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底,上海市出台了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新规:自2020年11月2日起,延长上海内环高架道路投放外地牌的时限;2021年五一假期后,内环路也将对外国游客限时开放。
由此,在新政发布后的半年时间里,上海新能源汽车月销量从不足1万辆增长到2.2万辆。累计销量突破13.2万辆,暴涨3.5倍。半年销量比去年全年多3%,全国销量占比从10%提升到13%。同时,与最近半年相比,增速超过14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达到32%。
新政下,上海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城”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上海,第一城市
去年疫情期间,汽车产业链受损,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相关政策刺激汽车市场,使汽车产业链得以修复;时隔一年,我们再次感受到政策对市场的刺激作用。
然而,对于上海来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激增并不仅仅是因为新政。在新政发布之前,上海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前几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总销量的10%左右,但在新政的加持下,市场份额直接提升了3-4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去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同比基数较低。如果扩大数据范围,同时间线新能源汽车全国销量为100.62万辆,夸张的同比增速为210%。所以只能说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
虽然是“一定程度上”,但足以让上海连续几个月称霸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以显著优势领先北京和深圳。从这半年的整体表现来看,北京和深圳是新能源汽车的两个区域市场,仅次于上海。但两个市场加起来的销量是11.03万辆,还是比不上上海的13.22万辆。
从市场份额来看,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明显大于其他地区。由于新政的刺激,去年底销量迅速回升,使得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达到20%。今年特大城市平均水平刚刚达到20%,已经成功突破到30%。排名第二的深圳,只有25%。
考虑到目前的政策,新能源车车牌是唯一开放的,几乎不受限制。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上海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
从品牌分布来看,上海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五基本稳定在特斯拉、荣威、比亚迪、大众、蔚来上。这五个品牌在过去半年的月均销量分别为5200辆、3300辆、2870辆、1260辆和1580辆,与前六个月的月均销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15%、84%、214%、129%和160%。
其中,特斯拉主要依靠纯电动车型Model 3和Model Y,荣威主要依靠RX5EPPlus、ei6 MAX等插电式混动车型和Ei 5等纯电动车型,比亚迪主要依靠韩EV等纯电动车型和唐、韩DM等插电式混动车型,大众主要依靠帕萨特等插电式混动车型,蔚来依靠ES6、EC6等纯电动车型。
新能源市场的产品优势,让上述五大品牌享受到了政策红利,继续保持区域竞争力。同时,它们的销量之和也占到了上海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65%。
为什么会“翻车”?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飙升,但令人惊讶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增程式)的增速已经远远落后于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
众所周知,上海区域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可以享受专项牌照额度。新政发布后,两者也都迎来了大幅增长。然而,上海半年纯电动汽车销量8.16万辆,同比增长407%,插电式汽车5.06万辆,同比仅增长279%。从市场份额来看,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从之前的57%进一步提高到62%,而插电式车型从原来的43%下降到38%。
即便如此,也很难得出限制外资品牌的新政策导致插电式和纯电动汽车此消彼长的结论。
因为插电和混动车型的市场份额调整早在2020年下半年就开始了,而新政下它们的份额变化并不是很明显。那么,这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消费者更喜欢专属平台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上更多的纯电动汽车也是因素之一。
面对这半年8436辆的平均销量,很多人认为“基本很难突破。”主要原因是纯电趋势逐渐明朗,混合动力作为过渡产品,政策红利也率先进入倒计时。
今年2月,上海出台新一轮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实施办法。新政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对购买插电式(含增程式)汽车的个人或单位用户,不再发放专项牌照配额。这意味着,插电式混动车型在上海关闭不到两年,可能会为插电式混动市场提供一定的增长机会。
但单看上述政策,混改市场并未受到明显影响。2月份以来,上海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一直处于调整状态。起初2月环比减少46%至约5000辆(受春节影响),3月环比增加49%至7500辆,4月再减少至7000辆。整体销量还不如去年11月以来1万辆左右的水平。
此外,消费者对插电式和混合动力车型的矛盾心理也很明显。短期内可以快速上绿色品牌,没有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但同时其价格高,补贴低,长期存在明显的缺点。大部分是燃油车,使用经济性较低。换句话说,插电式混动车型相比纯电动车型优势不大。
无论是纯电暴涨,还是混合“翻车”,都将在政策的滋养下,不断突破其在区域市场的业绩上限。现在,2021年5月1日后的新政也进入了实施阶段,上海这个“新能源第一城”会爆发出怎样的潜力,我们拭目以待。去年10月底,上海市出台了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新规:自2020年11月2日起,延长上海内环高架道路投放外地牌的时限;2021年五一假期后,内环路也将对外国游客限时开放。
由此,在新政发布后的半年时间里,上海新能源汽车月销量从不足1万辆增长到2.2万辆。累计销量突破13.2万辆,暴涨3.5倍。半年销量比去年全年多3%,全国销量占比从10%提升到13%。同时,与最近半年相比,增速超过14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达到32%。
新政下,上海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城”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上海,第一城市
去年疫情期间,汽车产业链受损,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相关政策刺激汽车市场,使汽车产业链得以修复;时隔一年,我们再次感受到政策对市场的刺激作用。
然而,对于上海来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激增并不仅仅是因为新政。在新政发布之前,上海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前几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总销量的10%左右,但在新政的加持下,市场份额直接提升了3-4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去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同比基数较低。如果扩大数据范围,同时间线新能源汽车全国销量为100.62万辆,夸张的同比增速为210%。所以只能说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
虽然是“一定程度上”,但足以让上海连续几个月称霸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以显著优势领先北京和深圳。从这半年的整体表现来看,北京和深圳是新能源汽车的两个区域市场,仅次于上海。但两个市场加起来的销量是11.03万辆,还是比不上上海的13.22万辆。
从市场份额来看,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明显大于其他地区。由于新政的刺激,去年底销量迅速回升,使得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达到20%。今年特大城市平均水平刚刚达到20%,已经成功突破到30%。排名第二的深圳,只有25%。
考虑到目前的政策,新能源车车牌是唯一开放的,几乎不受限制。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上海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
从品牌分布来看,上海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五基本稳定在特斯拉、荣威、比亚迪、大众、蔚来上。这五个品牌在过去半年的月均销量分别为5200辆、3300辆、2870辆、1260辆和1580辆,与前六个月的月均销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15%、84%、214%、129%和160%。
其中,特斯拉主要依靠纯电动车型Model 3和Model Y,荣威主要依靠RX5EPPlus、ei6 MAX等插电式混动车型和Ei 5等纯电动车型,比亚迪主要依靠韩EV等纯电动车型和唐、韩DM等插电式混动车型,大众主要依靠帕萨特等插电式混动车型,蔚来依靠ES6、EC6等纯电动车型。
新能源市场的产品优势,让上述五大品牌享受到了政策红利,继续保持区域竞争力。同时,它们的销量之和也占到了上海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65%。
为什么会“翻车”?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飙升,但令人惊讶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增程式)的增速已经远远落后于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
众所周知,上海区域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可以享受专项牌照额度。新政发布后,两者也都迎来了大幅增长。然而,上海半年纯电动汽车销量8.16万辆,同比增长407%,插电式汽车5.06万辆,同比仅增长279%。从市场份额来看,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从之前的57%进一步提高到62%,而插电式车型从原来的43%下降到38%。
即便如此,也很难得出限制外资品牌的新政策导致插电式和纯电动汽车此消彼长的结论。
因为插电和混动车型的市场份额调整早在2020年下半年就开始了,而新政下它们的份额变化并不是很明显。那么,这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消费者更喜欢专属平台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上更多的纯电动汽车也是因素之一。
面对这半年8436辆的平均销量,很多人认为“基本很难突破。”主要原因是纯电趋势逐渐明朗,混合动力作为过渡产品,政策红利也率先进入倒计时。
今年2月,上海出台新一轮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实施办法。新政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对购买插电式(含增程式)汽车的个人或单位用户,不再发放专项牌照配额。这意味着,插电式混动车型在上海关闭不到两年,可能会为插电式混动市场提供一定的增长机会。
但单看上述政策,混改市场并未受到明显影响。2月份以来,上海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一直处于调整状态。起初2月环比减少46%至约5000辆(受春节影响),3月环比增加49%至7500辆,4月再减少至7000辆。整体销量还不如去年11月以来1万辆左右的水平。
此外,消费者对插电式和混合动力车型的矛盾心理也很明显。短期内可以快速上绿色品牌,没有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但同时其价格高,补贴低,长期存在明显的缺点。大部分是燃油车,使用经济性较低。换句话说,插电式混动车型相比纯电动车型优势不大。
无论是纯电暴涨,还是混合“翻车”,都将在政策的滋养下,不断突破其在区域市场的业绩上限。现在,2021年5月1日后的新政也进入了实施阶段,上海这个“新能源第一城”会爆发出怎样的潜力,我们拭目以待。
一波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不造车的企业真的已经不多了。
1900/1/1 0:00:00近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显示,奇点汽车关联公司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2021沪01执962号,执行标的76635万元,执行法院为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1900/1/1 0:00:00日前,小鹏汽车P7参数询价通过公开招募定向邀请的方式选取了250名用户进行XmartOS260版本OTA的小范围公测。
1900/1/1 0:00:00理想汽车第二座工厂已呼之欲出。近日,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从多位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已经停摆两年的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将被理想汽车接手。
1900/1/1 0:00:00日前,有网友就“特斯拉的动能回收系统是否按规定进行申报和安全性”向工信部问询。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近日,特斯拉申请了一项情境感知用户界面(UI)专利。
1900/1/1 0:00:00