOTA升级功能。创新驱动蜂窝能源发展全面提速。一系列引领行业的技术和产品背后,是蜂巢能源高度创新的企业基因。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动力电池公司,蜂巢能源先后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高速层压技术、无钴电池、果冻电池、热障电池组等技术产品,颠覆性的创新理念渗透到基础材料研发、工艺创新、智能制造升级等多个维度。2020年,蜂巢能源装机量连续5个月进入前十榜单,2021年一季度装机量稳坐全国第七。根据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洪信的规划,蜂巢2021年的目标是成为国内装机量TOP5。在产能布局上,2021年以来,蜂巢能源先后宣布在四川遂宁和浙江湖州建设两个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连同其在常州金坛三期的6GWh项目、德国24GWh电池工厂和在建的电池组工厂,蜂巢能源正在向2025年全球200GWh的产能冲刺。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下,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依然充满变化。对于蜂巢能源这样的新生力量来说,能够在材料、工艺、设备等全链条上不断整合创新,不断打破固有边界,成长为全球新能源行业新一代领军企业的潜力巨大。
4月19日,2021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期举行,ADAYO华阳携众多新产品、新技术亮相展会。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起亚美国分公司将在美国召回147249辆Soul和Seltos汽车,原因是部分车辆的发动机活塞油环没有经过充分的热处理。
1900/1/1 0:00:00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远超行业预期。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Q1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按此推算,全年新能源车销量突破200万辆,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1900/1/1 0:00:00来源:百度官方作者丨丁唯一编辑丨周游新出行100人是未来汽车日报的人物访谈栏目,致力于对话新出行领域站在前沿、洞悉风向的创变者,持续记录他们探索边界、触摸未来的每一次脉搏。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多年来,许多企业一直都在讨论“电池突破”。然而,电池技术本身这些年来却并未迎来什么真正的突破。
1900/1/1 0:00:00作者吴迎秋本周开幕的上海国际汽车展上,上汽集团副总,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一句话引发了争议。他说,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是个蓝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