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百度、小米宣布“自主造车”之后,一系列造车进入者闻讯而来,OPPO、中兴、滴滴、拉拉都被卷入了这场造车狂潮的漩涡。特斯拉的骑尘为智能电动汽车开辟了道路;蔚来、小鹏,理想的羽翼渐长,让后来者蠢蠢欲动;比亚迪推出新能源赛道,给传统车企转型信心;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大地位奠定了中国新能源的基础...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刺激下,新一轮造车狂潮已经到来。造车狂欢的背后,是汽车行业的蝶变。中国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政策带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截至今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55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449万辆。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成熟,本土供应链的完善,也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催生了“威威小李”等后起之秀,也给了新兴品牌更多的信心。风从哪里来?2003年,特斯拉成立的时候,就像是在这个百年汽车工业的湖里投下了一块石头,只激起了几道涟漪,但11年后,却砸到了大洋彼岸的贾跃亭。2014年,乐视集团董事长贾跃亭发布乐视“SEE计划”,正式进军汽车制造领域。后来,易车CEO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进入造车领域,分别创立了蔚来和车和家(后改名李)。与此同时,UC公司创始人何带领团队成立了Xpeng Motors,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创办了威马汽车。当时,中国市场出现了第一波造车浪潮,拜腾、奇点、林赛、爱知、游侠、零跑、电咖(后更名为Skycar)等后来者陆续进入市场。据亿欧汽车统计,2014-2019年期间,国内造车新势力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但经过一系列洗牌,美好的造车泡沫终于破灭。游侠和奇点悄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而拜腾和林赛相继炸雷,幸存者寥寥无几。随着乐视的倒闭,乐视成了弃儿,贾跃亭转战海外,将全部精力投入FF(法拉第未来)。爱知和零跑选择低调;电咖车改头换面,以Skycar的名义回归新造车梯队。只有蔚来、小鹏和理想成功上市,成为第一波造车潮。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在被市场打败后,终于熬过了淘汰赛,走上了开放之路。2020年,蔚来股价飙升,从之前的1美元股价飙升至超过60美元/股,市值一度超越大众,位列全球车企市值第三。虽然当时全球市值最大的车企特斯拉还在吃肉,但作为喝汤的小兄弟,蔚来、小鹏、理想已经跨过了生死线,告别了朝不保夕的生活。
资本市场的热情只停留在分红上。一直都是看到新人笑不闻老人哭。2021年,一直痴迷于自动驾驶的百度宣布以整车厂商的身份亮相,声称将在三年内推出新车型。随后,小米董事长雷军推出造车计划,预计10年投资100亿美元。此外,地产巨头恒大集团已经为进军汽车行业做好了铺垫。手机厂商OPPO、出行平台滴滴、货运平台拉拉也在被传要组队造车。资本市场的疯狂,引发的不仅仅是一股追逐富人的浪潮,更是对汽车行业未来的幻想。汽车作为一个产品,是一个比手机更有想象力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的普及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契机造就了巴斯、TMD等企业。已经走上快车道的5G技术,为汽车的大型智能终端奠定了基础设施,驱动着下一个出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纽带,汽车的背后是“汽车连接一切”的庞大生态。作为智能终端,汽车背后有无限可能。V2X是对汽车生态的生动描述和丰富想象。当单一的交通工具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一个庞大的生态将以汽车为纽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作为载体,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将是科技发展的缩影。不同于小手机,汽车产品是数万个零部件精密组合的产物,承载了数万家企业的技术研究成果,是精密技术的优秀应用和展示载体,是推动中国科技文旅产业的重要引擎。多年以后,泰斯拉悄悄扔下的那块石头变成了一块巨石,一下子打破了湖面的平静,形成了百年不遇的漩涡。五军对阵亿欧汽车将这场造车运动的中国参与者分成了两大主体: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实体企业。传统实体企业涉足新车的初衷,大多是出于转型升级的需要。互联网公司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的淘金时代,善于利用互联网手段和商业模式精准渗透到客户端,用看不见的手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接触,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背后,都有互联网公司的影子。互联网公司离客户端更近,但离生产端很远。互联网公司可以借机发挥自身优势,自然成为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布道者,正式将触角伸向汽车制造业。在这两个科目中,亿欧汽车将其分为五大阵营,统计了参与者造车的初衷。1.互联网人二次创业的代表企业:蔚来、小鹏、ideal、FF蔚来、小鹏、ideal、FF创始人都是从互联网起家的。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受益者,深刻理解互联网时代的机遇,深信互联网将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激发了这些冒险家更大的野心……我们。带着互联网时代的武功秘笈和制造业的野心,他们无畏地开始了造车之旅。汽车制造业的高门槛和巨大的资金压力,让造车的互联网人备受诟病。百年汽车制造业无法容忍手无寸铁的互联网人如此挑衅,唱衰新车的声音不绝于耳。结果表明,实体行业挡不住互联网的强势渗透,互联网人动摇了汽车制造业的根基,打破了汽车行业高不可攀的门槛。2.汽车人另起炉灶:代表企业:威马汽车、高河汽车、地平线汽车、爱知汽车、哪吒汽车互联网人野蛮入侵汽车制造业,成功吸引了传统汽车人的目光。他们欣赏互联网人不怕虎的勇气,对汽车制造业了如指掌。于是,他们得到了资本的青睐,跳出了汽车行业,创立了独立的汽车品牌,成为汽车圈第一波吃螃蟹的人。3.传统车企的创新结晶,代表着新生力量的崛起:智机汽车、极氪汽车、R汽车、和创汽车、塞蕾斯、蓝兔、极狐,这些已经不能让传统车企视而不见了。汽车行业注定无法阻挡互联网的冲击,传统汽车企业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已经开始进入原力觉醒期。传统车企或自建团队,或联合多方资源打造品牌,迅速进入智能电动车的轨道,以新的身份参与这场汽车行业的百年变革,集结自身综合实力,展开创新结晶。4.平台公司业务拓展代表企业:百度、小米、滴滴、拉拉、OPPO,汽车行业转型带来了一片蓝海市场。造车门槛高,屡被外人打破。从互联网造车企业与传统造车企业的剑拔弩张,到今天的合作共赢,汽车制造业的壁垒被拆除,更多有资源有实力的造车企业涌入。百度、小米、滴滴、拉拉等公司在各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们不想错过汽车市场的机会。他们组建了一个团队,联合外援推出汽车业务,试图踏上顺风车。5.实体企业转型之路代表企业:恒大、创维、中兴、零跑。当企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成为其重要的战略任务。面对庞大的智能汽车生态,实体企业似乎看到了希望。实体企业资金实力巨大,很容易有票造车。但资本只是造车的基础,复杂的R&D、制造、运营体系都考验着实体企业的跨界转型。然而,转型之路已经迫在眉睫,不得不走。
另外,红利期的汽车行业有巨大的虹吸效应。5月11日,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表示,360将通过战略投资汽车来造车,但不会自己造车。亿欧汽车认为,360此举如同雷军投资蔚来,百度投资威马。未来是否真的会进入车内还是个未知数。华为和DJI等科技公司也出现在造车传闻中。然而,华为创始人任表示,华为不会制造汽车。面对汽车行业的红利,科技公司选择以服务商的身份参与汽车制造体系,试图以技术的手段在汽车行业深耕。造车运动再火爆,拿着造车票的还是资本大鳄。他们拥有丰富的财富,广泛的资源,熟悉的用人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洞察力……商务的cal体验,无形中加剧了造车运动的竞争强度。一进侯门,就像海安的安全质量问题一样深,是萦绕在造车新军头上的乌云。虽然处于智能电动汽车的领先地位,但特斯拉却频频陷入产品纠纷和安全漩涡。截至5月20日,特斯拉的市值比巅峰时期下降了多达三分之一。刹车失灵、安全事故频发、自动驾驶失控的争议毁了特斯拉的名声,这不仅是对特斯拉的打击,也是对造车新势力的一盆冷水。在此之前,处于造车第一梯队的蔚来、威马、小鹏、理想都发生了自燃事件,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疑虑。关于造车新势力的安全性和质量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汽车先行者在安全和质量的诟病中的处境,给后来者敲响了警钟。有资金造车只是第一步。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安全质量问题,严格有效筛选供应商,高度控制产品质量,造车新势力的失败是必然的。此外,动荡的供应商体系也阻碍了汽车制造新势力的步伐。目前车企最头疼的就是核心潮的缺失。2020年下半年以来,一波芯荒席卷汽车行业。今年第一季度,福特、FCA、丰田等相关汽车公司都因为核心短缺而不同程度停产。这不仅要求车企加强对供应链体系的控制,也要求车企具备应对大环境动荡和冲击的能力。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传统车企尚且如此,新势力造车的压力可想而知。汽车工业的改革仍处于新的探索期。在中国造车新势力面前,有一个人才问题。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统计,2020年,ADAS的人才缺口将占50%,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为45%。
众多参与者涌入造车赛道,必然导致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人才的争夺。一场人才争夺战已经在汽车行业打响,这势必会让没有汽车制造基础的中国新生力量付出更高的成本。虽然造车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但对于中国造车新势力来说,这就像是在地面上盖了一座高楼。进入者还是需要清醒的认识到,造车,进了候门就深似海。看似红利满满,实则暗流汹涌,风险无处不在。在新一轮造车运动中,涌入的人信心大,资源丰富,实力强,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造车依然是一场残酷的淘金热。早在2000年左右,来自手机、烟酒、家电等领域的公司涉足汽车制造业。比如波导在2003年收购了原南汽新雅图公司的部分股份;云南红塔集团与一汽集团合作重组原云南蓝剑汽车公司;白酒企业五粮液集团曾收购陈欣电力公司部分股份;家电企业春兰、美的和奥克斯也分别收购了东风专用汽车公司、云南客车厂和沈阳马爽的股份。当时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跨界者涉足汽车行业的方式多以资本入股的形式,大多以失败告终。外来者进入汽车行业的热潮短暂消失。进入造车行业的参与者需要认识到汽车制造业的风险,谨慎理性地评估造车的可行性。虽然造车奖金很诱人,但是不要贪。解读中国造车新进入者竞争力的“SPC”模型虽然造车赛道特别热闹,但由于起点不同,形成了参差不齐的竞争格局。亿欧汽车运用SPC竞争力分析模型对中国新造车进入者进行分析。亿欧汽车通过了SPC竞争力分析模型的三个维度,即战略&价值观(Strategy & amp共享价值)、产品和技术驱动(产品& amp技术驱动)、客户和管理能力(客户& ampOperating),本文对中国新进入者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继百度、小米宣布“自主造车”之后,一系列造车进入者闻讯而来,OPPO、中兴、滴滴、拉拉都被卷入了这场造车狂潮的漩涡。特斯拉的骑尘为智能电动汽车开辟了道路;蔚来、小鹏,理想的羽翼渐长,让后来者蠢蠢欲动;比亚迪推出新能源赛道,给传统车企转型信心;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大地位奠定了中国新能源的基础...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刺激下,新一轮造车狂潮已经到来。造车狂欢的背后,是汽车行业的蝶变。中国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政策带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截至今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55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449万辆。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成熟,本土供应链的完善,也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催生了“威威小李”等后起之秀,也给了新兴品牌更多的信心。风从哪里来?2003年,特斯拉成立的时候,就像是在这个百年汽车工业的湖里投下了一块石头,只激起了几道涟漪,但11年后,却砸到了大洋彼岸的贾跃亭。2014年,乐视集团董事长贾跃亭发布乐视“SEE计划”,正式进军汽车制造领域。后来,易车CEO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进入造车领域,分别创立了蔚来和车和家(后更名为李)。与此同时,UC公司创始人何带领团队成立了Xpeng Motors,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创办了威马汽车。当时,中国市场出现了第一波造车浪潮,拜腾、奇点、林赛、爱知、游侠、零跑、电咖(后更名为Skycar)等后来者陆续进入市场。据亿欧汽车统计,2014-2019年期间,国内造车新势力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但经过一系列洗牌,美好的造车泡沫终于破灭。游侠和奇点悄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而拜腾和林赛相继炸雷,幸存者寥寥无几。随着乐视的倒闭,乐视成了弃儿,贾跃亭转战海外,将全部精力投入FF(法拉第未来)。爱知和零跑选择低调;电咖车改头换面,以Skycar的名义回归新造车梯队。只有蔚来、小鹏和理想成功上市,成为第一波造车潮。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在被市场打败后,终于熬过了淘汰赛,走上了开放之路。2020年,蔚来股价飙升,从之前的1美元股价飙升至超过60美元/股,市值一度超越大众,位列全球车企市值第三。虽然当时全球市值最大的车企特斯拉还在吃肉,但作为喝汤的小兄弟,蔚来、小鹏、理想已经跨过了生死线,告别了朝不保夕的生活。
资本市场的热情只停留在分红上。一直都是看到新人笑不闻老人哭。2021年,一直痴迷于自动驾驶的百度宣布以整车厂商的身份亮相,声称将在三年内推出新车型。随后,小米董事长雷军推出造车计划,预计10年投资100亿美元。此外,地产巨头恒大集团已经为进军汽车行业做好了铺垫。手机厂商OPPO、出行平台滴滴、货运平台拉拉也在被传要组队造车。资本市场的疯狂,引发的不仅仅是一股追逐富人的浪潮,更是对汽车行业未来的幻想。汽车作为一个产品,是一个比手机更有想象力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的普及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契机造就了巴斯、TMD等企业。已经走上快车道的5G技术,为汽车的大型智能终端奠定了基础设施,驱动着下一个出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纽带,汽车的背后是“汽车连接一切”的庞大生态。作为智能终端,汽车背后有无限可能。V2X是对汽车生态的生动描述和丰富想象。当单一的交通工具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一个庞大的生态将以汽车为纽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作为载体,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将是科技发展的缩影。不同于小手机,汽车产品是数万个零部件精密组合的产物,承载了数万家企业的技术研究成果,是精密技术的优秀应用和展示载体,是推动中国科技文旅产业的重要引擎。多年以后,泰斯拉悄悄扔下的那块石头变成了一块巨石,一下子打破了湖面的平静,形成了百年不遇的漩涡。五军对阵亿欧汽车将这场造车运动的中国参与者分成了两大主体: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实体企业。传统实体企业涉足新车的初衷,大多是出于转型升级的需要。互联网公司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的淘金时代,善于利用互联网手段和商业模式精准渗透到客户端,用看不见的手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接触,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背后,都有互联网公司的影子。互联网公司离客户端更近,但离生产端很远。互联网公司可以借机发挥自身优势,自然成为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布道者,正式将触角伸向汽车制造业。在这两个科目中,亿欧汽车将其分为五大阵营,统计了参与者造车的初衷。1.互联网人二次创业的代表企业:蔚来、小鹏、ideal、FF蔚来、小鹏、ideal、FF创始人都是从互联网起家的。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受益者,深刻理解互联网时代的机遇,深信互联网将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激发了这些冒险家更大的野心……我们。带着互联网时代的武功秘笈和制造业的野心,他们无畏地开始了造车之旅。汽车制造业的高门槛和巨大的资金压力,让造车的互联网人备受诟病。百年汽车制造业无法容忍手无寸铁的互联网人如此挑衅,唱衰新车的声音不绝于耳。结果表明,实体行业挡不住互联网的强势渗透,互联网人动摇了汽车制造业的根基,打破了汽车行业高不可攀的门槛。2.汽车人另起炉灶:代表企业:威马汽车、高河汽车、地平线汽车、爱知汽车、哪吒汽车互联网人野蛮入侵汽车制造业,成功吸引了传统汽车人的目光。他们欣赏互联网人不怕虎的勇气,对汽车制造业了如指掌。于是,他们得到了资本的青睐,跳出了汽车行业,创立了独立的汽车品牌,成为汽车圈第一波吃螃蟹的人。3.传统车企的创新结晶,代表着新生力量的崛起:智机汽车、极氪汽车、R汽车、和创汽车、塞蕾斯、蓝兔、极狐,这些已经不能让传统车企视而不见了。汽车行业注定无法阻挡互联网的冲击,传统汽车企业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已经开始进入原力觉醒期。传统车企或自建团队,或联合多方资源打造品牌,迅速进入智能电动车的轨道,以新的身份参与这场汽车行业的百年变革,集结自身综合实力,展开创新结晶。4.平台公司业务拓展代表企业:百度、小米、滴滴、拉拉、OPPO,汽车行业转型带来了一片蓝海市场。造车门槛高,屡被外人打破。从互联网造车企业与传统造车企业的剑拔弩张,到今天的合作共赢,汽车制造业的壁垒被拆除,更多有资源有实力的造车企业涌入。百度、小米、滴滴、拉拉等公司在各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们不想错过汽车市场的机会。他们组建了一个团队,联合外援推出汽车业务,试图踏上顺风车。5.实体企业转型之路代表企业:恒大、创维、中兴、零跑。当企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成为其重要的战略任务。面对庞大的智能汽车生态,实体企业似乎看到了希望。实体企业资金实力巨大,很容易有票造车。但资本只是造车的基础,复杂的R&D、制造、运营体系都考验着实体企业的跨界转型。然而,转型之路已经迫在眉睫,不得不走。
另外,红利期的汽车行业有巨大的虹吸效应。5月11日,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表示,360将通过战略投资汽车来造车,但不会自己造车。亿欧汽车认为,360此举如同雷军投资蔚来,百度投资威马。未来是否真的会进入车内还是个未知数。华为和DJI等科技公司也出现在造车传闻中。然而,华为创始人任表示,华为不会制造汽车。面对汽车行业的红利,科技公司选择以服务商的身份参与汽车制造体系,试图以技术的手段在汽车行业深耕。造车运动再火爆,拿着造车票的还是资本大鳄。他们拥有丰富的财富,广泛的资源,熟悉的用人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洞察力……商务的cal体验,无形中加剧了造车运动的竞争强度。一进侯门,就像海安的安全质量问题一样深,是萦绕在造车新军头上的乌云。虽然处于智能电动汽车的领先地位,但特斯拉却频频陷入产品纠纷和安全漩涡。截至5月20日,特斯拉的市值比巅峰时期下降了多达三分之一。刹车失灵、安全事故频发、自动驾驶失控的争议毁了特斯拉的名声,这不仅是对特斯拉的打击,也是对造车新势力的一盆冷水。在此之前,处于造车第一梯队的蔚来、威马、小鹏、理想都发生了自燃事件,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疑虑。关于造车新势力的安全性和质量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汽车先行者在安全和质量的诟病中的处境,给后来者敲响了警钟。有资金造车只是第一步。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安全质量问题,严格有效筛选供应商,高度控制产品质量,造车新势力的失败是必然的。此外,动荡的供应商体系也阻碍了汽车制造新势力的步伐。目前车企最头疼的就是核心潮的缺失。2020年下半年以来,一波芯荒席卷汽车行业。今年第一季度,福特、FCA、丰田等相关汽车公司都因为核心短缺而不同程度停产。这不仅要求车企加强对供应链体系的控制,也要求车企具备应对大环境动荡和冲击的能力。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传统车企尚且如此,新势力造车的压力可想而知。汽车工业的改革仍处于新的探索期。在中国造车新势力面前,有一个人才问题。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统计,2020年,ADAS的人才缺口将占50%,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为45%。
众多参与者涌入造车赛道,必然导致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人才的争夺。一场人才争夺战已经在汽车行业打响,这势必会让没有汽车制造基础的中国新生力量付出更高的成本。虽然造车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但对于中国造车新势力来说,这就像是在地面上盖了一座高楼。进入者还是需要清醒的认识到,造车,进了候门就深似海。看似红利满满,实则暗流汹涌,风险无处不在。在新一轮造车运动中,涌入的人信心大,资源丰富,实力强,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造车依然是一场残酷的淘金热。早在2000年左右,来自手机、烟酒、家电等领域的公司涉足汽车制造业。比如波导在2003年收购了原南汽新雅图公司的部分股份;云南红塔集团与一汽集团合作重组原云南蓝剑汽车公司;白酒企业五粮液集团曾收购陈欣电力公司部分股份;家电企业春兰、美的和奥克斯也分别收购了东风专用汽车公司、云南客车厂和沈阳马爽的股份。当时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跨界者涉足汽车行业的方式多以资本入股的形式,大多以失败告终。外来者进入汽车行业的热潮短暂消失。进入造车行业的参与者需要认识到汽车制造业的风险,谨慎理性地评估造车的可行性。虽然造车奖金很诱人,但是不要贪。解读中国造车新进入者竞争力的“SPC”模型虽然造车赛道特别热闹,但由于起点不同,形成了参差不齐的竞争格局。亿欧汽车运用SPC竞争力分析模型对中国新造车进入者进行分析。亿欧汽车通过了SPC竞争力分析模型的三个维度,即战略&价值观(Strategy & amp共享价值)、产品和技术驱动(产品& amp技术驱动)、客户和管理能力(客户& ampOperating),本文对中国新进入者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小马智行(Ponyai)已获得加利福尼亚州监管机构的许可,可在加州三个城市测试没有配备安全员自动驾驶汽车。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已经对2020至2021款保时捷Taycan电动汽车发起了初步评估,以调查与动力损失有关的潜在缺陷。
1900/1/1 0:00:00继百度、小米振臂高呼“独立造车”的宣言后,一系列的造车入局者闻声而来,OPPO、中兴、滴滴、货拉拉等均卷进了这场造车狂潮的漩涡。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一份法庭文件显示,雷诺日产对印度法院表示,该公司需要继续在其汽车工厂内进行生产,以满足订单需求,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德国《商报》报道,由于芯片短缺,奥迪被迫减产,导致1万名工人被迫采用非全日工作制。报道称,受影响的工人为奥迪在因戈尔施塔特和内卡萨尔姆的主要生产设施的工人。
1900/1/1 0:00:00随着华为与长安汽车、小康股份、北汽蓝谷等的合作日趋深入,关于华为在汽车领域会否有更深入的“动作”,比如造车,成了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对此,5月24日华为再度发布“不造车”声明。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