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蔚来汽车宣布进入挪威市场,正式迈出进军中国以外市场的第一步。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在挪威战略会议的沟通会上和媒体朋友开了一个小玩笑。
李斌,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媒体:蔚来现在的团队规模是怎样的?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人员比例(情况)。
李斌:你不能被猎头公司派来。
一个调节现场气氛的小玩笑显示了李斌的幽默感,但也说明了当前国内智能汽车市场的一个现实:缺人。“没办法,最近挖我们的人太多了,只好把一些同事的信息稍微隐藏一下。”不管李斌的笑话中是否有夸张的成分,我们真正能感受到的是他话语中的无奈。汽车企业培养人才并不容易,目前似乎很难防止自己的人才储备成为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的嫁衣。
新进入者虎视眈眈
目前的现实是,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高薪招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随着近期互联网和手机行业一批巨头企业涉足跨行业造车,这些新进入者基本都选择了新能源汽车作为突破口,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和讨论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有了钱,有了大量的职位空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产生了,中国汽车人才的短缺就更少了。
《2021Q1高端人才市场春招跳槽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新增就业岗位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同比激增103.54%。报告中还指出,2021年第一季度,从六大热门领域(新能源汽车、旅游、影视、医药保健、新消费、数字经济)的平均年薪来看,新能源汽车以18.95万元的平均年薪位列第三。有业内专家告诉加斯帕,可以肯定的是,进入4月份后,随着小米、滴滴、OPPO等众多传闻已久的跨界造车项目的到来,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挖墙脚”大战将更加惨烈。
3月30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宣布,董事会正式批准成立智能电动车业务。在当晚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创始人、小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在谈到小米跨界造车的优势时,雷军主要提了两点。首先,不缺钱。到2020年底,小米的财务现金余额是1080亿。第二,小米不缺人。目前,小米拥有超过1万人的研发团队。据雷军透露,今年将再增加5000人。
小米R&D团队,图片来源:小米集团
4月6日,有媒体爆料称,滴滴也已经启动造车项目。滴滴副总裁、小菊专车服务总经理杨俊辉是滴滴造车的负责人,报道还指出,滴滴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此外,有消息称,滴滴目前正在考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目标估值至少1000亿美元。
4月底,OPPO造车的消息被证实。据悉,OPPO创始人陈明永目前正在对产业链资源和汽车人才进行摸底调研。新闯入者OPPO也是强大的“过江之龙”。根据IDC的出货量数据排名,2020年第四季度,OPPO是仅次于三星、苹果、小米的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
这一轮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新企业都是财大气粗,都把汽车人才的培养和挖掘放在了重要位置。一场战斗……r汽车人才已经吹响了号角。根据Gaspar发起的相关行业调查,55%的参与者认为汽车行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短缺,而造成现状的原因中,越来越多的智能汽车项目和新车厂商强大的挖角能力是支持度相对较高的选项,分别占41%和35%。
汽车人才市场硝烟弥漫。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逐渐成熟,汽车人才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1年至2017年,国内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汽车制造企业从业人员从150万人增加到534万人,其中R&D技术人员占比从2001年的不足14%增加到23%以上。
然而,虽然近年来汽车相关技术R&D人员数量有了质的提升,但缺口依然较大,人才短缺早已是汽车行业的常态。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曾用一句话概括了中国汽车人才市场的现状:“拆东墙补西墙有洞,你挖我我挖你互挖。”而且,近年来,汽车行业的“人才大战”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造车企业加入,传统汽车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新造车势力之间的人员流动已经常态化。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任万福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国内汽车人才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传统汽车厂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培养了很多有造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汽车人才;另一类是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新造车企业。这些企业已经找到了方法。从这些企业抢人,也可以帮助新进入者少走弯路。
至于怎么抢人?很简单,给高薪。以目前正在紧急组建汽车团队的滴滴为例。据媒体报道,一位资深汽车猎头透露,滴滴专车在挖传统汽车企业人才时,普遍加薪30%-50%。
图片来源:滴滴官网
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人,张鹏(化名)告诉盖世汽车,之前收到一家新造车企业的猎头邀请,推荐的职位是公关总监或高级公关经理。给出的工资范围是每月30K-50K,全年保底工资13,最高工资接近17。虽然是一个在汽车媒体工作了10多年的“老人”,但张鹏仍然坦言,看到这条招聘信息时,他还是很震惊,开出的最低工资比他现在的工资翻了近一倍。“一些新造车公司现在真的很有钱,挖人的时候真的很舍得花钱。”张对说道。
当然,面对新进入者的咄咄逼人,已经拥有一定市场地位的“资深”车企也会遇到中招,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李斌分公司隐藏部分关键岗位员工信息的举动。此外,有消息称,4月初,李向部分工程师发送内部邮件,要求其签订三年竞业协议,从根本上杜绝了新一轮跨行造车浪潮可能带来的核心团队的动荡。
为什么现在缺人?
在国内,当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谈论人才匮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灵魂质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难道就不能在十几亿人口中找到“屈指可数”的真正的人才吗?以前足球领域一直有这样的争论,但这方面的专家已经向我们普及了真正的原因。中国的总人口可能是某些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中国的足球人口却远低于这些国家。
上述观点同样适用于汽车行业。
设计天赋,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中国早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中国的汽车人才储备与真正的汽车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总结了中国汽车人才市场面临的人才总量不足、流动频繁、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核心问题。尤其是在“新四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主流趋势的当下,国内汽车人才的培养速度已经严重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现在无论是技术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还是高技能人才,都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任万福也对盖世汽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的普及,汽车行业呈现跨界融合的趋势,对跨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各个汽车企业的头等大事。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长苏亮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在“新四化”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汽车行业的工程师们面临着几个突出的问题。现代智能交通要求汽车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快速更新,汽车工程师与不同系统人才的融合需要加快。另外,汽车工程师需要具备跨界协调能力,几个挑战都是非常大的。
怎么解决?
首先,高校应该建立系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当……激发才能。吉林大学教授高振海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三部分调整方案,升级传统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将在校学生的培养延伸到面向企业的在职工程师的培养。
其次,企业在培养人才时要更有目的性,不仅要培养专业的汽车知识,还要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数字经济和商业模式。任万福认为,所谓的人才肯定是需要实战经验的,需要边摸索边成长,也就是需要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逐渐成长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在更短的时间内弥补经验或能力上的一些不足。
目前汽车行业就业环境不错,机会多,待遇好,但大背景是造车新势力希望短时间出成果,所以对人才的选拔肯定会更严格。大变革的时代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想脱颖而出,你必须强大。5月6日,蔚来汽车宣布进入挪威市场,正式迈出进军中国以外市场的第一步。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在挪威战略会议的沟通会上和媒体朋友开了一个小玩笑。
李斌,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媒体:蔚来现在的团队规模是怎样的?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人员比例(情况)。
李斌:你不能被猎头公司派来。
一个调节现场气氛的小玩笑显示了李斌的幽默感,但也说明了当前国内智能汽车市场的一个现实:缺人。“没办法,最近挖我们的人太多了,只好把一些同事的信息稍微隐藏一下。”不管李斌的笑话中是否有夸张的成分,我们真正能感受到的是他话语中的无奈。汽车企业培养人才并不容易,目前似乎很难防止自己的人才储备成为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的嫁衣。
新进入者虎视眈眈
目前的现实是,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高薪招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随着近期互联网和手机行业一批巨头企业涉足跨行业造车,这些新进入者基本都选择了新能源汽车作为突破口,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和讨论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有了钱,有了大量的职位空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产生了,中国汽车人才的短缺就更少了。
《2021Q1高端人才市场春招跳槽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新增就业岗位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同比激增103.54%。报告中还指出,2021年第一季度,从六大热门领域(新能源汽车、旅游、影视、医药保健、新消费、数字经济)的平均年薪来看,新能源汽车以18.95万元的平均年薪位列第三。有业内专家告诉加斯帕,可以肯定的是,进入4月份后,随着小米、滴滴、OPPO等众多传闻已久的跨界造车项目的到来,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挖墙脚”大战将更加惨烈。
3月30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宣布,董事会正式批准成立智能电动车业务。在当晚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创始人、小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在谈到小米跨界造车的优势时,雷军主要提了两点。首先,不缺钱。到2020年底,小米的财务现金余额是1080亿。第二,小米不缺人。目前,小米拥有超过1万人的研发团队。根据雷J……,今年再增加5000人。
小米R&D团队,图片来源:小米集团
4月6日,有媒体爆料称,滴滴也已经启动造车项目。滴滴副总裁、小菊专车服务总经理杨俊辉是滴滴造车的负责人,报道还指出,滴滴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此外,有消息称,滴滴目前正在考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目标估值至少1000亿美元。
4月底,OPPO造车的消息被证实。据悉,OPPO创始人陈明永目前正在对产业链资源和汽车人才进行摸底调研。新闯入者OPPO也是强大的“过江之龙”。根据IDC的出货量数据排名,2020年第四季度,OPPO是仅次于三星、苹果、小米的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
这一轮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新企业都是财大气粗,都把汽车人才的培养和挖掘放在了重要位置。一场汽车人才争夺战已经吹响了号角。根据Gaspar发起的相关行业调查,55%的参与者认为汽车行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短缺,而造成现状的原因中,越来越多的智能汽车项目和新车厂商强大的挖角能力是支持度相对较高的选项,分别占41%和35%。
汽车人才市场硝烟弥漫。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逐渐成熟,汽车人才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1年至2017年,国内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汽车制造企业从业人员从150万人增加到534万人,其中R&D技术人员占比从2001年的不足14%增加到23%以上。
然而,虽然近年来汽车相关技术R&D人员数量有了质的提升,但缺口依然较大,人才短缺早已是汽车行业的常态。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曾用一句话概括了中国汽车人才市场的现状:“拆东墙补西墙有洞,你挖我我挖你互挖。”而且,近年来,汽车行业的“人才大战”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造车企业加入,传统汽车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新造车势力之间的人员流动已经常态化。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任万福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国内汽车人才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传统汽车厂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培养了很多有造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汽车人才;另一类是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新造车企业。这些企业已经找到了方法。从这些企业抢人,也可以帮助新进入者少走弯路。
至于怎么抢人?很简单,给高薪。以目前正在紧急组建汽车团队的滴滴为例。据媒体报道,一位资深汽车猎头透露,滴滴专车在挖传统汽车企业人才时,普遍加薪30%-50%。
图片来源:滴滴官网
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人,张鹏(化名)告诉盖世汽车,之前收到一家新造车企业的猎头邀请,推荐的职位是公关总监或高级公关经理。给出的工资范围是每月30K-50K,全年保底工资13,最高工资接近17。虽然是一个在汽车媒体工作了10多年的“老人”,但张鹏仍然坦言,看到这条招聘信息时,他还是很震惊,开出的最低工资比他现在的工资翻了近一倍。“一些新造车公司现在真的很有钱,挖人的时候真的很舍得花钱。”张对说道。
当然,面对新进入者的咄咄逼人,已经拥有一定市场地位的“资深”车企也会遇到中招,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李斌分公司隐藏部分关键岗位员工信息的举动。此外,有消息称,4月初,李向部分工程师发送内部邮件,要求其签订三年竞业协议,从根本上杜绝了新一轮跨行造车浪潮可能带来的核心团队的动荡。
为什么现在缺人?
在国内,当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谈论人才匮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灵魂质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难道就不能在十几亿人口中找到“屈指可数”的真正的人才吗?以前足球领域一直有这样的争论,但这方面的专家已经向我们普及了真正的原因。中国的总人口可能是某些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中国的足球人口却远低于这些国家。
上述观点同样适用于汽车行业。
设计天赋,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中国早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中国的汽车人才储备与真正的汽车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总结了中国汽车人才市场面临的人才总量不足、流动频繁、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核心问题。尤其是在“新四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主流趋势的当下,国内汽车人才的培养速度已经严重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现在无论是技术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还是高技能人才,都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任万福也对盖世汽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的普及,汽车行业呈现跨界融合的趋势,对跨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各个汽车企业的头等大事。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长苏亮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在“新四化”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汽车行业的工程师们面临着几个突出的问题。现代智能交通要求汽车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快速更新,汽车工程师与不同系统人才的融合需要加快。另外,汽车工程师需要具备跨界协调能力,几个挑战都是非常大的。
怎么解决?
首先,高校应该建立系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当……激发才能。吉林大学教授高振海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三部分调整方案,升级传统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将在校学生的培养延伸到面向企业的在职工程师的培养。
其次,企业在培养人才时要更有目的性,不仅要培养专业的汽车知识,还要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数字经济和商业模式。任万福认为,所谓的人才肯定是需要实战经验的,需要边摸索边成长,也就是需要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逐渐成长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在更短的时间内弥补经验或能力上的一些不足。
目前汽车行业就业环境不错,机会多,待遇好,但大背景是造车新势力希望短时间出成果,所以对人才的选拔肯定会更严格。大变革的时代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想脱颖而出,你必须强大。
去年广州车展最大的看点,当属“姐妹车型”一汽丰田亚洲狮以及广汽丰田凌尚的全球首次亮相,特别是亚洲狮,启幕即是焦点。
1900/1/1 0:00:00一直以来,SUV充当着自主品牌救命“神车”的角色。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5月5日,德国HBNER集团宣布收购荷兰底盘专家VSE(VehicleSystemsEngineering),加强了其在出行行业底盘技术领域的产品组合。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汽车因疫情再次流行起来,且由于商品价格上涨,汽车价格变得越来越贵。
1900/1/1 0:00:00当ICT、无人机、互联网三大领域巨头在同一赛道罕见聚首,一个好故事的开头也由此启幕。今年上海车展不可谓不热闹,从华为的撒网狂推、到百度的铆劲前冲、再到大疆的突施冷箭。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戴姆勒官方作者苏鹏编辑王妍与去年的一片惨淡相比,2021年的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幅正增长成为大部分车企的主旋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