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一径科技新品发布,全新前向固态激光雷达产品ML-Xs于上海车展首发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行业成为高度内卷化的股市,以及智能汽车行业的火热势头,一批科技公司争相进入智能汽车行业,涵盖车载系统、自动驾驶、动力系统、车辆制造等多个子领域。

大量科技公司不断传出造车的消息,资本加大了对自动驾驶的投入。在新势力混乱之前,以小鹏、蔚来、理想为代表的车企打开了市场,获得了丰厚的资本。然而,上一波还未平息,又有新玩家高调入场。小米已经宣布将斥资100亿美元造车,滴滴也开始挖人造车,甚至华为、DJI等科技巨头也将进军汽车市场。

据说另一家手机科技巨头OPPO也准备下次造车。

陈明永带队调查,师设在成都。

近日,有OPPO员工在论坛发帖,OPPO也将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并表示OPPO已经决定将汽车事业部落户成都。不过目前,该消息尚未得到OPPO官方证实。

据36Kr报道,就在两周前,陈明永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会见了中国乘用车事业部总裁朱伟,双方聊了几个小时。此外,陈明永还带队参观了中国汽车研究院等机构。

在执行层面,OPPO软件工程副总裁吴恒刚已经参与。消息人士称,吴恒刚是面试自动驾驶和算法职位的最高级别高管。去年从Xpeng Motors加入OPPO的首席科学家郭延东也参与了自动驾驶团队的筹建。同时,相关驾驶舱岗位已经开通。

事实上,早在2019年底,陈明永就透露了“造车”的消息,OPPO CEO陈明永在深圳OPPO INNO日的演讲中也表示“一直在思考造车的事情”。后来他及时表示,“如果未来十年汽车产业做不好,OPPO可能会做汽车。”“目前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有OPPO内部员工爆料。今年年初,OPPO申请了很多造车专利,当然也有很多电视、笔记本、IoT的专利。早在今年1月,网上就曝光了一组OPPO的“防撞提醒的方法、装置、车载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及“测距装置、测距方法、摄像头和电子设备”的发明专利,这些专利都与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汽车有关。

也可以从OPPO过去的一些举动中找到蛛丝马迹。2020年12月OPPO Reno5系列手机发布会上,OPPO正式宣布联合新能源汽车one,打造“智能车机互联”的无缝体验,真正将手机的智能与汽车紧密联系在一起。2021年1月25日,OPPO还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了创新中心,主要研发显示相关技术,既可用于手机屏幕,也可用于智能驾驶舱显示。OPPO在进入汽车赛道之前其实是有很多积累的。

OPPO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动作也比较密集。据悉,在高通的推荐下,OPPO已经尽最大努力对上海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进行了调整,基本落实了投资意向。此外,OPPO还参与了SAIC (19.390,-0.20,-1.02%)零部件公司Zero Beam的SOA架构项目,希望输出用于驾驶舱拍照和人脸识别的相机防抖技术。

据接近陈明永的人士透露,36Kr被告知“OPPO确实在调查、了解、做一些预研,但还没有正式立项。”不过,面对这一消息,OPPO并没有回应。

不一定要直接造车才能切入汽车领域。

事实上,OPPO和vivo在汽车领域都早已有所布局。他们凭借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和生态系统,首先通过与座舱娱乐系统的OEM或OEM厂商合作,切入汽车领域。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苏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传统汽车……克瑞认为汽车是基础,尝试嵌入电脑。不过华为角度不同,但电脑是基础。车是电脑控制的外围设备,一个大电脑挂着车。

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巨头纷纷进入新车赛道。苏静的言论印证了传统造车企业和科技企业对造车的看法不同,相应的本质也会不同。

不同的科技公司切入汽车赛道的侧重点不同。滴滴造车的目的是去除司机成本,最终实现L3、L4自动驾驶。百度、华为、DJI的立足点相似,都是把技术转移到一个新的轨道,实现市场化;当然,华为强调与车企合作,实现更高层次的生态合作。目标不仅仅是在软件系统层面,还要参与硬件标准的制定。

作为手机领域的主要参与者,OPPO在芯片、软件AI、硬件产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优势,虽然不具备传统车企那样完整的造车能力。另外,资金足够雄厚。就像小米官方宣布100亿美元造车一样,OPPO也有足够的信心跨过造车的门槛。

然而,根据OPPO相对稳定的公司决策,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OPPO没有小米疯狂的粉丝文化,陈明永行事谨慎。即使打算造车,预计初期也会采取略保守的方式,从技术、软硬件生态入手,比如开发车载系统、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算法等等。

一位OPPO负责车机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直接造车的决定。”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OPPO暂时没有直接立项造车,而是通过自身的软硬件能力,在汽车智能化、电气化的大潮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从汽车的整体趋势来看,软件已经逐渐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主导因素。电子化、软件化、信息化正在取代以前的机械动力部分成为价值中心,汽车将回归交通工具的本质。

“未来汽车的竞争可能集中在软件和生态上。虽然OPPO有足够的资本实力造车,但是在没有任何三电技术储备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自己的软硬件和产业链能力,还是风险太大。”一位自动驾驶产品人士说。

不可否认,业界对OPPO直接造车还是充满期待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具备软硬件集成能力的企业进入汽车领域,开始第二轮汽车智能化转型,OPPO要一步步将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和万物互联的生态带入汽车产品,逐步夯实自身的技术和生态实力。

智能手机带动电子产业链走过黄金十年,未来十年必然是智能汽车的舞台。只要OPPO没有被智能车一代甩在后面,是否正式宣布直接造车并不重要。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行业成为高度内卷化的股市,以及智能汽车行业的火热势头,一批科技公司争相进入智能汽车行业,涵盖车载系统、自动驾驶、动力系统、车辆制造等多个子领域。

大量科技公司不断传出造车的消息,资本加大了对自动驾驶的投入。在新势力混乱之前,以小鹏、蔚来、理想为代表的车企打开了市场,获得了丰厚的资本。然而,上一波还未平息,又有新玩家高调入场。小米已经宣布将斥资100亿美元造车,滴滴也开始挖人造车,甚至华为、DJI等科技巨头也将进军汽车市场。

据说另一家手机科技巨头OPPO也准备下次造车。

陈明永带队调查,师设在成都。

近日,有OPPO员工在论坛发帖,OPPO也将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并表示OPPO已经决定将汽车事业部落户成都。不过目前,该消息尚未得到OPPO官方证实。

据36Kr报道,就在两周前,陈明永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会见了中国乘用车事业部总裁朱伟,双方聊了几个小时。此外,陈明永还带队参观了中国汽车研究院等机构。

在执行层面,OPPO软件工程副总裁吴恒刚已经参与。消息人士称,吴恒刚是面试自动驾驶和算法职位的最高级别高管。去年从Xpeng Motors加入OPPO的首席科学家郭延东也参加了……在自动驾驶车队的筹备中。同时,相关驾驶舱岗位已经开通。

事实上,早在2019年底,陈明永就透露了“造车”的消息,OPPO CEO陈明永在深圳OPPO INNO日的演讲中也表示“一直在思考造车的事情”。后来他及时表示,“如果未来十年汽车产业做不好,OPPO可能会做汽车。”“目前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有OPPO内部员工爆料。今年年初,OPPO申请了很多造车专利,当然也有很多电视、笔记本、IoT的专利。早在今年1月,网上就曝光了一组OPPO的“防撞提醒的方法、装置、车载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及“测距装置、测距方法、摄像头和电子设备”的发明专利,这些专利都与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汽车有关。

也可以从OPPO过去的一些举动中找到蛛丝马迹。2020年12月OPPO Reno5系列手机发布会上,OPPO正式宣布联合新能源汽车one,打造“智能车机互联”的无缝体验,真正将手机的智能与汽车紧密联系在一起。2021年1月25日,OPPO还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了创新中心,主要研发显示相关技术,既可用于手机屏幕,也可用于智能驾驶舱显示。OPPO在进入汽车赛道之前其实是有很多积累的。

OPPO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动作也比较密集。据悉,在高通的推荐下,OPPO已经尽最大努力对上海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进行了调整,基本落实了投资意向。此外,OPPO还参与了SAIC (19.390,-0.20,-1.02%)零部件公司Zero Beam的SOA架构项目,希望输出用于驾驶舱拍照和人脸识别的相机防抖技术。

据接近陈明永的人士透露,36Kr被告知“OPPO确实在调查、了解、做一些预研,但还没有正式立项。”不过,面对这一消息,OPPO并没有回应。

不一定要直接造车才能切入汽车领域。

事实上,OPPO和vivo在汽车领域都早已有所布局。他们凭借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和生态系统,首先通过与座舱娱乐系统的OEM或OEM厂商合作,切入汽车领域。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苏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传统车厂认为汽车是基础,试图嵌入电脑。不过华为角度不同,但电脑是基础。车是电脑控制的外围设备,一个大电脑挂着车。

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巨头纷纷进入新车赛道。苏静的言论印证了传统造车企业和科技企业对造车的看法不同,相应的本质也会不同。

不同的科技公司切入汽车赛道的侧重点不同。滴滴造车的目的是去除司机成本,最终实现L3、L4自动驾驶。百度、华为、DJI的立足点相似,都是把技术转移到一个新的轨道,实现市场化;当然,华为强调与车企合作,实现更高层次的生态合作。目标不仅仅是在软件系统层面,还要参与硬件标准的制定。

作为手机领域的主要参与者,OPPO在芯片、软件AI、硬件产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优势,虽然不具备传统车企那样完整的造车能力。另外,资金足够雄厚。就像小米官方宣布100亿美元造车一样,OPPO也有足够的信心跨过造车的门槛。

然而,根据OPPO相对稳定的公司决策,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OPPO没有小米疯狂的粉丝文化,陈明永行事谨慎。即使打算造车,预计初期也会采取略保守的方式,从技术、软硬件生态入手,比如开发车载系统、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算法等等。

一位OPPO负责车机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直接造车的决定。”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OPPO暂时没有直接立项造车,而是通过自身的软硬件能力,在汽车智能化、电气化的大潮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从汽车的整体趋势来看,软件已经逐渐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主导因素。电子化、软件化、信息化正在取代以前的机械动力部分成为价值中心,汽车将回归交通工具的本质。

“未来汽车的竞争可能集中在软件和生态上。虽然OPPO有足够的资本实力造车,但是在没有任何三电技术储备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自己的软硬件和产业链能力,还是风险太大。”一位自动驾驶产品人士说。

不可否认,业界对OPPO直接造车还是充满期待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具备软硬件集成能力的企业进入汽车领域,开始第二轮汽车智能化转型,OPPO要一步步将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和万物互联的生态带入汽车产品,逐步夯实自身的技术和生态实力。

智能手机带动电子产业链走过黄金十年,未来十年必然是智能汽车的舞台。只要OPPO没有被智能车一代甩在后面,是否正式宣布直接造车并不重要。

标签:合创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特斯拉车主谈刹车失灵/小鹏汽车P7自驾

每周一更,不见不散,新能源周刊汇集本周精彩内容,一次看过瘾本周上海车展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持续发酵,三位真实车主发声,听听他们的看法和疑虑;

1900/1/1 0:00:00
通过摩擦参数控制车辆 苹果专利曝光

日前,美国专利商标局官方显示,苹果于日前正式申请了一项ProjectTitan相关专利,涉及用于确定摩擦参数的系统和方法。该专利可通过确定最大可用牵引力或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以控制车辆运行。

1900/1/1 0:00:00
OPPO造车 胜算几何?

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行业成为高度内卷化的存量市场以及智能汽车行业的火热势头,一众科技公司争相入局智能汽车产业,覆盖车载系统、自动驾驶、动力系统、整车制造等等细分领域。

1900/1/1 0:00:00
北京“油改电”政策来临 电动车成消费者购车首选

2021年,北京市将“油改电”的进程加快,根据最新修订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可以了解到:新政鼓励存量车“油改电”,

1900/1/1 0:00:00
蔚来合肥又一大手笔:斥资500亿,冲击百万年销量

来源:蔚来官方作者吴晓宇编辑李欢欢一年前的今天,合肥对蔚来汽车“雪中送炭”。一年后,蔚来与合肥的关系更进一步,双方将携手打造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1900/1/1 0:00:00
布雷博宣布收购西互,拓展品牌家族并完善摩托车制动系统解决方案

全球汽车盘式制动器技术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布雷博Brembo近日签署收购协议收购西互集团100股权西互集团是一家专业开发生产摩托车制动系统的西班牙公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