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戴姆勒官方
作者|苏鹏
编辑|王艳
相比去年的惨淡局面,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幅正增长成为大多数车企的主旋律。
最近,从、比亚迪、魏到特斯拉、戴姆勒等。,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相继披露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据《未来汽车日报》不完全统计,大部分车企实现了营收和利润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营收大幅增长的背后,是汽车市场越来越好。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95.5万辆和507.6万辆,同比增长83.1%和75.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0%和280%。
车市向好,加上去年基数低等因素叠加,各大车企都能交出一份亮眼的财报。虽然仅从财报来看,一季度报告并不能作为判断企业真实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指标,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季度数据,通过年初车企的表现也可以从侧面看出2021年的机遇和挑战。
财务报告中的“赚钱秘诀”
在国外车企的财报中,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再次成为实现盈利的关键。
2021年第一季度,戴姆勒集团营业收入增长10%,至410.1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22亿元);第一季度净利润达4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4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4亿元)大幅增长约45倍。
戴姆勒首席财务官(CFO)哈罗德·韦海姆(Harold Weheim)表示:“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增长趋势、集团强大的产品组合和恰当的定价策略,以及依靠经营业绩的改善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戴姆勒第一季度的销售额、营业额和利润均大幅增长。”
戴姆勒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戴姆勒在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达22万辆,大幅增长60%,创历史新高。
当然,戴姆勒并不是唯一享受中国汽车市场红利的外资企业。即使在舆论漩涡中,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仍然是特斯拉辉煌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实现营收103.89亿美元,同比增长73.58%,净利润4.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37%。产品产销方面,特斯拉第一季度总产量为180,330辆,同比增长76%;交付数量也达到184877件,同比增长109%。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在华销量超过6.9万辆。这意味着,第一季度,中国销量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38%。
与此同时,中国车市的好转也让不少本土自主企业“尝到了甜头”。其中,SAIC以1890.95亿元的营业收入和68.47亿元的净利润荣登第一季度最赚钱本土车企榜首。SAIC表示,第一季度收入利润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额的增长。
数据显示,一季度SAIC累计销量114.24万辆,同比增长68.24%,增速与市场基本持平。
第一季度,抓住新能源市场快速扩张机遇的比亚迪销售业绩同样喜人。比亚迪一季度销量10.9万辆,同比增长98.85%。其中,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47万辆,同比增长146.72%。燃油车累计销售4.93万辆,同比增长26.39%。
销售增长也直接导致了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的翻番。今年一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409.92亿元,同比增长108.31%;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10.73%。
图片来源:蔚来官方
作为新车代表,蔚来也交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财报”。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蔚来实现营收7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1.8%,环比增长20.2%。虽然一季度营收大增,但净亏损48.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96%。营业亏损2.96亿元,环比收窄68.2%。
对于净亏损,蔚来在财报中解释称,2021年第一季度,NIO回购了部分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蔚来中国3.305%的股权,并由此确认可赎回非控股权益的赎回价值增加44亿元。扣除这部分费用和股权激励费用,蔚来第一季度净亏损不到5亿元,远好于上一季度的13.3亿元。
此外,蔚来2021年第一季度交付汽车20,060辆,首次单季度突破2万辆,同比增长422.7%,环比增长15.6%。这给蔚来带来了74.058亿元的汽车销售额。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主营的汽车销售,各大车企的财报中也有不少副业为营收表现做出贡献。
首当其冲的是“卖炭翁”特斯拉。随着碳积分的推行,特斯拉光是卖积分就赚了个盆满钵满。财报显示,特斯拉第一季度碳积分收入高达5.18亿美元,远超4.38亿美元的净利润。
此外,特斯拉还在第一季度购买了15亿美元的“数字资产”,并通过出售数字资产获利2.72亿美元。后来,随着第一季度比特币价格的上涨,特斯拉也通过抛出部分比特币获利1.01亿美元。
比亚迪在一季度财报中也显示,由于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扶持,比亚迪股份也被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43亿元。政府补助在长城汽车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也占据主要地位。第一季度,长城汽车共获得政府补贴2.52亿元。
潜伏在财务报告中的危机
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主流车企的利润表现也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但在背后,芯片危机也在暗中滋长,未来可能存在的隐患也充斥在主流车企的一季度财报中。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芯片短缺,不仅第一季度的交付受到影响,在各大车企看来,第二季度芯片危机还将继续蔓延。
图片来源:长城官方
长城汽车在一季度财报中强调,“芯片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长城汽车的利润率。”戴姆勒集团也在财报中预测,芯片短缺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第二季度的销量。
虽然目前无法准确预测,但戴姆勒认为第三和第四季度情况会有所改善。福特在财报中悲观地表示,该芯片将造成全年110万的生产损失。
今年3月,由于芯片组件供应不足,蔚来停产5天。在第一季度财报中,蔚来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表示,考虑到目前的订单增长潜力和整体环境的波动,“蔚来预计在2021年第二季度交付2.1万-2.2万辆汽车。”
图片来源:pexels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报道,今年前两个月的芯片短缺使国内汽车产量减少了5%至8%,预计这种情况要到今年第三季度才能得到缓解。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芯片e化正在影响整车生产,预计国内汽车库存将继续下降,部分车型甚至可能“供不应求”。
一位芯片从业者告诉未来汽车日报,去年受疫情影响,芯片厂商为了节约成本,纷纷减产。然而,随之而来的芯片需求意外飙升,导致芯片供应商开始追逐芯片上游材料供应商的订单。“材料商的产能短时间内跟不上,所以芯片短缺的问题就集中出来了。”
对于这个“卡脖子”问题,相关负责人也预测:“下游车企需求巨大,上游材料供应商产能不足。如果疏通这个产业链,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缺芯”的阴霾不能在短时间内散去,对于车企来说,挑战还将继续。
未来汽车日报
图片来源:戴姆勒官方
作者|苏鹏
编辑|王艳
相比去年的惨淡局面,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幅正增长成为大多数车企的主旋律。
最近,从、比亚迪、魏到特斯拉、戴姆勒等。,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相继披露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据《未来汽车日报》不完全统计,大部分车企实现了营收和利润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营收大幅增长的背后,是汽车市场越来越好。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95.5万辆和507.6万辆,同比增长83.1%和75.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0%和280%。
车市向好,加上去年基数低等因素叠加,各大车企都能交出一份亮眼的财报。虽然仅从财报来看,一季度报告并不能作为判断企业真实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指标,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季度数据,通过年初车企的表现也可以从侧面看出2021年的机遇和挑战。
财务报告中的“赚钱秘诀”
在国外车企的财报中,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再次成为实现盈利的关键。
2021年第一季度,戴姆勒集团营业收入增长10%,至410.1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22亿元);第一季度净利润达4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4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4亿元)大幅增长约45倍。
戴姆勒首席财务官(CFO)哈罗德·韦海姆(Harold Weheim)表示:“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增长趋势、集团强大的产品组合和恰当的定价策略,以及依靠经营业绩的改善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戴姆勒第一季度的销售额、营业额和利润均大幅增长。”
戴姆勒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戴姆勒在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达22万辆,大幅增长60%,创历史新高。
当然,戴姆勒并不是唯一享受中国汽车市场红利的外资企业。即使在舆论漩涡中,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仍然是特斯拉辉煌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实现营收103.89亿美元,同比增长73.58%,净利润4.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37%。产品产销方面,特斯拉第一季度总产量为180,330辆,同比增长76%;交付数量也达到184877件,同比增长109%。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在华销量超过6.9万辆。这意味着,第一季度,中国销量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38%。
与此同时,中国车市的好转也让不少本土自主企业“尝到了甜头”。其中,SAIC以1890.95亿元的营业收入和68.47亿元的净利润荣登第一季度最赚钱本土车企榜首。SAIC表示,第一季度收入利润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额的增长。
数据显示,一季度SAIC累计销量114.24万辆,同比增长68.24%,增速与市场基本持平。
第一季度,抓住新能源市场快速扩张机遇的比亚迪销售业绩同样喜人。比亚迪一季度销量10.9万辆,同比增长98.85%。其中,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47万辆,同比增长146.72%。燃油车累计销售4.93万辆,同比增长26.39%。
销售增长也直接导致了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的翻番。今年一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409.92亿元,同比增长108.31%;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10.73%。
图片来源:蔚来官方
作为新车代表,蔚来也交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财报”。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蔚来实现营收7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1.8%,环比增长20.2%。虽然一季度营收大增,但净亏损48.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96%。营业亏损2.96亿元,环比收窄68.2%。
对于净亏损,蔚来在财报中解释称,2021年第一季度,NIO回购了部分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蔚来中国3.305%的股权,并由此确认可赎回非控股权益的赎回价值增加44亿元。扣除这部分费用和股权激励费用,蔚来第一季度净亏损不到5亿元,远好于上一季度的13.3亿元。
此外,蔚来2021年第一季度交付汽车20,060辆,首次单季度突破2万辆,同比增长422.7%,环比增长15.6%。这给蔚来带来了74.058亿元的汽车销售额。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主营的汽车销售,各大车企的财报中也有不少副业为营收表现做出贡献。
首当其冲的是“卖炭翁”特斯拉。随着碳积分的推行,特斯拉光是卖积分就赚了个盆满钵满。财报显示,特斯拉第一季度碳积分收入高达5.18亿美元,远超4.38亿美元的净利润。
此外,特斯拉还在第一季度购买了15亿美元的“数字资产”,并通过出售数字资产获利2.72亿美元。后来,随着第一季度比特币价格的上涨,特斯拉也通过抛出部分比特币获利1.01亿美元。
比亚迪在一季度财报中也显示,由于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扶持,比亚迪股份也被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43亿元。政府补助在长城汽车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也占据主要地位。第一季度,长城汽车共获得政府补贴2.52亿元。
潜伏在财务报告中的危机
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主流车企的利润表现也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但在背后,芯片危机也在暗中滋长,未来可能存在的隐患也充斥在主流车企的一季度财报中。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芯片短缺,不仅第一季度的交付受到影响,在各大车企看来,第二季度芯片危机还将继续蔓延。
图片来源:长城官方
长城汽车在一季度财报中强调,“芯片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长城汽车的利润率。”戴姆勒集团也在财报中预测,芯片短缺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第二季度的销量。
虽然目前无法准确预测,但戴姆勒认为第三和第四季度情况会有所改善。福特在财报中悲观地表示,该芯片将造成全年110万的生产损失。
今年3月,由于芯片组件供应不足,蔚来停产5天。在第一季度财报中,蔚来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表示,考虑到目前的订单增长潜力和整体环境的波动,“蔚来预计在2021年第二季度交付2.1万-2.2万辆汽车。”
图片来源:pexels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报道,今年前两个月的芯片短缺使国内汽车产量减少了5%至8%,预计这种情况要到今年第三季度才能得到缓解。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芯片e化正在影响整车生产,预计国内汽车库存将继续下降,部分车型甚至可能“供不应求”。
一位芯片从业者告诉未来汽车日报,去年受疫情影响,芯片厂商为了节约成本,纷纷减产。然而,随之而来的芯片需求意外飙升,导致芯片供应商开始追逐芯片上游材料供应商的订单。“材料商的产能短时间内跟不上,所以芯片短缺的问题就集中出来了。”
对于这个“卡脖子”问题,相关负责人也预测:“下游车企需求巨大,上游材料供应商产能不足。如果疏通这个产业链,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缺芯”的阴霾不能在短时间内散去,对于车企来说,挑战还将继续。
未来汽车日报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汽车因疫情再次流行起来,且由于商品价格上涨,汽车价格变得越来越贵。
1900/1/1 0:00:00当ICT、无人机、互联网三大领域巨头在同一赛道罕见聚首,一个好故事的开头也由此启幕。今年上海车展不可谓不热闹,从华为的撒网狂推、到百度的铆劲前冲、再到大疆的突施冷箭。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戴姆勒官方作者苏鹏编辑王妍与去年的一片惨淡相比,2021年的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幅正增长成为大部分车企的主旋律。
1900/1/1 0:00:00备受关注的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而在今日(5月11日),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起诉车顶维权女车主。
1900/1/1 0:00:00作者张坤不去找“死”,不做出颠覆性改变,就不能够有新的“生”。
1900/1/1 0:00:00随着百度、华为等企业纷纷宣布造车造车竞争日益升温造车新势力的抢人大战也逐渐浮出水面。近日微博上造车新势力百万年薪挖角抢人的话题就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