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采埃孚:聚焦技术创新,扎根中国市场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近年来,电气化和自动化等趋势给出行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各大玩家需要与时俱进,及时适应趋势,才能以创新的技术在全球出行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科技公司ZF也不例外。

“下一代出行”计划启动后,ZF持续关注出行领域的变革,不断丰富和完善电驱动、自动驾驶、车辆运动控制、集成安全系统等领域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清洁、智能的出行新体验。

继续专注于技术创新

正是因为对出行行业变化趋势的快速洞察,ZF迅速布局,成为欧洲第一家实现电驱动量产的企业。2017年,它宣布在电驱动和自动驾驶领域投资超过100亿欧元,并在新技术方面投入巨资。

在上海车展上,ZF展示了其作为汽车行业集成系统供应商的实力:高性能控制器、软件解决方案、智能传感器、智能执行器和集成系统;图片来源:ZF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软件在整车中的价值逐渐提升,“软件定义汽车”的话题也引起了业内的热议。ZF在电子、软件和自动驾驶领域也在加快步伐,可以为客户提供独立于硬件的软件产品。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ZF推出了新一代“ProAI”车载超级计算机。ProAI在201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正式发布,四年来一直伴随着行业变革的速度不断迭代。

图片来源:ZF

根据ZF的说法,最新一代的“ProAI”是为“软件定义的汽车”和新的电子和电气架构的要求而设计的。可为域、区域或中央控制器提供服务,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适用于支持L2至L5自动驾驶的车辆。

ZF的ProAI可以实现20万亿次到100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1000万亿次也是目前市场上比较高的水平。通过各种可选的冷却系统,车辆制造商可以通过单一类型的控制单元为其整个平台、软件应用程序以及电子和电气架构的用户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这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可以灵活地安装在任何车辆类型上。ZF董事会成员Holger Klein博士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ProAI”不仅可以用于乘用车,也可以用于商用车。

ProAI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搭载不同厂商的片上系统(SoC)变体,实现客户的首选解决方案。同样,它可以运行ZF自己的软件、其他开发商或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软件系统,并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此外,超级计算机通过360图形处理器融合所有可用的传感器信息,可以节省必要的安装空间。

ZF透露,“ProAI”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市场需求非常大。未来,该公司将为全球乘用车和商用车制造商提供数百万台“ProAI”单元。ZF中间件也将于2024年安装在量产车型上。作为连接软件应用程序和车辆硬件组件的连接器,ZF中间件可以减少接口,确保与系统所有部分的快速通信,并有助于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性。

图片来源:ZF

在电气化领域,ZF也一直在促进技术创新。上个月,ZF宣布将为电动汽车提供800V技术组件。目前,充电时间长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快速充电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并带来大量的热量,因此电缆需要更粗或更容易冷却。但这种设计会给400V组件带来重量大、设计复杂的缺点,所以ZF推出了800V组件用于豪华车型和跑车。

该产品由ZF中国团队开发。通过使用碳化硅代替硅晶体管作为功率电子器件的半导体,可以降低内部开关损耗,从而有助于车辆的整体效率和续航里程。据了解,ZF 800V组件可以减轻25%的重量,提高33%的性能。同时,搭载800V组件的车辆所需的充电时间将显著减少,驾驶体验也能得到提升。据了解,ZF的800V系统已在电动方程式锦标赛的恶劣环境中投入使用,今年将与中国一家车辆制造商联合推出首款800V电驱动系统。

通过不断推出市场所需的重要产品,ZF在电动化领域的产品组合不断丰富,截至2020年底,电驱动组件订单已达140亿欧元,成为电动汽车重要的供应链参与者。

深化中国本土化进程。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即使在2020年新冠肺炎成为全球流行病时,中国的汽车销量也仅下降了1.9%,远低于欧美。除了最大的销量,中国市场也是全球汽车技术的前沿……gy研发,许多创新技术将首先应用于中国市场。

对于ZF来说,其在中国的布局经历了从“在中国销售”到“在中国制造”,再到“在中国研发”的过程。1981年,ZF在中国收到了第一个订单。1994年,第一家工厂在廊坊开业。今天,ZF在中国有近50家制造企业。2004年,ZF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R&D中心,现在它在中国有三个R&D中心。

经过40年的发展,2020年ZF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与其本土市场德国处于同一水平,即使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在中国的销售额仍实现了10.3%的增长。

ZF董事会成员柯浩哲博士;图片来源:ZF

对此,柯浩哲博士表示,ZF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一大原因是其拥有一支能够近距离服务客户的本土团队。过去,外资企业将欧美等成熟市场的技术或产品引入中国。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扩大和技术创新的加快,许多企业选择在中国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然后服务于全球市场。

“虽然ZF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但我们在中国的团队有能力独立服务于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在中国本土团队中,外籍员工并不多。此外,许多ZF技术在中国推出并量产,然后推向世界。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独立团队和本地化R&D的一个好处是可以缩短开发周期。柯浩哲博士指出,“在中国市场,一些产品往往只有6-12个月的开发周期,这就要求本地团队具有较高水平的开发能力,不能过于依赖其他地区的同事。”为了培养一支高度独立的团队,ZF十几年来一直在储备人才,不断吸收和培养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R&D项目。

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ZF还决定将其全球总部的部分职能转移到中国,以便在中国市场快速决策,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在这里扎根,在这里决策,可以更好地为中国这样重要的市场服务。”

为了给中国本土和国际品牌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本地化服务,ZF现在愿意将更多资源向中国本土项目倾斜。柯浩哲博士举例说,为了快速推进ZF电驱动技术(沈阳)有限公司的电驱动系统制造项目,ZF目前正在大幅增加工程资源。正因为如此,ZF才能以“中国速度”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在多年实施的本土化战略的帮助下,ZF得以平稳度过危机。未来,ZF将继续扩大中国市场的规模,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在中国进行更多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实现持续增长。近年来,电气化和自动化等趋势给出行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各大玩家需要与时俱进,及时适应趋势,才能以创新的技术在全球出行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科技公司ZF也不例外。

“下一代出行”计划启动后,ZF持续关注出行领域的变革,不断丰富和完善电驱动、自动驾驶、车辆运动控制、集成安全系统等领域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清洁、智能的出行新体验。

继续专注于技术创新

正是因为对出行行业变化趋势的快速洞察,ZF迅速布局,成为欧洲第一家实现电驱动量产的企业。2017年,它宣布在电驱动和自动驾驶领域投资超过100亿欧元,并在新技术方面投入巨资。

在上海车展上,ZF展示了其作为汽车行业集成系统供应商的实力:高性能控制器、软件解决方案、智能传感器、智能执行器和集成系统;图片来源:ZF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软件在整车中的价值逐渐提升,“软件定义汽车”的话题也引起了业内的热议。ZF在电子、软件和自动驾驶领域也在加快步伐,可以为客户提供独立于硬件的软件产品。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ZF推出了新一代“ProAI”车载超级计算机。ProAI在201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正式发布,四年来一直伴随着行业变革的速度不断迭代。

图片来源:ZF

根据ZF的说法,最新一代的“ProAI”是为“软件定义的汽车”和新的电子和电气架构的要求而设计的。可为域、区域或中央控制器提供服务,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适用于支持L2至L5自动驾驶的车辆。

ZF的ProAI可以实现20万亿次到100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1000万亿次也是目前市场上比较高的水平。通过各种可选的冷却系统,车辆制造商可以通过单一类型的控制单元为其整个平台、软件应用程序以及电子和电气架构的用户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这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可以灵活地安装在任何车辆类型上。ZF董事会成员Holger Klein博士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ProAI”不仅可以用于乘用车,也可以用于商用车。

ProAI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搭载不同厂商的片上系统(SoC)变体,实现客户的首选解决方案。同样,它可以运行ZF自己的软件、其他开发商或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软件系统,并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此外,超级计算机通过360图形处理器融合所有可用的传感器信息,可以节省必要的安装空间。

ZF透露,“ProAI”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市场需求非常大。未来,该公司将为全球乘用车和商用车制造商提供数百万台“ProAI”单元。ZF中间件也将于2024年安装在量产车型上。作为连接软件应用程序和车辆硬件组件的连接器,ZF中间件可以减少接口,确保与系统所有部分的快速通信,并有助于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性。

图片来源:ZF

在电气化领域,ZF也一直在促进技术创新。上个月,ZF宣布将为电动汽车提供800V技术组件。目前,充电时间长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快速充电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并带来大量的热量,因此电缆需要更粗或更容易冷却。但这种设计会给400V组件带来重量大、设计复杂的缺点,所以ZF推出了800V组件用于豪华车型和跑车。

该产品由ZF中国团队开发。通过使用碳化硅代替硅晶体管作为功率电子器件的半导体,可以降低内部开关损耗,从而有助于车辆的整体效率和续航里程。据了解,ZF 800V组件可以减轻25%的重量,提高33%的性能。同时,搭载800V组件的车辆所需的充电时间将显著减少,驾驶体验也能得到提升。据了解,ZF的800V系统已在电动方程式锦标赛的恶劣环境中投入使用,今年将与中国一家车辆制造商联合推出首款800V电驱动系统。

通过不断推出市场所需的重要产品,ZF在电动化领域的产品组合不断丰富,截至2020年底,电驱动组件订单已达140亿欧元,成为电动汽车重要的供应链参与者。

深化中国本土化进程。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即使在2020年新冠肺炎成为全球流行病时,中国的汽车销量也仅下降了1.9%,远低于欧美。除了最大的销量,中国市场也是全球汽车技术的前沿……gy研发,许多创新技术将首先应用于中国市场。

对于ZF来说,其在中国的布局经历了从“在中国销售”到“在中国制造”,再到“在中国研发”的过程。1981年,ZF在中国收到了第一个订单。1994年,第一家工厂在廊坊开业。今天,ZF在中国有近50家制造企业。2004年,ZF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R&D中心,现在它在中国有三个R&D中心。

经过40年的发展,2020年ZF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与其本土市场德国处于同一水平,即使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在中国的销售额仍实现了10.3%的增长。

ZF董事会成员柯浩哲博士;图片来源:ZF

对此,柯浩哲博士表示,ZF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一大原因是其拥有一支能够近距离服务客户的本土团队。过去,外资企业将欧美等成熟市场的技术或产品引入中国。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扩大和技术创新的加快,许多企业选择在中国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然后服务于全球市场。

“虽然ZF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但我们在中国的团队有能力独立服务于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在中国本土团队中,外籍员工并不多。此外,许多ZF技术在中国推出并量产,然后推向世界。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独立团队和本地化R&D的一个好处是可以缩短开发周期。柯浩哲博士指出,“在中国市场,一些产品往往只有6-12个月的开发周期,这就要求本地团队具有较高水平的开发能力,不能过于依赖其他地区的同事。”为了培养一支高度独立的团队,ZF十几年来一直在储备人才,不断吸收和培养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R&D项目。

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ZF还决定将其全球总部的部分职能转移到中国,以便在中国市场快速决策,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在这里扎根,在这里决策,可以更好地为中国这样重要的市场服务。”

为了给中国本土和国际品牌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本地化服务,ZF现在愿意将更多资源向中国本土项目倾斜。柯浩哲博士举例说,为了快速推进ZF电驱动技术(沈阳)有限公司的电驱动系统制造项目,ZF目前正在大幅增加工程资源。正因为如此,ZF才能以“中国速度”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在多年实施的本土化战略的帮助下,ZF得以平稳度过危机。未来,ZF将继续扩大中国市场的规模,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在中国进行更多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实现持续增长。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美国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立法 力保技术领军者地位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两位美国参议院正致力于推动一份两党支持的法案,汽车制造商未来或将在美国道路上部署数万辆自动驾驶汽车,这是一个重大改革,将帮助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应用。

1900/1/1 0:00:00
未来十年的博格华纳,近一半的销售额将来自电气化业务

就在上海车展启幕前的一个月,博格华纳(BorgWarner)首席执行官FredericLissalde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该公司希望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将约50的收入与电动汽车捆绑在一起。

1900/1/1 0:00:00
10 公里、20 分钟、10 大核心观点,重识「百度智能驾驶」丨新智驾实测

去年12月,百度Apollo在“2020年百度生态大会”上正式推出领航辅助驾驶ANP,希望凭此攻入乘用车市场。

1900/1/1 0:00:00
再次调价 特斯拉Model 3/Y美国售价上涨

日前,我们从特斯拉美国官网获悉,在售的特斯拉Model3参数询价和ModelY部分车型进行了价格调整,涨价幅度均为500美元。

1900/1/1 0:00:00
采埃孚售后建议: 车辆阶段性停用后重启,需进行车辆检查确保行车安全

季节更替,对于停放户外且阶段性停用的车辆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天气变化特别是温度、湿度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使这些车辆的部件更易遭受腐蚀性损伤。

1900/1/1 0:00:00
最新消息!特斯拉柏林工厂投产时间或延期至10月

盖世汽车讯据《德国商报》报道,特斯拉柏林工厂可能不会按计划在7月投产。勃兰登堡经济事务部部长JrgSteinbach表示,特斯拉将需要上交新文件,再次与公众讨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